分享

晒太阳是有讲究的 晒后背 补阳气

 图书 馆员 2010-07-09

晒太阳的八大神奇功效(图)

俗话说,“阳光是个宝,晒晒身体好”。不过,人们最容易得到的往往最不珍惜。《生命时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国人晒太阳的时间远远不够,只有不到三成人常晒太阳,很多人不知道晒太阳的最佳时间。为此结合国外多项研究,并采访权威专家,教您最科学有效地晒太阳。

阳光不仅是维生素D“活化剂”,也是天然“保健药”之一。晒太阳会使人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比如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杀死多种病毒、细菌等。其实,除了这些好处,阳光还有很多你没注意到的功效。

晒太阳的八大神奇功效(图)
预防近视。澳洲国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缺乏阳光照射可能是导致近视的原因之一。研究人员分析认为,阳光可以刺激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可帮助避免眼轴变长,进而防止进入眼睛的光线在聚焦时出现焦点扭曲。因此,多晒太阳,多到户外活动,能帮助“书呆子”降低近视风险。

减少感冒。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常晒太阳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及其他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危害。研究者认为,保持体内高水平维生素D,就可以更好地预防嗓子痛、普通感冒和鼻塞等问题。与更少晒太阳的人相比,生活在阳光充足地区的人更少感染流感病毒。

血管更健康。《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维生素D含量低的人群罹患心脏病、心力衰竭和中风的风险更高。多项研究也证实,在紫外线比较缺乏的冬季,患心肌梗死的病人会明显增多。适当晒太阳有助于维生素D变得更加活跃,从而使体内炎症减少,对血管健康更有利。

延长寿命。从 1980年起,丹麦科研人员对440万丹麦人进行了长达26年的研究发现,多晒太阳能延长寿命。丹麦癌症研究所的英格亨士普·克莱门森也认为,那些常晒太阳的人,比总呆在家里或办公室的人,更常去户外运动,这也是有益健康的重要原因。

提升激素水平。最价廉的天然“伟哥”之一可能就是多晒太阳。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体内睾丸激素的水平,会随着维生素D含量的波动而变化。每年入秋后,人体内维生素D和睾丸激素的水平都会同步下降,并在来年3月降至最低。这与人们晒太阳少有一定关系。研究还称,每天晒太阳1小时,体内睾丸激素便可增加69%。

降低癌症风险。美国圣迭戈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生活在较低纬度的女性和高纬度者相比,卵巢癌发病的危险较低,因为前者接受日光照射的时间长,摄入维生素D的含量高,比后者更利于防癌。

少得抑郁症。研究发现,在充足的日照下,人体肾上腺素、甲状腺素以及性腺素分泌水平都会有所提升,这将有效改善情绪低落、精神抑郁等不良心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深心理咨询师刘宝锋指出,不少人一到冬天和阴雨天气就会失眠、胸闷、烦躁。日照时间的减少是引起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原因之一。

增强免疫力。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力表示晒太阳有补阳气,补正气的功效。中医有“采日精”的说法,就是采集阳光以生发清阳之气。人体内正常的脏腑功能全靠阳气来支撑,阳气充盈,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提高。正气则是相对于外邪来说的,晒太阳强身健体,可以增强免疫力

【晒太阳的10个健康好处太阳】“阳光是个宝,晒晒身体好”,有外媒总结出享受阳光的同时能带来的健康好处:①改善心情。②延长寿命。③提升维生素D水平。④有利于降血压。⑤降低关节炎风险。⑥保护血管。⑦降低乳腺癌风险。⑧降低卵巢癌风险。⑨降低胰腺癌风险。⑩减少多发性硬化症。@生命时报

