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祖国医学属痹症范畴。是由于颈椎关节退行性变,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所引起的一系列证候群。包括有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统称为颈椎病。,以颈项疼痛、头晕目眩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
一、颈椎病的临床诊断
颈部乃是人身咽喉之地,三阳经脉汇聚之处。上举元神之府,下联四肢百骸。颈椎病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对于早期康复具有积极意义。《黄帝内经》:“不通则痛,痛则不通。”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1 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左右。起病缓慢,常有落枕史,多无外伤史,如果颈项不适、头晕目眩、肩背负重感、手臂麻木或肌肉痉挛者;
2 颈椎X线平片示椎关节退行性变或增生脱出者;
3 结合临床症状注意排除其他疾病,即可确诊。
二、颈椎病的临床分型
发病诱因以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如操作电脑以及睡姿不当或外伤所致。本病临床分型,即痹症型﹙神经根型﹚、瘫痪型﹙脊髓型﹚、眩晕型﹙椎动脉供血不足型﹚三型。
1 痹症型—以肩臂麻木疼痛为主要症状特点。多见于35岁以上青壮年患者,因为长期伏案工作职业者较易发病。很多患者开始渐渐地感到一侧肩、臂、手麻木疼痛,部分患者可见头晕、耳鸣。颈椎X正侧位片以第四、五、六之间退行性变为多。对肩膀疼痛明显者,可作肩关节上举外展试验,以外展明显受限,应考虑到肩周炎,注意甄别。
2、 瘫痪型—以上肢痿软无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特点.临床上见长期顽固性颈项疼痛或手臂疼痛,手握力减弱或肌肉痿缩者,属痿症范畴.但是应与中风偏瘫相区别.
3、 眩晕型—以头晕目眩、项强不舒为主要症状特点。是由于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常见眼花发黑、视物模糊、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颈项不舒等,属本虚标实之症。但应与脾肾两虚所致眩晕证相区别﹙美尼攸氏病迷路神经积水﹚。
三、 颈椎病的辨证论治
颈椎病总的治疗原则是调理气血、通痹止痛。
1、 痹症型—祛风活血、通痹止痛
﹙1﹚ 风寒痹阻,以颈项疼痛为主者,用蠲痹汤。
﹙2﹚ 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用葛根汤。
﹙3﹚ 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用桂枝加葛根汤。
﹙4﹚ 阳虚痹阻,见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用桂枝加附子汤。
﹙5﹚ 气血虚痹,面色痿黄,气虚乏力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2、 瘫痪型—健脾益气、养阴和胃
根据《素问。痿论》:“治痿独取阳明”。
﹙1﹚ 脾胃虚弱,用补中益气汤或益胃汤。
﹙2﹚ 漩阻络脉,用圣愈汤加味或通窍活血汤。
﹙3﹚ 气滞血淤,用补阳还五汤。
3、 眩晕型—滋养肝肾、标本兼固
﹙1﹚ 肝阳上亢,用天麻勾藤饮。
﹙2﹚ 肝火偏盛,用龙胆泻肝汤。
﹙3﹚ 气血亏损,用八珍汤、人参养营汤、
﹙4﹚ 痰浊内蕴,用半夏天麻白术汤或温胆汤
﹙5﹚ 淤血阻络,用血府逐瘀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