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溪沈师桥宗谱之卷三(上) - SHENRONGE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Yfo12321 2010-07-12

慈溪沈师桥宗谱之卷三(上)

师桥 沈荣恩 整理批注 2010-07-10 13:15:04

 

慈溪沈师桥宗谱之卷三(咸丰元年初刊)

宋朝奉大夫三百公传*

公讳恒,字维时,行三百八,师桥始迁祖也。世居河南沈邱县之凤林里,曾祖讳锺,字仲鸣,登进士,官著作郎。祖讳业,字显之,为温州永嘉县尉,卒于官。父讳远,字文通,遂家于永嘉之贴水桥,隐居不仕。生公,学宗二程,为伊川先生私淑弟子。宋建炎二年登进士第(1),授太常寺博士。扈从高宗南渡,累官太府卿。孝宗乾道初,转拜朝奉大夫兼督明州市舶司(2)、管内劝农,赐金鱼袋。巡历边郡,见慈邑北乡鸣鹤海滨,土宇宽厚,可创第宅,因动考槃之思(3),遂于乾道六年(时公年六十一岁)致仕,居焉(4)。

孝宗皇帝有勅命,进阶一级,允归田里。

开辟草莱(5),鸠材筑室,竟成佳壤(6)。首尚礼义,敦洽教化。建塾于河之南,匾曰:“海隅书屋”,义教士类(明漳洲黄石斋先生有义学记),授伊洛之传(7)。又于淳熙十五年(时公年七十九岁)捐赀架桥,以通南北之从游者(8)。门人(9)万琦等题其桥曰:“沈师”。同门罗淳、罗炳咸著《师桥记》刊于石(10)。故所居之地名曰:“沈师桥”。志于郡邑,名震寰宇,所自来也。公寿跻九十岁,德配方恭人,寿八十六岁。其生卒年月、营葬兆域并后嗣行字,俱详载世谱中。

 

【注】

(1)建炎二年:1128年。

(2)市舶司:官署名。 宋代分设提举市舶司于广州 、杭州 、明州 (今宁波 )等地,管理商舶,征收关税,收买进口物资等。

(3)考槃:隐居。亦作“考盘”。亦作“考磐”。成德乐道。《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毛 传:“考,成;槃,乐。” 陈奂传疏:“成乐者,谓成德乐道也。”

(4)乾道六年:1170年。

(5)草莱:指荒芜之地。《管子·七臣七主》:“主好本,则民好垦草莱。”章炳麟《訄书·定版籍》:“凡草莱,初闢而为露田园池者,多连阡陌,虽不躬耕,得特专利五十年,期尽而鬻之,程以十年。”

(6)佳壤:一方好土。

(7)伊洛之传:指宋程颢 、程颐的理学。程氏兄弟洛阳人,讲学伊洛之间,故称。

(8)淳熙十五年:1188年。

(9)门人:即门生,学生。汉人称亲受业者为弟子,相传受业者为门生。后世门生与弟子无别。

(10)同门:同师受业,犹今之同学。

 

宋奉议大夫四六公传*

公讳晟,字永昌,行四六,师桥之第二世也。天性好学,幼少自知“攻苦日进”之功,垂老勿懈。厥考朝奉公,自维以中州名胄,承累叶簪缨,值离乱之后,只身独户,僻处海滨,非籍书香继业,曷由振起家声。故当悬车告老(1),庭训谆谆(2)。纵念数世单传,艾龄举子(3),曾不稍姑息焉。而公亦笃志箕裘,不假课督 ,下帷力学。寒泐石、暑流金(4),昼夜不辍。经史子集靡不淹贯而精通,于理宗宝庆二年登进士第(5),授河南许州襄城县主簿,操守廉洁,驭下宽仁,兴利除弊,绰著能声。且在官署之中仍弗庋书高阁(6)。案牍余閒,手不释卷,常逾夜半,犹自倚烛吟哦。左右促之寝,公叹曰:“书卷因缘,总难释耳!”所谓仕优则学,殆公之谓欤!绍定五年以考绩,居循良最(7),陞迁奉议郎,转授湖广龙州别驾(8)。蒞任未浃岁(9),以疾卒于官舍。寿七十四岁。时仲子璧任山西寿阳县丞,闻讣即弃官,扶柩归葬。墓在白洋湖山之原(10)。

 

【注】

(1)悬车告老:指告老引退,辞官家居。同“悬车致仕”。汉·蔡邕《陈寔碑》:“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四门备礼,闲心静居。”

(2)庭训 tíngxùn∶泛指家庭教育。父亲对儿子的教诲。

(3)艾:五十曰艾。

(4):泐石:石头因寒冷风化遇水而形成的裂纹。

流金:谓高温熔化金属。多形容气候酷热。

(5)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

(6)庋guǐ:置,搁置,放置。

(7)循良: 1.谓官吏奉公守法。明李介《天香阁随笔》卷一:“吾每见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终不能活者,不刚也。”2.指循良的官吏。 唐柳宗元《柳州谢上表》:“常以万邦共理,必藉於循良。”

(8)别驾:官名。汉制,是州剌史的佐吏。也称别驾从事史。因随剌史出巡时另乘传车,故称别驾。宋改置诸州通判,因职守相同,故通判也有别驾之称。

(9)浃岁(浹歲)一年;经年。

(10)原:原野:广平曰原。

宋处士千一公传*

公讳奎,字天祥,行千一,四六奉议公之长子,师桥第三世之大宗也。性情恬淡雅,好文学,不慕荣利,隐居教授,有织帘先生之高风(1)。与弟璧友爱笃诚,相率读书谈道,学优行修,遐尔著闻。时奉议公历仕襄城湖广,乡党中以宦家目之。而公惟儒素恂恂(2),绝无贵介之习,人尤贤重之焉。绍定四年辛卯(3),因祖建海隅书屋,渐次朽旧,遂出赀购材,经营而一新之。更捐膏腴之田半顷,输粟给蔬,以膳门人之贫乏者,于是教育益宏,从游者日益众。门人杨宗卿登进士,归德于公,为撰《重修海隅书屋记》,并欲起公大用之,而公绝意宦途,自号隐斋。故人咸称隐斋先生。公年六十时,理宗皇帝用杨宗卿荐举,知公才学超人,征授山东沂州州判。公固不欲仕进,力辞不赴,以处士自终。寿七十四岁。

 

【注】

(1)织簾先生:沈麟士,(419—503),字云祯,南朝齐武康人。父沈虔之。宋侍中怀文族子。幼而俊敏,好学强记,博通经史。家贫,以织帘为业,诵书织帘,口手不息,世称织帘先生。宋元嘉末,县以学士应诏,未至都,未几归山。隐居馀不吴差山(即今乾元镇乾元山),讲经教授,从学者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时称“吴羌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历宋、齐、梁三朝,屡征不起。在家砍柴汲水,读书不倦。不幸遭火,烧毁书数千卷。是时年已八十,仍日夜著抄,又成书二三千卷。梁受禅,与何点同征,又不就。梁天监二年卒,享年八十有五。

(2)儒素恂恂:儒素:儒者的素质,谓符合儒家思想的品格德行。《三国志·魏志·袁涣传》:“霸弟徽 ,以儒素称。”恂恂 xúnxún:小心谨慎的样子: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绍定四年辛卯:1231年。

 

宋迪功郎千二公传*

公讳璧,字天瑞,行千二,四六奉议公之次子也。学问得之家传,复游于郑清之先生之门,以广其见闻。清之先生者,甬江之名儒也,学极渊博,品极庄重。其教授门徒为文章、经济两途,分课而兼督之。如胡瑗经艺斋、治事斋之例(1)。由是公之才猷愈卓越,而品概益俊伟矣。绍定二年已丑(2),以荐举贤良,授迪功郎(3),任山西太原府寿阳县二尹(4),见事明决,案无淹牍,秉心公恕,民皆悦服。厥兄天祥公屡次致书,辞意拳拳,勗守清白家风,而尤勉以兴教、劝学为急务。故公于官事稍暇,即蒞泮宫,召诸士子讲学行礼,作养人才,士心竞劝,寿邑之儒风一时丕振焉。端平初,丁外艰,服阕将起,嘉熙元年又丁内艰(5),公乃哀叹曰:“我今而后,将为谁捧檄而喜哉(6)!”遂庐墓终身,不复涉仕途焉。

附录《宁波府志》:宋郑清之,字德源,鄞人,嘉定间进士。初为国子录,因史弥远除魏惠宪王府教授,极力翼赞,入即帝位,是为理宗。宝庆元年除给事中,进翰林学士,未几拜签书枢密院事。不十年为丞相,遂召真德秀、魏了翁等数十人为侍从,众正盈廷,号“小元祐”。前后两登相位,卒封魏郡王。

 

【注】

(1)胡瑗:(993~1059) 中国北宋学者。字翼之。北宋初学者,教育家,字翼之,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

(2)绍定二年已丑:1229年。

(3)迪功郎:古代官名。始于 宋 。《宋史·职官志八》:“迪功郎……为从九品。”亦省作“ 迪功 ”。

(4)二尹:明清时对县丞或府同知的别称。王古鲁:“二尹,明清时俗称同知官为二府,而职务则同知府事。二尹,即二府。”

(5)端平初:端平元年为1234年父丧,服阕(服闋):守丧期满除服。闋,终了。嘉熙元年:1237年母亡故。

(6)檄:泛指信函,这里指起用征召之书函。

 

宋处士荣一公传*

公讳克宏,字光先,行荣一,千一公之长子,师桥第四世之大宗也。天性端谨,寡言慎行,厚重不迁。喜读《近思录》,《性理》等书。每独处一室,默窥一编,正襟危坐,如与圣贤相晤对。生平和静自持,从未见其疾言遽色。尝遇强暴突至之事,众皆张皇喧攘,公独静坐澄思,审理度势,泰然以处之,彼强暴者皆敛戢(1)。一静可以制百动,公殆有焉。其所坐卧处,或书:“慎独”二字,或书程子视听言动四箴,或书古人豆觞铭诫(2),常以警于心,盖严于自守如此,然其接人应务,又多协恭和雅之气(3),家庭之内肃然也、亦雍然也。事将有为,毕集长少,咨谋咨度,豫为筹划,以时措之,咸中肯綮(4)。兄弟共三人和爱终身,悉臻耄耋,一生行谊,仁厚恭良,精粹洁白,远近皆仰重之。享寿八十一岁而卒。

 

【注】

(1)敛戢:收敛。明张居正 《答南兵兼河道凌洋山书》:“好议喜事者,知鄙意有在,亦自敛戢,而不敢復兴事端。”

(2)豆:古代食器。亦用作装酒肉的祭器。形似高足盘,大多有盖。多为陶质,也有用青铜、木、竹制成的。

觞:盛满酒的杯。亦泛指酒器。

(3)协恭:勤谨合作。《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和雅:.温和文雅。《宋书·殷琰传》:“琰性和雅静素,寡嗜欲。”

