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时抱佛脚----甲午战争期间北洋海军的外援军舰

 昭忠祠 2010-07-17
引子,一场幻梦


1894年9月,南太平洋浪漫的波涛轻抚下的智利海岸,已沉浸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热情似火的“天涯之国”进入了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智利人如同以往一样过着他们的日子,工作、生活,歌唱、舞蹈,街头巷尾、城市乡村涌动着的是温馨的和平气象,太平洋西岸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的战争,如同是马可·波罗游记里那遥远不可及的故事,在这里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然而,距离首都圣地亚哥不远的瓦尔帕莱索军港里,今天突然出现了一幕极不寻常的景象,成队的智利海军军人整装出发,与岸边含泪送行的亲人挥手作别,码头旁停靠着的一艘艘智利海军舰船在忙碌地进行吊运煤炭、炮弹等补给作业,这一切给宁静的城市笼罩上强烈的战争气息,令人更为惊讶的是,在这些智利海军官兵的服装上,看不到任何与他们自己国家有关的标识,而军港内一度称雄美洲,让智利人民引以自豪的海军舰队也发生了奇特的变化,军舰桅杆上飘扬的国旗和海军旗都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面特殊的旗帜,黄色底子上描画着东方人的图腾——龙的旗帜。一声悠扬的汽笛划过蔚蓝的长空,喷薄着浓烟的舰队开始缓缓驶离码头,迎着朝阳鱼贯航向遥远的天边,从这一刻起它们已经属于那个龙的国度,成为了中国海军的新成员。几个月后,这支飘扬着龙旗的特殊舰队将到达日本海岸,炮击城市、掠捕商船,最终与北洋舰队会师于黄海……

粤海三舰

广东是中国重要的沿海省份,濒临重洋,锁钥南中国门户,海防地位极为突出,清初根据在各沿海、沿江省份设立绿营水师的海防制度,布署有一支兵力雄厚的绿营广东外海水师,为数二万人以上,在当时各省的绿营外海水师中属于翘楚(在两广总督属下,另还有一支广西绿营水师,属于内河水师,负责广西省的江河缉盗,而两广洋面的海防,则全由广东水师担当)。广东水师提督最初驻节在惠州,后来因为虎门一带控扼省城广州的门户,战略意义重要,遂移提督署于虎门寨。广东水师辖下由水师提标(提督直属的部队,计有5个水师营)、南澳、碣石、北海、高州、琼州5个水师镇,以及一些零散驻防各处的独立水师协、水师营组成,最多时装备有180余艘各型战船,主要名目有米艇、拖风船、赶缯船、艍船等,全都属于旧式帆船,船型以中国传统的广船、福船样式为主,其中最大的战舰是水师督船,但也不过排水量数百吨、载10门前膛铁炮而已,这样的装备,缉贼拿盗尚可使用,到了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则相形见绌,不堪一击。

作为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源地,也是战争中受冲击祸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建设近代海军之议兴起后,广东也很快顺应风潮,开始了创建西式海军舰队的努力。但有别于在绿营水师之外另起炉灶建设新军的北洋、南洋以及福建,广东并没有单独再设立一支新式的舰队,而是在旧式绿营广东水师的体制框架内,换装近代化军舰而已,因而后来广东水师这一称谓指的仍然是绿营水师,但已经包含了旧式战船与西式战舰两层内容。

1874年爆发的日本侵略T灣事件,引发了清政F内新一轮的海防建设热潮,按照确定的海防战略布署,当时全国的沿海防务分为南洋、北洋两个系统,由南、北洋通商大臣负责,北洋防御自山东半岛开始,上溯至鸭绿江口的海疆,而除此以外从山东半岛,下划至南沙、西沙的广阔海域,全由南洋守卫。在这张防务图中,广东的海防是被划归南洋统一管理的,按理应当属于南洋水师的管辖、巡弋范围,但是从一开始,广东就显露了极为特殊的地域独立和排他性,历任督抚大员都始终坚持独立于国家海军计划之外,强调要自立山头建设本省的近代化舰队,坚决拒绝他方力量的介入,以至清政F建设统一的南洋海防计划变为泡影。广东海防力量的这种强烈的地域独立性,贯穿了清末至M國的全过程,M國时代尽管广东海军一度被统编为海军第四舰队,但依旧貌合神离,直至K日战争胜利,中国海军才最终归于一统,基本实现了所谓的“四海一心”(M國时代中国海军分为东北系、中央系、广东系、电雷系四个地域色彩强烈的派系,“四海一心”是当时国家号召海军界抛除畛域之见,实现海军统一的口号)。

广东独立发展海军的这种举措,很自然地招致清政F中央以及南北洋的非议、冷视,乃至暗中拆台,始终未能获得有力的国家支持,经费等方面都必须主要依赖两广自力更生,因为地方的财政能力有限,所以自1867年广东巡抚蒋益沣与两广总督瑞麟会商,向英、法购买西式军舰开始,广东购买、建造的西式军舰都极小,没有一艘的排水量能越过千吨,舰船的武备也没有可观之处,仅仅适用于替代旧式木质战船,在沿海和内河充作捕盗缉私用途,实质不过是蒸汽化的绿营水师而已。1884年,清流健将张之洞由山西巡抚升署两广总督后,目睹现状,着意要加大广东的海防力量建设,其间为了筹集建设资金,甚至不惜从赌博税中提取经费。为获取西式舰船,张之洞一方面向西方购买了一批为数可观的鱼雷艇,另外在广东军装机器局原有的船坞基础上,创办黄埔船局,自行建造了一批军舰,但由于黄埔船局船坞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尽管建造了为数颇多的军舰,但是质量上并无太大进步,仍然都是一些小型的旧式炮艇,“(广东)海上巡防东西相距二千余里之遥,实乏巨舰分扎其间,用资号召”,为尽快拥有能航行远海的大型军舰,壮大广东水师的力量,在内购和进口军舰两条路的选择上,张之洞将目光投向了闽江之畔的福建船政局。

