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扬州)城源自“古邗国” 广陵(扬州)古城的来历,史家基本接受的观点是“鲁哀公九年,吴城邗,沟通江、淮”见《春秋左氏传》五十八。鲁哀公九年即公元前486年,这年吴王夫差为了扩张的需要和向北进军的便利,修建了“邗城”,成为广陵(扬州)历史上的第一座城池。他构筑的邗城距今已经有2495年的历史(至2009年止)。当地政府也认可这样的观点,并以此为基准确定广陵(扬州)的历史,拟按此年限计算并准备庆贺扬州建城2500周年。但是对广陵(扬州)建城的历史年代的这种已为大家都接受的观点却是错误的,它将广陵(扬州)的历史至少减少了500年。 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对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已经有了重大的成果。在夏朝广陵(扬州)地区就曾经建立过一个国家叫作“干国”(古音“寒”,及今之“邗”)。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古干国”。根据夏商周断代史的研究成果,夏朝的存续年代为公元前2070—前1600年之间,在大约到了公元前1946年—前1905年之间,夏的帝权正统受到了冲击:由于君主太康不问朝事,耽于游乐田猎,被活动在德州一带的有穷氏的头领“后羿”夺得王权,但是,后羿也和太康一样乐于游猎,结果只在位六年,就被他信任的助手寒浞杀死,而失去王权。寒浞在位约六十年,在今天的山东淄博、潍坊一带建立了“寒国”。而山东淄博、潍坊一带又是“伯明氏” 的封地,史记上说:寒浞,伯明氏之谗子,伯明后以谗弃之,而羿以为己相。说明寒浞就是伯明氏的后裔,他在祖先的封地上设立国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羿浞代夏”的故事。 寒国的建立好景并不长,到了公元前1905年的时候,仲康的儿子少康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从此寒国的日子不好过了,被迫一路向南方迁徙,直至到洪泽湖北岸的临淮建立起新的“干(古音寒)国”,一直延续到商周。在这期间,他们也没有停止过南迁的步伐,从徐州、扬州、苏州、赣州,湖北、湖南到四川。 扬州地区建立的“古干国”是在周武王灭了纣王以后,武王灭商大功告成,为了安抚抗纣有功,又一直无法安居的“寒国”人,让他们从徐州南迁时在靠近江海的地方广陵(扬州)设立了国家,即“干国”,并在此建设了广陵(扬州)历史上的第一座城池—古干国城。这个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00左右。因此我们说把广陵(扬州)城的最初历史计算为“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的观点是错误的。 古代的“干”(音寒)表示为水的岸的意思,后来作为诸侯国的名称,在“干”又加了“邑”,就成了今天一直沿用的地名专用字“邗”,如扬州现今仍存在的“邗沟”、“邗江”等等。由此可见,寒国—干国—邗国的历史演变过程是十分清晰的。古邗国的遗迹和吴王夫差的邗城还是有区别的,并且古邗国的遗址尚存,根据扬州大学秦子卿教授的实地踏勘和测量:古邗国的城墙为夯土版筑,可以知道它的周长共十二里,平面基本呈方形。西起蜀岗东峰的观音山,东达小茅山,北到古雷坡之南,南临蜀岗南沿的长江古岸,并以长江作为城壕,其余东、西、北都有护城河环绕。 那么,历史上为什么只有“吴王夫差筑邗城”的记载,而没有寒浞建寒国,及寒国—干国—邗国的记述呢?那是因为汉代“独尊儒术”的原因,千百年来,一直视寒浞为乱臣贼子,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