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世人物画:清代卷(一)

 榜上有名 2010-07-12

丁观鹏乞巧图

《乞巧图》清 丁观鹏 纸本墨笔 纵27.8厘米 横384.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全图色彩丰富,人物颇具动感,是清代宫廷绘画中合笔画的代表作之一。此卷用白描写出七夕夜间庭院中妇女们燃烛斋供的情景。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七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网于瓜上,则以为得。”妇女发丝,著墨细匀,衣褶线条流畅,饰纹刻画细致,佩环飘动,得“吴带当风”之姿。

丁观鹏乞巧图

《乞巧图》清 丁观鹏 纸本墨笔 纵27.8厘米 横384.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丁观鹏无量寿佛图

《无量寿佛图》清 丁观鹏 瓷青纸金画 纵99.3厘米 横61.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丁观鹏,生卒年不祥,活跃于公元18世纪,顺天(今北京)人,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成为供奉画家,约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以后。他擅长画人物、道释、山水,亦能作肖像,画风工整细致,受到欧洲绘画的影响,其弟丁观鹤同时供奉内廷。此图虽题为无量寿佛图,其实应为如来佛图。慈眉善目,金光闪耀,给观者以极为旋目的视觉冲击力。

陈宇仕女图

《仕女图》清 陈宇 绢本设色 纵158厘米 横4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画中仕女面目秀丽,衣纹粗简方折,设色淡雅。这套仕女屏风共十二开,皆以贵族妇女闲适安逸的生活为题材。在此选其中四开:之一为《梧叶惊秋》、之二为《竹荫铅椠》、之三为《阆苑采芳》、之四为《玉局敲闲》。

张穆奚官放马图

《奚官放马图》清 张穆 绢本设色 纵110.5厘米 横57.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穆,生于1607年,卒年不详。明末清初画家。字穆之,号铁桥,广东东莞人。擅画马及山水、兰竹,笔墨精细工整。此图在空旷的背景中仅绘一人一马。马的姿态颀长健壮,奚官神情怡然,牵马信步而行。

萧晨洛神图

《洛神图》清 萧晨 纸本设色 纵18.8厘米 横53.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初盛行文人山水画,仕女画被视为“习者之流”作品,曾经归于沉寂。清中期以后才逐渐兴盛。萧晨,生年不详,约卒于康熙中叶,字中素,号灵曦,扬州人,工诗,亦善画工笔山水、人物。萧晨此幅《洛神图》所表现的洛神举止优雅,姿态妩媚。

萧晨东坡博古图

《东坡博古图》清 萧晨 纸本设色

    萧晨的仕女画介乎继承传统和创新之间,既重视绵长秀润的线条的表现力,同时还在绘画中加进光影等因素。《东坡博古图》中人物神态逼肖,画家用游刃有余的方折线条来表达人物的外在形象,而且进一步体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萧晨踏雪寻梅图

《踏雪寻梅图》清 萧晨 纸本设色

    萧晨,生年不详,约卒于康熙中叶,字中素,号灵曦,扬州人,工诗,亦善画工笔山水、人物。图中绘一姿态优雅面貌秀丽的仕女,在冬日中踏雪寻梅的情景。在冰雪晶莹中的梅枝傲立寒冬,也体现了寻梅者高洁沉秀的气节和风度。

进酒图

《进酒图》清 周(左王右寻) 绢本设色 纵147.4厘米 横47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周(左王右寻)(1649—1729),字昆来,号嵩山,上元(今南京)人。擅画人物、花卉及龙马,而画龙尤妙。图中画一妇人提酒壶作进酒状,低首缓步,神态凝迟,复似谦恭。眉目清秀,丰润秀雅,发上簪花,腰佩绿叶裙装,足着草履,宛若仙姑。面部线条纤细,渲染微妙,衣纹繁复,略觉累赘,但枯笔湿染有燥润相得之趣。

王翚康熙南巡图

《康熙南巡图》清 王翚 绢本设色 纵67.8厘米 横2313.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南巡图》十二卷上没有画家的署款,这是因为奉皇帝之命画此类图画,为表示尊敬和谦恭,一般作者是不署名款的。《南巡图》由都察院左幅都御使书画家宋骏业总其事,并聘请其老师王翚进京担任总体设计,召集众多画家参与创作,参与其事的画家有杨晋、冷枚、王云、徐玫等多人。王翚於康熙三十年(1691)由弟子宋骏业推荐,担当了《康熙南巡图》的主绘。图成之后,康熙皇帝非常满意,予以嘉赏,赐书“山水清晖”四字,王翚晚年“清晖老人”的名号即由此而来。画中的人物逾万,形形色色,牛马牲畜过千,姿态各异,都十分细致。色彩又繁复丰富,绝非在短期内所能完成。

王树榖人物图册

《人物图册》清 王树榖 纸本墨笔 纵19厘米 横2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册是王树榖 人物小品中的佳作,诗画交融,简洁质朴。每幅画均绘一二人,略带夸张变形,但动态生动,神态毕现。人物旁衬小景,亦是仅用寥寥几笔勾出,简而不陋,给人回味悠长的感受。本册中一幅以骑驴闲游为题材的画,诗文占了大部分面积,题为:“廿年忆到长安处,跨街堤边似梦中,学得画图添好景,柳条白发挂春风。”诗文一添,立刻平添了画面意趣,中国画家往往诗、书、画兼长,其原因也在于这三者在画中不可分离。

王树榖弄胡琴图

《弄胡琴图》清 王树榖 绢本设色 纵90.5厘米 横49.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描绘的是《唐诗纪事》卷八所引之《独异记》讲述唐代陈子昂碎胡琴之故事。陈子昂胸怀大志,才情四溢,然而终其一生也未获得施展的机会,因此他借击碎胡琴以惊骇世俗的行为表达了他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深沉的不平与愤慨。此图不设背景,纯以线描表现内容,笔法流利清俊,设色极其古淡。图中写二人相对席地坐于圆毯上,一人持胡琴弹奏,一人侧身倾听,神情落寞。二人身后立一童子,双手持包袱,似被琴声吸引,默默伫立。圆毯边的地上,散落着酒杯及滤酒用的瓯、盏,简洁的画面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使人不禁怀想唐贤纵酒高歌的神逸风采。