(4)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要害或最重要的关键:深中肯綮。

 

宋处士荣二公传*

公讳克守,字继先,行荣二,千二迪功郎之子也。为人峻峭严厉,志在树立。常曰:“人生两大事,非为国则为家耳。为国而立朝廷,当矢忠义廉节,维千古之纲常。为家而持门户,当思启后承先,裕百年之基业。两事一不修者,生则无益,死亦无闻,其人不足道也”。故与伯兄荣一公、季弟荣三公同心干济(1),竭力操作,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用,增拓基产。余姚、定海(即今之镇海)二县皆有附籍,富甲乡里焉。匾其东之轩曰:“孝友”,西之轩曰:“勤俭”,赋诗匾下,使后人咸知所遵守。年逾古稀,子侄辈俱显扬云路(2),则与二昆季同享天家禄养,优游杖履,共娱暮年矣。寿至七十三岁而逝。孝诗云:“父母劬劳有万般(3),不思报效岂心安。直须曲尽终身慕,还与儿孙作样看”。友诗云:“兄爱弟兮弟敬兄,货财切莫起争心。谆谆诲汝无他意,原是同胞共乳人。”勤诗云:“生理由来养命源,各宜勤苦莫求安。若还懒惰荒时日,饥则谁饥寒孰寒。”俭诗云:“治家节俭最为先,三复豳风与葛覃(4)。内外但能长继守,何愁家业不丰绵。”。

 

【注】

(1)干济:1.犹言成就。《易·乾》“贞者,事之干也” 唐孔颖达 疏:“言天能以中正之气成就万物,使物皆得干济。”2.谓办事干练而有成效。《梁书·刘坦传》:“为南郡王国常侍……迁南中郎録事参军,所居以干济称。”

(2)云路:比喻仕途,高位。《晋书·皇甫谧传》:“子其鉴先哲之洪范,副圣朝之虚心,冲灵翼於云路,浴天池以濯鳞。”

(3)劬劳:劳累;劳苦。《诗·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4)豳风:《诗经》的十五《国风》之一。共计七篇二十七章,都是西周时代的诗歌。

 

宋处士荣三公传*

公讳克成,字绎先,行荣三,千一处士之次子也。好究古典,旁识阴阳术数而尤加意于星历之学。时朝廷无习天文之禁,国中多究心斯道者,公得博采谘诹(1),集思广益以臻于精遂。故偶谈云物妖祥及风晴雨雪之徵,无不奇验。咸淳初年春,东南有云数丈如曲尺象,先黄后黑,逾时而散。公言:“此为异气,但苍黄倏变,主远近有无妄之祸福。”其夏,天雨钞于鄞之姜山陈氏,飞钱满室。及秋,慈溪大饥,饿殍相枕。宋季有星陨于海,公望之惨然曰:“此帝星也,宋其将亡。”果愈年而帝昺沉海矣。由是运值贞元(2),天下多故。子侄庆一提举、庆二评事、庆三教谕皆致仕归里,敦睦一堂,雍容侍养。公与二昆咸跻眉寿,友爱甚笃,日会于堂,命子孙执爵上寿,赓酢谈笑(3),颐养天和(4)。匾其堂曰:“三寿”,内阁学士罗必先为撰《三寿堂记》。公享寿至八十五岁。

 

【注】

(1)谘诹:(1)征询,访问。《金石萃编·汉郃阳令曹全碑》:“于时圣主,諮諏羣僚,咸曰:‘君哉!’” (2)商量。《后汉书·朱儁传》:“谦等并共諮諏,议消国难。”

(2)贞元:古以元亨利贞喻春夏秋冬,故借指时令的周而复始和天道人事的转换。

(3)赓酢:不停地敬酒。

(4)天和:谓人体之元气。清顾炎武《寄子严》诗:“不幸丧厥明,犹能保天和。”

 

 

宋提举庆一公传*

公讳忠卿,字失纪,行庆一,荣一处士之子,师桥五世之大宗也。赋性颖敏而果锐,笃志经书,务为考据确实,博闻强识而尤通礼经之学。宋理宗末以经明行修(1),贡入太学为上舍生(2),度宗咸淳二年,授山东沂州教授(3)。日蒞讲堂,集诸生考订礼疏。又擢任河南儒学提举,以亲老致仕归侍(4),家居二十余年,敦伦讲礼为乡党矜式。景炎元年,公念族未有享堂,乃卜择于祖第之东北,营建宗祠,装饰神龛,奉立木主,以始迁祖居中,余循昭穆为次序(5),分列左右座,肃然秩然。又造具祭器,笾豆、房俎皆依按古制,并配定祀品,春羔秋黍,登荐馨香,躬率长幼,以时享祀不忒(6),奉先思、接下思,恭敘拜既毕,会燕而退。其礼学见诸行事者多类此也。晚年创立家谱,前为支图,后为列传,图以敘世系,传以纪行实。侍御史方震龙为撰序以记其事焉。

 

【注】

(1)宋理宗末:约在1264年4月前。

(2)上舍生:三舍法规定:太学“生员分三等,以初入学生员为外舍(生),不限员;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上舍(生)以百员,内舍(生)以二百员为限。生员各治一经”

(3)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

(4)亲:父母亲。以父母年老而辞官。

(5)昭穆次序: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 郑玄注:“父曰昭,子曰穆。”

(6)忒:差。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元评事庆二公传*

公讳信卿,字失纪,行庆二,荣三处士之子也。以智勇自负,喜读六韬三略等书(1),识达兵机,素善围棋,与人对奕,临枰制胜无敌手者。妙算出人意表,一座皆驚,人因目为“棋驚座”。公尝自言曰:“使予得握兵符,战守攻围之法,亦犹是奕耳。”元大德末(2),海盗盘踞洋岛,东西出没,杀掳乡村,官军远近巡缉,拔疐莫制(3),海滨居民甚患苦之。公乃大奋威武,纠集乡人之武健者,授以进退之策,昼夜督率,相机行事,远则诱于洋面,近则伏于洲渚,竟擒获其贼酋李涛、贼丑数十、贼艘数只以送于官。时县主许翔以《弭盗安民疏》闻于朝(4),及至大初以功授兰溪县令(5),亦著能声,寻陞承事郞大理寺评事。武宗皇帝有敕命。公以年老遂上表纳诰、辞谢归田,享寿七十三岁而终。

 

【注】

(1)六韬三略:兵书名。即托名 姜太公 撰的《六韬》与旧题秦黄石公撰的《三略》。后借指兵书,兵法。

(2)元大德末:1347年前。

(3)拔疐:拔通跋。跋疐:亦作跋踬:挫折;进退不得。章炳麟《訄书·学隐》:“进退跋疐,能事无所写,非施之训詁,且安施邪。”

(4)弭:消除,除盗。

(5)至大初:至大元年为1308年。

 

元斋谕庆三公传*

公讳良卿,字失纪,行庆三,荣二处士之次子也。性极颖悟,好学不辍,少壮博通群书,复以明经游学江湖以宏其识略,投缟赠紵(1),率多贤士,故遐尔咸知其名。元世祖至元十七年(2),丞相刘忠斋聘为馆宾,启迪有方,待以儒礼。因荐于朝,授福建建宁府浦城儒学教谕。浦城旧习轻文教,且向少名师,儒学校渐于废弛。公蒞任为之新斋堂、定规格。常召诸生讲学行礼,督其旷课,奖其优长,扬师道之遵严,振儒风之委靡。士业成就,多显名者。邻县欧崇、政和等学亦闻风而兴起。故时论谓:“教职得人,无踰公者”。后以侍养乞归。成宗元贞元年建厅堂于桥南书屋之东北(3),庆二评事公亦营宅于桥西,惟庆一提举公仍居桥东之祖第。先者五世同居,今则始分为三矣。

 

【注】

(1)投缟赠紵:朋友之间互赠缟紵(生绢,麻布),延州投缟,子产献紵,足於己而无籍於物也。“四方英彦毕至,投缟赠紵无虚日”。

(2)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

(3)成宗元贞无年:1295年。

 

元朝奉大夫胜一公传*

公讳宝隆,字失传,行胜一,庆二评事公之长子也。身材颀硕、高颡美髯、双目炯炯、丰姿俊伟,行止坐立皆有仪度可观。营心家政,因不赴仕。严诗礼之教以课督子侄,遇冠婚丧祭之事,必按行古法,凡内外公私诸务,皆井井条理、秩然不紊。时人有朝廷、家廷之喻。垔三芳五宣教者,庆一提举之孙也,于公为四世之从子,幼失怙恃,孑身无依,寄养于祖母李氏家。公不忍五代遗孤委弃于外姓,遂迎以归。抚育成人,俾之获延一线。授以儒业,因得致身于通显。迄今累世繁昌,皆公之德泽也。公赋性恻怛(1),乐善好施,遇贫乏亲朋辄多方赈给之。元武宗至大间(2),于宗祠之东偏,捐地一方,建立土谷神祠,为春秋祈赛之所。迄泰定初年(3),火起宗祠,延燎神祠,皆为焦土,惜哉!公有丈夫子五人(4),芳六其幼子也,由乡荐历官至礼部员外郞,拜光禄大夫。

 

【注】

(1)恻怛:犹恻隐。宋叶适《乐清县学三贤祠堂记》:“贾公惻怛长者,惠贫恤孤。”

(2)元武宗至大间:1308-1310年间。

(3)泰定元年:1324年。

(4)丈夫子:儿子;男孩。古代子女通称子,男称丈夫子,女称女子子。《战国策·燕策二》:“人主之爱子也,不如布衣之甚也。非徒不爱子也,又不爱丈夫子独甚。” 唐陆龟蒙《送小鸡山樵人序》:“吾有丈夫子五人,诸孙亦有丁壮者。”

 

元义士胜二公传*

公讳宝福,字失传,行胜二,庆三斋谕公之子也。为人慷慨好施与,于邻里间恒推与不靳(1)。元大德、至大之际,连岁饥荒,病疫饿殍载途,哭声震野,公心愀然痛悼之,乃立匾于门,书曰:“赈济”,携囊橐者闻风而来,缰络不绝,捐粟数百余石,纪名输给有差,赖以全活者甚众。事毕撤其匾。乡之耆德罗公世华等,欲以其事闻于官,以表其笃施桑梓之谊。公力止之,曰:“予非有所为而然也,直体孔子所谓‘与尔乡里邻党’之意耳,何以闻为!”于是乡人皆感公之救荒,而尤多公不好名以自耀也。后郡县荐于朝,授之官,累征不起,罗公义之,赠以诗焉,诗曰:“卜式输边已受封(2),桓灵宰相属崔铜。先生济世轻名爵,千古仁心孰与同。”