晒太阳是有讲究的 

晒太阳是有讲究的 - HappyBeijing - HappyBeijing

可能你知道晒太阳有保健防病的作用,但能够说出个所以然的却并不多。事实上,晒太阳也有不少学问,晒不同部位不仅让人感到舒服,还能起到不同的保健功效。
一、晒太阳的好处
晒太阳能够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维生素D又叫“阳光维生素”,人体皮肤中所含的维生素D3源通过获取阳光中的紫外线来制造、转换成维生素D,它可以帮助人体摄取和吸收钙、磷,使小朋友的骨骼长得健壮结实。对婴儿软骨病、佝偻病有预防作用。对大人则有防止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功效。
晒太阳能够预防皮肤病。皮肤适当的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可以有效杀除皮肤上的细菌,增加皮肤的抵抗力。
晒太阳还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细胞活力。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一般细菌和某些病毒在阳光下晒上半小时,就会被杀死。
日光在调解人体生命节律以及心理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晒太阳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调节中枢神经,从而使人体感到舒展而舒适。
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提高造血功能,从而防止贫血。
二、晒太阳的讲究
晒头顶补钙生发。太阳晒过头顶,能充分促进钙质的吸收。许多人晒太阳时,常喜欢戴d着帽子。其实,春天阳光并没有那么强烈,穿着厚衣服又戴上遮阳帽,根本不能发挥晒太阳的作用。如果天气好,晒太阳时最好摘掉帽子。
晒后背脾胃和。春天晒晒后背,能驱除脾胃寒气,有助改善消化功能。
户外活动时间越长越保护眼睛。户外光亮的强度是户内的10倍以上。美国、新加坡等多项研究发现,户外活动时间越长,越能保护眼睛。但为了防止阳光伤到眼睛,户外活动时不能直视太阳!儿童眼睛晒太阳的好处:6岁之前,儿童眼睛容易出现远视;6岁之后,容易引发近视。对于每个孩子的视力正常发育是需要自然光线的刺激。因此,孩子的眼睛适当的晒太阳很有必要。让眼睛适当“晒”太阳的同时,应注意尽可能避免阳光直射。
晒双腿不抽筋。“老寒腿”应该常出来晒晒。晒双腿能很好地驱除腿部寒气,有效缓解小腿抽筋,而且能加速腿部钙质吸收。尤其是有风湿性关节炎的人,晒太阳能活化血脉,缓解病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三、晒太阳的要点
晒太阳的最佳时间:上午8时至10时和下午3时至6时,是晒太阳养生的最佳时间。此时日光以有益的紫外线A光束为主,可使人体产生维生素D,从而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抗痨和防止骨质疏松的能力,并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病率。
晒太阳时最好穿红色服装,因为红色服装的辐射长波能迅速“吃”掉杀伤力很强的短波紫外线,最好不要穿黑色服装。
晒太阳时要注意摘掉帽子和手套,尽量将皮肤暴露在外,让阳光与皮肤亲密接触。

夏季正确晒太阳调补阳气
晒太阳,不光能够让你有个好心情,还能给你的身体“加加油”。中医
认为,晒太阳可以温煦体内的阳气,是养生必不可少的手段。夏季的阳光充足,正是享受日光浴的季节。
如果在晒太阳的时候结合中医经络,往往能够起到更好的养生保健功效。一般来说,要重点晒以下四个部位:
晒头顶补阳气。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过两耳直上连线中 点),是晒太阳的重点。晒头顶不必拘时拘地,可随时进行,平时天气好时,到室外散步,让阳光洒满头顶,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晒后背调气血。人体腹为阴,背为阳。很多经脉和穴位都在后背,晒这里能起到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晒得时候注意让阳光直射背部,老人在公园锻炼时可特意将后背朝向 阳光即可。时间长短自己掌握,以舒适为宜。此外,人的后腰部位有两大穴位,分别是命门和肾枢(分别在腰背的正中部位)。如果方便,可将衣服撩起来,让阳光晒一下这两个穴位,可以补充肾气。或者在晒太阳的时候,可配合将双手搓热后摩擦该部位。
晒腿脚除寒气。寒从脚下起,常容易手脚冰冷的人,多是阳虚体质,这种情况不妨多晒晒脚,以驱走体内的寒气。有老寒腿的患者,在夏天可以把腿在阳光下晾一晾,能很好地驱除腿部寒气,还能加速钙质吸 收,帮助预防骨质疏松。晒腿的时候要选择天气好的时候,将双腿裸露在阳光下,每次至少晒半个小时。晒时,可配合按摩小腿部位的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膝盖 下方四横指部位),对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好处。
晒手心助睡眠
人的手掌是很少被晒到的地方,所以要“特殊照顾"手心,会有很好的养生功 效。手心最重要的穴位是劳宫穴(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按揉此穴位有清心安神的作用。晒手心方法很简单,在阳光下摊开双手朝向阳光,或者抬起双手,掌 心朝向阳光即可。常晒手掌可舒缓疲劳,促进睡眠。
晒太阳要选好时间段,一定要避开紫外线强的时候 。晒太阳时要注意摘掉帽子和手套,尽量将皮肤暴露在外。

