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國立故宮博物院銅器與金屬器7戈劍鉞鏡印尊爐獸首井鼓洗杯榼釜鎮刀

 修一切 2010-07-19

春秋晚期 蔡侯產之用戈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中銅000420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戈,銘文分別在「援」部及「胡」部。全銘共六字:蔡侯產之用戈,銘文六字鑲嵌金絲,字形結體獨具春秋晚期到戰國初期蔡國鳥蟲書特色。並在字邊加上夔龍裝飾,形成結體修長的似龍似鳥的美術字體。
日期:
799 B.C.-400 B.C.
格式:
長31公分
關聯:
故宮文物月刊187期(赴法展)
故宮青銅兵器圖錄
管理權:

春秋晚期 越王州勾自作用劍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中銅000421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劍柄與劍身相接的劍「格」兩面,有銘文十四字。劍格以中脊為界,分成相背的兩個單位,一面的一個單位為「戊州勾」,另一為「王州勾」;背面的二個單位分別為「自作用劍」,說明此劍為越王州勾(約西元前四四八~四四一)所用的劍。
日期:
448 B.C.-441 B.C.
格式:
長49.5公分
關聯:
故宮文物月刊187期(赴法展)
故宮青銅兵器圖錄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末周初 獸面紋管銎鉞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故銅002323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鉞,帶有扁平的「內」,又有「管銎」,屬中原、北方形制特點的混合制。器身後半部及於管銎的部分。特別是器身後半部,以單層的、細線淺浮雕的雷紋為主,並有鉤狀的近似棱脊形狀的平面邊飾,扁平的「內」部則表面裝飾幾何化的獸面紋,有似雲雷紋者,但又有表出獸面雙眼的紋飾。
日期:
1099 B.C.-1000 B.C.
格式:
長16.5公分
關聯:
故宮文物月刊187期(赴法展)
故宮青銅兵器圖錄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末周初 七孔半圓形刃管銎鉞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故銅002325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全器由長達一八?七公分的管銎,及半圓形的帶有邊刃的器身所組成。管狀銎上細(一?七×○?九)、下粗(三?四×一?九五),下銎孔徑約為上銎孔徑的兩倍,似乎有助於固定穿入銎孔的木柲。本器的木柲可能是清宮舊藏時的加工,花紋主要集中在管狀銎上:銎上有三道箍狀裝飾,中間飾有二大節點狀紋及鋸齒狀帶紋,背部各有小突起,鉞身近管銎處有七個圓孔,向刃邊及銎孔邊各伸出突起線,也是富有北方特點的紋飾。
日期:
1099 B.C.-1000 B.C.
格式:
長18.7公分
關聯:
故宮文物月刊187期(赴法展)
故宮青銅兵器圖錄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唐 龍紋鏡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中銅000363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鏡,作八尖瓣菱花形,在鏡背裝飾著一隻神采飛揚的浮雕龍紋,龍首高昂,頭上聳立著分叉的雙角,龍吻大張恰似銜住半球形的鏡鈕,龍身滿佈鱗紋,強勁有力的四肢伸向四方,龍紋外並有朵朵雲紋,花瓣形的外區略高於內區,蜜蜂及小花枝相間排列,窄鏡邊微微凸起。
日期:
618 A.D.-907 A.D.
格式:
徑17.9公分
關聯:
故宮文物月刊187期(赴法展)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晉 歸義氐王印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故銅000743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印鈕作駱駝或馬、羊之形,是環繞中原的邊區外族酋長印信。自漢代至魏晉時期,朝廷對外族歸順者,都按其原本的官號頒賜官印,印文「歸義」就是歸順朝廷之意。氏族居於甘肅省中部酒泉一帶,自魏文帝時(西元二二0年)封其為王,便世襲受封,但亦時生叛心,此印為晉時(西元二六五~四二0年)的一位「氐王」用印。此駝紐形狀簡略,但意態穩重,外族王者之印皆鎏金,以顯尊貴。銘文五字,富粗獷之美。
日期:
420 A.D.-589 A.D.
格式:
高2.8公分 寬2.3×2.4公分
關聯:
故宮文物月刊187期(赴法展)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戰國 鳥首獸尊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故銅002367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全器乍看為鳥首獸身的複合式動物立雕,作蹲伏狀;細究則鳥首可以移動。在獸身及鳥首各留一圓口以利鳥首與獸身接合,鳥喙可張口,以徐徐傾注液體,獸身裝飾有翅膀。鳥首上有鳥眼,鳥眼之上雙眉突顯,以兩條明顯的高浮雕輪廓線成形,兩條粗的輪廓線中則填滿細線淺浮雕平行線紋,圍繞著、也襯托著高浮雕的、外突的雙眼,眉毛之上,有細線浮雕的多角紋。
日期:
