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杨工开始帮我穿线,因为还缺不少线槽,所以很多线槽需要新开,结果昨天线没有穿完。
看到不合适的地方,杨工会帮我修改一下:加宽槽、重新开槽、打墙眼等。
虽然开槽时特意洒了水,但开槽时的灰尘还是特别大。

象这种华丽的横槽不止这一处哟。
象这种不规划的地方有很多,但是我虽然感觉它不是太好,但能用就行了。
我开的槽和底盒的位置都比较大,杨工在穿好线,都帮我给固定好了。
床头灯和双控的开关都有点高:这都是我计划失误,虽然往下移了5公分,但是还是有些靠上了!
当时没有买三通,所以,这线也成死线了。
终于给我的家居布线箱找了一个位置,但是可惜只接了几个网线,利用率太低了。
但是,从电线哗哗的减少就感觉到:这线要不是自己在现场,准以为谁藏了一半,要不怎么就没了呢?
当时客厅只走了东边,然后到卧室,一卷红线就快要没了。
今天继续穿线时,刚到书房,就发现红线已经没了,但是4平的线还有,包括2.5平的双色线也不少,
为了节约银子(当初一下买6卷线时,有TX问我:多大面积的房子啊,需要这么多的线?害得我都以为买的太多了,太浪费了!),我只好用2.5平的双色线当火线来使了,虽然不好分辩,但我家的电基本归我负责领导,所以误认的情况估计不会有。
卫生间和厨房,还有书房都没走完,红线和兰线都没有了,但是4平的线还有。
最后也就顾不上分色了,有什么线就用什么线吧(将来接线时在线的两头用红胶带粘一下,以示区别就行)。
这样下来,估计最后我买的6卷线能剩下一卷线就不错了。
线管也用了35根了。
为什么这么费线?
我想,和我要求分路走有关:原来规划的是厨房和卫生间的灯一路;厨房和卫生间的插座走一路;空调插座一路;普通插座一路;其他灯一路。
为了方便控制,本想尽可能多的使用双控甚至三控,但在实际走线时,发现这样的后果就是到处是线槽、线管,而我的小窝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样多的线管很容易给弄坏了。
另外就是走线绕来绕去,开的线槽也多,比较麻烦。
还有一点就是太费线了:接一个双控,一卷线感觉就减了不少,这不就是在费银子吗?
至于分路控制,从实际来说比较方便,而且一路出现问题不影响其他线路,但是每一路线都要从总线那儿接出去,太过于费劲:
一是排管费劲,得开较宽的华丽的线槽;
二是走石膏线也不方便,好象我的小窝的石膏线是不能同时走两根管的。
三是穿线也多,而且拐了好几个弯,抻线特别费劲:当有两个弯的时候,还能穿过线去;当有三个弯的时候,已经很费劲了:一个人是穿不过去线的;当出现四个弯的时候,往外拉估计都不容易;再多弯的话,就当它是死线好了。
四最重要:有没有必要为了方便控制或是怕出问题而费神费力费银子?
其实,一般的线接好后,除了老化,不是很容易出问题的(按现在接线的标准,绝大多数家庭的负荷都达不到线的标准。
就象杨工所说的:估计你家全用2.5平的线就行,没有必要用4平的,再说了,2.5平的带一个小立式空调是没问题的,至于单匹的空调,就普通2.5平的就行。
其实也是,我现在住的房子在住进来之前,房东安了两个空调,但线都是2.5平的线,直到我们住了几年后,电力才过来将入户线及室内空调的线改成了明线,并加粗了,单独控制。
老家的房子里的电线都是我自己布的,当年好象买的是不到2.5平的铝芯线,用到现在,好象也没出现过问题:不过,前年回家时发现,线的外皮已经有些老化了,需要更换了。
所以,这次在电改的时候,我家的电线死线不少(呵呵,就没想到要换它),但是因为我家的总负荷绝对大不过我的线的负荷,所以线路中间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非常小,最有可能的是各个接头的地方,如果把这些地方把握好了,估计不会出现线路中间烧毁或断裂的情况。
而且,这次为了省银子(至少不能在6卷线的基础上再去购线),没有完全按照原来的规划去布线:
一是将原来强调的完全分路布线改成尽可能分路布线,有的地方不方便分路的话,就从附近的开关插座处接线。
二是区域布线变成混合布线:原来强调厨房和卫生间独立布线,但现在则和厅及书房的一部分线路联接上了。
三是减少插座、灯及双控开关的数量:原来计划的许多插座去掉了(比如说如果放上下床的话,在上床的侧面有一个网络插座,方便在床上上网,鞋柜的旁边有一个插座,现在也给去掉了);将一些可能用不着的灯给去掉了:上床的侧灯和床头灯,现在除了我们卧室有一个外,其他房间的都去掉了;双控开关也只保留了两个:一个是客厅的,一个是卧室的:进门处要做一个衣柜,没有地方放开关,所以就放在厅里了,如果睡觉老得上门外来关灯,很不方便,就在床头安排了一个开;其它比如暗楼、书房的双控开关都取消了。
四是减少长暗盒的数量:计划用17个,其实实际也差不多,但是因为没有时间去买了,就用单盒代替了:这样也省不少银子呢,长盒的面板的单价不是简单的以个数相加,而是呈几何级数的变化啊:单个的插座价格在10元左右,而4联插的价格在居然之家是128元,是四个单盒价格的3倍!仅这一项就省了不少银子啊(虽然没想在这方面省银子,但是没办法,以前没准备好,只能用单盒了。
对了,单底盒及管材也省钱了呢:在附近买不到好质量的底盒及管材,再说了,急等着用,那就有什么管就用什么管吧,反正我也没打算换线。
光暗盒就省了一半银子,质量当然是差远了;管子省了三分之一,可是不能用弯管器弯曲,但管件的价格不便宜。
其实,这次电改下来,发现许许多多装修开始时的一些想法都没有实现:购买向个智能家居面板,遥控家里的开关、插座等;尽可能的安装插座,在哪儿用电都很方便(平常根本用不着的可先用空白面板给盖上,很便宜,需要的时候再将别的不常用的面板换过去就行了——特别适合我们这种一年挪两三次床的位置的人啊);将网络和电话及电视线布到每个房间,方便在家里任何一个地方上网(电话就布了一条线,估计没什么用啊),电视在领导一句:你是不是想躺在床上看电视啊,就给砍掉了N多线,最后只留下了一根线——决定以后不让领导看电视了。
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装修,感觉银子不紧张的话,可以考虑多布线,比较方便;如果银子少的话,就拣紧要的线布,其它的线等需要的时候再说——哪时候可能都不需要布线,全是无线遥控的呢,就象现在的无线路由一样。
虽然在布线的过程中充满了遗憾、些许失落,但毕竟是快要结束了——再说了,现在的遗憾和失落在将来也许会变成明智的动呢——未来的家电特别简单,基本不用布线了。
虽然梅实的栖身小窝还没有完成布线工作,但是梅实在此再次感谢杨工的帮助:在每个位置的确定及走线方式上,都是我确定要不要,他来确定怎么走线——首先是以最近的距离来走,如果确定要分路的话,会告诉我怎么样走线合适,如果我觉得那个线盒不合适,需要改动,他都会帮我改好,从不说麻烦,不好改,其实这样挺好的等话,而是告诉我电改的通常做法,然后会让我根据自己的习惯等来决定。
当然,大家从图上也可以看出来,我家的线走的是很不规范,但是我很高兴:快要结束电放了!
期待下一个项目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