排汗养生的3大好处

 贾晓雷医生

汗是人体的天然养生师。如果你一味地强迫它留在身体中,身体循环受到影响,内分泌也将受阻,但出汗是一门健康学问,需要用智慧的方法来解决。对于防汗,你会有十个八个甚至更多的方法去应对,而对于正确出汗,有6个好方法帮你变身“出汗”达人。

七八月的天气有时会让人纠结,它明媚而炎热,既想穿性感衣衫出行,又要避免流汗带来的尴尬,于是有很多人想尽各种办法止汗,以为这就是在清爽度夏。殊不知,适量排汗是夏天保持身体健康清爽所必不可少的过程。 

排汗的3大养生好处

排毒:经过身体一整天的代谢,体内会滞留部分二氧化碳以及多余水分,如果可以及时通过汗液排出体外,则可以促进人体内分泌,血液循环也更加通畅。当汗液慢慢散去,你就会觉得舒适无比。

瘦身:出汗令身体内部异常活跃,并促使脂肪逐渐转化为热量,再通过汗液排出身体,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瘦身的目的。

调节血压:现如今,高血压年轻化愈发严重,这是由于过度的压力,身体高度紧张导致血管内径变得异常狭窄,使单位流血量受阻,血压升高。适度地出汗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化,并更可以增强血管壁弹性,缓解血管压力,达到降压的目的。

4个好方法变身“出汗”达人

现在的天气正是出汗天,但是出汗也有度。正确的出汗并不难,而且并不用一整天都在协调自己出汗的量,只要学会专家的妙招,健康就在不远处等着你呢!

1、让身体喝“花草茶”

由于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让身体逐渐偏于寒性。需要在这个7月,定期泡花草浴,令身体各个器官放松下来,代谢也会更加顺畅,令身体发汗的能力逐渐恢复,并有效改变寒性体质。

你需要这样做:玫瑰花、伊兰、茶叶各25g放入小布袋1后,用热水冲泡,再加入30g生姜汁和一小片维生素C片后,一起放入浴缸。这样能保证其中的花草功效全部发挥出来,有效延缓身体各个器官的老化,恢复身体的排汗能力。而且,泡浴后,你还能收获一身体香,清爽宜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天热,泡浴的水温不宜过热,35度左右即可,不要造成虚脱哦!

2、“反序运动”促进排汗

想要让主动出汗变得张弛有度,出汗量适度有节,不妨试试反序运动吧。这是由德国科学家最先提出,现已经成为欧美家庭健康运动的首选,而在反序运动中,倒走最为适合促使身体主动发汗,通过逆向思维的运动法来调节身体的出汗机制。

你需要这样做:每天清晨7点左右,在小区中进行倒走练习。具体方法是:在倒走前,活动全身关节,做足热身运动。两臂夹紧,并随着脚步后移,摆动双臂,以达到活跃身体的目的,初始产生热量,并排出汗液。但需注意的是,时刻关注身后的情况,以免不慎摔伤。每天清晨走15分钟即可让效果达到最佳。

3、自我发热,从膝盖开始

很多媒体都在告诉你,适度地远离空调,但是你每日都要出入高档写字楼,只要工作时间,就无法自己避免与空调亲密接触,想要出汗可确实是个难题。或许,此时,只能选择用高科技手段来激发身体关节的发热机制,从而间接促使身体发汗。

你需要这样做:可以选择一个让身体自我发热的护膝,通过远红外负离子热能,让人体自发生热,深入到皮肤深处,分解过氧化脂质等有害物质,并通过汗排除体外,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活化细胞、调节神经。而且,即使身体内部在发热并排汗,整个人也不会感到非常热,依然可以轻松享受夏日的明媚。

4、自我调节循环,舒张毛孔

现如今,无论四季如何转换,人们都可以感受到如春的温和感受,这让身体对于季节的感应能力大大降低,适应能力也大不如前。尤其到了夏日,自我排汗功能也在减退,而宅在家里,是培养身体主动出汗,提升身体对季节适应能力的最佳时机,那就请给自己制定计划吧!