王树榖朝妆缓步图

《朝妆缓步图》清 王树榖 绢本设色 纵83.8厘米 横30.1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王树榖(1649—?)字原丰,号无我,又号鹿公、方外布衣,晚号栗园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善画人物、走兽、人物笔法师陈洪绶而得其清稳,尤精于白描,所作衣纹秀劲,设色古雅,一时工人物者无出其右。此画为工笔淡彩仕女,线条简劲流畅,接近宋代马和之的兰叶描。

吴求豳风图

《豳风图》清 吴求 绢本设色 纵26.5厘米 横23.6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仕女画是古代人物画的一个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西汉墓葬中出土的帛画上,就有体态动人的妇女形象;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的兴旺发达,仕女画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产生了不少专门画仕女的画家,并成为一门较为独立的画科。明清时期人物画相对衰微,但仕女画仍然有新的发展。吴求此幅《豳风图》具有典型的清代风格,造像清瘦而秀丽,姿态优美娴雅。“豳风”是指今陕西及邻近地区的民风民俗,作者据此画出了很多具有生活气息的作品。

颜峄秋林舒啸图

《秋林舒啸图》清 颜峄 绢本设色 纵140厘米 横81.8厘米

    颜峄,生卒年不详,字青来。江苏扬州人,师从李寅,山水、人物画学宋人,能界画,尤擅长米家山水,浓淡相间,融化无迹,十分精妙,日本人极重其画。画面构图精妙,设色鲜明。秋林中端坐一位儒者,人物神气安闲,如小憩一般。在下端山路上、溪流畔有几个仆人身份的陪衬人物,有小书童,亦有年长者。在最右端还停有一辆车。画面极类北宋作品,通观全画只有一短款,一印,而且隐于山石中,不细看很难发现,人物也有古风衣饰。

归庄罗汉图

《罗汉图》清 归庄 纸本水墨 纵26厘米 横35.3厘米 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归庄(1613—1673),原名祚明,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江苏昆山人,移居常熟。明诸生,归有光之孙。兼长山水、人物、花卉、墨竹,笔墨简劲,有元人遗韵。图中所画罗汉以中锋用笔,笔法飞动,一波三折,信手写来,简洁明了,神态刻画,呼之欲出,嬉笑怒骂,禅意盎然。

禹之鼎幽篁坐啸图

《幽篁坐啸图》清 禹之鼎

    本图内容为竹林中独坐的逸士高人,人物身着长袍,长髯拂面。背景是寂静幽篁,似乎可闻风吹之声。人物表情孤单忧伤,沉浸在自己的心灵世界中。其构图稳重,人物是全画中心,位于中间稍偏左的位置,用色则惟求淡雅,紧紧扣住一个“幽”字。这种向往山林、向往幽静的题材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经常表现的,作品纷繁如烟海,真正的精品究竟仍是少数、此图着力刻画人物的表情,传情写照人物思想,使整幅画笼罩着一层悠远耐人回味的意境。

禹之鼎王原祁艺菊图

《王原祁艺菊图》清 禹之鼎 纸本设色

    禹之鼎在清康熙时官鸿胪寺序班,以善画供奉南薰殿,是一位艺术上有成就的宫廷画师。山水画师法蓝瑛,兼学宋、元诸家,白描写真,秀媚古雅,为当代第一,一时名人小像多出其手。此画即是禹之鼎用白描手法绘制的清代大画家王原祁饮酒赏菊的肖像。画面除王原祁和盛开的菊花外,还有两位闲谈的童子。把酒赏菊,愉悦溢于言表的王原祁睿智爽朗的形象十分真切写实。

禹之鼎王原祁艺菊图

《王原祁艺菊图》清 禹之鼎 纸本设色

禹之鼎王世祯放鹇图

《王世祯放鹇图》清 禹之鼎 绢本设色 纵26.1厘米 横110.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右上自题隶书“放鹇图”,左上自题:“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秋来见月多归思,自起开笼放白鹇。庚辰长夏雨后,大司寇王公,因久客京师,检诗为题,命绘放鹇图,仿佛六如居士笔意,漫拟清政,恐神气闲畅、用笔高雅不及焉。禹之鼎。”王世祯,清初著名文学家,精诗文,与朱彝尊并称当世,官至刑部尚书。禹之鼎在京供奉内廷时,与王世祯交善。画面所绘正是王世祯静坐沉思、童子开笼放鹇的情景,一动一静,有力衬托出王公的思乡之念。静谧幽美的环境气氛,也渲染了主人公此时的思归心绪。王世祯肖像刻划精致,面部淡墨勾勒后,稍加渲烘,再用脂赭色作深浅晕染,画法显禹之鼎本色面貌。

禹之鼎王世祯放鹇图

《王世祯放鹇图》清 禹之鼎 绢本设色 纵26.1厘米 横110.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禹之鼎双英图

《双英图》清 禹之鼎 绢本设色 纵136厘米 横56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禹之鼎(1647—?),字尚吉,号慎斋,江都(江苏扬州)人,善画小像,亦能山水花鸟,名重一时。《双英图》兼取白描法,衣纹秀劲,设色淡雅。

禹之鼎乔元之三好图

《乔元之三好图》清 禹之鼎 纸本设色 纵107.1厘米 横36.5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在此画中,禹之鼎用写真法画的肖像兼仕女画。画面勾染细腻,女乐、仕女用笔较工整,反映了禹之鼎另一种秀媚古雅的面貌。书斋、酒坛、女乐,即寓意书、酒、色“三好”,形象地展示了主人的生活意趣。

禹之鼎乔元之三好图

《乔元之三好图》清 禹之鼎 纸本设色 纵107.1厘米 横36.5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杨晋豪家佚乐图