作为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造船企业,福建船政局此时正受到经费问题困扰而一筹莫展,船政局自开始建厂造船后,经营模式上一直采用的是派拨制度,类似计划调拨,即清政F中央每年拨给一定的运行经费,而船政局建造的舰船如被清政F中央选中调拨他处,清政F就不再另外付款,“派拨各省,并不索原价分文”,在这种计划调拨制度下,往往出现实际的造船经费大大超过定额运行经费的情况,以至船政局身陷债台高筑,入不敷出,濒临停产的困境。为解决令人头疼的资金问题,船政局尝试改变不利的派拨制度,奏请清政F批准,开始启用了一种独特的协款制度,即军舰建造费用由调拨使用该舰的地方自行报销支付,福建船政局只负担工人工资和厂房设备更新等开支,类似一种市场化的制度,减轻了船政局的负担。按照这种模式,至1887年船政局陆续为南洋水师建造了“开济”、“镜清”、“寰泰”等3艘巡洋舰,但是由承建这些军舰而获得的收入实际非常有限,仅能维持一时,为防出现资金断流,不使工厂业务难以为续,船政局必须尽快获得新的订单,在南洋的新巡洋舰下水之际,船政大臣裴荫森就不无焦虑地感到“匠作较松,必须筹接续之工,庶不至虚靡厂用”,“若不设法力善其后,则前功尽废”,担心得不到持续的经费保障,为船政局的前途发展而忧心。

恰好就在这段青黄不接的时候,尘土飞扬的驿路上寄到了一封来自两广的信函,在这封似乎还带着木棉芬芳的信中,两广总督张之洞专门询问了有关军舰订造事宜,流露出准备订造军舰的意向,简直有如雪中送炭。船政局接信后,急忙“将闽厂新、旧所制各船,分别马力之大小、驶行之迟速,酌估工料价值,绘图贴说以告”,不论新旧,将建厂以来所有建造过的或收集到的舰船技术资料统统打包寄往广州,相信总有一型能引起两广总督的兴趣,急切期望能揽接到广东的舰船订单。

张之洞当时为了购造新式大型军舰,扩充广东海防力量,已通过各种渠道筹集了80万两银巨款,手中经费充裕,办事也风风火火,格外爽快。经过与船政大臣的几次往返函商,认为船政局的军舰价格低廉,而且交船便利,很快便一锤定音,确定了订造计划,决定在船政局建造1600匹马力级别的旧式无防护巡洋舰1艘,2400匹马力级别的新式穹甲巡洋舰3艘,两广为每艘军舰协款9万两银,同时约定,在工程间隙,利用空闲的船台和人工,见缝插针,再同步建造4艘小型的旧式浅水炮舰,每艘协款3万两银。8艘军舰中,以前4艘大型军舰较为著名。

这笔大订单对于船政局的发展可谓至关重要,船政大臣裴荫森为之感激莫名,一面积极安排进行施工准备,着手开始建造工程,一面鉴于两广对新军舰的需求极为迫切,而决定将先前已在船台上建造完成,即将下水的1艘1600匹马力级巡洋舰优先交货给两广使用。这艘军舰后来被命名为“广甲”,舰型分类上属于二等无防护巡洋舰,排水量1296吨,舰长67.36米,宽10.06米,吃水3.77米,船体采用铁质骨架、木质船壳板,无附加的装甲,即铁胁木壳结构,军舰采用了船政局自行建造的1台三胀往复式蒸汽机,单轴推进,马力1600匹,航速14.2节,在当时两广所拥有的舰船中吨位属最大,后来的实际地位类似于舰队旗舰。


“广甲”

和福建船政局之前建造的旧式巡洋舰一样,“广甲”舰身上也具有浓浓的法兰西血统,属于典型的法式巡洋舰。“广甲”舰主甲板上重要的特征是3根桅杆,其中前后2根桅杆为铁制,上方设有用于瞭望和攻敌的桅盘,中部的1根则是木质,出于强度以及实用考虑,这根桅杆上没有设置大型的桅盘。这种3根桅杆的设计,主要的好处是必要时可以张挂风帆,采用风力航行,节省煤炭和航行过程中的补给时间。

由于靠近舰艏的位置装有桅杆,前甲板空间有限,“广甲”舰无法在舰艏甲板上直接装备火炮,而改为采用耳台布置法,在前桅附近两舷设置突出船体的耳台,这也是法式3桅军舰标准的前主炮布置方法,“广甲”的2座耳台内各装备了1门150mm口径的克虏伯后膛炮,可作120度旋转,火力能覆盖军舰前后方的较大范围,另外在舰艉还装有1门同型的火炮,旋转角度更大,为210度,这3门150mm口径的克虏伯火炮就是“广甲”舰的主炮。在主炮火力覆盖不到的范围,船体中部的主甲板两舷各安装2门120mm口径克虏伯后膛炮,通过开设在舷墙上的炮门向外射击,旋转角度90度。“广甲”舰还安装了用于攻击敌方舰面人员和鱼雷艇的小口径速射炮,前后2根铁桅的桅盘内各装备有1门哈乞开斯37mm五管速射炮,烟囱前的罗径舰桥上左右也各装备有1门该型火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武器的价款并不包括在船价内,所需的121040两银,需要两广另外再行支付。