你需要这样做:定时关掉空调,保持室内通风,静静地与自己“相处”,提升身体的耐热性,随着温度的变化自我调节身体循环,并时刻保持顺畅。5分钟后,汗就会随着舒张的毛孔自然排出体外,在夏日里坚持这种状态,毒素不会久居于体内,促进夏日健康。

出汗过多虚脱怎么办

失水型虚脱:如果主要是水分的丢失,轻度的虚脱时会感到口渴,随着程度的加重意识会模糊不清,仍然有出汗,会有轻度的发热。如果病人不清醒的话,及时补充水分并移到凉爽的地方则可迅速恢复。

缺盐型虚脱:缺盐为主者则感到口渴,虽然会出现昏睡、呕吐和肌肉痉挛,但仍然保持着清醒。这种情况一开始便应给予盐水。一茶匙食盐加500毫升的水是比较合适的。严重的虚脱可由于适应了气候、适当的液体摄入和在餐中加盐而得到预防。盐缺乏引起的痉挛也可用盐水治疗并得到预防。

如何正确的晒太阳?经常晒太阳有什么好处 - 小美 - xing1969wuw的博客如何正确的晒太阳?经常晒太阳有什么好处

晒太阳能够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这也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维生素D又叫“阳光维生素”,人体皮肤中所含的维生素D3源通过获取阳光中的紫外线来制造、转换成维生素D,它可以帮助人体摄取和吸收钙、磷,使小朋友的骨骼长得健壮结实。对婴儿软骨病、佝偻病有预防作用。对大人则有防止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功效。   

晒太阳能够预防皮肤病。皮肤适当的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可以有效杀除皮肤上的细菌,增加皮肤的抵抗力。   

晒太阳还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细胞活力。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一般细菌和某些病毒在阳光下晒半小时或数小时,就会被杀死。   

  日光在调解人体生命节律以及心理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晒太阳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调节中枢神经,从而使人体感到舒展而舒适。   

  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提高造血功能,从而防止贫血。   

  如何正确的晒太阳   

  1、晒后背脾胃和   

  春天晒晒后背,能驱除脾胃寒气,有助改善消化功能。此外,清代曾有人指出,“背为阳,心肺主之”,晒后背还能疏通背部经络,对心肺大有裨益。   

  2、晒头顶补钙生发   

  太阳晒过头顶,能充分促进钙质的吸收。   

  许多人晒太阳时,常喜欢戴着帽子。其实,春天阳光并没有那么强烈,穿着厚衣服又戴上遮阳帽,根本不能发挥晒太阳的作用。如果天气好,晒太阳时最好摘掉帽子。   

  3、背部保健方法   

  衣服护背:平时穿衣服注意保暖,随时加减,以护其背。   

  慎避风寒:背为五脏俞穴所会,尤其是天热汗出腠开时,若被风吹,则风寒之邪易于内侵,引起疾病。   

  捶背:捶背又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人体生命活力。   

  搓背:搓背也分自我搓和他人搓。自搓可在洗浴时进行。以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发热为止。平时可用干毛巾搓背。用力不宜过猛。搓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闷、腹胀之功效。   

4、户外活动时间越长越保护眼睛   

户外光亮的强度是户内的10倍以上。美国、新加坡等多项研究发现,户外活动时间越长,越能保护眼睛。但为了防止阳光伤到眼睛,户外活动时不能直视太阳!   

儿童眼睛晒太阳的好处   

6岁之前,儿童眼睛容易出现远视;6岁之后,容易引发近视。对于每个孩子的视力正常发育是需要自然光线的刺激。因此,孩子的眼睛适当的晒太阳很有必要。   

专家同时提醒,在儿童眼睛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眼睛的保护极为重要。让眼睛适当“晒”太阳的同时,应注意尽可能避免阳光直射,做到适当防护、适当遮阳。   

5、晒双腿不抽筋   

“老寒腿”应该常出来晒晒。晒双腿能很好地驱除腿部寒气,有效缓解小腿抽筋,而且能加速腿部钙质吸收。尤其是有风湿性关节炎的人,春天晒太阳能活化血脉,缓解病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另外,腿上还有很多穴位,通过阳光的刺激,能让人感到腿脚轻便,消除疲劳感。

来源:生活常识网

 

晒后背 补阳气
生活中常见到有些人,不论天气冷热都会手脚冰凉,在中医看来,这其实是人体阳气虚弱或气血不足的表现。针对手脚冰凉,调理方法很简单,平时晒晒太阳就能达到保健的目的。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黄帝内经·素问》

