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的血管、淋巴和神经(《临床肿瘤转移学》)

 洌狸 2010-07-13
  
第二节    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一、血管

        骨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骨血管解剖学特点是适应骨骼系统坚固支架之功能。骨的动脉广泛吻合,互相连接。静脉网的直径较大,以适应动脉特点,以便于将血液迅速排出。同时,这一广阔开放系统,有利于骨构成造血骨髓的保护囊,尽快排出血液,不会造成血容量的变化,引起骨内压升高。此外,由于骨骼具有制造并释放血细胞的功能,如果毛细血管、窦状隙发生障碍,必然影响骨髓功能。  

 (一)动脉
        骨的动脉丰富,按解剖部位,长骨的动脉可分为6组:①骨干动脉或营养动脉;②近侧干骺端动脉;③远侧干骺端动脉;④近侧骨骺动脉;⑤远侧骨骺动脉;⑥骨膜动脉。慨言之,共有骨干营养系统、骨骺-干骺端系统与骨膜-骨皮质系统。

        1.骨干动脉 
        每个长骨均有界限清楚,固定走行的骨干动脉。动脉经营养管进入骨内,一般多位于骨骺生长活跃部位附近,并伸向生长较慢的骨骺。在营养管内没有分支。进入髓腔后则骨干动脉分成两个主干,走向两侧骨骺。其一为主干的延伸而斜行,另一主干骤然弯曲,走向相反方向。上述两支又形成分支,互相平行。骨干动脉的终末支与干骺端系统分支吻合,这两个系统可互相代替。上述两个主要分支均向内骨膜伸出横向分支,并相互吻合,形成内骨膜网。从内骨膜网又伸出三种骨皮质动脉:短支进入骨皮质的中间三分之一;返回支则先形成180°血管环,而进入骨皮质的内侧,然后返回髓腔;贯穿支则横向进入骨皮质与外骨膜动脉吻合。总之,骨干营养动脉主要供应骨髓腔与骨皮质内三分之一。骨干动脉与中央静脉窦有密切关系,有时骨干动脉可呈螺旋状环绕中央静脉窦。

         2.干骺端-骨骺动脉 
        骺端-骨骺动脉不仅对关节与关节骨,而且对整个骨至关重要。干骺端与骨骺动脉两者进入骨内的部位及其起源不同。干骺端动脉系Huvter环状关节动脉分支,流经许多血管开口而进入干骺端。骨骺动脉起自靠近骨骺的环状动脉网,于关节软骨边缘附近,穿进骨骺。骨骺板代表骨生长时两个系统的边界。有时干骺端动脉可穿进骨骺。成人中,这两个系统有大量吻合连接,构成血管单位间的通道。

        3.骨膜动脉 
        骨膜系覆盖于长骨骨干的特有的结缔组织,有生骨功能。外纤维层有动脉网,此环行动脉网围绕在骨干与干骺端表面,以纵向吻合相连,并和相邻肌肉动脉相连。骨膜深层的血管网和骨膜的骨母细胞层毛细血管相连,而且也和骨皮质内循环相连。对于骨皮质内血运的形态和特点尚有不同意见,传统描述为起自骨膜动脉,多数穿透
支进入骨皮质后和来自营养动脉的内骨膜动脉吻合。而Brook等则认为只有骨膜的毛细血管,并没有真正的微动脉传人骨皮质。

(二)静脉
        静脉系统的容量比动脉系统大6~8倍。血液可直接或间接地引流到骨内。直接静脉系统的导静脉(emissary vein)或穿透支没有瓣,以直线流经骨皮质而注入四肢的深部
静脉干。大多数导静脉和动脉相连,一般是每条动脉有两条静脉。直接静脉系统包括骨骺-干骺端静脉和营养静脉。间接静脉系统则包括静脉窦及其分支。静脉窦的形状不规则,壁薄,覆以单层内皮细胞.于骨干内收集大量静脉毛细血管或短而与之垂直的小静脉,呈特殊的毛发样或履带样。中央静脉窦的直径粗大、弯曲,而营养动脉则直径小而壁光滑。干骺端-骨干结合处中央静脉窦接受数条纵向的干骺端静脉,近侧干骺端比远侧多。中央窦的主流流经营养静脉。