《豪家佚乐图》清 杨晋 绢本设色 纵56.2厘米 横127.4厘米

    杨晋(1644—1728),字子和,一字子鹤。号西亭,又号鹤道人;谷林樵客,江苏常熟人,王翚弟子。善画山水、牛马;兼及人物、花鸟,颇为精工。此卷描绘的是豪门之家春夏秋冬的四季享乐生活,笔墨工整细致,人物布局疏密得体,设色明丽鲜艳,人物的衣着裙衫均勾描设色,款式、颜色均是清代典型的流行风格。画面用笔风格多变,刻画人物、楼台等处极尽工整细致之能事。

杨晋豪家佚乐图

《豪家佚乐图》清 杨晋 绢本设色 纵56.2厘米 横127.4厘米

杨晋石谷骑牛图

《石谷骑牛图》清 杨晋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杨晋是清代宫廷画家,以画界画见长,他能恰到好处地发挥传统工笔界画的特长,把人工建筑的楼阁台榭及人物举止和天然山水景色紧密结合起来,在结构上作了极好的剪裁,满而不闷,画风细致明秀、娟丽清新,层次过渡非常自然。《石谷骑牛图》绘石谷悠然骑于牛背之上,神态安详平和,状写简逸传神。石谷即清代大画家王翚,也是杨晋的老师。

焦秉贞仕女图

《仕女图》清 焦秉贞 绢本设色

    《仕女图册》是“御览”本,画中仅有“小臣焦秉贞恭画”一类识文,其画风工整细致,形神兼备。如画册之一《秋千闲戏》,六位仕女分为两组,一位立于秋千之上,两女立其左侧,右方轩槛中尚有三女或闲聊,或观看,人物所处的环境是以十足工笔手法完成的。楼阁、树木亦是工笔手法,树干抽象、符号化,与写生作品恰好相反。仕女面部五官虽是经抽象而非完全写实,神态却非常准确,这也是中国画中人物的普遍状况,重传神,不拘于一毫一发的相像。

焦秉贞孔子圣迹图

《孔子圣迹图》清 焦秉贞 绢本设色 纵29.2厘米 横35.7厘米 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藏

    焦秉贞画法参酌西法,注重明暗晕染和远近透视,使对象具有立体感和纵深感,在工笔重彩画法中创立新格。此图表现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诸王的典故。

高其佩乞儿图

《杂画册》清 高其佩 纸本墨笔 纵26.2厘米 横32.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杂画册》共十开,五开花木,五开人物。构图简略,指墨功夫深厚,点染随意颇得意趣。常以笔断意连,于平淡中见神韵。所选二开,一为螳螂,爬踞枯木,形象生动,运墨淋漓痛快,从浓淡中产生韵味;一开人物,为读经,人物形象不拘一格,对须发、衣褶的点、染、勾勒、泼墨,苍劲老辣,人物造型夸张、生动,情态质朴,有浓厚的民间风味,深得明代吴伟的遗韵。

高其佩乞儿图

《乞儿图》清 高其佩 纸本墨笔 纵90.5厘米 横4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其佩(1672—1734),字韦之,号且园,别号南村等,辽宁铁岭人,因父荫授官宿州知州,历任工部员外郎、分巡浙江温处道、川南永宁道、四川按察使、刑部右侍郎、正红旗汉军都统等职。他年轻时,学习传统绘画,山水、人物受吴伟的影响,中年以后,开始用指头绘画,所画花木、鸟兽、鱼、龙和人物,无不简括生动,意趣昂然。还著有《且园诗钞》。《乞儿图》是高其佩的一幅指画杰作,画中乞儿衣衫褴褛,蓬头赤跣,面目刻画极其简洁概括。

高其佩乞儿图

《乞儿图》清 高其佩 纸本墨笔 纵90.5厘米 横4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胤行乐图

《胤行乐图》清 佚名 绢本设色 纵34.9厘米 横3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世宗胤,年号雍正,康熙第四子,清朝第三代皇帝,在位十三年。此图册描绘胤行乐故事,共十四幅。雍正分别着古装、道装、佛衣、戎装等不同服饰进行各种不同的行乐活动。此选赏景、弹琴二幅。

胤行乐图

《胤行乐图》清 佚名 绢本设色 纵34.9厘米 横3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华喦天山积雪图

《天山积雪图》清 华喦 纸本设色 纵159厘米 横5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描绘晦暗阴霾的天空下,云幕低垂,仿佛又在酝酿着新的一场暴风雪。雪峰陡峭重叠,闪着洁白晶莹的寒光。在滑陡的冰坂上,一位身披红氅的少数民族旅人牵着一头瘦驼艰难前行。天边,一只大雁鸣叫着向远方飞去,疲惫的人与驼闻声仰望,令人不禁兴起故国之思。此图最突出的特点是构图简洁大胆,设色对比强烈。它不仅展现了古代传统文人画很少涉及的天山雪域的自然风光,将山水、人物及走兽等题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更以凝练秀劲的笔墨营造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华喦白描仕女图

《白描仕女图》清 华喦 纸本墨色 纵81.4厘米 横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华喦的谷物画,内容多描写平凡而丰富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现象。他远师李公麟及明季诸家,中年以后取浊陈洪绶,在创作中观察细致,注重人物内心刻划及线描的运用,使作品被赋予了极强的艺术表现与感染力。《白描仕女图》属早年白描仕女,工细谨严,一丝不苟。

华喦西园雅集图

《西园雅集图》清 华喦 纸本设色 纵100.8厘米 横58.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华喦是乾隆年间画家,在扬州卖画为生,工人物、山水、花鸟著称。人物画早年以白描面世,中年取浊陈洪绶,晚年成简笔的自家风貌。西园为北宋附马都尉王诜宅第,当时的文人墨客多雅集于此。元年初,王诜曾邀苏轼、苏辙、黄庭坚、陈景元、王钦臣、郑嘉会、圆通大师十六人游园。当时由米芾为记、李公麟作图,记录下这一盛况。此图正是描写这一场景的。