晒头顶:补阳气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也就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过两耳直上连线中点),是百脉所会之处。晒太阳时,一定要让阳光晒过头顶,而且最好能晒到正午的阳光,也就是上午11点到下午1点之间。在午饭后,不妨走到室外,让阳光洒满头顶,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晒后背:调气血
人体腹为阴,背为阳。人体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分布有五脏六腑的背腧穴)均分布在后背。晒这些穴位能起到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阳气就好比人体的卫士,人体阳气充足,就可以抵御一切外邪入侵,身强体健。让阳光直射背部,只需不多时,就会感觉全身暖暖的,很舒服。背部的诸多穴位经络,尤其是最重要的督脉(位于后背正中线上),也能受到阳光的濡养,使通体调畅。此外,中医讲“背为阳,心肺主之”,经常晒晒后背,还有强壮心肺的功能。
 
晒腿脚:祛寒气
俗话说:“寒从足下起”。阳虚体质的人一年到头腿脚都是冷冰冰的。这种情况最应该晒晒腿脚。阳光可以带走腿脚的寒气,还能加速钙质吸收,帮助预防骨质疏松。春夏时给腿脚晒足阳光,可以储存能量,到冬天帮助抵御寒冷,护卫正气。此外,小腿的足三里穴(位于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保健穴,平时经常按揉或针灸可以强壮身体、调理脾胃。让足三里穴接受阳光沐浴,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晒手心:促睡眠
晒太阳时,有一个地方可能很少顾及,那就是我们的手心。而手心恰恰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 劳宫穴(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劳宫穴为心包经腧穴,五行属火,按揉此穴位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们不妨把双手摊开,手心朝向太阳,让阳光照进劳宫穴,可以释放压力,舒缓疲劳,促进睡眠,还有强心益气的作用。
上午十点到下午两三点太阳最好。其中,上午十点到十一点晒太阳最好,此时空气比较好,紫外线偏低,使人感到温暖柔和,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老年人在这段时间晒太阳还可增强抗病能力。一般肾虚者更重,应补阳气,而许多人不知阳气何来?就去大吃大喝。其实呢,阳字从日。太阳才是阳气之来源,补阳者应从此入手。那怎么补?有人直接去晒太阳。这不对的。人背部为阳脉,也就是督脉。正胸部是阴脉,也就是任脉。你用胸去晒阳,是不相应的。在古书中,记载有“负日之喧”,什么意思呢?就是晒后背。后背是阳脉——督脉,督者,督导一身阳气运行也,由此得名。古代医书有“冬日晒后背,胜过吃补药”。但是,晒后背也要有讲究,如果在阴天,那是日无光明,无光则阳气不足,阳中带阴,则不可去晒。要选日有光之时,一般要在午时为佳,午在地支中为火,此时日最明,光最阳,故古人定午时为火。觉得后背暖融融时,就可以了。但是,神仙也怕脑后风,晒之时,应保护好脖子,应带一围巾

晒太阳、晒后背的好处
现在,许多人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很少有与阳光亲密接触的机会,体育活动又少,对健康不利。医学研究表明,每人每天至少应该接触20-30分钟的阳光,特别是早晨的太阳对人体大有好处。
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如何扶阳固本呢?在生活中,我们要改变我们一些伤阳气的生活习惯,在夏天经常喝冰镇饮料,吹空调,露宿雨淋,很容易患伤阳之病,比如感冒、拉肚子、风湿等。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冬天衣着太厚,久居温室,大汗淋漓或过用辛热,多患伤阴之病,如咽喉肿痛、食欲不振、腹胀等。
中医认为人体的前为阴,后为阳,因此晒后背能起到补阳气的作用。同时在寒冷的天气里,晒晒后背,还能驱除脾胃寒气,有助改善消化功能。
生活中常见到有些人,不论天气冷热都会手脚冰凉,在中医看来,这是人体阳气虚弱或气血不足的表现。
针对手脚冰凉,调理方法很简单,平时晒晒太阳就能达到保健的目的。清代医家曹庭栋在其老年养生专着中指出,“背为阳,心肺主之”,说明晒后背还能疏通背部经络,对心肺也很有好处。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卫气”。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晒太阳的好处
据研究每平方厘米皮肤暴露在阳光下3小时,可产生约2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即使将婴儿全身紧裹衣服,只要暴露面部,每天晒太阳1小时,也可产生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接近婴儿每天维生素D全部需要。
晒太阳能够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这也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维生素D又叫“阳光维生素”,人体皮肤中所含的维生素D3源通过获取阳光中的紫外线来制造、转换成维生素D,它可以帮助人体摄取和吸收钙、磷,使小朋友的骨骼长得健壮结实。对婴儿软骨病、佝偻病有预防作用。对大人则有防止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功效。
晒太阳能够预防皮肤病。皮肤适当的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可以有效杀除皮肤上的细菌,增加皮肤的抵抗力。
晒太阳还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细胞活力。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一般细菌和某些病毒在阳光下晒半小时或数小时,就会被杀死。
日光在调解人体生命节律以及心理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晒太阳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调节中枢神经,从而使人体感到舒展而舒适。
晒太阳能够提高男性雄性激素水平,增强性欲,提高精子质量。因为人体血液内睾丸激素的水平,会随着体内维生素D含量的增加而上升。研究还再次证实,每天晒太阳1小时,人体内睾丸激素便可增加69%。
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提高造血功能,从而防止贫血。

