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完善自我意识案例

 无可奈何安之若命 2010-07-14

案例一:样样不如别人感到很自卑
我是一名女生,今年18岁,来自于边远山区,家境贫寒,大学以前的时光都在小山沟里度过,性格内向,平时说话不多。来到这里上大学,我感觉自己样样不如别人,自己没见过世面,知识面很窄,在同学面前什么都不懂,个头矮小,长的又不好看,家里不如别人有钱,甚至连我以前引以为豪的学习成绩在大学里也没有了任何优势。我总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人一等,怕身边的同学瞧不起自己,内心特别痛苦和无奈。

点评:该生主要由于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体验到深深的自卑感,进而产生失望、痛苦、无奈等消极情绪体验。自卑源于比较而不是源于真实,她的痛苦正是由于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这样,越比越灰心,越比越失去信心,从而认定自己“样样不如人”,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俗话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牛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势所在,关键是如何去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学会接纳自我,尤其是要接纳自己存在的缺点。

案例二:调整心理落差,正确认识自我
李某,女,18岁,北京某重点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自某省一县立中学。在期末考试前一周来到校心理咨询室,向咨询老师倾诉道:“老师,我最近特别难受,已经有两夜没睡着觉了,心跳的特别快,白天迷迷糊糊,觉得一点劲儿也没有。期末考试一天天临近,同学们学习抓的都比较紧,我心里更是着急。在中学时,老师管理很细,自习课也常到班上来,我是班长,和老师比一般同学更接近,老师对我的学习辅导也比较多。到大学后,老师每堂课都讲很多内容,下课后就很难找到老师,我也没有进行系统的复习,所以其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数学才考了70分。别的功课考的也不好,在班上最多是个中等生。老师从没表扬过我,同学们也没人注意我,我在班上变成了一个不受重视的学生。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军训时我动作不标准,教官常纠正我,我自己也觉得走得不好看,心理很不是滋味,宿舍那几个对我有意见的同学也不时向我投来嘲笑的目光,我心理很气。在中学时,我一直受老师重视,同学羡慕,就连校长、主任也不时夸我几句。高考成绩下来后,我考的不错,为学校争了光,我心里就更得意了,谁想进大学后,变成这个样子,我的情绪十分低沉,真受不了这种不受重视的地位……”说到这儿,她难过地哭了。

点评
李某入学虽已近一个学期,但心情并不平静、心理上并未取得平衡。她在中学时所处的“尖子”地位,与大学的学习中下水平形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这是她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中学时的突出地位,使她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某种优越感和自负情绪,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一些,甚至会认为进入大学以后仍会和在中学一样成为班上的主要干部和最优秀的学生。但是,她没有想过,别的同学在中学时也有和她类似的情况,他们在各方面也不比她弱,甚至部分同学比她更强、更为突出。这使她产生很重的心理负担,从过去的自负跌到了现在的自卑,心理上一时难以承受。要帮助她解决心理矛盾,调整失衡心态,应从帮助她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心理落差入手。

案例三:不必为城乡差异而自卑
张某,男,18岁,重点工科大学一年级学生。主诉内容为:“我来自农村。农村孩子上学不易,我自幼勤奋刻苦,学习成绩很好,好不容易考上了重点大学,全家人、全村人都为我高兴。可是来到学校以后,我并不高兴,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满口的家乡话常引同学们发笑;穿着、举止动作都显得土里土气;我上中学时学校不重视体育,现在上体育课时自己的动作显得很笨拙,觉得很难堪;又没什么业余爱好和文艺才能;在宿舍聊起天来城市同学侃侃而谈,人家见多识广知道的很多,自己没见过什么世面说起话来笨嘴拙舌,常常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自己觉得很丢脸。我有一种先天不如人的感觉,很自卑。但我又不甘心如此,于是拼命学习,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显示自己的才能,补偿其他方面的不足。我深怕考试失败,那就证明了自己真是先天不如人。我每天拼命地学习,但有时并不学得进去,总是惶惶不可终日,学习时注意力也不集中,生怕考不好。现在我晚上很难入睡,白天又看不进去书,我该怎么办呢?”