王学浩弄莺图

《弄莺图》清 王学浩 绢本设色 纵100.3厘米 横39.4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由于时代审美风尚的变化,唐、宋所推崇的以胖为美的仕女形象,逐渐被清秀瘦弱的仕女形象所代替,而在仕女形象由胖到瘦的变化过程中,焦秉贞、冷枚、王学浩等画家最有代表性。《弄莺图》中的仕女脸形瘦削,身材纤弱,具有新的艺术特征。

顾洛小青小影图

《小青小影图》清 顾洛 绢本设色 纵99厘米 横39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顾洛(1763—约1837),字西梅,号禹门,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擅书画。画工人物、山水、人物古雅,山水苍润;花卉、翎毛亦见生动。仕女工致妍丽,尤为著名。生平作画未尝重稿,亦未授一弟子。此画以淡墨写意绘庭院中的树木竹石,点撇随意,韵味清冷。小青,据传为明万历间女子,杭州豪公子冯某妾。能诗善音律。为大妇不容,被置孤山别业,抑郁而死。画中冯小青,清秀瘦弱,顾影自怜,孤坐于案几旁,面带愁思,郁郁寡欢,颇现人物之神韵。

顾洛梅边吟思图

《梅边吟思图》清 顾洛 纸本设色 纵134.3厘米 横33.2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顾洛为乾隆时画家,以画仕女著称。画法宗宋代陈居中,造型优美,补景清秀,落笔清秀,风格简逸。《梅边吟思图》反映了顾洛仕女画的典型面貌。

姜壎李清照小像

《李清照小像》清 姜壎 纸本设色 纵115.8厘米 横26.7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姜壎为乾隆年间画家,以仕女画著称。画中的李清照敷粉施色,肌理细腻,笔致清劲,风格清雅,表现了女词人惜花伤春的情思。

石涛对牛弹琴图

《对牛弹琴图》清 石涛 纸本墨笔 纵132.5厘米 横53.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构图奇险,笔墨老到,意境突出,是石涛人物画杰作。“对牛弹琴”一词本是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但此图通过作者自题“世上琴声尽说假,不如此牛听得真”等诗句,反映出作者难遇知音,而只能寄托于“牛声一呼真妙解”,反映了作者孤独落寞的心境。

石涛人物图

《人物图》清 石涛 纸本水墨 纵193.6厘米 横81.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石涛(1642—1715),清代画家。俗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广西全州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谦的后裔。明朝灭亡后家遭不幸失去亲人,5岁削发为僧,得以存生。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老人、瞎尊者、零丁老人等。又自称苦瓜和尚。他曾拜旅庵本月为师,传学佛学,云游四方。元济善画山水,兼工兰竹。画中人物形象以很简古的墨线勾写,几乎全为线描,而设以淡雅之色,衣纹等看似信笔率意而成,实乃深具功力,笔笔送到。

乾隆朝服像

《乾隆朝服像》清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20厘米 横18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爱新觉罗·弘历,世宗胤第四子,年号乾隆,在位六十年,嘉庆四年(1799)卒,享年八十九岁。图中乾隆皇帝着全朝服,端坐龙椅,不怒而威,天子贵胄之肃穆而不可触犯的气质表露无遗。

孝庄文皇后朝服像

《孝庄文皇后朝服像》清 佚名 绢本设色 纵155.5厘米 横116.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孝庄文皇后,姓博玺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被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聘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改元,五宫并建,被册封为永福宫庄妃。顺治元年尊为圣母太后,在清初顺治、康熙两朝曾参与政事多年。图中孝庄文皇后端庄肃穆,华服丽影,端坐宝座而粉面含威。

金廷标莲塘纳凉图

《莲塘纳凉图》清 金廷标 绢本设色 纵56.9厘米 横65.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莲塘纳凉图》写唐杜甫五律《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之一的诗意。原诗句有“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两联句,图中景物与诗意相结合。此画笔墨工细,人物动态幽闲自在,衣褶用浓墨勾勒,略似折芦描法,起伏转折,回肠荡气,笔势流畅。其布景简洁,设色雅淡,山石似用小斧劈皴,锋棱多姿,墨色富有层次,别具一格。

金廷标大士图

《大士图》清 金廷标 纸本设色 纵168厘米 横81厘米 沈阳博物馆藏

    对于金廷标的绘画,清代胡敬在他的《国朝院画录》中说道:廷标笔不尚工致,以流动机趣写生,颊上添毫,栩栩欲活。其派沿自蓝瑛、董旭、谢彬辈,而能不染其习气,匠心独运,神解超然,有契圣心,良以人物贵传神,吴带曹衣,无吴阿堵间小三昧也。

金廷标婕妤挡熊图

《婕妤挡熊图》清 金廷标 纸本设色 纵149.4厘米 横75.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金廷标,生卒年不详,乌程人。画家金鸿之子,乾隆中供奉内廷,善画山水、人物、佛像,尤工白描,画风工细。此画取材于汉刘向《列女传》,表现冯婕妤挡熊的历史故事。冯婕妤是汉元帝的妃子,一次随帝观看斗兽,熊从兽圈跳出,左右侍从皆惊走,冯婕妤临危不惧,以身挡熊。

金廷标瞎子说唱图

《瞎子说唱图》清 金廷标 绢本设色 纵88.5厘米 横62.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金廷标在艺术形式上与宫廷的流行画风很合拍,或宗宋代院体,或学“四王”正统,创作态度严谨,下笔一丝不苟,形象比较写实,富有一定气势,具有赏心悦目的美感,其艺术格调体现了清代宫廷绘画的审美观念。此图描绘农村田头,老翁、幼童、少年、农夫,正静听一盲人在大树下说唱,引得隔溪老妪农妇抱婴携童指手欲趋。

