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陕西-文化展台-今日文化推荐:镇巴民歌(视频)

 超凡子 2010-07-15
 
今日文化推荐:镇巴民歌(视频)
来源: 中国陕西网整理 发布时间: 2008-7-9 16:46:59



镇巴民歌的基本内容

    镇巴民歌种类齐全,现已收集到的有近两千首。其主要基本内容是:

    一、号子。可分为两种:一为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如“拉石头号子”、“打夯号子”、“抬丧号子”、“船工号子”等;二为调节劳动情绪号子,如“背二哥号子”、“拉风箱号子”等。以上各类号子之唱词不十分固定,大多为即兴编唱,其演唱形式多为“一领众合”。

    二、山歌。歌词以爱情题材居多,以七言四句为主,修词多夸张,曲调以四句乐段为多。其次为二句和多句滚板式。一般是在劳动中唱,有独唱、齐唱、对唱等形式。男多用高腔演唱,高亢嘹亮,也有平腔演唱,豪放、雄壮,节奏自由,女皆以平腔演唱,拖腔缠绵,娓婉细腻。其歌有即兴创作的,也有世代传下来的,如:《打仙桃》、《小小脚儿红绣鞋》、《太阳落坡四山阴》、《郎在对门薅黄秧》、《清草起来去放牛》等。

    三、小调。反映生活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和生活情怀的民歌。歌词以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六句为多见,一般为多段叙可形式,音乐多为单乐段结构,五声徵调式或羽调式或徵、羽交替式较常见。有本有章的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十里亭》、《十想》、《十劝》、《上茶山》、《吴幺姑》等。歌唱地点一般在屋里、院落。夜间、下雨天或农闲,三五结伴唱个不休。

    四、民俗歌。在当地民风民俗中极为流传,婚嫁有歌,婚俗中,女儿在出嫁前夜哭嫁为歌,一般有母亲和姊妹同哭同唱,歌词多为依恋的内容,七言两句结构为多。如《哭嫁歌》、《娘训女》、《离娘床》等。在男方“讨杯盘”、“取衣饭碗”、“支床”、“滚铺”、“安席”、“参神”等礼仪均有吉利喜庆歌。

    丧葬有孝歌。送葬前夜事主请来孝歌师傅,灵堂唱孝歌,歌者一般二至四人以上,带打击乐伴奏。歌哭不断,彻夜不休。歌词大多是先辈传下来的歌本。从“歌头”起,到“迎亡灵安位”、“孝子奠酒”、“进朝纲”、“唱记本”、“题诗谢酒”、“千百转”、“进花园”、“送亡”。亡者的晚辈(多为女)依棺以哭当歌,歌词则是现想现唱,唱亡者生前功苦,唱生者思哀。

    日常生活中,民俗歌曲还有“拜寿”、“修房造屋说吉利”等。还有劝戒歌,如《十劝贤良》、《十劝姐》、《劝郎十二月》、《戒嫖歌》、《浪子歌》、《耍钱调》、《懒媳妇》歌等,其名目内容十分丰富。
 
镇巴民歌的基本特征

    镇巴民歌的风格独特而多元,其基本特征是:歌种全,数量多,音乐美,歌者众。

    一、歌种全。
    有多种激越的劳动号子,还有高亢的山歌号子,有充满生活情趣的山歌和各式各样委婉动听的小调和风俗歌曲、祭祀性歌曲等。。

    二、数量多。
    仅现收存的镇巴民歌就多达近2000首,有情爱类、生活类、劳动类、谐趣类、历史传说类和儿歌类等,从各个侧面反映出镇巴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体现出一种豁达、乐观和坚忍不拨的精神。

    三、音乐美。
    镇巴民歌音乐多为四句单段体,也有较原始的二句单估和复杂多变的多段体式滚板腔。其调式徵、羽调式居多。曲调自然流畅,旋律优雅朴实。既有阴柔优美的小调,也有刚劲高亢的号子等,十分动听。

    四、歌者众。
    镇巴民歌分布面广,参与人多,各乡镇都曾举行过民歌比赛,1995年和2000年县上举行民歌大寒就是在各乡镇初赛基础上进行的,选拨的优秀歌手,男女老幼皆有。2005年,巴山乡举行民歌大赛,参加者既有80高龄之人,也有十余岁的儿童,还有一家三代十余人参赛的“民歌之家”。巴山等乡镇还要求到县城展示山歌艺术,显示了镇巴民歌参与的人多面广。
 
镇巴民歌的濒危状况

    一、六十年代以后,民歌的生存环境堪忧。由于森林植被被人为的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溪河断流,河床裸露,船工号子已消亡。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劳动方式的改变,伴随其劳动方式的歌种如:《背二歌号子》、《拉风箱号子》、《打夯号子》、《抬丧号子》等已消亡。

    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民歌的生存环境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淡化。

    三、许多青、壮年外出找工经商,人口流动变化,分散各地,告别了深山农耕生活,也告别了民歌。

    四、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出版印刷、报纸、广播、电影、电视、信息网络等现代文化媒体的广泛应用,导致审美方式的改变,加之一些人对镇巴民歌的认识差异,认为“不高雅”,唱镇巴民歌的人日渐减少,特别是青少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