附录《慈溪县志》:罗世华,字明达,世英、字明杰,宏惠、字明德,天赐、字明纯,世昌、字明叔,兄弟皆耆年,生子二十人、孙五十,共爨而食者五世。至正二十四年,有司表闻于朝,旌其门曰“同居耆德罗氏之门”,学士杲濂为作《五老图记》。

 

【注】

(1)靳:吝惜

(2)卜式:为国家捐款 汉匈连年战争,耗费了大量资财,国库空虚。富甲一方的河南人氏卜式便上书给汉武帝,表示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半财产作为边防的军费。

 

元征士胜四公传*

公讳宝庆,字余庭,行胜四,庆一提举公之子也。貌魁梧而色黝,治儒书尤精,贯于春秋,年逾冠,游邑庠为博士弟子员(1)。以文学著名,有志经纬,常曰:“南人北相,移风易俗何有。”元大德间,厥配郑孺人病殁,子仅数龄,公以锐志功名,弗屑屑于家室妻子,故不更续弦,以子属抚于外堂李氏,而力学如故。延祐元年以明经贡于太学(2),入都将谒选,次年以疾卒于京邸。友人张起岩赋诗弔之云:“学贯儒林第一人,平生心事在经纶。苍天未欲澄元化,特挫先生志莫伸。”盖伤其实也。从兄胜一宝隆公为之扶柩归葬、抚教遗孤以续先绪焉。

 

【注】

(1)宼: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弟子员:汉对太学生、明清对县学生员的称谓。《汉书·儒林传序》:“今天子太学弟子少,於是增弟子员三千人。”

(2)延祐元年:1314年。

 

元处士芳一公传*

公讳仲允,字失传,行芳一,胜一朝奉公之长子也。富而好礼,规模阔大,姿度风雅。家多蓄书籍,自题其庋阁曰(1):“书林”。家政之暇,博采古今事实,人见其手常不释卷。以季弟芳六,天资敏异,令就儒业,延师课学,琢磨成器,为邑庠名士。于元至正间(2),领乡荐。公以巨木为门,命弟芳三仲贵,揭以“鹏程”二大字(3),故人指其居曰:门头里。家常畜马,亲朋往来者亦多乘马,公遂于河之南岸凿池以浴马,今名曰:“洗马漕”。以家中食用繁盛,自置碾磨碓坊于屋之西南。待人多恩谊,见乡邻之贫乏者,常常周恤之。又捐地一方以葬人之不能葬者,名为孤魂坛,其地去家之西北里许,至今人颂其德。寿至六十三岁,无疾而逝。

 

【注】

(1)庋阁:搁置器物的架子。 明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关中非无积书之家,往往束置庋阁,以饱蠹鱼。”

(2)元至正间:1341~1368年间。

(3)揭:标志:峨嵋为泉阳之揭。——郭璞《江赋》

 

元处士芳二公传*

公讳仲彬,字失传,行芳二,胜一朝奉公之次子也。胜一公常云:“凡业有本末,士农本也,工商末也。人宜急务于本,缓于逐末。诗书稼穡,各视质之所近以为之可矣。”居恒以此训子弟,及将属纩也(1),惟以“耕读”二字谆谆遗命。故公以质鲁(2),业农力田,恒获逢年。且以厥兄芳一宏规大度,督理家政,公更得安心畎亩,无复庸计虑他端。人称为贤昆贤弟、相须相济云(3)。公为人勤慎周密,操持有法,内令事桑麻,外令事耕耨。俾人无遗力,地无遗利,增广前人之基业,和辑一门之长幼4,皆足为植家之法焉。其季弟芳六以天性聪颖,笃志儒林,且得腾骧云路(5),田舍之家改为阀阅(6)。论者谓沈氏克遵家训,务本士农,果能相与以有成也。

 

【注】

(1)属纩:1).谓用新绵置于临死者鼻前,察其是否断气。《礼记·丧大记》:“属纊以俟絶气。”郑玄注:“纊,今之新绵,易动摇,置口鼻之上以为候。”

2).指临终。 南朝宋鲍照《松柏篇》:“属纊生望尽,闔棺世业埋。”这里指芳二公临终前。

(2)质鲁:质朴鲁钝。《世说新语·品藻》“曹蜍 、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结绳而治” 南朝梁刘孝标注:“言人皆如曹李,质鲁湻慤,则天下无姦民,可结绳致治。”

(3)相须:.亦作“ 相需 ”。互相依存;互相配合。《诗·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毛传:“风雨相感,朋友相须。”

(4)和辑:和睦团结。《管子·五辅》:“举错得,则民和辑;民和辑,则功名立矣。”

(5)云路:比喻仕途,高位。《晋书·皇甫谧传》:“子其鉴先哲之洪范,副圣朝之虚心,冲灵翼於云路,浴天池以濯鳞。”

(6)阀阅:泛指门第、家世。宋秦观《王俭论》:“自晋以阀閲用人,王谢二氏,最为望族。”

 

元处士芳三公传*

公讳仲贵,字和贵,行芳三,胜一朝奉公之三子也。为人豁达大度,处事有胆量,亦多谋略,待人非好为豪侠、实由于敦信厚谊。故乡邻每倚之为轻重,而公亦极爱护乡邻。元顺帝至元间(1),国事频仍,政疏民慢,海澨山陬(2),萑苻盗起(3)。吾乡有贼首金乾保,浑号“金钱豹”者,党强梁不逞之徒,散处五磊及大小岷诸山岙中,又多强贼勾结洋匪,群萃海滨洲岛(4),相为犄角声援。皆为昼伏夜聚,剽掠村落,民不安堵(5)。公乃代为鸠合乡人之武勇者,潛探其巢穴,密陈于邑侯富德庸。侯督民壮团练,公率乡勇,设计分路掩击,歼魁逐丑,数日殆尽。恐其余烬潜燄,又仿古人守望相助之法,令家置一鼓、人具一武械。一家鸣鼓,则众持械相应援,由是盗贼屏息,沿海村氓皆得安居乐业(6)。实公之大有造于乡党也。公又善书法,蚕头燕尾近紫阳先生即朱文公遗格(7)。

 

【注】

(1)元顺帝至元间:1264-1294年间。

(2)海澨山陬,亦作山陬海澨: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出处】: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澨,有以读书能为文者,必枉车骑过之。”

(3)萑苻:指盗贼;草寇。《明史·李俊传》:“尸骸枕籍,流亡日多,萑苻可虑。”

(4)群萃:泛指众相集聚。

(5)安堵:犹安居。《史记·田单列传》:“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百姓安堵,四民反业。”

(6)村氓:亦作“ 村甿 ”。泛指乡民,农人。 唐张九龄《巡属县道中》诗:“途中却郡掾,林下招村氓。”(7)朱文公:万世宗师朱文公:朱熹,字元晦,号晦庵、云谷老人,沧州病叟,别号紫阳。

 

元宣教郎芳五即垔三公传*

公讳仲宾,字光国,行芳五,即垔三,胜四征士之子,师桥第七世之大宗也。幼龄不幸,生五岁而丧母,鞠于祖妣李氏家(1)。既而厥考贡入太学,以谒选卒于京师(2)。公无所怙恃(3),煢煢在疚(4),几至零落。庆一提举之脉,不绝如线亦云危矣,赖从伯胜一宝隆公,不忍委遗孤于异姓,遂迎之以归,诚心抚育,授以儒业,植其遗产,使之理治。而公亦自伤先人之早世,深感诸父之恩施,攻苦书香,劳勚家政(5),夙夜竞竞,惟恐失陨(6)。而卒能起迹亢宗(7),由膠庠而达仕路(8)。于元顺帝正统间(9),以贡举授宣教郎,且能奋扬有为,增荣先绪(10),复振家声,可谓善于继述者也(11)。

 

【注】

(1)鞠:通“育”。抚养;生育。母兮鞠我。——《诗·小雅·蓼莪》。

(2)谒选:官吏赴吏部应选。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四》:“壬子年秋,余謁选至京。”

(3)怙恃:依仗;凭借。又指父母: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小雅·蓼莪》。后来用“怙恃”为父母的代称:少失怙恃。

(4)茕茕:形容孤独无依靠。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左传》。茕茕在疚:因孤独而感忧伤。语出《左传·哀公十六年》:“煢煢,余在疚。”

(5)劳勚:劳苦。清郑鉽《送族弟瀛州之官安县七十韵》:“既已身许国,安可避劳勩。”

(6)失陨:违失;失去。《左传·昭公七年》:“婴齐受命于蜀 ,奉承以来,弗敢失陨,而致诸宗祧。”

(7)亢宗:庇护宗族;光耀门庭。

(8)胶庠:古代学校名,其中胶为周时大学名,庠为周时小学名。

(9)元顺帝正统间:1368年元惠帝(顺帝)退出大都(今北京市)。正统:或指王朝先后相承的系统,而非年号。

(10)先绪:祖先的功业。 晋夏侯谌 《昆弟诰》:“维我后府君侯,祗服哲命,钦明文思,以熙柔我家道,丕隆我先绪。”

11继述:继承。继,承受,继承。述。遵循。继述先烈遗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元员外郎芳六公传*

公讳圭孙,字失纪,行芳六,胜一朝奉公之五子也。天性敏异,好读书,治《周易》,属文平简而雋邃(1),善于刊剔奇怪(2)。厥兄芳一仲允遗入邑庠,于元顺帝至正十三年癸巳领乡荐(3),授陕西安西路长安县令。长安固都会冲武之区也(4),又为五方杂处之地,民性骄悍而狡狯,复值兵荒之后,愈益浇漓(5)。公为之重农桑、兴学校。易告讦之俗(6),成廉耻之风。考绩第一,陞迁礼部员外郎,擢拜光禄大夫。是时四方多事,干戈扰攘,盗贼蜂起,群雄云合。逮大明兵起,公知历数有归,飘然引去。至今尚崇祀长安儒学名宦祠。公隐居后,以五世祖庆一提举所述世系,图存而列传失矣,乃录图作传,考集成谱,以传于家。有宗谱纪事一篇,弁于简首(7),劝后人世世续修之。其燕翼贻谋亦宏远矣(8)。

 

【注】

(1)雋邃:意味深长,深刻,精深。

(2)刊剔:删除,剔除。

(3)元顺帝至正十三年癸巳:1353年。

(4)冲武:道路要冲用武之地。

(5)浇漓:浮薄不厚。多用于指社会风气。南朝齐王融 《为竟陵王与刘虯书》:“淳清既辨,浇漓代袭。”

(6)告讦:责人过失或揭人阴私;告发。《汉书·刑法志》:“及孝文即位……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訐之俗易。” 颜师古注:“訐,面相斥罪也。”

