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练健身气功要做到松静自然

 黄小东 2010-07-14
学练健身气功要做到松静自然_新手教程一
本文简介: 气功网新手教程一:所谓“松”,包括形体的放松和精神的放松。形体的放松主要是指把肌肉、肌腱、韧带、关节乃至内脏等都要放松,使相抗衡的肌肉、肌腱处于相对稳定、松弛状态...
        学练健身气功的过程,是人体生命运动状态向优化、有序方向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转化的快慢,既与练功者身体健康状况、年龄大小等因素有关,更与掌握练功要领有关。松静自然就是健身气功锻炼的基本要领之一,它贯穿在健身气功锻炼的不同阶段和层次,练功中要特别注意学习和体会。
 
          何谓松静自然中的“松”   所谓“松”,包括形体的放松和精神的放松。形体的放松主要是指把肌肉、肌腱、韧带、关节乃至内脏等都要放松,使相抗衡的肌肉、肌腱处于相对稳定、松弛状态。精神的放松主要是指解除情绪上的紧张烦躁,使心理处于平和状态。习练健身气功时放松身心,既有利于机体内气血的自然循环,减少机体的负担和能量消耗,降低基础代谢率;还可以降低机体的兴奋程度,减少内、外环境对大脑皮层的干扰,有利于诱导大脑入静。
 
          习练健身气功强调放松,但也不能把“松”片面化,以致出现松松垮垮、松懈无力的状态。健身气功中的“松”,应该是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使形体、呼吸、意念轻松舒适无紧张之感。生物力学研究表明,适当的应力刺激,将促进细胞和组织的生长,而不合理的(过强或过弱)应力刺激将会导致组织生长的异常或病变。这说明人体各器官、组织的生长及其功能的发挥与器官和组织内部的应力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从生物力学观点来分析,健身气功中的“松”,就是要通过形体(包括内脏)的运动,使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处于最佳状态的应力分布。
 
  何谓松静自然中的“静”
 
  所谓“静”,是指练功时思想和情绪要平稳安宁,排除一切杂念。从本质上讲,人体生命活动的每一瞬间都是在不断运动中变化着的,因此练功时的静是相对于动而言的,是通过内向性的意识运用,把没有秩序的、散乱的意念活动变成有规律的、单一意念活动的过程。
 
  在形体运动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求静呢?主要是把意念集中于动作的姿势,也可以把意念集中于穴位,还可以把意念集中于体会呼吸与肢体动作的配合上。这样就可以使练功者精神内守于自身而不外越,慢慢地静到不用想动作而举手投足都合度的状态。此时练功者已达到形神合一的状态,即进入了内家拳经中所说的“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境地了。当然,入静和放松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只有精神和肌肉最大限度的放松,才会为精神的宁静创造有利的条件,否则精神或形体的紧张会使人很难入静。反之,当练功者真正达到意识专一而不杂时,形体姿态自然而然就会变得端正而放松。古人所说的“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就是这个意思。
 
  何谓松静自然中的“自然”
 
  所谓“自然”,“自”是指自身,“然”是指规律,“自然”就是指自身运动的固有规律。健身气功要做到松静自然,就是要把练功的姿势、呼吸和意念等都按照生命活动的规律进行锻炼。人在日常生活里的一切行动都是靠形神相合来完成的,练功的动作是日常动作的纯化,把有益于人的生命活动的予以强化,把不利于人的生命运动的则予以消除。因此,二者不是对立的。
 
  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健身气功里许多动作做起来似乎并不符合日常生活的习惯,甚至感到十分别扭,但即使这样也并不意味着就是不自然。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很多习惯动作是带有偏颇的,只是由于日常生活中使用习惯了而感到自然,其实这种带有偏颇的习惯动作往往会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的不平衡,从而有害健康。健身气功里的许多动作,就是为了纠正日常生活习惯引起的形体动作的偏颇而设计的。初学初练时感到的不自然,其实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自然,使形体的运动回归于自然,促进身心的健康。
 
  练健身气功若违背自然规律,就会产生练功的反效果,损害身心健康。因此,健身气功的锻炼要做到勿忘勿助、勿贪勿求、勿勤勿怠。具体来说,形体自然要合于法,既要一招一式力求准确规范,但又不强求,以舒适为度;呼吸自然要莫忘莫助,不能强吸强呼,逐步做到深、细、匀、长;意念自然,要“似守非守、绵绵若存”,过于用意会造成气滞血淤,导致精神紧张。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自然”绝不能理解为“听其自然”“任其自然”,而是指“道法自然”,需要练功者在练功过程中仔细体会,逐步把握。此外,练功切忌过早追求效果。若追求效果早至,则易烦躁而精神不专一,必然会对练功效果有所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