金廷标罗汉图

《罗汉图》清 金廷标 纸本设色 纵99.7厘米 横53.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皇帝南巡,金廷标恭画《白描罗汉图》,龙颜大悦,命入画院伺候。清高宗弘历曾多次在他的画上题诗,《石渠宝笈》著录了他八十一幅作品。图画罗汉一尊,袒胸赤足,盘腿席地而坐。旁边一童子焚香。山上白云缭绕,隐露山岩树枝,气氛非凡。画右上有清高宗弘历题四言诗一首。人物面部勾线填色,衣纹流畅,顿挫有法,以战笔写出轻柔质感。

陈撰白描仕女图

《白描仕女图》清 陈撰 纸本墨色 纵91.4厘米 横39.2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陈撰,生年不详,卒于1758年。字楞山,号玉几山人,浙江宁波人,居浙江钱塘(今杭州)。布衣。毛奇龄弟子。以书画游江淮间,流寓江苏江都(今扬州)。擅写生,水墨数笔,若不经意而萧疏闲逸,尤精画梅。此图以白描手法写一仕女低头垂目,正翻看书卷。

康涛持节仕女图

《持节仕女图》清 康涛 纸本设色 纵135.9厘米 横35.9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康涛的仕女形象完全与清代仕女画的总的风格相符合。用笔极其工细,色彩亦厚重浓烈,可以称作是工笔重彩仕女画的代表画家。此画属于白描手法。此画用笔工谨严整,略显拘板,但很写真,很能体现当时仕女画的风貌。画中女子弱不禁风而清秀淡雅,体态纤秀,风神娴静。

康涛孟母断杼教子图

《孟母断杼教子图》清 康涛 绢本设色 纵88.4厘米 横3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康涛,生卒年不详。后更名焘,字逸斋,一字康山,号石舟,又号既济生,晚号天笃山人、莲花峰头不朽人、茅心老人、荆心老人,钱塘(今杭州)布衣。擅山水、花鸟,尤精仕女,姿态静逸,在能妙之间。此图上方有作者以楷书题述《列女传》中的孟母三迁择邻、断杼教子的内容,下部描绘孟母断杼的情景。孟母侧身立于织机旁,手中执刀,回首教训儿子,孟轲躬身揖立于,当恭顺。

康涛三娘子图

《三娘子图》清 康涛 绢本设色 首都博物馆藏

    三娘子为蒙古鞑靼部的女首领,于万历十五年,受明政府加封为忠顺夫人。一生历配三代首领,掌握部族军政大权二十余年,积极与明政府修好,使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深受明政府的器重。图中三娘子容貌娟秀,体态端庄,身着汉人服饰,似是大家闺秀。眉宇间略带惆怅,眼神却果断、坚定。此画画法工整写实,具肖像画性质。

康涛贤母图

《贤母图》清 康涛 绢本设色 纵136.7厘米 横67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康涛的人物画有明代仇英风格,严谨工整而写实。从此图的题款“临民听狱,以庄以公。哀矜勿喜,孝慈则忠”,可以推知此为贤母向即将离家赴任的儿子所作的教诲。画家以高超的笔法将贤母严肃训诫却又暗含离别伤感之态、儿媳恭顺侍立而又对丈夫依恋不舍之情、儿子恭敬聆听地踌躇难离之意,刻画得极其生动传神。

冷枚连生贵子图

《连生贵子图》清 冷枚 绢本设色 纵95.5厘米 横48.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冷枚,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公元十七世纪后期至十八世纪前期,字吉臣,号金门画史,胶州(今属山东)人。曾经跟随康熙时宫廷画家焦秉贞学画,约于康熙中期进入宫廷供职,直至乾隆七年(1742)尚在。擅长画人物、仕士及山水,画风工整、细致,色彩较浓丽,具有装饰性。这是一幅寓意画,以桂树、妇人手中的莲花、芦笙以及膝下的幼儿,组成“连生贵子”的吉祥含义。此图为工笔重彩画,线条挺拔有力,颇见功夫,色彩也很鲜艳明快;但是同时又受到欧洲画风的影响,造型准确。

贾全十六罗汉图

《十六罗汉图》清 贾全 纸本设色 纵31.5厘米 横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贾全,生卒年不详,乾隆时供奉内廷。工画人物及马。此册画不同形象的罗汉十六尊。佛像采用中国传统人物画技法,勾线填色。人物神态平和,面部晕染有致,衣纹流畅,背景简率。

贾全十六罗汉图

《十六罗汉图》清 贾全 纸本设色 纵31.5厘米 横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上官周庐山观莲图

《庐山观莲图》清 上官周 纸本设色 纵374厘米 横25厘米

    上官周(1665—?),字文佐,号竹庄,长汀(今福建长汀)人,善画山水,兼精篆刻,其山水画烟岚弥漫,别具风味,人物画笔法潇洒,亦是独树一帜。此图是故事画,描绘东晋僧人慧远于庐山结社,与当时文人交往。左上题云:“庐山远公开池种白莲,以十八人为社,社中陶渊明、谢灵运,一因无酒不至,一好游而长来。”可见图中人物主要应是谢灵运、慧远。四人神态各异,而无不细致生动,十分传神。

闵贞纨扇仕女图

《纨扇仕女图》清 闵贞 纸本墨笔 纵113.8 横45.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纨扇仕女图》中仕女神态娇弱, 流露出一种夏日疾困的气息。树杆的苍健虬劲与女子的妩媚身姿, 曲线交叉, 相映相衬, 构成新颖别致的格调。仕女的曲眉、凤眼、丹唇、粉面、轻挥纨扇 脉脉含情, 画家均着意刻画。从此图中可以看出当时人对于仕女画的审美情趣—倾于工整细腻。

闵贞戏婴图

《戏婴图》清 闵贞 纸本墨笔 纵88厘米 横111.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闵贞以卖画为生,擅画人物、仕女,学吴伟泼墨写意法,衣纹转折随意,风格豪放奇纵,尤工写真,形象逼肖,兼作山水,师法巨然。此图以水墨写生法画儿童弈棋,五童情态各异,神气生动,衣纹墨线酣畅淋漓,体现了闵贞人物画的特点。