499 B.C.-200 B.C.
格式:
高20公分
關聯:
故宮文物月刊187期(赴法展)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銅博山爐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中銅000718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器身略似食器中的豆,圓腹下承高足,足下連一淺盤,器身上的爐蓋高聳如圓錐狀,蓋上峰巒起伏,象徵博山也就是傳說中的仙山,下方的蓋緣則做成連綿的雲氣,雲朵中間鏤空,使器內的香氣得以徐徐透出,恍似山在虛無飄渺間,山頂還站立著一隻鳳鳥,尾翼展開有如孔雀。
日期:
206 B.C.-220 A.D.
格式:
高26.8公分
關聯:
故宮文物月刊199期(漢代銅器)
《故宮歷代香具圖錄》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銅鎏金獸首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購銅000176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獸首通體鎏金,形狀似馬,長吻厚唇,雙目圓睜,眉骨高聳,兩耳後貼,耳後有角,細長而彎曲,頸項呈方形中空,額間及項下各有一個穿孔。由此看來應是其他物件或是建築上的嵌件,造形雖然簡單,尺寸也不大,但氣勢不凡。
日期:
206 B.C.-220 A.D.
格式:
長13公分
關聯:
故宮文物月刊199期(漢代銅器)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古井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購銅000198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井作方口圓身,平底,口沿立著扁平的井架,架上有四阿形的井亭,亭頂上停著兩隻小鳥,井架間有一根橫樑,橫樑間套著一枚圓形的轆轤,另外還有一隻雙耳吊桶及一只小水罐。井亭及井架間的橫樑都可以拆卸,橫樑正中有一截缺口,可見轆轤原本應該在橫樑的中央並且是可以轉動的,卻因為銹住無法回到原位而偏向一側,轆轤上吊繫水桶的井繩當然早已腐朽不存,目前的繩子是後加的。
日期:
206 B.C.-220 A.D.
格式:
全高31.8公分
關聯:
故宮文物月刊199期(漢代銅器)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東漢末至六朝 銅立蛙紋鼓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中銅000631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鼓面向上,體如圓墩,平面曲腰,鼓身分作三段,中空無底,兩側各有一對辮紋扁耳,鼓面邊沿立著四蛙一鳥。
日期:
1 A.D.-499 A.D.
格式:
高54.7公分 面徑77.5公分
關聯:
故宮文物月刊199期(漢代銅器)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銅鎏金雲紋洗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購銅000177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侈口平底,口沿寬而平,器腹上有一對獸首銜環耳。全器內外均鎏金,器腹上飾一道寬帶,寬帶上再加疊一道細弦紋,這是漢代常見的弦紋的一種變化。器腹內滿飾卷雲紋,口沿的折唇則在雲紋之中還有一隻小鳥。所有的紋飾都是鏨刻而成,刀痕清晰可見,線條雖短窄細淺,連綴出的雲紋卻依然流暢。「洗」就是盥洗用的水盆 。
日期:
206 B.C.-8 A.D.
格式:
口徑17.3公分
關聯:
故宮文物月刊199期(漢代銅器)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銅丞不敗杯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中銅000147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本件作橢圓形,淺腹平底,口沿兩側各有一片弧形耳,因器壁極薄,器身左上方近四分之一,及左耳的一半均殘缺,幸好器底的銘文及大部份的花紋仍保留下來,可以清楚的看出在橢圓形的器底有細陽線的三角形紋,三角紋中有一行六個字的銘文:「丞不敗,利厚世。」
日期:
206 B.C.-8 A.D.
格式:
高2.5公分 原重64.6公克
關聯:
故宮文物月刊199期(漢代銅器)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銅榼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中銅001003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圓口直頸,帶蓋,蓋上有環形鈕,器身如橫放之圓筒,兩端齊平,肩上有一對環形耳,器底有矩形足。
缶(或榼),子母蓋,蓋附環鈕,器腹為橫卧圓筒形,腹上兩側有環耳,下有方足。
日期:
206 B.C.-220 A.D.
格式:
高17.5公分
關聯:
故宮文物月刊199期(漢代銅器)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東漢 銅弦紋釜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中銅000835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侈口束頸,折肩凸腹,圜底近平,肩上有一對環耳,器腹上飾以三道弦紋。
瓿,侈口、縮頸、環耳、鼓腹、平底。腹、耳飾弦紋。
日期:
25 A.D.-220 A.D.
格式:
高20.3公分
關聯:
故宮文物月刊199期(漢代銅器)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獸環釜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中銅000932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洗,盤口、深腹、平底。腹飾弦紋,腹兩側飾獸首銜環。
日期:
-
格式:
高11.8公分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銅雁爐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中銅000776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器身是一隻昂首的雁鳥,雁背鏤空作為器蓋,可以揭起放入香料,粗短的蹼足站立在淺淺的承盤內。 造型簡單生動,線條流暢傳神,雁鳥圓睜的雙眼,微伸的長頸以及頭頂、項上的羽毛都刻劃入微,似乎正引吭高歌,隨時可以振翅飛去,下方的淺盤既可以承接自器身落掉的灰燼,也使整體在視覺上得到了平衡穩定。
日期:
206 B.C.-220 A.D.
格式:
高14.8公分
關聯:
(研究人員提供)
故宮文物月刊199期(漢代銅器)
《故宮歷代香具圖錄》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銅羊形鎮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購銅000193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本組蓆鎮作蹲伏的羊形,羊是溫順乖巧的動物,「羊」又與「祥」同音,一向被認為是祥瑞的徵兆,不論寓意與造型都討人喜愛,至於以它們作為書鎮或紙鎮則是漢代以後的事了。
日期:
206 B.C.-220 A.D.
格式:
4.9-5.0公分
關聯:
故宮文物月刊199期(漢代銅器)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銅鎏金環首刀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購銅000082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刀」就是書刀,用以削去竹、木簡牘上誤寫或不滿的字句,以便重新改寫,因此也稱作「削」,其作用一如今曰的橡皮擦,是古人書寫工具中的重要附件。本件的刀首是由兩隻龍首尾相對圈成環形,微翹的龍尾在環內頂端形成一個小小的凹口,繫繩佩帶時可將繩圈卡住以免滑動。刀身狹長,刀背較厚,刀部削薄,近柄的三分之一處淺浮雕著兩組卷雲紋,雲紋與環首都有鎏金,餘下的刀身漸薄,也無鎏金,應是為了方便削磨之故。
日期:
206 B.C.-220 A.D.
格式:
全長26.2公分
關聯:
故宮文物月刊199期(漢代銅器)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東漢 銅龍氏鏡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中銅000309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鏡背的紋飾主要是以高浮雕的方式展現西王母、東王公以及車騎瑞獸等,反映出漢代的神仙思想,紋飾區外,依順時針方向鑄有銘文卅二字:「龍氏作竟(鏡)佳且好,明(少一「如」字)日月世少有,刻治分守悉皆在,長保二親宜孫子,大吉羊(祥)矣兮。」
日期:
25 A.D.-220 A.D.
格式:
徑22.2公分
關聯:
故宮文物月刊199期(漢代銅器)
故宮文物月刊187期(赴法展)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末清初 銅獸面紋風爐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中銅000599N000000000
資料類型:
銅器、金屬器
描述:
風爐作上大下小圓筒形,正面開有二窗,上者為扁方形,下者為橢圓形。左右各以鋪首為飾,鉚接可活動雙鉤T形提耳。正面扁方形窗與背面個小圓孔,可能都是在器體鑄好之後才補鑿而成,從紋飾安排及鉆孔銼磨痕跡可推斷,應是在實用後於通風不良、添炭不便等因素趨使下改裝而成如是觀。內壁原本應舖有一層護牆泥,現今只餘少許殘跡,可証明此風爐曾為實用器。全器紋飾以素平弦紋分為上下四區。依序飾「丼紋」、「冏紋」﹔雲雷紋地獸面紋﹔雲雷紋地龍紋﹔蕉葉紋等。關於爐口一周的紋飾,丼紋未見於商、周銅器(商周時期銅器上冏紋與四瓣目紋常伴隨出現,丼紋或由四瓣目紋訛變而成),然而「丼」是井本字。「井」﹕易卦名,巽下炊上。冏紋是為火紋。陸羽《茶經》於風爐一條中記載﹕『坎上巽下離於中』、『巽主風,離主火,坎主水,風能興火,火能熟水,故備其三卦焉。』由此觀之「丼紋」是紋飾純然訛變,或是鑄器者隱有取意於陸羽之說,卻是另一有趣的問題。明晚期文風出現了新復古主義,如李夢陽、王世貞等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這種思潮反映到器物上或許從陝西綏德縣出土康熙年間馬如龍夫婦合葬墓中所出的晚明五彩獸面紋瓷方鼎可看到一些訊息。本件風爐與方鼎的獸面紋皆呈現訛變的晚期風格,或可視為十七世紀器物的復古思潮吧!
日期:
1600 A.D.-1699 A.D.
格式:
通高17.8公分 口徑20公分 底徑16公分
關聯:
《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畫》
管理權: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