“广丙”


两广订造的2400匹马力级别军舰共3艘,计划中的舰名分别是“广乙”、“广丙”、“广丁”,由于属于同型,可视为“广乙”级。这级军舰排水量略小于“广甲”,为1000吨,舰长71.63米,宽8.23米,吃水3.96米,装备2台蒸汽机,1座燃煤锅炉,主机功率2400匹马力,航速16.5节。舰体采用铁胁木壳结构,比较特殊的是,这级军舰在水线附近纵向铺设了中高边低的装甲甲板,即穹甲甲板,尽管厚度只有1英寸,防护能力显然有限,但这级军舰由此可以视作是穹甲巡洋舰,而这也是福建船政局自行建造穹甲巡洋舰的开始,运用两广的经费,船政局获得了难得的技术试验和积累机会,除穹甲甲板外,军舰上运用装甲防护的部位还有一处,即厚达2英寸的装甲司令塔。

“广乙”级军舰,是由福建船政局工程人员自行设计的产物,主要是在建造“广甲”舰获取的经验基础上,参考了法式同类巡洋舰,以及西方穹甲巡洋舰的设计先例。军舰主甲板上同样装有3根桅杆,类似“广甲”舰的设计,用意也一样,即可以张挂风帆航行。舰艏采用了很不寻常的龟甲状甲板,这种当时主要使用在鱼雷艇上的甲板样式,在高速航行时具有破浪性能好的优点,而且龟甲甲板下方的空间内,还可以布置鱼雷装填通道,与这种甲板样式相匹配,“广乙”级军舰的舰艏左右各布置有一具14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与大型鱼雷艇的布置如出一辙。巡洋舰的舰艏同时布置2具鱼雷发射管,这种设计会让人产生极为深刻的第一印象,即这型巡洋舰很像是放大了的鱼雷艇,显然将鱼雷作为了主要的武器,似乎为了更充分说明这一点,“广乙”级军舰中后部主甲板下的两舷,还各装备了1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武备配置,“广乙”级在中国的史料中,又留下了鱼雷快船的称谓。与强大的鱼雷兵器对比鲜明,在同时代的巡洋舰中,“广乙”级的火炮装备显得稍稍单薄,主炮采用了3门口径只有120mm的克虏伯后膛炮(“广乙”舰为1门150mm克虏伯炮,2门120mm火炮),布置方法和“广甲”级军舰一样,2门分装在前部两舷的耳台内,1门安装于舰艉,此外,另有4门47mm口径哈乞开斯单管速射炮安装在舰桥附近。综合来看,“广乙”级的设计上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即可作为大型的鱼雷突击兵器使用,可以航行至远海作战,同时搭载的火炮威力又大大超过小型鱼雷艇,而且舰体防护上还采用了时髦的穹甲设计,这些设计思路很类似于当时还处在襁褓中的驱逐舰。

“广甲”舰船体由船政局工程人员魏瀚、郑清濂、吴德章监造,轮机由陈兆翱、李寿田、杨廉臣监造,1887年8月6日下水,12月4日由船政大臣裴荫森监督出海航试,首任管带武永泰,大副程璧光,航试通过后当即交付给两广使用。“广乙”舰于1889年8月28日下水,“广丙”于1891年4月11日下水,而“广乙”级的末舰“广丁”舰接近下水时,张之洞因开办汉阳铁厂,已调任湖广总督,继任的两广总督李瀚章因经费支绌,未能继续协款,1890年10月11日经当时的福建船政大臣卞宝第奏请,改为由船政水师自行接收使用,更名为“福靖”。由此,先后加入广东水师的新式大型军舰有“广甲”、“广乙”、“广丙”3艘,对比当时拥有大量西式舰船的北洋海军,这3艘广字舰的性能并不突出,而在南洋,尤其是两广,这3艘军舰可以说是一时翘楚,受到各方注意,广东水师也因获取了这批大型军舰,实力发生飞跃,真正成为了一支重要的海防力量。

在此后的历史中,这3艘军舰作为广东水师的主力被倚为南海柱石,1891、1893年作为广东水师的象征,先后2度北上参加南北洋会操,直至最后在北洋海军序列内参加了中日甲午海战。早在188年,南北洋会操时,两广坚持特立独行的发展之路,拒绝派遣军舰北上会操,使得南北洋大为恼火,而此时畛域观念强烈,历来不服中央调派的广东水师,态度突然作这么大的转变,尤其是主动加入到甲午战争中,让很多后人为之大惑不解。对于这些疑问的解读,有论者说是因为当时两广疫痢盛行,北上会操结束的3舰官兵不愿转棹南返,结果滞留在北方顺势参加了战争,也有说是因为“广丙”舰管带程璧光自作主张,上书请战之故。但是这些解释显然都过于牵强,查考史料,当时两广确实流行过瘟疫,但是并不如所说那么严重,何况“广甲”舰中途还曾单独返回广东运送荔枝北上,可见这条理由并站不住脚。而程璧光只是一舰管带,即使上书请战,如果得不到两广总督的首肯,北洋也无权力调用广东军舰,只要对比甲午战争中,清政F中枢数度下谕旨征发南洋水师的军舰北援,而南洋大臣对此置若罔闻,就足见当时枝强干弱现象之严重了。两广为何在海防建设态度上做出如此转变,实际从当时一项重要的人事变动中可以看出端倪。