晒太阳的最佳时间
早晨6点至10点这段时间最适合晒太阳。此时阳光中的红外线强,紫外线偏弱,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再有下午4点至5点也是晒太阳的最好时间,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但夏季日照时间较长,下午4-5点又正是热浪滚滚的时候,晒太阳的时间可以稍稍推后一点。
这些只是针对一般人所说,不包括像孕妇、儿童和老年人,这些特殊人群的钙的需要量较多,晒太阳也需要更讲究。
孕妇:需要负担两个人对钙的需要。夏季每天晒太阳半个小时就可以了,冬季每天不少于1个小时。不能因为身体行动不便就整日呆在室内。
孩子:发育的需要使他们需要大量的钙,又是最容易缺钙的人群。所以从两个月起,就应该每天到户外晒太阳。上午9~10时,下午4~5时是适宜外出的时间。接受阳光的时间可由最初的十几分钟逐渐延长到一小时。天气不太热的时候,可以在阳光下晒一会儿,阴凉处呆一会儿。夏天就不要直接在阳光下,因为树荫下面同样可以接散射的紫外线照射。
老人:同样是补钙的重点人群。可在上午9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晒太阳,但最好不要单独出去晒太阳,如果在惬意的阳光下睡着,有可能受凉。找上几个伴儿,边聊天边活动,可以轻松接受紫外线照射。
在冬季由于臭氧层出现季节性薄弱,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加强,易给人的身体带来不同的损伤。因此在冬季晒太阳也要注意科学选择时段。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在冬季,有三个时间段比较适合晒太阳:
·第一阶段为上午6~9时,这一时间段阳光以温暖柔和的红外线占上峰,紫外线相对薄弱。红外线温度较高,对人体主要起温热作用,可使身体发热,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活力。
·第二、三阶段分别是上午9~10时,和下午4~5时,这两个时间段的照射特点是紫外线中的A光束成分较多,这时是储备体内“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的大好时间;同时还可以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有利于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晒太阳时要注意
·不论是哪个季节,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之间,尤其是中午12时至下午4时之间,最忌长时间晒太阳,因为此时阳光中的紫外线是 r光束和B光束占上风,它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晒太阳时最好穿红色服装,因为红色服装的辐射长波能迅速“吃”掉杀伤力很强的短波紫外线,次选白色服装,最好不要穿黑色服装。
·晒太阳时要注意摘掉帽子和手套,尽量将皮肤暴露在外,让阳光与皮肤亲密接触。
·晒太阳若隔着玻璃窗,是达不到效果的。最好在户外,或宽敞的阳台上。

