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分:外感咳嗽(急性)内伤咳嗽(慢) 外感咳依据证候又分: 1外感风寒型咳嗽 :白痰、清涕 桂龙咳喘宁胶囊、通宣理肺丸 2外感风热型咳嗽 :黄痰、浊涕 川贝止咳露、蛇胆川贝液 3外感风燥伤肺型咳嗽 :干咳少痰或无痰 川贝半夏液 、雪梨膏 内伤咳嗽依据证候又分:祛邪同时补正 1痰热壅肺 :咳嗽痰多,痰不易出,胸闷口干橘红丸 2肝火犯肺 3痰湿蕴肺(自己看书) 4肺阴亏虚型咳嗽 :慢性干咳,痰少质粘,盗汗 [治疗]:养阴润肺 5肺气亏虚型咳嗽 :病久咳声低微,气短体虚乏力 [治疗]:滋阴益气,固本培元 第四节 2、饮食停滞型:呕吐不消化食物、拒按 3、肝胃气滞型:胃脘胀痛、气怒痛重 4、肝胃郁热型:上腹隐痛三九胃泰 5、脾胃虚寒型:不思饮食、胃痛隐隐,喜温喜按 第六七节 2、湿热泄泻、(热毒痢疾) :腹痛,便黄而粘,肛门灼热 香连丸、葛根芩连片 、(木香槟榔丸 、加味香连丸 ) 3、食滞胃肠:大变臭如败卵的泄泻 ~胃肠安丸 4、脾虚泄泻:大便时溏时泻,稍进油腻或劳累则便次增多~参苓白术散、补脾益肠丸 5、肾阳虚衰:晨起泄泻、形寒肢冷,腰酸膝软 肾虚五更泻 第五节 第八节 1、寒邪内阻型腹痛:(八宝瑞生丸 、厚朴温中丸) 2、中虚脏寒之腹痛绵绵、时作时休、喜热喜按恶冷、饥饿更甚:(归芍六君丸 、香砂理中丸 3、饮食积滞型腹痛:(枳实导滞丸 、消食顺气片 第十一节 1、心血瘀阻之心绞痛:痛有定处,入夜更甚 ~地奥心血康胶囊 、复方丹参滴丸 、血府逐瘀口服液 2、寒凝心脉之心绞痛:遇寒发作,舌有瘀斑 ~麝香保心丸 、冠心苏和丸 3、心气不足之心痛隐隐、反复发作,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倦怠懒言 ~补心气口服液 、益心复脉颗粒 4、心阴亏损之心胸隐痛,心悸盗汗,心烦少寐,舌红苔少,脉结代 ~冠脉通片、滋心阴口服液 第十二三节心悸、不寐的中医分型证治 1、心虚胆怯之心悸,善惊易怒,坐卧不安,少寐多梦 2、心血不足 3、气阴两虚之心悸气短,神疲体倦,自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生脉饮 4、阴虚火旺 5、心阳不振之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多种心律失常,药性缓和,以补益虚损为主~宁心宝胶囊 2、阴虚火旺之心烦不寐,五心烦热,心悸,腰膝酸软,健忘~安神健脑液、天王补心液、朱砂按神丸 5、气血两虚之失眠:多梦,健忘 ,心悸易惊~柏子养心丸 第十四节 外感:发病急,症状剧-祛邪 1、外感风寒头痛连及项背,头部喜暖,遇风尤剧 2、外感风热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口苦咽干,大便燥结~芎菊上清丸、牛黄上清丸、清眩丸 内伤:起病缓,疼痛轻,时发时止-补虚,虚实夹杂则攻补兼施 1、肝阳头痛:头昏胀痛,心烦易怒,面赤口干,肢体麻木 (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 2、瘀血引起的头痛,痛如针刺,固定不移,或头有外伤史~天舒胶囊、大川芎口服液 第十五节 1、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头胀痛,急躁易怒 3、痰浊中阻之眩晕头重昏蒙,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半夏天麻丸 、同仁牛黄清心丸 4、气血两虚、痰浊内蕴之头晕头昏、四肢倦怠 ~螺旋藻胶囊 、益气养元颗粒 第十六节 [概述]: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利或不语为主症的病症。轻者可无昏仆而以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西医:脑血栓、脑出血 临床分: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中风临床分型 1、风痰淤血,痹阻脉络(无神志症状) 大活络丸 :中风瘫痪、腰腿疼痛、跌打损伤 华佗再造丸 :淤血中风瘫痪、拘挛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清 消栓通络片 :血脂高脑血栓引起的精神呆滞、言语不利 2、气虚血瘀: (无神志症状) 3、痰热内闭清窍: (有神志症状) 牛黄清心丸 4、痰湿蒙塞心神: (有神志症状) 苏合香丸 :中风、中暑、痰厥昏迷、心胃气痛 第十七节 消 2、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体倦乏力,眠差腰痛血尿糖升高之气阴两虚型消渴症: 消渴丸 第十八节 1、热淋见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大便燥结 2、石淋见尿有砂石,小便涩滞不畅 3、血淋见尿色红赤,或有血块~血尿胶囊 4、气淋见小便涩滞,余沥难尽,小腹胀满~滋肾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