(7)弁:放在前面:乃书是言以弁君为诗之端。——清·龚自珍《送徐铁生序》。

(8)燕翼贻谋:燕:安;翼:敬;贻:遗留。原指周武王谋及其孙而安抚其子。后泛指为后嗣作好打算。《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元处士敏一公传*

公讳世良,字失纪,行敏一,庆三斋谕之长孙、胜二义士之长子也。公家富,乃祖时乡党咸称巨室。经乃父善庀家事(1),积散有方,是以基产益辟,田连阡陌,贯朽粟红,几于富甲都邑矣(2)。公拥两代之雄赀,颇好华靡,乐于营造。旧遗第宅、厅事悉改建为走马楼。鸟革翚飞,规模壮丽,揽环结佩,舆马盈门。公日与宾友登览四郊,吟宴剧乐。时人有诗云:“丹青光拂汉,突兀势凌空”,盖言其屋宇之华。又云:“十里马嘶花满路,三更人醉月当筵”,一本作“鞍勒马嘶花十里,管弦人醉月三更。”盖言其游讌之盛,皆羡之也,亦讽之也。

明高皇帝者,由寒微而登大宝,欲挽斯世侈奢、骄溢之风,一归于淳朴。诏令天下,有侈富干法者,籍没之。一时百官有司,顺旨希风(3),搜端觅釁(4),故海内之官家、富室,以豪华而获戾籍官者比比也(5),大江之南北尤甚。而公亦于太祖洪武间(6),以器用违制,郡县据以上闻,家产抄没入官。故老传言公家有金包棹椅一座,红缎绣花褥一床,皆系禁物,竟以此得罪、抄家。

慈、余、镇三邑,鱼鳞图籍所编有世良官田者7,悉皆公之田也。然公于籍没之后,家业虽落,犹能收合余赀,复建屋于家之北,楼下古井一所,至今遗迹未泯。

 

【注】

(1)庀:治理,办理。如:庀事(办事)。

(2)贯朽粟红:比喻财粮富足。同“贯朽粟陈”。明·吾丘瑞《运甓记·苏峻倡乱》:“甲精器利,贯朽粟红,兵诵吉申,民歌召杜。”

(3)希风:1).仰慕风操。《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摽搒,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南齐书·崔祖思刘善明等传论》:“ 青冀豪右,崔刘望族,先覩人雄,希风结义。”2).指企慕,效法。《晋书·王羲之传》:“常依 陆贾、班嗣、杨王孙之处世,甚欲希风数子,老夫志愿尽於此也。” 清龚自珍 《明良论一》:“今士大夫,无论希风古哲,志所不属,虽下劣如矜翰墨,召觴咏,我知其必不暇为也。”

(4)搜端觅釁:搜寻揭发某些过失或迹像。

(5)戾:罪恶,罪行,余,罪戾之人也。——《国语》。籍官:登记并没收家产入官。

(6)太祖洪武间:1368-1398年间。

(7)鱼鳞图籍:即鱼鳞图册: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编造的土地登记簿册。因所绘田亩挨次排列,状如鱼鳞,故名。宋时婺州等地即曾编造。 明洪武年间命各州县分区编造。至清光绪末年,仍有具册之举。亦作“ 鱼鳞册 ”、“ 鱼鳞图 ”、“ 鱼鳞图籍 ”、“ 鱼鳞簿 ”。

 

元司丞敏四公传*

公讳元佐,字失纪,行敏四,胜二义士之次子也。秉性刚锐,有干济才(1),乡之人皆信任之。

滨海地皆灶籍(2),民多熬波为生。朝廷于鹤皋设立仓场,司理灶课以充国用、以瞻民业。唐、宋以来享鱼盐之利久矣。迄元至正间(3),以连岁荒歉,薪卤腾贵,弊窦潛生。场胥售奸于仓灶,丁亦作梗于团,交相诟病,盐法几坏。上官采听舆情,知公正直刚方,堪担其钜事(4),且素为人所帖服(5)。遂举任鸣鹤司丞,管理盐政。顾其所治者,皆乡人也,而公设法清釐(6),情理交尽,不以私挠公、亦不以威伤恩。惩督有方,国课无殿(7),于是宿弊廓如(8),商与民咸乐利之。有司按绩申闻,陞授靖江路兴安县主簿。时天下扰攘,故公力辞不赴任,息交屏务,养望田园,享年五十六岁而卒。

 

【注】

(1)干济:谓办事干练而有成效。《梁书·刘坦传》:“为南郡王国常侍……迁南中郎録事参军,所居以干济称。”

(2)灶籍:即灶户。以煮盐为业的人户。明杨基《与陈时敏别》诗:“灶户八九家,皮肉瘦且黧。”《清会典·户部三·尚书侍郎职掌五》:“凡户之别,有民户……有灶户。”原注:“各盐场井灶丁,是为灶户。”

(3)元至正间:1341-1367年间。

(4)钜:同“巨”。大。

(5)帖服:服贴;顺从。

(6)清釐:治理,处理。

(7)殿:后也。

(8)廓如:澄清貌。汉扬雄《法言·吾子》:“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闢之,廓如也。”

 

元处士敏五公传*

公讳得民,字道儒,行敏五,胜二义士之三子也。性沉静而温如,言简易而蔼如。伯兄豪举,广交车马,遨游弦歌,酒讌任侠,气概倾乡里,有杜季良之遗风。仲兄干练有为,应酬世务,每藉以排难而解纷。而公独閒静自处、和雅从容,宾朋皆爱慕之,然惜罕觏之(1)。好观书,尝静室一编,经旬日不厌。又好鼓琴,每当月夕花晨,据枯桐独抚,音传隔院,清越悠扬,佳宾雅友皆为之动诗情而添酒兴也。尤善于奕棋,喜与能者手谈。陶征士云:“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公亦倘其人乎。析著而后,长子小一,以吏材任福建汀州武平县尉。次子小四亦精明事理,督治家政。公优游自适,不覊尘务,忘怀得失,以此终其身。

 

【注】

(1)觏:遇见也。——《说文》。

 

元县尉小一掾史、小二处士、小三合传*

小一公讳达善,敏五处士之长子;小二公讳举善,敏四司丞之长子;小三公讳择善,敏四司丞之次子。皆庆三斋谕之裔也。小一自幼岐嶷(1),比长而聪颖,勤学业、达事理,卓有才猷(2)。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以儒吏才(3),举任福建汀州武平县尉。精于律法,批判案牍,笔汗(疑作‘下’)如流,僚寀咸器重之。二十七年因国势穷蹙,自维职小无权,难于干济,遂致仕家居,享年六十七而卒。小二者亦精明英练,才足有为。于至正二十五年举浙江中书省掾。四年因顺帝北狩,公辄归隐。小三之为人稜角峭厉(4),自负奇气,不少屈于人,善制豪右,不畏强禦(5)。闾里间有器服违制者,每绳之以法,故人咸畏之。凡乡人事将有为,自度稍未公正,皆忌之而停却不行;过公之门、登公之桥,靡不敛容而骇顾。人是以多议公之过于严峻也。

 

【注】

(1)岐嶷:《诗·大雅·生民》:“诞实匍匐,克岐克嶷。” 朱熹集传:“岐嶷,峻茂之状。”后多以“岐嶷”形容幼年聪慧。《东观汉记·马客卿传》:“马客卿幼而岐嶷,年六岁,能接应诸公,专对宾客。”

(2)才猷:才能谋略。唐钱起 《巨鱼纵大壑》诗:“喻士逢明主,才猷得所施。”

(3)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

(4)稜角峭厉:峭厉:严刻;严肃。

(5)强禦:强御,强暴。

 

明乡宾真一公传*

公讳允定,字失纪,行真一,芳二处士之长子也。厚重本乎天生,端方出于性成。五、六岁时偶游于里门,群儿皆嬉戏为欢,公独端坐静观。一道士过而见之曰:“此儿弱不好弄,神似山嶽,目如点漆,必慧而多寿,其殆今之管辂乎!”(1)甫入塾,先生为长者讲解,公从旁听之,若有所领会者。稍长,所读儒书,皆笃信之。于诸父、兄长无有不恭肃。故里人聚处燕谈,值公来,虽长老必为之起坐。所谓:“有礼者,人恒敬之也”。自冠而壮,益以礼律身,动止语默俱足为乡人矜式(2)。家庭之间肃然也,交际之间恪然也(3)。或有窃议其古方者(4),讽以破觚为圜(5),公哂之曰:“吾率吾真耳,强谐世俗胡为乎?”厥配方孺人,德性动履亦与公相若,真贤伉俪也。一子顺德,早夭,人皆叹天道无知,伯道无儿(6)。公惟委命自安,不负丧明之愆也(7)。及老,邑侯行乡饮酒礼,乡邑重公年德,皆推举之,礼为上宾。寿至九十五岁,方孺人寿八十六岁。

 

【注】

(1)管辂:三国魏术士。字公明,平原 (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应清河太守华表召为文学掾,官至少府丞。幼年好天文,及长,精通《易》与占卜。

(2)矜式:犹楷模。明归有光《祭周孺亨文》:“唯先生之孝友温良,真乡里矜式。”

(3)恪然:恭敬,恭谨的样子。

(4)古方:固执守旧,不灵活。

(5)破觚为圜:亦作“ 破矩为圆 ”。 司马贞索隐引应劭曰:“觚,八棱有隅者。高祖反秦之政,破觚为圜,谓除其严法,约三章耳。”

(6)伯道无儿:晋邓攸,字伯道 。历任河东吴郡和会稽太守,官至尚书右仆射。 永嘉末,因避石勒兵乱,携子侄逃难,途中屡遇险,恐难两全,乃弃去己子,保全侄儿。后终无子。见《晋书·良吏传·邓攸》。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谢太傅重邓僕射,常言:‘天地无知,使伯道无儿。’”后用作叹人无子之典。

(7)丧明:眼睛失明。语出《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弔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

 

明义士真二公传*

公讳允贵,字失纪,行真二,芳二处士之次子也,芳六员外之承祀子也。诚慤干练(1),言行服人。乡有杜湖、白洋湖共五千四百余亩,溉粮田十万八千余亩,水利攸关甚钜,民号为“第二重天”(详见杜白二湖全书)。因主守不得其人,渐至利不为利。洪武间乡邑之人(2),共推公主之,公慷慨助赀,竭力措办。修陂塘、固门闸,严约束、时启闭,旱涝有防,一乡均感其惠焉。时朝廷停罢科举,而广开辟荐之途,用人不专一格,有明经、有贤良方正、有茂才、有秀才、有孝廉、有文学、有人材、有税户、有特荐老人及儒士出身者。乡人以公有干作,共吁郡县上闻,以人材科荐举。公因年已愈艾(3),力谢却之。享寿七十有七而逝。其三子,大三文德,幼抚于姑,住邑之十九都李家闸,子孙繁盛,簪缨科甲(4)、赫奕联绵(5)(详见科第考)。世谓:“有功德者,身不贵显,其后必昌”,洵然!(6)