听五行音乐—养生防病,怡情畅志
中国古代早已将音乐运用于养生保健,我们现代人应当了解一番!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古代医书《皇帝内经》中,提出五音(宫、商、角、徵、羽)主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又通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理论。五音的特点分别为:金声响而强,木声长而高,水声沉而低,火声高而尖,土声浊而重。每种声音都象征着五脏的一定特性。这事实上指出了音乐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因为在我们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就成了一套养身大典。古代士大夫阶层“琴棋书画”养身术中,琴排第一位,也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力量。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古代的音乐和现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角、徵、宫、商、羽。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五行的属性: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这一点,恰恰被中医利用了。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百病生于气”!这个“气”不仅是情绪,五脏的脏气也包含其中。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五脏在脏气上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五音防病、养身。当然,我们并不是用某个音去调理某个脏器,而是运用五行原理,使它们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五音搭配组合,适当突出某一种音来调和身体。用乐如用药,在繁体字中,乐、药、疗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而且音乐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用音乐治疗,也有正治、反治。让情绪兴奋者听平和忧伤的乐曲,是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使乐曲与情绪同步,帮听者宣泄过多的不良情绪。例如以如泣如诉的乐曲带走悲伤、以快节奏的音乐发泄过度兴奋的情绪。
Tips: 音乐处方
◆若想催眠:请听《平湖秋月》、舒曼的《梦幻曲》、莫扎特的《催眠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
◆欲解抑郁:请听《喜洋洋》、《江南好》;
◆想除悲怆:请听海顿的《创世纪》、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d小调——悲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c 小调——命运》;
◆振作精神:请听《金蛇狂舞》、《步步高》;
◆若去烦燥:请听《梅花三弄》、《塞上曲》、《空山鸟语》;
◆促进食欲:请听《花好月圆》、《青春舞曲》;
◆为降血压:请听《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姑苏行》。

中医:失眠,夜抑郁 
最近有个词儿比较火——夜抑郁,是说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或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一种抑郁倾向,以25-45岁的上班族居多。失眠后会陷入对生活的恐惧,但只要清晨醒来,阳光照进房间时,苦恼又会全部消失。
中医在应对夜抑郁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尽管都是夜抑郁,可细分起来,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无力感——阳气不足
一个表现就是,白天想做一些事情,但到了晚上,就会有懒惰感,想想还是算了。一个好办法就是白天多晒晒太阳,睡前用生姜水泡脚。
恐惧感——肾虚
有些女性一到晚上,对生活充满了恐惧感。白天不会想的问题,到了晚上都冒了出来,越想越害怕,越害怕越睡不着,自己吓自己。同时会伴有小便次数多。如果怕冷的话,可以用生姜水泡脚,也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来调理;如果不怕冷的话,可以服用杞菊地黄丸。
恐夜症——胆虚气虚
这类人从小就胆小,有睡不着胡思乱想的情况,建议用人参2-3g或者黄芪6-10g,隔三岔五泡水喝,有助缓解。
不适感——胃不和
胃不和则卧不安,吃些暖胃粥,增加心脾功能,也有利于安然睡眠。
建议:可以用大枣、小米、桂圆熬粥喝。也可以加些生姜、陈皮来暖胃。平时,也可多吃些羊肉、牛肉、生姜来调理脾胃。
心慌乱——心气虚
有些人到晚上睡不着,还感到心慌心乱,不想做任何事,很烦躁。这种情况,多是心气阴虚所致。建议服用参脉饮,人参5克、麦冬20克、粳米100克,加适量水煮成粥服用,也可按摩神门、足三里等穴位来调养。
高速运转的社会环境,使得很多现代人长期处于“压力山大”的状态,压力大常常会导致脾气变差,或是性情变得抑郁。甚至有很多人在抑郁时,能感觉胸胁隐痛、胸闷压抑等症状,尤其是女性朋友,症状就更加明显了。比如月经前期往往出现情绪暴躁、长座疮、失眠等症状。其实,这就是中医说讲的——肝郁。
烦了怒了抑郁了?中医有个“开心穴”
肝主疏泄,喜舒畅而恶抑郁。肝之疏泄功能受到抑制,气机不得条达舒畅,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因此,临床上以情绪抑郁、悒悒不乐,以及胁肋胀痛等气机郁滞之候为特征,且每当太息、嗳气之后略觉舒缓。
如何疏肝解郁
按揉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之一,它能够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和中药菊花的功效非常相似,而且对女性的月经不调也很有效。经过中医多年的临床积累,刺激太冲穴可以疏肝解郁,条畅情志。
取穴方法
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按摩方法
用拇指用力按揉太冲穴5~8分钟左右,以出现酸胀感为佳。
所以,生活中如果遇到了情绪抑郁或是心情烦躁的时候,就可以自行按摩脚背太冲穴位,可以稳定情绪,舒缓抑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