点评
张某的主要问题是对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在新集体中位置与角色的变化不适应,引起自我评价降低,强烈的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尖锐矛盾冲突,导致心理失衡。他为了维护自尊心,对自己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自我期望值过高,使得目标实现的可能性降低,于是出现了紧张、焦虑的情绪体验。他应当正确认识自我,看到自己的优势,提高自信心;正确地对待由于城乡生活环境所造成的同学之间的差别,既要承认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存在一些不如城市学生的地方,如知识面窄等,但又应看到这些差距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的,更应看到农村学生勤奋刻苦、吃苦耐劳、生活自理能力强等长处。既要通过进一步地学习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更应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学习能力,坦然地接受自己尽了最大努力而取得的成绩,这样才能消除心理上的 紧张焦虑,在良好的心境中从容地参加考试,发挥出自己最佳水平,去争取理想的成绩。

案例四:“丑小鸭”的苦恼
肖某,女,大学一年级学生,理科。前来咨询时对咨询老师说到:“老师,你没发现我长的很丑吗?你看我的两只眼睛不一样大,是先天的弱视,我的嘴唇也比较厚,……总之,很丑!上中学的时候,我一直是好学生,成绩总是班里的第一名。但是我的内心感到很孤独,感到很悲苦。因为在升入高三后,我爱上了同班的一名男同学,也许这就是“情窦初开”吧!心理很甜蜜,但我知道那个男生和同班另一名女生很要好,他从来没注意过我。理智告诉我,以我的长相是不可能把他吸引过来的,尽管我的学习是班上最出色的。我的渴求当然是彻底的失望……现在,我又碰到问题了。同班一位男生很爱和我说话,还约我和他一起上自习。可是,我很自卑,和他说话的时候从来不敢看他,总是低着头。每次都是他先和我说话,他找我。我从来没去找过他。

点评
相貌是“上帝”给的,个人无法选择。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个体,开始注意自己的相貌。即使在理智上知道内在美重于外在美,人们仍然会因自己相貌出众、平平或丑陋而产生满意、自豪、不满意、自卑等体验。这种体验由“情窦初开”而强化。肖某的苦恼正由此产生。她由于自己的长相问题,觉得自己是一只“丑小鸭”,从而导致自卑心理。应正确看待相貌的美与丑,外在美与内在修养的关系,正视自己,坦然接受自己的缺点,自然、大方、坦诚地与人(包括那位男生)交往。

案例五:身残心不能残
吴某,男,20岁,理工大学二年级学生。
我在中小学期间,曾担任过学习委员、班长、学生会副主席等职,在同学中是个威信颇高的核心人物。在高考录取时,虽考分较高,却仍因自己曾患小儿麻痹症致使腿留有残疾而遇到了一些波折。幸亏政策保护了我,使我这个残疾儿也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流泪了,一方面是高兴,另一方面却感到十分沮丧,从此就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对未来怀有一种恐惧感。跨进了大学校门之后,我时时处处都小心翼翼,常常独往独来,怕与他人接触,也讨厌人们用那种同情的态度对我。我常有意回避人多的场合,即使在教室上课,也总是坐在靠门边的角落,下了课,一般也不轻易来开座位。平时少言寡语,郁郁寡欢。有时几个同学在一起窃窃私语,我就怀疑他们是在议论我;老师偶尔看我一眼,我也觉得非常不舒服。由于我常常处于蛋惊受怕的状态,学习上常分神,成绩明显下降,使我在大学感到没有受到过别人重视,我的存在似乎是多余的。我非常喜爱运动,尤其擅长打排球与篮球,可是当我怀着一腔热血,鼓足了勇气去报名参加系排球队时,却被无情地冷落在一旁(讲到此时,他伤感地几乎说不去了)……。现在我感到很压抑,生活得好累呀!我真后悔考进了大学,非常怀念中学时代的生活。在加上最近身体一直感到不适。我不想再读下去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点评
青少年的身体形态不同于他们的同龄人,就可能会产生体像问题。小吴因为自己的腿瘸,更觉察到,并怨恨自己和他人不一样,常常独自一人,行走时也总是回避行人“高峰期”,并尽量走行人少的路。因此与 同学的行动难以一致,互动频率便越来越小,因此,他的心理障碍由“体像问题”引起自卑,由此又引发了社交恐惧。这种因体像问题带来的自卑感,一直了才能的发挥,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挫败感。自己布下的网,自己钻进去,不知不觉中束缚了自己的心身。