 

【注】

(1)诚悫:诚朴;真诚。 唐柳宗元 《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於斯也,虑善善之过而莫之省,诚慤之道少损,故敢私言之。”干练:精明,有才干和经验。

(2)洪武间:1368-1398年间。

(3)艾:五十曰艾,服官政。——《礼记》。郑玄注:“艾,老也。”搜索稚与艾,惟存跛无目。——梅尧臣《田家语》。又如:艾老(五十岁以上的老人)。

(4)簪缨 zānyīng: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不将萝薜易簪缨。——张悦《浥湖山寺》。

(5)赫奕:显赫貌;美盛貌。汉应劭《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谨按《春秋》,王人之微,处于诸侯之上,坐则专席,止则专馆,朱轩驾駟,威烈赫奕。”

(6)洵xún:假借为“恂”。诚然,确实。洵有情兮。——《诗·陈风·宛丘》。洵美且异。——《诗·邶风·静女》。

 

明处士真三公传*

公讳允中,字失纪,行真三,芳一处士之长子也。为人峭繄(1),严而有威,语不妄发。家虽世富,自视欿然(2),取与间无德色,逋欠者不责偿(3)。故人咸服其量。厥配陆孺人,恭宽淑慎,德亦相嫓,齐眉皓首,终身无间言,真佳耦也。生子四人,长子宏一德初,超豁豪迈,性好侈华。洪武间举万石长,以事编入戎户(4),兼厄于鬱攸(5),家事渐薄,遂偕弟宏二性初、宏三复初、宏四有初尽易遗产,挈家居北京之国子监前。后致殷富,子孙蕃庶,有讳经者,任钦天监官。其嗣续卒葬之详,姑阙以俟会谱。

 

【注】

(1)峭繄:严峻,苛刻。

(2)欿然:不自满的样子。

(3)逋欠:拖欠;拖延:日渐逋欠钱粮。

(4)万石长:即“粮长”,非富室大户不能充。

(5)郁攸:指遭受火灾。

 

 

明征君真五公传*

公讳允明,字失纪,行真五,芳六宣教郎之子,师桥第八世中兴祖也。状貌英武,力能举重,善于属文,尤多才干。明太祖洪武间,以倭寇未靖,信国公汤和奉上命巡阅海疆,建筑观海诸卫所城郭。来道左(1),一谒见,汤公重其才貌,辄举贤才(2),俾与督工役。役成有功,荐授江南江宁府上元县令,公虑不自保(3),辞职不受诏。上书极言边海潮患,乞发帑整植海塘。太祖高皇帝可其奏,命筑边海堤塘,疏浚水道,自观海卫至龙山所。夙夜底绩、召募力役有方,咸克靖缉(4)。耆德(5)范英等(邑里俱失纪)乞王守约先生(奉化名儒,洪武三十九年举人)文以赠之。又有前贤(姓名爵里俱失纪)赠以诗云:“汤公承命向东来,筑塘城卫捍潮灾。真君与役功劳大,一世甘棠百世怀”(6)。至成祖永乐初,为仇家韩子汤(观海卫南门人)诬公移插旧塘界址,致刑部狱论死。公之四子伦四,入京挝登闻鼓(7),上疏代父鸣冤。帝交部复谳(8),按公绩伟,坐诬者罪,颁赦释公,且加恩赐金马、锦帛。公具表上谢,乘传以归,未至家,病卒于道。三子伦三奔丧奉柩而归葬于祖第东北虞家园(即大宗祠后太极图地)。公有《吟余集》一帙,宣德初毁于融风(9),惟《四时祭文》一篇传存于后。前督役城郭时,承汤公嘉爱,为之相土定宅,迁建师桥。同邑大儒桂彦良为撰《重建沈师桥记》刻于石。

附录《宁波府志》:明桂德倩,字彦良,慈溪人,元乡贡进士,为儒学教授。罢归,张士诚、方国珍交聘之,不就。洪武初,征授太子正字,彦良荷帝知遇,悉心启沃(10),所言皆合帝心。书其语,揭便殿,且亲为文赐之。彦良入谢,帝曰:“江南儒者惟卿一人耳。”复上《太平治要十二策》,帝曰:“彦良所陈,通达事理,有裨治道(11)。”世谓儒者:“泥古不通今”,若彦良者,可谓通儒矣!

 

【注】

(1)道左:道路的左边。指迎候汤公于途。例:清钮琇《觚賸·雪遘》:“将度梅岭,吴公子已迎候道左,执礼甚恭。”

(2)辄:立即,就。贤才:亦作“贤材”。才智出众的人。《论语·子路》:“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虑不自保:顾虑在官场难以保全自己。

(4)靖缉:治理,整治。

(5)耆德:年高德劭、素孚众望者之称。

(6)甘棠: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7)登闻鼓:参阅《明代师桥沈氏冤案与登闻鼓——沈荣恩·闲话观海卫之五十》关于登闻鼓:

    《淮南子》: “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 “敢谏之鼓”又叫 “谏鼓”, 《艺文类聚》, “尧悬谏鼓,舜立谤木”。又因这鼓常悬于路门之外,所以又称 “路鼓”,这 “谏鼓”、 “路鼓”,就是后来的“登闻鼓”。所谓登闻鼓,即安放在皇宫门外的一面为臣民谏议奏事、鸣冤喊屈而设置的鼓。唐代规定:“有人挝登闻鼓,……主司即须受理,不即受者,加罪一等。”明太祖朱元璋也设立了登闻鼓,并有专人管理,一有冤民击鼓申诉,皇帝将亲自受理,官员如从中阻拦,一律重判。捧读《师桥沈氏宗谱》,有多处说到 “登闻鼓”,一是: 《伦四公代父鸣冤疏》: “抵死入京,击登闻鼓、上疏鸣冤”。一是 《明征君真五公传》: “公之四子伦四入京,挝登闻鼓上疏,代父鸣冤”。另有《明处士伦四公传》: “继而其考陷刑部狱,公抵死入京,击登闻鼓、上疏鸣冤,时已永乐朝矣。帝悯其诚,敕部核案,确讯有功无罪,乃坐诬者以重典,赐厥考锦帛,乘传以归”。可见伦四公是用 “登闻鼓”这一当时的直诉制度,使冤情得以快速上达,最终得以昭雪。……                                           

(8)复谳:谳:案件。重新审理案件。

(9)融风:祝融之风。指大火。火灾。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序》:“庚寅阳月,融风为灾,插架盈箱,荡为煨烬。此集先付杀青,幸免於秦火汉灰之餘,於乎怖矣!”

(10)启沃:《书·说命上》:“启乃心,沃朕心。” 孔颖达疏:“当开汝心所有,以灌沃我心,欲令以彼所见,教己未知故也。”后因以“启沃”谓竭诚开导、辅佐君王。

(11)裨:弥补;补助。裨,接益也。——《说文》裨辅先君、裨诸侯之阙。

 

明处士真六公传*

公讳允泉,字失纪,行真六,芳三处士之子也。自庆二评事分居桥西,鼎建宅第,经胜一朝奉、善继、善述,芳行五桂齐荣,公考尤奋扬干作,保乡保家,拓增基业,历数世之济美,以故宏规大起,门宇日新,焕若阀阅气象矣。暨公昆季英英,亦称竞爽(1)。乃洪武廿五年夏(2),有江湖丐翁,褦襶而过其门(3),拾路旁炭烬,题二语于墙云:“魏六嘻嘻笑,只怕西风到。”而桥上儿童,即以此二语作歌谣数日,然人皆不为意也。是年秋,火起书屋,延燎南北两房及真二、真八住室,尽成焦土。占之者曰:“魏六者,回禄也;西风者,秋时也。褦襶翁殆非凡人乎!数之所定,固不可逃也”。公与诸昆季分建居室、改立门墙。惜咸不逮古先矣。

 

【注】

(1)竞爽:1).精明强干。竞,彊也;爽,明也。彊明。2).媲美;争胜。明方孝孺《又上蜀府启》:“而松筠题清白轩诗及芝兰公题温泉之作,皆佳丽有奇气,可谓竞爽也。”

(2)洪武廿五年:1392年。

(3)褦襶 nàidài:衣服粗重宽大,既不合身,也不合时。

 

明处士真七公传*

公讳允善,字失纪,行真七,芳一处士之三子也。容貌英挺而情性和平,于诸昆弟间,友于甚笃。待人也宽于取与,每当秋获,敛租虽按额而收,然不锱铢计较,任佃家自操权量,佃家亦不忍欺也,偶有黠者负之,公辄指其弊,无不中,于是人服其量之宏而虑之密。公又精于算学,凡九章、三率、开方、勾股及均输、借根等法,用筹用珠,皆能通晓。有司以税户人材荐举,公辞不就。洪武廿五年,家毁于火,将自桥西复徙桥东,近从兄真五之宅,即祖第之北也。因基址稠窄,乃相于河东,面流营屋而居之。厥子五人皆授以本业,计口而佃,度身而蚕,遗安之计得焉矣(1)。

 

【注】

(1)遗安:《后汉书·逸民传·庞公》:“﹝庞公﹞因释耕於垄上,而妻子耘於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后遂以予子孙以德,使其淡泊自守,安宁无事为“遗安”。

 

明处士壬一公传*

公讳德宽,字失纪,行壬一,敏一世良之长子、庆三斋谕之后裔。称富室者三世矣。厥考于洪武间以豪侈抄籍于官,暨公昆季辈(1),家业渐益销落(2)。遂偕弟壬二德裕、壬三德温、壬四德柔迁徙南京。南京沈氏万二、万三、万五,兄弟皆巨富也,曩与公考声气相通。洪武间万二、万五以有感于时事,皆散其家财,而万三拥雄赀如故,卒亦以豪华籍没。公等以一线宗谊往相依,而适值其会不遇,乃转徙他方,势难聚处,各散异土。惟公携子丙一辣真辈卜居杭州江干龙舌嘴。近查得其世系约略十数代,亦颇不寥落。但其行字配氏及生卒葬所未详悉耳,姑阙俟会谱。其余流播远方者,至今无稽焉。

 

【注】

(1)暨:直到某时。昆季:兄弟。长为昆,幼为季。

(2)销落:凋谢。引申为衰落。三国魏曹植《赠丁仪》诗:“初秋凉气发,庭树微销落。”清戴名世《凌母严太安人寿序》:“后王父母相继谢世,家渐销落。”

 