筱荃,少荃



李瀚章(1821-1899),号筱荃,安徽合肥人,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的长兄。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李瀚章投入曾国藩幕府,由办理湘军的后勤粮台开始,一路扶摇而上,历任湖南巡抚、浙江巡抚、湖广总督、四川总督等职。在晚清官场上,一家同时有2人担任重要省份的总督,是极为罕见的现象。安徽民间流传有一个李家太夫人换防的故事,太平天国战争后清政F为防止地方势力坐大,而将各处总督对调换防,湖广总督李鸿章被调任直隶总督,而接替者恰好是长兄李瀚章,当时李太夫人随同李鸿章住在湖广总督衙门内,李鸿章调职北上后,新任的总督仍然是自己的儿子,结果总督换防,老太太却不需要“换防”,李氏一族当时权位之重可见一斑。

李瀚章与李鸿章之间兄弟感情非常深厚,长兄如父,对于二弟,李瀚章始终给予力所能及的关照和帮助,太平天国战争时,李鸿章首先在安徽办理团练,结果一战而全军覆没,当走投无门、落魄不堪之际,长兄李瀚章伸出援手,引荐入曾国藩幕府任职。淮军初创时,李鸿章受命率军前往上海与太平军作战,急缺洋枪洋炮等西式武器装备,正在广东兴办厘卡,为湘军筹集粮饷的李瀚章代从香港采购了大量军火,源源不断接济淮军。后来兄弟二人都官至封疆大吏,手握重权,相互间的援应就更为频繁,北洋海军的经费照例分摊由各省解交,而各省大都寻找托词,七折八扣,往往不能足额交付,惟有李瀚章督抚的省份,一直是超额超前完成任务,手足之情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1899年,李瀚章在合肥老家去世,李鸿章垂泪亲笔为之撰写墓志铭,满纸深情,对于乃兄的无限感激、悼念溢露无疑。

1890年,“广乙”、“广丙”还在福建船政局建造时,张之洞被调任湖广总督,兴办钢铁厂,李瀚章受命接篆,继任两广总督一职。由于对海防事务没有太多认识,而二弟李鸿章正在北方兴办新式海军,因而从上任开始,在处理属下的海防事务方面,李瀚章就表现出了强烈的亲北洋作风,先是为新造的“广甲”等3舰拣选军官,两广自身没有海防人才储备,但也并不愿意借才福建,而舍近求远,改从北洋海军的现役军官中,选调南来广东管带新式军舰。先后调往广东水师任职的北洋海军军官计有“广甲”舰管带吴敬荣、大副宋文翙,“广乙”舰大副温朝仪、二副冯荣学、“广丙”舰大副黄祖莲、二副蔡灏元、大管轮詹成泰等,一时间广东主要军舰上的要职,几乎都由北洋调来的军官担任。

根据《北洋海军章程》的规定,清末新式海军模仿绿营旧制,每隔3年各处舰队要会操一次,协同演练,增进舰队间的配合与熟习。1890年4月末,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访问马来西亚、新加坡、西贡后北返经过广东,已由李瀚章接管的两广一反常态,主动派出 “广甲”舰随同北洋舰队北上,以预先练习,以参加次年的南北洋会操。 1892年初北洋海军例行冬季南下巡弋,在福建船政维修保养,与新造的“广乙”、“广丙”会同编队开航广东“回访”。1894年两广更是派出“广甲”、“广乙”、“广丙”全部3艘新巡洋舰,由广东水师记名总兵余雄飞统领一起北上会操。在李鸿章向清政F报告会操情形的奏折中,对于广东军舰的表现溢美有加,“广东三船沿途行驶操演船阵,整齐变化,雁行鱼贯,操纵自如”,“中靶亦在七成以上”。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对于老上级的兄长,也极为尊敬,往来信函电报中,异乎寻常地使用愚侄、门生自称,对于广东军舰,不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粤之三船,合校炮雷两技,大率得有八成,能从此敏求无怠,乘时逐渐扩充,逆料将来可期屏蔽岭南,折冲境外”,还从专业技术角度,中肯地提出很多意见、建议,鉴于“广甲”舰原有的横桁存在“笨拙不灵”的问题,丁汝昌专门派出帆缆教习、军士前往广东帮助修改,考虑到广东原有的鱼雷人才有限,为让“广乙”、“广丙”2艘以鱼雷为主要作战手段的新式军舰尽快形成战斗力,又派出鱼雷专业官兵赴广东帮助教练。1891年,丁汝昌致电向李瀚章汇报“广甲”舰参演情况,电报末尾有一段充满人情味的文字:“……前韩王见赐参枝,质尚非劣,用检红白两种,各十斤,附备药笼之选,望赐纳为幸……”,产自高丽的人参,饱含着北洋的深情南下。

粤洋、北洋在李氏兄弟总督的节制下,开始越走越近,桀骜不逊的广东水师开始向北洋海军靠拢。家族、私人情谊,竟然能左右国家政治,晚清官场的状况,由此可见。

 

梦断黄海

1893年,“广”字三舰北上参加南北洋会操后,原本将会同北洋海军于第二年初一起南返,然而自1894年年初开始,中日关系开始出现紧张,进入春天以后,朝鲜半岛爆发东学党起义,中日两国因朝鲜主权问题日显交恶,战争一触即发,为加强首当其冲的北洋海军军力,3艘广东巡洋舰被留用在北洋,与北洋军舰一起前往朝鲜沿海游弋,控制局势,策应在朝的陆军,以及侦察日本军队的动向。广东军舰之所以能够留用于北洋,两广总督李瀚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战前的北洋海军,舰船样式陈旧,各舰炮位有限,火力单薄,为备战起见,丁汝昌、李鸿章曾一度提出申请,建议添购换装一批大口径速射舰炮,然而奏上如同石沉大海,一直没有回复。随着局势恶化,1894年7月2日,李鸿章致电江南制.造局总办刘麒祥,要求江南制.造局立刻将自行生产的4门120mm口径速射炮运往北洋听用。