闵贞巴蔚祖像

《巴蔚祖像》清 闵贞 纸本设色 纵103.5厘米 横31.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清代安徽著名书画篆刻家巴蔚祖肖像,线描工细,设色淡雅,形象传神。清代的《读画闲评》、《画人补遗》、《画友录》、《墨林今话》等对此画有详细的著录。

闵贞八子观灯图

《八子观灯图》清 闵贞 纸本设色 纵121厘米 横70.5厘米 扬州市博物馆藏

    闵贞的人物画,从徐渭、朱耷的水墨写意中吸取营养,以粗笔见长,线条简洁,挥毫自然,寥寥数笔而神形逼肖。此图在构图上颇具特点:画八个小孩俯身看花灯。用生动活泼的笔法将八个年龄相当、个头差不多的孩子的稚气天真和快乐的天性表现得很是别致。线条流畅,粗笔挥豪,富于动态,笔墨酣畅,变化多端。

闵贞蛤蟆仙人图

《蛤蟆仙人图》清 闵贞 纸本设色 纵189.1厘米 横70厘米

    闵贞所画人物,笔墨奇纵,衣纹流畅,顿挫有法,亦工篆刻。此画中的的蛤蟆仙人,蓬头垢面,体弯如弓,眯缝着眼睛抚摩着蟾,姿容可掬,笑嘻嘻的面容充满了大度。造型狂放而不失严整。

秋闺思妇图

《秋闺思妇图》清 崔  绢本设色 纵79厘米 

    崔 ,生卒年不详,三韩(在辽宁省)人,工画人物,画风学焦秉贞,略得西洋晕染技法。画面颇有古风,布局饱满,用笔细致,有宋院体画之风,有带有受郎世宁画风影响的痕迹。此画内容是梧桐小院中,门廊下一妇人手拿布匹,颇为寂寞地坐在榻上,面部刻画细致,非常清秀,然表情忧伤凄恻,有深思远念的牵挂。画面无款,无从交代作画的背景、目的、作者心情等信息,有点像宋人小品的风格。

改琦钱东像

《钱东像》 清 改琦 纸本设色 纵35.9厘米 横5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钱东字东臬,号袖海,又号玉鱼生,浙江杭州人。他与改琦之间相聚的时间虽不长,但情谊甚笃。此图为1823年改琦寓居扬州时为钱玉鱼的写照。因改琦对钱东的个性十分了解,所以能很好地表现出钱东与凡尘悬隔的“禅定遗照”。画面上人物趺坐于“贝多罗”树丫的“蒲团上”。钱东敛心,参禅,澄性养身,超脱世尘,面壁成佛的形象,反映了玉鱼老居士虔诚于佛心的志向。而旁边石案上放着的贝叶、经卷和灵芝、石磬之物,更是为了衬托出人物的性格。

改琦元机诗意图

《元机诗意图》清 改琦 绢本设色 纵99.3厘米 横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机诗意图》描写唐代女诗人鱼元机,元机字幼微,为唐代长安的名妓,好读书,聪慧有才思,其诗有名于时,补阙李亿纳为妾,后失宠,遂入咸宜观为女道士。一生饱受挫折,历尽沧桑,然她却是位富有真情才思的女子。画家题“元机诗意”,秋宝老人有此图,今在荛圃处,秋宝老人,即余集(1738—1823)号秋室。改琦是根据秋室画本而作的。画面上鱼元机坐在藤瘿椅上,手执诗卷,似在默默吟咏。

改琦宫娥梳髻图

《宫娥梳髻图》清 改琦 纸本设色 纵88.2厘米 横20.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改琦是位善画仕女的能手,他远学宋、元、明诸家法,曾临写李公麟白描,但在总的格调上,还是倾向于唐寅、仇英以秀润飘逸的情致气韵。此画中的宫娥形象清秀而纤弱,敷色清雅。

改琦秋风纨扇图

《秋风纨扇图》清 改琦 绢本设色 纵52厘米 横37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全图弥漫着清淡静穆、幽冷的艺术氛围,增添了高蹈出尘、超妙欲仙的画面效果,是改琦肖像画中的精品之作。表现了闺秀悲秋等不同的情态,又传达出一种共通的幽怨伤感思绪,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趋向。

改琦靓妆倚石图

《靓妆倚石图》清 改琦 绢本设色 纵83.2厘米 横27.1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一靓妆女子斜欹在青石上,姿容娇柔而美丽,却有一种幽怨哀愁溢于画面,衬以翠竹郁郁,更增加了画面的幽静和清雅。

改琦仕女图

《仕女图》清 改琦 纸本设色 纵33.5厘米 横28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改琦(1773—1828),字伯蕴,号香白,又号七芗,家松江(今上海市),工人物,佛像,仕女,笔意秀逸潇洒,著有《玉壶山房词选》。此轴是典型的清人仕女画风格,人物强调纤瘦、清秀,面庞椭圆,疏眉、细眼、小口。

改琦红楼梦人物图

《红楼梦人物图》清 改琦 纸本墨色 纵25.4厘米 横19.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改琦宗法华 ,喜用兰叶描,仕女衣纹细秀,树石背景简逸,造型纤弱,敷色清雅,创立了仕女画新的体格,时人称为“改派”。此《红楼梦人物图》描绘了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的形象。

郎世宁平安春信图

《平安春信图》清 郎世宁 绢本设色 纵68.8厘米 横40.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郎世宁画风写实,工整富丽,兼具中西绘画之风。虽然并未在清代蔚然成风,却也吸引了很多人竞相模仿。《平安春信图》中人物写实,动作略嫌呆板,却有西画的凹凸感和体面感。画中几案树石参用中国花鸟画法,画风靡丽而略显滞闷。

郎世宁弘历观画图

《弘历观画图》清 郎世宁 纸本设色 纵136.4厘米 横6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乾隆皇帝弘历坐在浓荫下凝神聚气 观看丁鹏所画的《洗象图》。画中人物衣纹用笔也似丁氏之《洗象图》一样用战笔流水描,画里画外,达到统一一致。人物脸部用西洋的明暗凹凸法来表现,很有立体感。