明处士伦一公传*

公讳嗣生,字继盛,行伦一,庆一提举之裔,真五征君之长子,师桥第九世之大宗也。秉性严毅,气象岩岩(1)。力学好古,不干仕进。御家以礼,长幼肃睦;待亲戚、乡党惟归忠厚,一言一行,皆可式焉。明洪武间,父征君具疏建植捍海塘,奉诏领帑,督筑并浚合乡水道。至永乐初,被仇家韩子汤诬讦:“越塘造墓”(2),致陷刑部狱。公偕弟伦三、伦四到京归命投诚,日夜侍奉。伦三职纳橐饘(3),伦四扣阍上书(4),皆公所筹划也。厥后奇冤得释,赦罪、加恩而归,不幸厥考病卒于途。公与其弟哀吁经营,奉柩归葬,可谓孝思不匮矣5。德配黄孺人,恭、勤、淑、慎四德兼赅(6)。生子瑩行三人,皆起家贤嗣。卒葬于祖第西南章家漕,为堪舆名师目讲僧所定,地名(7):“金钩钓月”。子孙绳蛰(8)、科第联绵,本支百世皆此穴之遗荫,实由公之积德厚而流泽远也。

 

【注】

(1)         岩岩:威严。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十三:“巖巖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2)         诬讦:捏造罪名,加以攻讦。《宋书·蔡廓传》:“况人亡事远,追相诬訐,断以礼律,义不合关。”

(3)         橐饘:亦作“槖饘”。指衣食。

(4)         扣阍:叩击宫门。吏民向朝廷有所陈述申诉。

(5)         匮:缺失,缺乏。

(6)         赅:通“该”。具备,拥有。

(7)         堪舆:即风水,指住宅基地或墓地的形势。亦指相宅相墓之法。“堪”为高处,“舆”为下处。

(8)         绳蛰:子孙众多。绳:草结籽。《周礼·秋官·薙氏》:“秋繩而芟之。”郑玄注:“含實曰繩。”

 

明处士伦二公传*

公讳嗣昌,字恢图,行伦二,真五征君之次子也。素性恬静,善处昆季,怡怡终身(1),真得古人友于之风者(2)。永乐间,父为督筑海塘,遭仇诬讼陷狱;旋而其妣童孺人罹病身殁。际此家庭之大变,忧祸叠臻,亲朋落落。伯兄、叔弟方以痛切父罪,侍养于狴豻(3),奔驰于州郡、京都,数年之内哀瘁流离(4),遑及家事乎(5)。惟公勤劳拮据以处守,经纪丧葬、管理田园,内外长幼皆公是赖焉。夫不有行者,谁拯患难;不有居者,谁保室庐。其后冤释祸宁,家人完聚,公之勣亦非尠矣。宣德二年又厄于鬱攸(7),公分居祖第之东、祠堂故址之西,克自振拔(8),基产拓增,未及服政(9),天促其年,惜哉!

 

【注】

(1)         怡怡 yíyí:形容喜悦欢乐的样子。

(2)         友于 yǒuyú:《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后割裂用典,以“友于”代“兄弟”。

(3)         狴豻:牢狱。

(4)         哀瘁:悲痛,忧愁。

(5)         遑及家事乎:遑及乎家事。没有功夫顾及家里的事。

(6)         拮据: 原指鸟衔草筑巢,鸟足(手)劳累,予手拮据。——《诗·豳风·鸱鸮》。后比喻经济窘迫。这里指勤俭持家。

(7)         宣德二年:1427年。

(8)         克自振拔:振奋自拔。《南史·刘敬宣孙处等传论》:“或阶缘恩旧,一其心力,或攀附风云,奋其鳞羽,咸能振拔尘滓,自致封侯。”

(9)         服政:“五十曰艾,服官政。”故又曰:艾服之年、服政之年。

 

 

明处士伦三公传*

公讳嗣蕃,字衍亭,行伦三,真五征君之三子也。天性孝友,为父遭仇诬陷狱,具状宪府,愿以身代,不许,乃求随侍狱中,吏持禁严,捍弗与通。公偕兄伦一、弟伦四多方赂守者货,得进饘橐。继逮刑部狱,公匍匐相从,寒暑晨昏殚力奉养,甘旨无缺(1)。忽于狱间闻母丧之讣,因思父攣黑索(2)、母殒黄泉,躃踊大慟(3),气绝复甦者屡次。常念鞠育恩深(4),欲奔丧而不得,惟日夜号泣吁天,旁囚每为之拭涕。幸遇事白释回,而厥考又病卒于道,痛哭几绝,偕兄弟奉柩归葬。乡党咸称其纯孝云。

 

【注】

(1)         甘旨 gānzhǐ:美味的食品。鼻欲嗅芬香,口欲嗜甘旨。——《韩诗外传》

(2)         攣:同挛:係也。——《说文》。黑索:铁链。

(3)         躃踊:亦作“躄踊”。亦作“躄踊”。躃,用同“ 擗 ”。捶胸顿足。哀痛貌。

(4)         鞠育:抚养;养育。语本《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毛 传:“鞠,养也。”郑玄笺:“育,覆育也。”

 

明处士伦四公传*

公讳嗣立,字建亭,行伦四,真五征君之四子也。天性英敏,处事精慎而果烈。昆弟咸爱其才,又善事二亲。洪武时,厥考奉诏建筑海塘、疏浚水道,公亦共与其劳。后厥考被仇诬搆,陷于宪府狱中。公偕两兄奔唁狱门(1),吏禁严肃,拒之不容遽入。公先婉约其词以恳之,复援囚亲探监之例以诘之。气和而语刚,且许之以贿。狱吏因利其赀,亦惮于理直词壮,不能阻其入也。乃遵伯兄命,伦三常侍狱间,公则归勷家务,出省衙狱,跋涉山川,疲于奔命,不恤也。继而厥考陷刑部狱,公抵死入京,击登闻鼓,上疏鸣冤,时已永乐朝矣。帝悯其诚,敕部核案,确讯有功无罪,乃坐诬者以重典,赐厥考锦帛,乘传以归(2),洵如天之福也。第无禄而中途病卒。此则公等终身弥抱痛心之疚耳(3)。迨宣德间又遭祝融之祸(4),公分居伯兄之东、仲兄之西,安业守成,惟以孝友、勤俭传家云。

 

【注】

(1)         唁:对遭遇非常变故者进行慰问。

(2)         乘传:乘坐驿车。传,驿站的马车。

(3)         弥:长久,终极。

(4)         迨:及,到。祝融:神名。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祝融 。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

 

明处士伦五公传*

公讳嗣衍,字尔盈,行伦五,真五征君之五子也。为人持重,宠辱不驚。父被仇诬系狱,举家震悼不宁,公独忍性拊慰,谕以定计图救为急。既而兄辈奔驰父事,靡室靡家。公佐仲兄伦二,居守操劳,绸缪内外。伦二常念父悲号,公随时劝慰之。己亦感于家祸,不时陨涕,然不使兄辈见也。母童太孺人者,因征君之被逮,忧愤成疾,公悉心奉养,日侍汤药、夜叩星斗以祷之。母竟捐寝(1),公抑哀视事,佐兄治丧甚周。及狱清父殁,丧葬诸务咸毕,始躃踊大慟者数日,一泄其忧离郁结、悲痛无已之怀。宣德二年(2),遭宋、卫、陈、郑之灾(3),众皆驚怖失措,公神色不变,惟竭力拯运而已。唁者皆以患难频仍,为之戚戚,公曰:“此天数也”,泰然处之。遂分居,营宅于家庙之东,名其堂曰:“继善”。教子孙躬稼穡、操勤俭,故基业日隆,淳风之遗,守而弗失。真得启后之道者也。

 

【注】

(1)         捐寝:人死的婉辞。

(2)         宣德二年:1427年。

(3)         宋、卫、陈、郑之灾:指火灾。《左传·昭十七?五》申须曰:“……诸侯其有火灾乎!”梓慎曰:“……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郑裨灶言于子产曰:“宋、卫、陈、郑将同日火。……”。

(4)         淳风:淳厚朴实的风土人情。

明处士大一公传

公諱明德,字式昭,行大一,眞二義士之長子也。幼少聰頴,髫年入里塾讀書,朗朗有聲,兼天性和藹,同堂師若弟皆欣喜之。及長通識時務,處事隨機應變,允愜人情。其在家庭也,長幼內外亦肅亦和,故不必家人嗃嗃(1),自不至婦子嘻嘻(2)。其於鄉里也,紛雜應酬情理兼洽,故事無巨細,而經公之手無不當其意以去者。

洪武二十五年厄於祝融之災,乃率諸弟建屋宅於祖第之南、枕橋而居焉。特其門祚則視昔有間矣。

 

【注】

(1)         嗃嗃:严酷貌。《易·家人》:“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孔颖达疏:“嗃嗃,严酷之意也。

(2)         嘻嘻:欢笑貌;喜悦貌。《易·家人》:“妇子嘻嘻,终吝。”孔颖达疏:“嘻嘻,喜笑之貌也。”

明大三公传*

公讳文德,未有字,行大三,真二义士之三子也。丰颐广额,隆准挺然,天生福器也。故老传闻云,昔公有姑适邑十九都之李自立,中年举子,值携以归宁也,罹病而殤,悲慟不已。公母慰之曰:“寿殀数也,儿可复有。倘终类邓攸(1),余固多男子,任择而抚之可耳。”夜姑梦龙蟠于外楹,晨兴出易盥水,见公绕庭柱而嬉,姑欣符所梦,遂携之而归,竟以承李氏之嗣,改行安一,名之曰硙,时元至正八年公生,至正十九年公年十二岁矣。其后子姓蕃衍,簪缨相继,统计前明及本朝科第,则登进士者六人、领乡荐者十人(详见科第考),其终老黉门及援例入国学者不数焉。官爵则尚书一人、道御史二人、主事一人、参政一、知府四人、通判一人、知县一人、儒学教授一人、教谕五人(详见科第考),其隐处不仕及入赀授职者不数焉。近者甲第渐衰,而烟火将盈千家矣,何?莫非公之福荫所遗乎!今其地,总名沈李,而于其祖脉所居为老宅,公之后裔所居为新宅。

 

【注】

(1)         邓攸,邓攸无子:晋邓攸,字伯道 永嘉中为石勒所俘,后逃至江南。南逃时,步行,担其儿及侄儿,度不能两全,乃弃子全侄。后竟无子,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见《晋书·良吏传·邓攸》。后以“邓攸无子”谓无子嗣。

 

明征士齐一公传*

公讳有伦,字敘五,行齐一,真六处士之子也。心性旷达,容貌堂堂,语言凛凛若有豸使风概(1)。少学儒书,能领略大意,盱衡世宙(2),常曰:“大丈夫志在四方,郁郁久居乡里,终为醯鸡耳(3)”。好游览题咏,凡名区胜境、古迹所在,足迹殆遍。尝涉江湖间时,朝廷以英明御宇,每遣京员四出潛察吏治民风,公所经历处,见者辄驚疑为廉访使也,畏礼殊甚。永乐间有司重其才貌,荐之于朝,公赴都就选,卒于中途,识者靡不痛惜之。厥配张孺人,谥妙莲,贤德妇也,能教子成业。子二人,长曰孟塤,游邑庠为饱学名士。