当时军舰使用的大口径速射炮,在中国又称为船台快炮、快放炮等,其“快”是相对于旧式后膛炮而言的。19世纪中期以后,世界各国近代海军中普遍装备了后膛炮,较之前膛火炮在性能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此时的后膛炮在后座方面采用的是架退技术,即火炮的炮身通过炮耳轴与炮架相连接,火炮发射时由炮架承受后座力,底部带有滑轮的炮架驮着炮管整体后座,因此火炮整体非常很笨重,而且发射时会产生很大的位移,重新复位和瞄准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导致火炮发射速度缓慢。为提高火炮射速,到了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管退后座技术,这种技术通过采用制退复进机使火炮发射后能自动恢复到原位,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射速,以前采用架退技术的旧式后膛炮发射一发炮弹的时间,新式的管退炮可以“放至四五出”,因此采用这种技术的火炮赢得了速射炮的美誉。

大口径速射炮问世后不久,中国的军工技术人员即予以关注,上海江南制.造局通过购买西方速射炮,逐件拆解仿制,于1893年6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门大口径速射舰炮,口径120mm,有效射程7200米,射速每分钟3-4发。这门火炮随后便配足彈藥被运送往北洋试验运用,但当时并未引起多少重视。李鸿章此时提出要求调拨的正是这种火炮,但由于江南制.造局产钢能力有限,速射炮的生产数量极为有限,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总共只制.造了12门。其中6门先前已被南洋大臣调走,1门留用于江南制.造局,到达北洋海军的实际总数共为5门。

这批速射炮在运到刘公岛后不久,很快便出现在了广东军舰上。根据此后的史料记载,“广乙”、“广丙”舰将原有的5门旧式120mm克虏伯火炮全部换装为江南制.造局制.造的同口径速射炮,成为中国最早装备速射舰炮的军舰。至于李鸿章、丁汝昌为何没有将这批新式火炮安装到北洋嫡派军舰上,而是借用给广东军舰,除了浓浓的手足情谊外,想加强“广乙”、“广丙”这两艘较新式的穹甲巡洋舰的战力,应该也是原因之一。

3艘“广”字军舰中,首先进入战争的是“广乙”舰。甲午战争前,“广乙”舰与德国造的穹甲巡洋舰“济远”同编在一队,被派往朝鲜沿海巡弋,以“济远”舰为队长。1894年7月25日清晨,“广乙”跟随“济远”舰从朝鲜返航回国,航行至朝鲜丰岛附近海面时,突然遭遇日本海军舰船。7:45,日本军舰“吉野”不宣而战,首先开火,挑起了丰岛海战,“济远”舰立即发炮还击,紧随其后的“广乙”舰很快也加入了战斗,奋勇抗击日本军舰。作为一艘以鱼雷为主要兵器,且航速较快的军舰,“广乙”采取了抵近发射鱼雷的战术,冒着日方猛烈的炮火,从侧后高速逼近至距日本军舰“秋津洲”号600米处,但在日舰的密集炮火下,“广乙”首先飞桥中弹,继而被击毁一具鱼雷发射管,幸而鱼雷未发生爆炸,“秋津洲”同时利用桅盘上的小型速射炮扫射“广乙”舱面,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随后,附近的日本军舰“浪速”又驶来,合力夹击“广乙”。

面对强敌,“广乙”不甘示弱,巧妙航行至距“浪速”3、400米的位置发起攻击,“浪速”则使用舷侧速射炮与后主炮配合“秋津洲”猛烈轰击,在日方2艘新式大型穹甲巡洋舰毁灭性的炮火攻击下,“广乙”舰遭受重创,官兵死伤70余人,几乎占了全舰编制的一半,舱面设施荡然无存,液压舵机被毁,行驶不利,管带林国祥被迫命令转舵向朝鲜海岸方向退却。日本编队司令坪井航三认为 “广乙”已受重创,基本失去战斗力,而暂时舍却,改而配合“吉野”围攻“济远”。“广乙”遂得以退出战场,最后在朝鲜西海岸十八家岛抢滩搁浅,为免遗舰资敌,管带林国祥下令凿穿锅炉,引爆彈藥舱自爆,残存的“广乙”舰官兵则分水陆几路辗转撤退回国,“广乙”成为了甲午战争中中国损失的第一艘主力军舰。“广乙”舰的管带林国祥,广东广州人,因为英语功底扎实,与邓世昌等一起被选入原本不会接受外省学生的福建船政,成为后学堂第一届学生,后被调入广东水师任职。因为在丰岛海战中作战顽强,受到各方重视,黄海海战后继方伯谦之后任“济远”舰管带。

丰岛海战结束后不久,北洋海军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展开主力会战,广东3舰中剩余的“广甲”、“广丙”全都参加了这次战役。“广甲”舰与“广乙”的老搭档“济远”结为小队姊妹,部署在北洋舰队阵形的左翼末端,起着阵脚的作用,首先进入了海战。黄海海战战至15:00左右,北洋海军数舰遭受重创,左翼的穹甲巡洋舰“致远”撞击日舰未果,壮烈沉没后,“济远”舰率先脱离编队逃跑,在其牵带下,同队舰“广甲”随之亦逃,导致北洋舰队阵形的左翼彻底崩溃,“广甲”于当天午夜在大连湾外三山岛附近触礁搁浅,后经抢救无效,被迫拆卸武装后弃舰,2天之后被日本军舰彻底击毁。“广甲”舰管带吴敬荣,字健甫,安徽休宁人,留美幼童出身,黄海海战后以随逃罪,受到革职留营的处分,后来有论者以吴敬荣驾舰逃跑仅受薄惩为由,认为黄海海战中的方伯谦案属于冤狱,实际方、吴2人逃跑一先一后,均属罪无可绾,值得探讨的是吴敬荣为什么没有判处重刑,而并不能以此作为为方伯谦开脱的说辞。

