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让主食成副食

 桂林叮当 2010-07-15
主食摄入不足,已经成为现代人餐饮习惯的突出表现。但是也许你并没有意识到,这多一口饭少一口饭的细小差别,竟然暗藏健康危机。
  我们在餐桌上经常听到许多人这样说:“少吃饭,多吃菜,饭没有营养,果腹而已,营养都在菜里面呢。”更有一些过分关注自己身材的女性,把这一条奉为减肥的“至理名言”。根据有关数据表明,现代人的主食消费量越来越少,已有食量不足之势。不能不说这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但其中也隐藏着危机。人们在进食时少吃或不吃主食,多摄入其他诸如肉、蛋、菜等食物,容易因膳食结构不合理引起疾病。
 
主食的营养成分:
  通常我们说的主食,主要是指粮食,包括米、面、杂粮等,主食中所含的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人体器官99%是由水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正是我们身体所需的主要“基础原料”。供给人体热能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中,碳水化合物是最好最快的热能源,大脑所需能量只有葡萄糖,而碳水化合物是多糖物质,很快就能转化成葡萄糖,另外肌肉的形成也需要碳水化合物,比较而言,蛋白质则需通过蛋白酶分解为氨基酸后再进一步分解,脂肪他需一个比碳水化合物分解较慢的过程。从消化学的角度来说,在合理的饮食中,人一天所需要的总热能的50%至60%来自于碳水化合物。
  除了主食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在为人体提供能量外,主食还是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主食地位的改变,一个明显的危害就是易导致维生素b1的缺乏。主食中尤其是杂粮中的维生素b1的含量很高。
 
主食摄入不足的危害:
  每个人的食量是有限的,所以一些人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以便空出肚子好吃更有营养的食品,但副食特别是荤莱吃的太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也相应增多,容易引起肥胖及并发症。而碳水化物有加强肝脏解毒的功能,适量摄入主食可以起到保肝的作用。不吃主食或过少吃主食,会导致碳水化物摄入不足,势必要引起高蛋白或高脂类过度摄入,易引起痛风,并加重肾脏的负担。另外,动物脂肪在碳水化合物不足的情况下代谢不完全,会使血液中积聚有毒的废物——酮,酮能引起恶心、疲劳以及损害脑部健康。近年来,这类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与不以谷物为主食、动物性食物摄入量激增有很大的关系。
  还有些人认为,虽然不吃主食,但多吃蔬菜总不是坏事,但是蔬菜是“吃”油的,许多蔬菜是用过多的烹调油炒成的,有的菜就像泡在油里。这样吃下去,也容易引起高血压、心血管病和肥胖病。
 
不吃主食,你是哪一“族”?
  减肥族:以不吃主食减少能量摄入,认为能够起到减肥作用。蔬菜水果的营养成为足以维持身体所需。
  专家提醒:目前很多人采用减少主食摄入量的方法减肥,过度节制主食以及其他食品的摄入会造成营养不良。实际上,主食的摄入可以使人产生饱腹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节制饮食的作用,同时由于它的热量较低,存积的脂肪也就较少。减肥,应该减少摄入的是高热量食品而并非主食。还有人习惯用蔬菜或水果代替主食,这也是不科学的。水果和蔬菜主要提供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其糖类含量并不高,过多进食水果和蔬菜,会影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保健品族:服用各种保健品营养素,就能达到“均衡营养”,省时省力。
  专家提醒:保健品只是辅助性补充人体所缺少的部分营养成分,不可过分依赖和迷信保健品的功能。膳食多样,合理搭配是关键,过度摄入保健品反而对人体不利。
  应酬族:生意场上酒席应酬是常有的事,以酒代水以菜代饭更是无法避免。
  专家提醒:常常只吃菜饮酒不吃主食,对肝脏心血管损害很大。碳水化物有加强肝脏解毒的功能,适量摄入主食可以起到保肝的作用。应酬时不吃主食或过少吃主食,会导致碳水化物摄入不足,加重肾脏负担。高脂饮食时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由脂肪氧化供给。
  贪睡族:工作太累,休息不足,早上为了多睡一会,只能将早餐与午饭“合二为一”了。
  专家提醒:长期不吃早餐不但会引起全天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而且,一般到上午的九、十点钟就会出现饥肠辘辘的现象,造成肠内壁过度摩擦,损伤肠黏膜,导致消化系统的疾病而引起营养不良。而且,不吃早餐人体只能动用体内储存的糖原和蛋白质,久而久之还会导致皮肤干燥、起皱和贫血,加速衰老,还会引起胆结石、心肌梗塞等疾病。很多胆、胰腺的疾病也与不吃早餐有关。
  准妈妈族:少吃主食,腾出肚子来多吃各种营养品,能够补充胎儿所需的全面营养。
  专家提醒:很多准妈妈在体检时被发现蛋白质摄入超标,这样不但容易增加妊娠性糖尿病、妊娠性高血压的发病率,而且未来会有生出“肥大儿”的危险,分娩也可能会有困难。而主食不但可以有效补充碳水化物,还可以提供B族维生素,并且容易产生饱腹感,抑制其他食物的过量摄入。可以有效避免孕妇体重增长过度、营养过剩,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妊娠性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产生。
 
主食应该怎样吃?
  现在有70%以上的都市白领处在亚健康状态,工作繁忙容易疲劳且不易缓解。仔细留心一下这些人的饮食习惯不难发现,早晨时间紧迫省略早饭,中午随便吃点快餐、盒饭,晚餐则不仅量多而且过于油腻,不易消化。
  这样的吃法对脑力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很大威胁。早晨不吃早饭空腹上班,会降低工作效率,但是早餐只吃牛奶和鸡蛋,却没有含有糖分的主食也不能为脑力劳动的消耗提供必要的能量,因此早餐应该注意增加全麦面包、馒头、粗粮等主食。午餐如果受时间、工作环境等限制,做不到“精细”安排,那也要尽量摄取足够量的主食和蔬果。晚餐则要注意有节制,不宜吃得过饱和过于油腻。
  当然,营养学家也绝不赞成“多吃饭,少吃菜”的观点,专家提出的原则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具体说,一个成年人每日粮食的摄入量以400克左右为宜,最少不能低于300克。大米、小米、绿豆、玉米、白面、燕麦等都应该成为经常食用的食物。
  主食与副食还要科学合理地搭配,米饭、蔬菜、荤菜和水果都要合理摄入,当然主食要占绝对的比重。此外,还要看每个人所处的生长阶段及身体状况,主、副食搭配比例因人而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