(三)骨皮质血管
       骨皮质内血管流经皮质骨原始哈佛管与伏曼管。过去认为纵向之哈佛管和骨干纵轴平行,但实际是斜行于骨干纵轴,自骨干周围走向中央。哈佛管的直径从25~125μm不等,平均为50μm。较大的管内含两条血管,大多数哈佛管管腔狭窄,含有一条毛细血管,直径15μm。而哈佛管互相吻合,形成真正的网;有关骨皮质内毛细血管的血流方向,尚有争议。骨皮质血管网和骨皮质本身相似,不断进行再塑。因为哈佛管系统的再塑需先有血管形成,因此不能将其看作固定的系统。骨皮质的血管网是由营养动脉而来的骨髓循环和骨膜循环之间的吻合系统所构成.当骨髓内骨干动脉系统受影响时,这一联系发挥重要作用。

(四)骨髓毛细血管系统
        骨髓毛细血管有三型:动脉性毛细血管或真正毛细血管、窦状系毛细血管或窦状系与静脉性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动脉性毛血管呈直向走行,并有外膜层,是小动脉分支末端。位于窦状隙末端则扩大,呈圆锥型或喇叭状。窦状隙是骨髓循环的特殊结构,系骨髓血流的基础。窦状隙不具外膜层,故和毛细血管不同。窦状隙只有单层内皮细胞,周围是骨髓骨小梁、骨髓细胞等。窦状隙的直径不等,可扩张或狭窄。广泛相连的窦状隙网状结构,因骨髓机能的活动或静止而密度不同。小静脉则可能和窦状隙分支相连。

 (五)骨静脉系统的整合作用
        1.骨干与骨皮循环  骨干血运主要来自营养动脉,对骨干骨皮质营养起次要作用。于骨皮内的吻合.将此二系统整合(interation),必要时,每个系统都能担负骨皮的营养。对骨皮血流方向,Brooks比等认为是离心性循环,并提出内骨膜动脉经流经骨皮到哈佛管内毛细血管,然后流到骨膜与肌肉静脉网内。骨膜循环可代偿营养动脉循环之不足。此时,骨皮质内毛细血管循环,可有反流现象。
 
        2.关节系统  关节血运可看作是相邻两个骨端的统—系统,包括两个网状结构:一为中间网,“为深部功能性营养循环网。前者起自血供系统,由关节动脉的两个干端周围环构成,这两个环越过关节以纵向吻合相连。后者是上述深部循环网的分支构成。这些分支沿软骨与滑膜结合处周围环行。
 
        3.上述两个系统的联系  上述两个系统只在生长期存在,骨骺端是骨与骨干循环之间的过渡地带。
 
二、淋巴管
        19世纪即提出在骨内血管周围有淋巴腔隙,但以后未能证实。将带色颗粒(如含炭墨水)注射到骨髓,或将放射活性标记物注射到骨髓,可在肢体近端淋巴结内发现,表明是通过淋巴系统运输,但未能证明骨内存在有淋巴管。近来研究证明每个骨的表面均有骨膜淋巴管。骨膜内注射墨水后,可在血管附近看到纤细的淋巴管网状结构,并可形成较大的淋巴管,然后流入静脉。将墨水注射到骨髓时,血管内皮细胞与骨细胞内可见炭颗粒聚集,但不见淋巴管;经静脉内银浸透法可在一段距离内见纤维网状结构,但不见血管周围之淋巴腔隙。实验研究证明结扎静脉而造成淤血,使骨外淋巴管扩张,但末见骨内淋巴系统。虽然骨内毛细血管扩张,出现血管周围水肿,但未能证明在骨髓内或骨皮内存在有淋巴管。
   
三、神经
    1个世纪以来,组织学证明骨髓内有神经存在。最早由Sherman等观察到人与动物的神经直径由10~300μm,包括直径为7μm的有髓神经纤维与1~3μm的无髓神经纤维。由于这些神经靠近血管,故推测是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此后,Ottolenghi将人和动物的股骨与胫骨的神经分为三型:—为动脉内膜与外膜之间形成的网状结构,二为围绕在毛
细血管周围,三为骨髓内终末支。Decastro证明骨髓细胞周围和与内骨膜相连的骨母细胞周围均可见纤细的环状神经末端。Kuntz等用神经纤维选择变性研究,测出骨内各种神经纤维的性质与功能。无髓神经传出神纤纤维与交感神经系统位于血管周围,具收缩血管的功能。传入有髓神经纤维也形成血管周围网,个别纤维进入骨髓,有的属感觉传导器。骨髓神经的第三功能够刺激与调节造血作用。Cooper证明无髓神经纤维和骨皮质哈佛管的血管有关。Weiss认为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控制红细胞的形成,通过骨髓内动脉血管的收缩,调节控制从骨髓释放红细胞,而血管周围的血管收缩纤维,则控制骨内的血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