“广乙”的同型舰“广丙”在黄海海战中属于第2批进入战场的军舰,“广丙”先与福建船政局同门兄弟“平远”舰结为一队,在鸭绿江口担负登陆场警戒任务,海战爆发后,2舰率领4艘鱼雷艇一起赶往主战场增援。“平远”、“广丙”进入战场后,即将目标锁定为日本舰队旗舰“松岛”号,“广丙”一度突击到距离“松岛”仅数百米处,准备发射鱼雷,但因无法抵御日本军舰舷侧速射炮的密集炮火,而被迫暂时退却,最终坚持至海战结束而随舰队返回旅顺。在紧接着而来的威海保卫战中,除了与舰队各舰一起抵御日军的水陆夹击外,在刘公岛局势急转直下后,还默默承担了许多不堪忍受的痛苦责任,1895年2月9日,未免战舰资敌,“广丙”受命用鱼雷彻底击沉了已经搁浅的“靖远”号,未能在战争中摧毁敌舰的鱼雷击穿了友舰的身躯。14日下午3时半,“广丙”舰驶出威海港,载着接洽投降的代表,“广丙”舰管带程璧光与威海营务处提调道员牛昶昞,赴日本海军旗舰“松岛”签订《威海降约》,南粤的这艘巡洋舰见证了北洋海军覆灭这一悲惨的历史时刻。


被日军虏去以后的“广丙”

“广丙”舰战后和残余的北洋军舰一起被编入日本海军,1895年10月被派往已被日本侵占的T灣担负“警戒”工作,12月21日在澎湖群岛触暗礁,于下午2时17分完全沉没。“广丙”舰管带程璧光,广东香山人,福建船政后学堂科班出身,甲午战争后被革职,后参加兴中会,M國时代一度出任海军总长。威海营务处道员牛昶昞,河南项城人,与袁世凯的叔父袁保龄同乡,因在修建旅顺基地时有功而改任威海,甲午战争后被革职,1895年在河南老家抑郁而终。

外购智利军舰

甲午战争前,除了北洋与广东以外,中国沿海的近代化海军舰队还有南洋水师与福建船政水师,其中福建船政水师经过中法马江一战,元气大伤,基本无能力应援北洋,而受南洋通商大臣节制,属于湘军系统的南洋水师,尽管实力较强,拥有大型巡洋舰10余艘,但囿于地域、派系之见,始终没有北上支援淮系。战前,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曾请示李鸿章,提议商调南洋军舰北上,对个中利害心知肚明的李鸿章深知绝无可能,碍于脸面,复函称南洋军舰太弱不足一战而作罢。到了甲午战争爆发,北方形势一发不可收拾时,清政F中枢直接出面,光绪帝数度严旨催调南洋军舰,结果均被两江一一托词抗拒不遵,因而当时有人形容甲午战争为北洋以一隅之力搏日本一国。

深知内调援军绝无可能,李鸿章在甲午战前就数度上奏,请求为北洋海军添购快船快炮,然而皆无下文,直至丰岛海战爆发,大战临头,清政F中枢才真正开始过问此事。为寻购新式军舰,李鸿章主要委托了驻英公使龚照瑗与驻德公使许景澄在欧洲办理,1894年8月2日,是甲午中日互相宣战后的第2天,也是李鸿章开战以来最繁忙的日子,先是下午3点,李鸿章致电总理衙门,报告了驻英公使龚照瑗在英国寻找到的1艘代售巡洋舰,“龚使来电:现觅一快轮,与前觅价伍万伍千镑船同,一钟行二十六迈多,炮四,少价伍千镑,包送大沽,惟水脚不资,要否订?……查倭恃有新式快船,每钟行廿三迈,我海军前购快船,每钟行至快不过十三、四迈,皆系旧式,又乏快炮,常虑不敌。兹龚电有现成新式出售,价非甚昂,包送大沽,尤济急需,祈速商海署、户部,准令购办为感,候速复,鸿”,战时的电报里仿佛也充满了风风火火的战争气息。

大出李鸿章意料的是,当天晚上9点就得到了总理衙门的回复,电报中称经过与海军衙门和户部会商,同意共同拨款200万两银给北洋购买新军舰,但是要求北洋就新军舰的售价、到华交货日期查明后再详细报告,虽然仍是一派官文作风,但已经显出了和平年代万万不可能出现的工作效率。接获难得的经费许可,李鸿章立刻电告龚照瑗,询问军舰的确切报价和交货时间。

然而就当李鸿章寄往英国的电报刚刚发出,天津直隶总督衙门又收到一封来自总理衙门的电报,与上封不同,这次的电报显得风急火燎,明确提出“快船拟订四艘,海、户部共拨二百万两”,异乎寻常地是,之后竟然体贴地问了一句“价值敷否?”,而且一改上封的命令,“船式、炮位及放洋交银日期,悉由尊处订定”,将大权完全交给北洋裁夺,只要尽快将军舰买回来就行,字里行间,已显得方寸大乱。这次的电报显然是已经得到了光绪帝的旨意,2天之后这封电报又改用正式的谕旨形式颁发给李鸿章。8月7日,似乎为了弥补上次显得慌乱的命令,光绪帝密谕军机大臣与沿海督抚,不顾以往北洋屡次奏请购买船炮的事实,而将所有责任完全推给李鸿章,“……我之海军,船械不足,训练无实。李鸿章未能远虑及此,预为防范,疏慢之咎,实所难辞……”,在封建专制时代,君主是永远没有错误的。