郎世宁大阅读

《大阅读》清 郎世宁 纸本设色

    在这件作品中,郎世宁充分显示了他扎实的素描基本功,以及利用明暗来表现凹凸立体效果的本领。 明暗交织,立体感极强。此图的绘画技法以欧洲的为主,但题材内容却纯粹是中国传统的东西。

郎世宁玛斫阵图

《玛斫阵图》清 郎世宁 纸本设色

    此图工笔设色,充分体现了西画技法的特点。作者刻画得极其细致,连人物眼睛中的细微明暗变化也表现得很详尽。郎世宁一生差不多都是作为清廷画师而度过的,他的画大多是“进御”而作,均显得精工细描,谨小慎微。

郎世宁射猎图

《射猎图》清 郎世宁 纸本设色

    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人,天主教士。康熙时来中国,工画,以西法参入中国画中,自成一家。于雍正、乾隆两朝供奉“内廷”。在《射猎图》中,郎世宁表现了骁勇善战的射猎人物形象,很是写实。郎世宁所创造的此类风格的中国画可以说只有他一人为代表,最终也未能蔚然成风,究其原因,可能就在于它过分写实,不是中国画之风。而后世西学东渐时,这样的枝叶改进也不足为训了。

郎世宁阿玉锡持矛图

《阿玉锡持矛图》清 郎世宁 纸本设色 

    画史上有记载:“郎世宁,西洋人,写真无过其右者”。此幅《阿玉锡持矛图》风格写实,人物描绘精细严谨,用西法参以中法,使描绘对象很有表现力。清代美术史家胡敬在《国朝院画录》中记载:“世宁之画本西法,而能以中法参之,其绘花卉具生动之姿,非若彼中庸手之詹詹于绳尺者比。然大致不离故习,观爱鸟罕四骏,高庙仍命金廷标仿李公麟笔补图,于世宁未许其神全,而第许其形似,亦如数理之须合中西二法,义蕴方备,大圣人之衡鉴,虽小道心审察而善终两端焉。”

郎世宁允礼像

《允礼像》清 郎世宁 绢本设色 纵31.5厘米 横36.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郎世宁擅长人物、肖像、花卉、鸟兽以及历史题材的绘画,以中西画法并用而独具一格。清代的《欧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记载:“郎世宁,供奉内廷祗候,画马兼工人物屋宇,多从西法。张抑山处士藏有小墨马尺幅,装于镜屏,为奉敕画,闻归延树南尚书;又见有五猫相戏大帧,落花满地,嫩草围石,神趣宛真,所写之貌盖西种也,亦奉敕画。”《允礼像》用中西掺合的笔法,使肖像神气生动。允礼,即果亲王,康熙第十七子,雍正初封多罗果郡王,晋封亲王。

王愫梧桐仕女图

《梧桐仕女图》清 王愫 纸本设色 纵134.6厘米 横30.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王愫,字存素,号林屋,江苏太仓诸生,侨居苏州。王原祁之侄。山水干墨繁笔,不加渲染,深得元人简淡之法,绛笔竹石尤妙。间作青绿设色,亦卓有原祁风韵。与王昱、王玖、王宸并称“小四王”。此图绘一貌美女子,立于梧桐树下,顾盼生姿。似乎触景生情,面容上笼罩着淡淡的哀愁。此图写李清照词意,画家似乎想烘托出“窗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意境。

陈清远李香君小像

《李香君小像》清 陈清远 绢本设色 纵115.5厘米 横35.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中国人物画以传神为上,这幅仕女画着笔不多,而神在个中。画中年轻美貌女子,即为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是一位才华横溢而富有正义感的奇女子。

王愫湔裙图

《湔裙图》清 王愫 纸本设色 纵56.8厘米 横18.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仕女的脸庞轮廓线的转折起伏,眉、眼、鼻、唇的大小微变,驱笔着墨都注意到准确性和生动性,这正好与不拘一格、信笔勾写的衣服形成对比。虽然只是塑造了一个人物,却发挥了多向性的艺术魅力。

王愫朝云小像

《朝云小像》清 王愫 纸本设色 纵131厘米 横31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朝云是苏东坡在惠州时所结识的一个歌女,温文娴雅而才艺双全。画家以清丽生动的笔触,状写出朝云的纤秀柔弱和温柔多情。

叶芳林九日行庵文燕图

《九日行庵文燕图》清 叶芳林 绢本设色 纵31.7厘米 横201厘米 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叶芳林,生卒年不详,字震初。吴县(今属江苏)洞庭山人。工写照。此画描绘了马氏兄弟在行庵会友雅集的情景。行庵在扬州天宁寺西隅,由马曰琯、马曰璐兄弟出资购买。 画中马氏兄弟及其他众人肖像神态各具,很生动传神,由方士庶补景。

费丹旭姚燮忏绮图像

《姚燮忏绮图像》清 费丹旭 纸本设色 纵31厘米 横128.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姚燮(1805—1864),字梅伯,一字复庄,号野桥,又号大梅山民,浙江镇海人。此画画面将肖像与古装仕女有机地融为一体,姚燮坐在蒲垫上,双手揣袖,凝神思索,似乎从梦中初醒,为其自身的风流韵事做超悟式的忏悔:“始于迷惑,继以悟超,推迷而挽悟,则惟忏为缘起。”在他身旁有几位姿态文雅的女子,人物各有顾盼,或执纨扇,或手执宝剑,或展纸,或握笔,或依树睇视姚燮,把忏悔者衬托得更加醒目,而且增强了画面活泼松和气氛。

费丹旭姚燮忏绮图像

《姚燮忏绮图像》清 费丹旭 纸本设色 纵31厘米 横128.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

《十二金钗图》清 费丹旭 绢本设色 纵20.3厘米 横27.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十二金钗”此典出自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为“红楼梦”十二个女子,她们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这些人物早为艺术家们所重视。“黛玉葬花”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画面上,数株盛开着鲜花的桃树,花谢花飞,黛玉左手拈着鲜花,右手把着花锄,黛玉是愁绪满怀,半为怜春半恼春,黛玉哭得好伤心,侬今葬花人哭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烘托出人物的娇弱、寂寞与哀愁。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