 

【注】

(1)         豸,獬豸: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异兽,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后指法官、官吏。

(2)         盱衡世宙:观察,纵观世界、宇宙。

(3)         醯鸡:即蠛蠓。古人以为是酒醋上的白霉变成。《列子·天瑞》:“醯鸡生乎酒。”

 

明文学冬二公传*

 

公讳继贤,字失纪,行冬二,小三处士之长子也。殚心儒业(1),弱冠游庠(2),文宗(3)许以远到郡邑皆知名焉。其后教授江湖,声蜚遐迩。盖由天姿锐敏而更采辑群书,勤学不辍,广搜博询,好问无厌,经史子集皆能窥其底蕴。当生徒执经问难,口讲手画,意味澜翻不竭(4)。且循循善诱,纯根者亦渐有领悟,其良于启迪如斯。故赍书币聘馆宾者踵门沓至,公多却之。及年逾曰艾,未博一第,公亦淡意科名,家居教学,而自远方来者,犹环堵莫能容焉。比晚,齿长一族,尊居异席(5)。整立规范,振肃宗纲,俾合族尊卑、长幼皆秩如、蔼如。享寿六十有三而卒。

 

【注】

(1)         殚心:竭尽心力。明宋濂《吴公墓碣铭》:“凡所敷绎,皆五经奥义,不拘泥于笺记,而大旨自畅。晚尤殫心於《春秋》。”

(2)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二十曰弱,冠。——《礼记·曲礼》。游庠:就读于府或州县的学宫。庠,原是周代的乡学,后泛称学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总丱之时,三人一同游庠。”

(3)         文宗:文章的宗伯。

(4)         澜翻:比喻言辞滔滔不绝。 唐韩愈 《记梦》诗:“絜携陬维口澜翻,百二十刻须臾閒。”

(5)         异席:特为优待年长有德者而按排的席位。

 

 

明处士昱一昱二公合传*

昱一公讳荣祖,昱二公讳起祖,小一县尉之子也。溯胜二义士之后裔,长房巨富以籍没而荡析离居,司丞遗胄亦渐式微,惟敏五之嗣县尉奋迹宦途、增辉门第。而二公亦善于守成,桥西之走马楼,即其居也。洪武二十五年厄于鬱攸(1),门祚寥落(2),卜者云:“宜迁居避地,堪获中兴。所谓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永乐之初,询谋僉同(3),遂徙于本乡之宓家桥,创居立业,崇尚礼义,乡邻咸重之。其后嗣行字存顺谦逊辈,俱未悉其详,容俟会谱续订之。

 

【注】

(1)         郁攸:火灾。郁攸煽京畿。

(2)         门祚:家世。《新唐书·柳玭传》:“丧乱以来,门祚衰落。”

(3)         询谋:咨询;商议。《后汉书·桓帝纪》:“永惟大宗之重,深思嗣续之福,询谋台辅,稽之兆占。”

 

明耆儒瑩一公传*

公讳日清,字赓和,行瑩一,伦一府君之长子,师桥第十世之大宗也。性和而介(1),有柳下惠之遗风,持身处事,大约以敬慎为宗。年未成童,听塾师讲解仲弓问仁章,欣然曰:“此真为人之道也”,幼少如斯,则其终身志趣可想矣。自憾读书质魯,未能显亲扬名。因仲弟瑩二天姿颖秀,怂容就儒业,果获游庠以成二亲志。接人应事,无可无不可,而于礼义之防,则有矫然不苟者(2)。其于乡党也,敬而无失,恭而有礼。尝曰:“人生世上,不能使人誉,岂可使人毁”。然及其既没,但闻人之誉,不闻人之毁。

 

【注】

(1)         介:善。如:介人(善人),和善耿介。

(2)         矫然:坚劲貌。汉桓宽《盐铁论·褒贤》:“文学高行,矫然若不可卷。”

 

明迪功郎瑩二公传*

公讳日润,字曰慎,行瑩二,伦一府君之次子也。本纯粹之性,葆淳朴之真。语言简默,动履安閒。其处事也,举措端详,从容合度。即在急遽时,亦令人躁释矜平。其与人也,温柔敦厚,善气迎人。即有悍戾者,亦为怡声愉色。自少至老,和慎笃诚,无一尖险语、无一深刻事,故人皆以忠厚称之。闻其风者,鄙夫宽,薄夫敦(1)。晚年齿德兼优,望隆乡里。天顺之末,朝廷给以冠带,授迪功郎,为寿官。恩赐粟帛,荣养终身。享年八十四岁而卒,斯之谓:“仁者寿”。

 

【注】

(1) 鄙夫宽,薄夫敦。听到他风节的人,胸襟狭小的人也宽大起来了,刻薄的人也厚道起来了。

 

明廩膳瑩四公传*

公讳日潮,字青来,行瑩四,伦一府君之三子也。持重寡言,循规蹈矩,善遇宗族、善处昆季。与胞兄瑩一、从弟瑩九、瑩十三共业儒,晨昏讲习,气谊更深。读书以明理为务,不汲汲于科名(1)。中年游庠,旋得食廩膳,每遇颁给饩银,必市酒肴邀诸父兄同食,曰:“此天禄也,当与宗亲共享之。孔子之先尝而颁赐,熟荐而颁赐,即此意耳”。终身抱道怀仁,不慕荣利,人皆目为君子儒。晚年为后辈析炊(2),因祖第稠窄,分长子明四、次子明八,创怀德堂,名东新屋。三子明十四、四子明二十仍居祖宅云。

 

【注】

(1)         汲汲 jíjí∶形容急切的样子,急于得到。

(2)         析炊:分家。

 

明文学瑩九瑩十三公合传*

瑩九公讳日敬,伦四府君之长子。瑩十三公讳日广,伦五府君之三子,同堂昆弟也。厥长兄瑩一儒士,训蒙闾里,二公同受业于门。初授经书,诵读,即远胜侪辈。甫学为文章,瑩九之意义沉实,瑩十三之词笔隽秀,皆有造材也。及长,同游学于四方,负笈担囊,青灯黄卷,与偕十有余年。明宣德间同受知于扬提学(讳士奇,号石台,江西人),瑩九入邑庠,瑩十三入郡庠,于是宾朋交庆,谓二公同生一家,同就一傅,又同游泮水,同为门庭之瑞云。然二人之为人,竟大有不同者,瑩九读书穷理、敦修儒行,其品格厚重端方,恒令人肃然敬。瑩十三丰姿潇洒、吟花詠月、诙谐而翕雅,常令人欢然喜。故乡里月旦之评(1),一号:“道学先生”,一号:“风流学士”。

 

【注】

(1) 月旦之评:“月旦”即月朔,每月初一。始于东汉末年汝南郡每月初一进行的品评人物、论士议政的一项活动。

 

明掾史瑩十一公传*

公讳日誉,字声隆,伦五府君之次子也。重厚简默,风范端凝,举止安泰,步履如有循,言必忠信,行必笃诚。或对宾客,或宴族属,端坐终日,未尝疲倚欠伸,肃然礼貌,起人敬仰。诚缙绅之模楷,宗党之纲维也。公之同堂昆弟多援例就职,瑩三为臬宪掾史、瑩七为凤阳巡宰、瑩八为河南驿丞、瑩十为宜阳主簿、瑩十六为福建县丞,未有登上寿者,独公年跻九十,动履康宁,悬弧之旦(2),子妇曾孙共四十余人,舞綵斑衣、奉觞拜祝。姻戚士夫皆谓公以德致寿,相约登堂庆贺,履舄盈庭(3),觥寿交错。并征文人学士譔诗章嘉赠焉。后公寿至九十三岁,德配裘孺人亦寿至八十六岁。

 

【注】

(1)纲维:总纲和四维。比喻法度。

(2)悬弧之旦:寿庆之日。悬弧:古代风俗尚武,家中生男,则于门左挂弓一张,后因称生男为悬弧。

(3)履:单底鞋;舄:复底鞋。古人席地而坐,脱鞋入室,各种鞋杂乱地放在一起。

 

明掾史处四公传*

公讳惟鉴,字明远,号水亭,庆三斋谕之裔,冬三处士之次子也。稟性柔克(1),动止安详。其应事接物也,和平逊顺,总无拂乎人情。故咸号:“公平先生”。乡曲之间,事有难于理处,涉旬月、多人不得允当者,一经公之手,为之揣情达势,于彼于此,调停排解,涣然冰释矣。念家谱年久未修,乃查确合族人数、长幼次序,联络大宗、小宗,就前代所传旧谱而继续之。又乐为公事,以师桥南北为往来之要衢,年久倾圯,难通人马。公偕堂弟惟镇,宗侄源珪等,抡工聚石、培筑修整,至今利之。此亦一事也。

 

【注】

(1) 柔克:亦作“ 柔剋 ”。 1.谓和柔而能成事。《书·洪范》:“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孔传:“和柔能治。”《汉书·叙传下》:“ 孝元翼翼,高明柔克。”颜师古注:“谓人虽有高明之度,而当执柔,乃能成德也。”

2.谓柔忍克制。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五:“八世兄高明有馀,沉潜不足,只要稍微柔克一下,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明一公传*

公讳仲阳,字失纪,瑩一府君之长子,师桥十一世之大宗也。天性孝友,精慎诚笃,古道照人。值父寝疾病,汤药奉侍惟谨,衣不解带者数旬,及瘳乃已。季弟仲璜者天姿聪慧,公竭力奖劝于父母,俾之业儒,菓蔬膏火赡给有加焉,及壮而名未遂,父因身为耆儒,毕生抱疚,更虑子业无成,悒鬱中怀,其容有蹙。公常朝夕慰之云:“季弟学问可嘉,即无愧于读书。穷达命耳,何介意乎!”公持身涉世一于肫挚(1),而于巨细事务谋之甚周、行之甚决。人谓其精明有祖风、敦厚有父风。

 

【注】

(1) 肫挚:真挚诚恳。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诗歌者,感情之产物也。虽其中之想象的原质亦须有肫挚之感情为之素地,而后此原质乃显。”

 