尽管清政F显露了难得的办事效率,但英国原先准备出售的巡洋舰,仍然因为回复过迟,已售出给他国。此后龚照瑗在英国百般张罗,只转购到了一艘驱逐舰,即“飞霆”号,然而当时欧洲各国对于中日战争均持中立态度,禁止各种武器出口,唯一购买到的这艘军舰被扣留在英国港口停泊,直至甲午战后才交付中国。驻德公使许景澄在德国的寻访情况也不乐观,德国政F表示只有2艘“萨克森”级铁甲舰可以出售,但是价格过昂,经过反复磋商,购买了一艘巡洋舰,即后来的“飞鹰”号,但也必须等待战争结束才能交付。意大利、奥匈等欧洲国家,虽然也有意将现成军舰出售给中国,从中大赚一笔,最后出于严守中立考虑,也都纷纷打消了念头。

在外购军舰计划接连受挫时,英商怡和洋行买办克锡致电李鸿章,传递了一个特殊的消息,称南美的海军强国智利愿意向中国出售军舰。智利地处南美洲西南部,濒临太平洋,原来只有土著的印第安人居住,16世纪开始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9世纪初,在乔斯·德·圣马丁将军的领导下通过不懈抗争,于1818年获得独立,成立民Z共和国。因为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智利政F对于发展海军格外注重,通过与邻国阿根廷的战争,智利海军在战火中逐渐壮大,其实力一度称雄美洲,甚至对美国施展过炮舰外交。19世纪中后期,由于战争的威胁日益减少,智利政F于是经常抓准时机,做一些卖老舰买新舰的交易,借其他国家急需之际,高价出让本国的现成军舰,一来二去,更新了本国的战舰之余,往往还能赚得盆满鉢满。


智利首先向中国兜售的是全新的大型穹甲巡洋舰“白郎古·恩卡拉达”号,这艘军舰1893年9月9日刚刚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下水,船型设计与日本海军的“吉野”舰大体相同,但是各种装备设施更为新式,吨位更大,火力更猛,当时被西方舆论认为“中日海战,孰得孰胜”。这艘军舰排水量高达4568吨,舰长112.78米,宽14.17米,吃水5.64米,动力系统采用了2台3膨胀蒸汽机,功率14600匹马力,航速略逊于“吉野”,为22.8节,煤舱标准容量350吨,最大载煤866吨。军舰舰体采用穹甲防护样式,纵贯全舰设有穹甲甲板,两侧倾斜处厚4-3英寸,中央平坦部厚13/4英寸,火炮的炮罩厚6-2英寸,装甲司令塔防护厚达6英寸。“白郎古·恩卡拉达”的武备配置相当先进完备,主炮采用了2门阿姆斯特朗8寸40倍口径速射炮,分别布置在军舰首尾,密布主甲板两舷共设置了10座耳台,装备了10门6寸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此外还有47mm、25mm哈乞开斯小速射炮各12门,以及5具18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

“白郎古·恩卡拉达”在当时的世界可谓是非常先进的军舰,因而智利政F的要价也相当之高,日本和中国先后出价40、42万英镑,均不肯出售,最后价格竟然哄抬至50万英镑,折合中国银350万两,比当年订购2艘“定远”级铁甲舰的经费还多。中国以往有一则关于甲午战争的流传,即日本海军的“吉野”号巡洋舰原为中国订购,后来因为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没有款项付尾单而被日本抢购,实际这则故事是将中国争购与“吉野”同式的军舰一事讹传所至,“白郎古·恩卡拉达”只是与“吉野”同式,而并非是“吉野”。

从“白郎古·恩卡拉达”开始,智利陆续抛出多艘巡洋舰,李鸿章与龚照瑗商议,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战略,准备购买数艘后,重金聘请英国著名海军将领指挥,配足彈藥后航行至吕宋岛会合休整,然后一鼓作气直捣日本长崎。经过反复谈判,智利海军部最后用密码开列了愿意出售的军舰清单,计有“卜拉德”、““白郎古·恩卡拉达”、“埃斯梅拉达”、“额拉粗力士”、“平度”、“康德尔”、“林则”等共7艘,几乎就是当时智利海军的全部主力军舰:


“卜拉德”是7舰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艘,属于头等铁甲舰,是当时智利海军最先进的铁甲舰,由法国la seyne船厂建造,1890年12月20日下水,军舰外形高大美观,排水量6901吨,舰长99.97米,超过中国的“定远”级铁甲舰,舰宽18.49米,吃水6.96米,动力系统采用2座三胀往复式蒸汽机,配备5台燃煤锅炉,功率12000匹马力,航速18.3节,与“致远”级巡洋舰接近,煤舱容量400吨,最大容量1100吨。“卜拉德”军舰采用了铁甲堡防护样式,水线带装甲厚度为11.8-7.8英寸,炮罩2寸,露炮台装甲厚10.8-8寸,司令塔装甲厚达10.5寸。主炮采用了4门9.4寸35倍口径法国加纳炮,布置方法已脱离了船头对敌思想,改为考虑火力均衡,其中2门安装在军舰首尾,另2门布置在军舰两舷的耳台内。为增强火力密度,配合4门主炮,在其附近又安装了8门4.7寸45倍口径速射炮,以及6门57mm哈乞开斯单管速射炮、4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10门哈乞开斯25mm速射炮。另外在军舰首尾和两舷各配备了1具18英寸鱼雷发射管。