案例六:矮个子总感到低人一等
小杨,男,某大学二年级学生。因为自己身高的原因(身高1.63米),他总感到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同学中流传“男生1.70米以下属于三等残废”的说法,他更觉得自惭形秽、无地自容。他内心也非常希望自己能长的高一些,很羡慕那些体型高大威猛的男生。
甚至偷偷地去卖过增高鞋、吃过增高药,但并没有出现广告上说的那些增高效果,他的身高并没有如他所愿地增高。

点评
人体个子的高矮是由种族、遗传、健康状况、营养条件、地理环境等决定的,纯属自然的差别,本无可非议。但是,正如一位大师所说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高大的时代……”现实中很多世俗的偏见使许多个子矮小的青年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其实,只要我们纵观历史,就不难发现为自己的身高痛苦不已纯属自寻烦恼。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矮个子,如英国著名诗人济慈和德国哲学大师康德的身高都只有1.52米,音乐泰斗贝多芬的身高也只有1.63米。此外,爱因斯坦、拿破仑、孙中山、鲁迅、邓小平等人的个子也都在1.70米以下。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个矮也有个矮的优势,比如个矮常是长寿的原因,矮个子的人还具有机智、灵活的特点,他们在耐力、速度、灵敏性等方面都比高个子好。所以,一个自我意识完善的个体要做到接受自己、悦纳自我。

案例七:自我意识误区
小范来自农村,家境不佳,相貌平平,个子矮小,他从内心深处有一种自卑感。他一方面努力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也要为生计奔波,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个坚强而有头脑的人。而他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这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平常的他可以与周围的人融洽相处,似乎是个开朗的人。但他说这不是他。他不敢与人谈自己的家、谈那份奔波的辛苦,因为这些都是心底最隐秘的东西。
但是让他感到极度自卑的地方,想改变却又是徒劳的。他认为这个“自卑”的我才是真正的“我”,而那个外在的“我”不过是个假象而已,从来也不曾真实地存在过。后来,他考上了研究生,但这并没给他带来喜悦,从读研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准备换个专业,他在学业、生活中拼搏,以此来减轻自卑感。后来他爱上了一个女孩,但由于自卑,他没有勇气表白。

点评
小范的“痛苦”,是典型的自我意识误区的表现。他无法将“外在的我”与“内在的我”统一起来,认为自己的“外在的我”只是个假象而已,并不真正存在,从而不能在心理上认同这样一个自我形象,只认定那个“自卑”的自我形象。所以,无论事实上他有多优秀、多出色,多成功,他都不能真正认同,他的骨子里依然是自卑的。这样的自我意识误区,致使他始终摆脱不了“自卑”的阴影,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案例八:自我意识混乱
小张,上海某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四学生。因在寝室进行盗窃,被送进了铁窗。他坦言,作案是为了让自己失败得更彻底。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自己能当“领导”、做“伟人”,但连续几年的学业与班干部竞选中均受挫折。于是经常逃课,放弃努力,成了全系最差的学生,无法正常毕业。面对自己的失败,他归咎于当初专业选择的错误,并最终以犯罪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苦闷。

点评
小张的行为主要是由于自我意识混乱造成的。所谓自我意识混乱,是指个体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适宜的自我态度,以致不能达到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而获得安定、平衡的心理状态。表现为自我定位不准,挫折承受能力较差,一旦遇到较大的压力,容易产生过激行为。青年期是个体的“第二次诞生”,是其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和确立的阶段,青年期的一个重大发展课题,就是学习如何认识自我和理解自我,这一发展课题的完成直接关系到健全人格能否建立。小张便是由自我意识混乱,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态度,最终导致了犯罪心理的产生和人格的扭曲。

案例九:自我评价过低
小朱,女,广州某大学大二学生。由于报考英语四级,连续三次未通过,于是,觉得自己无能,很自卑,自信心丧失和情绪消沉。2003年夏季的一个傍晚从珠江桥上跳进河里欲自尽,幸被一位民工救起。

点评
小朱由于在英语四级的问题上遭到连续的挫折,从而丧失自信,对自我的评价过低。自我评价过低主要指否定自己、拒绝接纳自我的心理倾向。处于这种意识状态的人,往往降低人的社会需求水平,对自我过分怀疑,压抑自我的积极性,并可能引发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他们的心理体验常伴随较多的自卑感、盲目性、自信心丧失和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孤僻、抑郁等现象,尤其是面对新的环境、遇到挫折或发生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会产生过激行为而酿成悲剧。

案例十:要学会找准自己的位置
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

点评
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