乡耆明二、明七、明九、明十五公合传*

明二公讳仲贵,明七公讳仲和,明九公讳仲柔,明十五公讳仲常,皆瑩三掾史之子也。孟仲叔季四人,联胞同气,皓首同居。为人皆忠信朴茂,不尚机巧。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守勤俭之素,安日用之常。生子贞行共十有二人。内外雍和,同心植家,渐致遗产拓增、赀材饶裕。遂乃联姻巨室,通谊高轩,允筮富家,大吉矣。惠宗成化之丁酉岁(1),兄弟皆为乡耆老,孟公年臻古稀,季公龄週花甲,仲叔二公亦皆六秩有余,蕃祉寿考萃于一门。尤难得者,喜值母氏张太孺人百岁期颐,康宁无恙。当五月设帨之辰,华筵介寿,子妇绕膝以奉觞、孙曾斑衣而舞綵。宾朋称庆者,冠带焜耀乎堂阶,耆英聚于一室,宝姿焕于中天。人羡为三星合照、五福兼全。其姻晚辈、文学虞宾有七律诗祝寿云:“孙曾庆集捧仙浆,母子开筵共綵觞。宜兄宜弟跻上寿,杖乡(2)杖国(3)拜高堂。瑶天璀燦光腾婺,绮席笙歌韻绕梁。多少亲朋都一笑,霜髭雪鬓是儿郎。”后张太孺人寿至一百有一岁,明二公寿至八十有六岁,明七公寿至七十有四岁,明九公寿至六十有四岁,明十五公寿至七十有二岁。

 

【注】

(1)    惠宗成化之丁酉岁:1477年。惠宗或当为宪宗。

(2)    杖乡:1.《礼记·王制》:“六十杖於乡。”谓六十岁可拄杖行于乡里。2.代指六旬老人。 唐玄宗《千秋节宴》诗:“月衔花綬镜,露缀綵丝囊。处处祠四祖,年年宴杖乡。”参见“ 杖家 ”。

(3)    杖国:《礼记·王制》:“七十杖於国。”谓七十岁可拄杖行于都邑、国都。后作七十岁的代称。唐上官仪 《代刘幽州请致仕表》:“钟漏已殫,齿歷云暮,杖国之年斯及,夜行之惧载深。”

 

 

廩膳明四公传*

公讳仲英,字济才,瑩四廩膳之长子也。渊懿纯懋(1),闇然日章(2),读书无旷时日循序渐进;作文朴实,说理不尚浮词藻采。明正统间为郡博士弟子员,逾年食廩饩。人谓公父子同入膠庠、同沾天禄。士林皆以为荣。族人有叹宗支废弛者,乃出芳六公所遗图传,继述纂修,承先启后,诚宗族之要事也。公居恒仪容修整,才不炫露,言不妄发,立身制行,率由古道。以儒术为本业,以积善为庭训。长子杲一,敦诚淳裕,克绍家风。次子杲四,力学游庠,凤毛济美。三子杲六,亦英干有为,皆公德所致云。享年八十有七岁,以寿考终。

 

【注】

(1)         渊懿纯懋:渊深美好。 汉扬雄《<法言>序》:“圣人聪明渊懿,继天测灵,冠乎羣伦,经诸范。” 宋司马光 《祁国长公主特进封卫国长公主制》:“禀乾坤之粹和,钟日月之明润,渊懿可度,柔嘉有章。”

(2)         闇然日章:谓日见彰明。《礼记·中庸》:“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明五公传*

公讳仲忠,字孝全,瑩一儒士之次子也。仁厚慈祥,友于兄弟,终身无阋墙声,性好施惠。绌于家贫无力也,里间修理桥梁、或稍捐赀、或助工力,恒乐此不疲。每值农事余閒,即率子侄辈持锄荷锸,捄筑道路之崎岖难行者(1),人咸利便之焉。乡有唐某者,以刻剥致富,邻人贷其五金,多年而未偿,唐权重子母,苛索之。邻窘乏无措,谋鬻其妻。其妻悲耻不胜,势将自尽。公闻之而惨然,时值麦秋,乃摒挡所获(2),以代偿之。其心慈惠类此,故乡党之人多颂公之德不衰。

 

【注】

(1)    捄jū:盛土于器。

(2)    摒挡:收拾料理;筹措。清钱谦益《太原府推官唐君墓志铭》:“卒之日,摒挡箱篋,敝衣数袭而已。”

 

寿官明六公传*

公讳仲信,字诚斋,瑩二迪功之次子也。状貌瑰奇而魁伟,心性恬适天真烂漫,读书不拘拘解义,但领略趣味而已。家本饶富,席丰履厚,若固有之。作事听其自然,不以巧凿为智,与人纯乎真率,不以机变存心。筑室桥右为颐养地,晨夕登桥,鼓腹吟啸,为太平之民。冢子昭二(1),逾冠而夭,阖家痛悼不已,公独委之数命,诗酒流连自若也。原壤之登木(2),庄周之鼓盆,其旷达殆相似。晚沐朝恩,赐冠带为寿官,享年七十有九而卒。

 

【注】

(1)    冡子:长子。《礼记·内则》:“父没母存,冢子御食。” 郑玄注:“御,侍也,谓长子侍母食也。”《左传·闵公二年》:“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

(2)    原壤登木:原壤爬在棺材上而歌。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

 

耆儒明十一公传*

公讳仲璜,字渭玉,瑩一儒士之三子也。读书蕲效前贤(1),学问得之庭训。识达古今,目穿世务。少时承先人志,习制举业。中年即淡然名利,隐居教授,严课生徒,先行而后文。时人钦其学之正而品之端,故从游者甚众。长子亮五性情急直,言无隐忌,行不屈挠,人目为猛獞。公涵养甄陶(2),谆谆诫谕,或书《缮性篇》(3),或书《金人铭》(4),粘于座壁,使之朝夕省览,后果薰其德而善良。仲子亮九,业儒游泮,从例举为桐庐邑椽,公以“廉勤”二字戒其铭心。子亦克遵厥训,吏治有声。逮秩满归里,公捐馆矣(5)。人咸重公能成子。

 

 

【注】

(1)   蕲:通“祈”。祈求。

(2)   甄陶:化育;培养造就。《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甄陶国风。”李周翰 注:“甄陶,谓烧土为器。言欲政化纯厚,亦如甄陶乃成。”清方苞《曾孺人杨氏墓表》:“然后知孺人之德,能甄陶子妇而諭其志也。”

(3)   缮性篇:<庄子·外篇·缮性>:

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理也。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义明而物亲,忠也;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信行容体而顺乎文,礼也。礼乐遍行,则天下乱矣。彼正而蒙己德,德则不冒。冒则物必失其性也。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淡漠焉。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 

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枭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由是观之,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道之人何由兴乎世,世亦何由兴乎道哉!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古之存身者,不以辩饰知,不以知穷天下,不以知穷德,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己又何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故曰:正己而已矣。乐全之谓得志。 

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4)   金人铭:黄帝<金人铭>: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以戒,无行所悔。

  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家语》无此二句)

  勿谓莫闻,天妖伺人。(《家语》作“勿谓不闻,神将伺人”)   荧荧不灭,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将成江河;绵绵不绝,将成网罗;青青不伐,将寻斧柯。

  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家语》作“诚能慎之,福之根也”)

  曰是何伤,祸之门也。(“曰”《家语》作“口”,当从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家语》作“盗憎主人,民怨其上”)   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故后之下之,使人慕之。

  执雌持下,莫能与之争者。

  人皆趋彼,我独守此。(“趋”《家语》作“取”)   众人惑惑,我独不从。(前句《家语》作“人皆惑之”,“从”作“徙”)

  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后句《家语》作“不示人技”)

  我虽尊高,人莫害我。   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戒之哉!戒之哉!

(5) 捐馆:捐馆舍:抛弃馆舍。死亡的婉辞。《战国策·赵策二》:“今奉阳君捐馆舍。”

 

儒士明二十公传*

公讳仲璋,字半珪,瑩四廩膳之四子也。品格端妍,天姿聪秀。所学儒书皆能贯串大义。常曰:“读书贵得用。逐章逐句,咀文嚼字无益耳”。情性和惠慈祥,尤极敦亲睦族。从堂兄明十三者,目瞽而性善,人皆哀矜之,惟公尤加怜卹。遇诸途,则高下颠危,必扶持之。踵其门,则及阶、及席必诏告之。其忠厚待人类如此。平居言不妄发,遇谈正事,则引古证今,衡时度势,亹亹不休(1),至比其言论为金霏玉屑(2)。人咸以大成望之,而天嗇其寿,賷志以终(3)。惜哉!

 

 

【注】

(1)    亹亹:不绝貌。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十年而 许员外 稷 ,继翔其后,词人亹亹。” 宋 谢无量 《莺啼序·重过金陵》词:“慨商女不知兴废,隔江犹唱《庭花》,餘音亹亹。” 明 宋濂 《春日赏海棠花诗序》:“众宾咸悦,衔盃咏诗,亹亹不自休。”

(2)    金霏玉屑:谕言论的美好。

(3)    赍:怀抱着。赍志没地,长怀无己。——江淹《恨赋》。又如:赍志(心怀大志);赍志而殁、赍志以终:心怀未遂的志愿死去。

 

艺士明廿九公传*

公讳仲韬,字六亭,瑩十二处士之次子也。身材矮小、姿容秀丽、目灼灼有光,足跛而善走。性好围棋,少时见人对奕,必旁立静观,小儿辈诱之嬉戏,不顾也。一日父兄等入山采药,携之往,忽不见,觅之遍山,弗获。翼日得之于深山岩洞间,公云有二老人对局,贪看忘归,闻爹唤予声,迴首而二老遽隐,予今晓棋法矣。归而临枰,竟无其敌。及长以奕游历江湖,有彭某者,杭之国手也,与公遇,连败二局而去。彭曰:“人谓沈六亭有仙人传授,殆信然乎!(1)”由是公之奕名噪两浙,遂以此业终其身。公又有小技,以石子击飞禽多中,有鸱枭集里人屋上,晓夜恶声可憎,邀公击之,一发而斃。

 

 

【注】

(1)   信然:诚然。

(2)   鸱枭:鸱、枭都是猫头鹰一类的鸟。

 

耆德明四五公传*

公讳仲芳,字怀芬,瑩十六县丞之次子也。秉性静默,和厚勤慎,谙识古典,潛揣人情,言欲发而且讷,事熟思而审处。凡公私庶务,惬情合理,妥适周详,皆莫如公之所为者。故乡人将有为也,咨谋咨度(1),咸必推公。邑侯崔公讳暠者,廉明而愷泽(2),贤父母也。下车采询风俗,知慈北踰山滨海乔鲁之民,较他乡为难治,乃按访各都,得绅耆之端谨公直者,纷争辩讼委之判理,而公亦与其选。体悉民情、揣摩事故,或则调和之,或则断决之,排难解纷,无不允当。时人号为乡下清官。公尝嘅古窑、淹浦川闸崩,有妨水利,乃约乡党而明之于官,筹划章程,督工役而修浚之,俾桑田稼土,举无旱潦之忧(3)。有司重其能焉,乡民感其德焉。

 

【注】

(1)   咨谋咨度:咨询,计论商酌。咨度犹今言顾问、諮询。

(2)   愷泽:诚恳而惠民。

(3)   潦:同“涝”。水淹没,雨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