《十二金钗图》清 费丹旭 绢本设色 纵20.3厘米 横27.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费丹旭月下吹箫图

《月下吹箫图》清 费丹旭 纸本设色 纵136厘米 横56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费丹旭笔下的仕女,面相做鹅蛋脸,柳眉细眼,樱桃小口,富清秀娇媚之容。善于通过人物的不同姿态、神情和环境背景,表现出人物迥异的内心思绪。此图绘一貌美女子,在清幽静谧的月下吹箫,其情其景引人入胜。

费丹旭罗浮梦景图

《罗浮梦景图》清 费丹旭 纸本设色 纵143.5厘米 横47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费丹旭笔下的仕女姿容娇媚而清秀。衣纹用兰叶描,更趋流利轻灵,补景取华。

费丹旭柳下佳人图

《柳下佳人图》清 费丹旭 纸本设色 纵127.2厘米 横30.8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费丹旭笔下众多的仕女形象,大都是典型的鹅蛋脸,柳眉细眼的脸部特征,体态修长,表明出清末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审美特征。图中的柳树连勾带染,随意抒写,颇有临风摇曳之感。《墨林今话》称其肖像画有“如镜取影,情神酷肖”可见其肖像是很有影响的。

高凤翰南天雁影图

《南天雁影图》清 高凤翰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高凤翰(1683—1748),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胶州(今山东胶县人)。擅山水,纵逸不拘于法。画花卉亦奇天趣。乾隆二年(1737)右臂病废,用左手作书画,自号尚左生。亦工草书、篆刻,富藏砚。此图册共十一页。此选其中两页:之一是两位戴帽文士坐于岸上,谈兴正浓;之二为一老者持杖戴笠,漫步林间,此幅用笔狂放纵逸,简括传神,疏密浓淡,宛若天成;笔气墨韵,荡漾恣肆,是高凤翰后期风格。

金农设色佛像图

《设色佛像图》清 金农 纸本设色 纵133厘米 横62.5厘米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

    画面是在大树下的蒲团上端坐一尊佛陀,面相清矍怪异,颇有宋人罗汉画风,佛陀面部五官刻画得细致、生动、传神,人物动态自然,悠然而善思。佛陀所坐之蒲团,旁边所生之树木,均以作者所特有笔法画风完成,笔力潇洒,线条柔韧刚劲。画之左端题有作者款识:“于无忧林中。”可见这是作者所向往的一种境界。

金农蕃马图

《蕃马图》清 金农 绢本设色 纵70厘米 横55厘米

    此图绘两个服饰、神态、民族各异的马夫遛马交谈的情景。走在前面的是汉装打扮,举止平和;后者满脸须髯,为胡人打扮。两匹马也是一静一动,温驯与刚烈形成强烈的对比。

黄震苏武牧羊图

《苏武牧羊图》清 黄震

黄慎蹴鞠图

《蹴鞠图》黄慎 立轴 绢本设色 纵115.6厘米 横125.3厘米 天津历史博物馆藏

    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写人物,线条顿挫有致,笔力雄健,写中带工,浓墨淡彩相映成辉。此图写宋太祖与宋太宗、赵普以及大臣内侍玩蹴鞠的场面。图中宋太祖身着龙袍,与赵普正在争抢。人物用笔细劲削力,顿挫自如,有草笔行书之意。玩者之动态与观者之静态,相映成趣。人物神情刻画生动,笔意奇趣不俗。

黄慎捧花老人图

《捧花老人图》清 黄慎 纸本设色 纵182.3厘米 横97.8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图写捧花老人,长袖曳垂,须发皆白,似醉非醉之态,呼之欲出。用笔迅疾,衣纹顿挫,线条硬折虬结,墨色浓淡相间,面部信笔写出,细笔复线,体现了画家成熟后不拘成法、灵活多变的绘画风格。此图章法颇妙,人物侧面俯顾,恰与右上草书自题构成整体。

黄慎渔翁渔妇图

《渔翁渔妇图》清 黄慎 纸本淡设色 纵118.4厘米 横65.2厘米 南京市博物馆藏

    《渔翁渔妇图》画一渔翁身背鱼篓, 手拈鱼钩, 钩上挂一小鱼, 笑容可掬, 面向渔妇, 似叙家常; 而渔妇则回首目对渔翁, 聆听其述, 渔翁渔妇, 动态生动, 呼应密切, 充满生活之乐趣。此画人物衣纹作铁线描, 连勾带染, 洒脱随意, 更加以草书之笔入画, 极为自由流畅, 属水墨大写意, 仅于渔翁面部、手部略施淡赭。

黄慎八仙图

《八仙图》清 黄慎 绢本设色 纵228.5厘米 横164厘米 泰州市博物馆藏

    黄慎的绘画, 着重于写意, 描写对象不拘泥于形式。郑板桥曾赠诗黄慎, 称“爱着古庙破苔痕, 惯写荒崖乱树根; 画到情神飘没处, 更无真象有真魂。”对黄慎的绘画艺术作了精辟的概括。画史上以“八仙”为题的作品很多,这幅“八仙”图没有取常见的“瑶池祝寿”、“八仙过海”等常见题材,而是撷取八仙小憩的场面加以描绘。图中张果老击渔鼓作歌,汉钟离抚掌击节、应声而和,铁拐李、荷仙姑、曹国舅、韩湘子聆听入神。蓝采和听着歌声,拈花出神,连吕洞宾拿麈尾戏抚他的头都没有察觉。

黄慎春夜宴桃李园图

《春夜宴桃李园图》清 黄慎 绢本设色 纵121厘米 横163厘米 泰州市博物馆藏

    画中的人物衣纹作游丝描、铁线描,或连勾带染,挺劲放纵;以草书之笔入画,极具功力。作者虽师法陈老莲、上官周,然又自创新意。此图取材于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诗意。人物情态各异,动静有别,生动传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