“埃斯美拉达”号穹甲巡洋舰是一艘与中国渊源极深的军舰,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于1883年6月,设计上大量吸收了“超勇”级军舰的特点,很像是放大了的“超勇”。“埃斯美拉达”的排水量2950吨,舰长82.3米,宽12.8米,吃水5.64米,动力为2台复合式蒸汽机,4座燃煤锅炉,功率6803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8.3节,煤舱标准容量400吨、最大容量600吨,军舰上采用了穹甲防护,穹甲甲板最厚处为2英寸,与中国的“致远”级军舰类似,这也是智利海军装备的第一型穹甲巡洋舰。武备方面,“埃斯美拉达”在首尾采用露炮台布置法,露天各装备了1门10寸30倍口径的阿姆斯特朗火炮,两舷设置了6座耳台,配备6门6寸26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另配备有2门57mm哈乞开斯速射炮与3具14寸鱼雷发射管。


“额拉粗力士”、“平度”为同级姊妹舰,与铁甲舰“卜拉德”一样,同时在法国la seyne船厂订造,分别于1890年6月21日、9月4日下水,是继“埃斯美拉达”之后智利海军拥有的第二型穹甲巡洋舰。排水量2047吨,舰长81.79米,宽70.90米,吃水4.39米,采用2台复合式蒸汽机、4座燃煤锅炉,功率540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8.35节。穹甲甲板最厚处2.4寸,装甲司令塔厚2寸。这型军舰的外形和武备布置非常特殊,主炮为4门5.9寸36倍口径加纳速射炮,分别安放在军舰前后两舷的4个耳台内,这样使得无论对前后左右射击时,均能获得2门主炮的火力,属于当时舰船设计新思潮下的产物,在主炮以外,为加强火力,又分别在首尾各装备了1门4.7寸36倍口径速射炮,在军舰中部两舷安装了4门哈乞开斯57mm速射炮。与“埃斯美拉达”一样,“额拉粗力士”级也配备了3具14寸鱼雷发射管,1具布置在舰首,2具分别安装在军舰中部两舷的鱼雷室内。


姊妹舰“康德尔”、“林则”是7艘军舰中较小的一型,类似中国的“广乙”级军舰,属于以鱼雷为主要兵器的小型巡洋舰,是当时智利海军拥有的唯一一型这类军舰。军舰规模较小,排水量仅有713吨,舰长70.1米,宽8.38米,吃水2.53米,航速20.3节。主要武器是5具14寸鱼雷发射管,其中1具安装在舰首鱼雷发射室内, 4具分别布置在军舰中部两舷的主甲板上。另外这型军舰还安装有3门105mm哈乞开斯速射炮,4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

终于盼到智利政F明确的销售清单后,李鸿章立刻上奏清政F,称“日恃船多,横行海面,添此船必可取胜”,强烈建议全部购入。清政F中枢经过权衡,考虑到迫在眉睫的中日海战,基本同意了购买计划,命令李鸿章立刻询价准备购买,并决定如果智利方面开价过高,可舍弃航速迟缓、舰龄较老的“埃斯美拉达”、“额拉粗力士”、“平度”,而优先购买“卜拉德”、“白郎古·恩卡拉达”、“康德尔”、“林则”。为预筹购舰巨款,李鸿章一面费尽周折与汇丰等外国银行商讨贷款数百万两银,一面在国内百般腾挪,远在两广的李瀚章毫不犹豫,立刻募集了90万两巨资,备北洋购舰使用。而为了配合奇袭日本本土的谋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也召集高级将领,讨论指定作战方法。英籍顾问戴乐尔在个人回忆录中记录了此事,虽然有很多突出自我的描述,但能够大致了解计划的概貌以及当事者的心情:“电购智利某新巡洋舰,为世界最捷之舰,开来中国海岸。……原有士官之一部分当愿投效,余则予自能招募补充之,炮手、炉夫、水手等用华人便可。予将以此舰扰乱敌人后方海陆。倘吾人能使舰队之动作,延至予舰已实行其任务时,则万事皆妥;盖如此则彼等之第一着将为设法捕捉予舰,彼等将留‘吉野’、‘浪速’及其他轻捷巡洋舰以防守诸煤港,如此则我方舰队之利也。”“数日后闻购舰事已办妥,予为之手舞足蹈,心中充满关于用人及储煤之计划。”

然而就当中国做出决策巨资购舰后不久,不利的消息接踵而至,首先是北洋舰队9月17日与日本海军在鸭绿江口爆发激战,损失惨重,继而智利政F反悔前议,无论出价多少,都不向中国出售军舰。清政F曾严责经手此事的驻英公使龚照瑗,并要求查明毁约的原因,并设法补救。数月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原因真相大白,智利海军“埃斯美拉达”巡洋舰被日本购得,为阻止中国的购舰计划,日本在中作梗。购买智利军舰计划失败后,李鸿章、龚照瑗等并不甘心,还曾设法与巴西、阿根廷等国商谈,但最终这些努力都告失败,中国最早发展近代化海军的努力,随着马关春帆楼一纸降书的签订,而全部归之东流。

“十年以来,文娱武嬉,酿成此变。平日讲求武备,动辄以铺张靡费为疑,至以购械购船悬为厉禁。一旦有事,明知兵力不敌而淆于群哄,轻于一掷,遂至一发不可复收……知我罪我,付之千载……”——李鸿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