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篇锅炉运行操作 第一章设备规范及设备系统(1) 第一节设备规范(1) 第二节设备系统(8) 第三节燃料特性(18) 第四节主要附属设备规范(19) 第二章 锅炉启动前的准备及试验(23) 第一节锅炉上水(23) 第二节锅炉水压试验(24) 第三节转动机械的试运行(26) 第四节DCS控制系统及各面控制点的检查(27) 第五节静态试验(27) 第三章 锅炉辅机启动条件与启动操作(29) 第一节引风机的启动条件与启动操作(29) 第二节一次风机的启动条件与启动操作(30) 第三节返料风机的启动条件与启动操作(31) 第四节二次风机的启动条件与启动操作(32) 第四章 锅炉机组的启动(33) 第一节启动前的检查(33) 第二节 锅炉机组启动(36) 第三节锅炉滑参数启动及升温升压曲线(42) 第五章 锅炉运行及调整(45) 第一节运行调整的任务(45) 第二节锅炉运行的参数及调整过程(45) 第三节锅炉吹灰(50) 第四节转动设备的运行维护(51) 第五节锅炉排污(52) 第六章 锅炉机组的停用(53) 第二节停炉操作(53) 第三节锅炉停炉后冷却(54) 第四节锅炉压火热备用(55) 第五节锅炉热备用再启动(56) 第七章 锅炉的养护(57) 第一节冲洗过热器(57) 第二节校验安全门(57) 第三节停炉后的防腐(59) 第四节停炉防冻(60) 第五节 锅炉定期工作(61) 第八章锅炉疏水泵、雨污水泵运行及事故处理(64) 第一节水泵规范(64) 第二节疏水泵、雨污水泵、启动停止、维护及故障处理(65) 第二篇锅炉机组的事故处理 第一章 总则(67) 第一节事故处理原则(67) 第二节请示停炉的条件(68) 第三节紧急停炉的条件与步骤(69) 第二章 锅炉水位异常(70) 第一节锅炉满水(70) 第二节锅炉缺水(71) 第三节汽包水位计损坏(73) 第四节汽水共腾(74) 第五节锅炉承压部件的损坏(75) 第六节锅炉及管道的水冲击(79) 第三章 锅炉MFT 跳闸及灭火(80) 第一节MFT跳闸(80) 第二节锅炉灭火(82) 第四章 锅炉床温、床压、返料异常的处理(83) 第一节床温异常(83) 第二节料层差压异常(85) 第三节床料循环倍率大幅度变化或间断减少(86) 第五章 锅炉结焦及炉墙损坏(86) 第一节流化床结焦(86) 第二节返料器结焦(88) 第三节炉墙损坏(88) 第六章 风机故障(89) 第七章 电气系统故障(91) 第一节突然甩负荷(91) 第二节厂用电中断(92) 第三节DCS系统故障事故处理(94) 第八章 给煤与底灰冷渣器系统(97) 第一节给煤系统(97) 第二节底灰排渣系统(101) 第三篇电除尘器运行和除灰运行规程 第一章 系统简介(105) 第一节适用范围(105) 第二节除尘除灰系统(106) 第三节设备常见故障及处理(111) 第四节输渣系统设备运行(115) 第五节灰、渣库及卸灰、渣系统(117) 第六节空压机部分(127) 第七节防止电力生产事故重点要求(140)
第一篇锅炉运行操作 第一章设备规范及设备系统 第一节设备规范 1.1 锅炉简介 锅炉型号:TG-220/9.81-M2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制造商: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锅炉效率:91.01% 出厂年月:2008年7月 投产年月:5#炉2008年月日。 1.2 锅炉概述 我厂#5炉为太原锅炉厂制造,本锅炉为高温高压,单汽包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悬吊结构,全钢架π型布置,锅炉采用室内布置,运转层设置在 锅炉主要由炉膛、绝热旋风分离器、自平衡回料阀和尾部对流烟道组成。炉膛采用膜式水冷壁,锅炉中部是绝热旋风分离器,尾部竖井烟道布置两级四组对流过热器,过热器下方布置三组光管省煤器及一、二次风各二组空气预热器。 本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在燃烧系统中,给煤机将煤送入落煤管进入炉膛,锅炉燃烧所需空气分别由一、二次风机提供。一次风机送出的空气经一次风空气预热器预热后由左右两侧风道引入水冷风室,通过水冷布风板上的风帽进入燃烧室;二次风机送出的风经二次风空气预热器预热后,通过分布在炉膛前后墙上的喷口喷入炉膛,补充空气,加强扰动与混合。燃料和空气在炉膛内流化状态下掺混燃烧,并与受热面进行热交换。炉膛内的烟气(携带大量未燃尽碳粒子)在炉膛上部进一步燃烧放热。夹带大量物料的烟气经炉膛出口进入绝热旋风分离器之后,绝大部分物料被分离出来,经返料器返回炉膛,实现循环燃烧。分离后的烟气经转向室、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省煤器、一二次风空气预热器由尾部烟道排出。 锅炉的给水经过水平布置的三组光管式省煤器加热后由给水管进入汽包。汽包内的锅水由集中下降管、分配管进入水冷壁下集箱和水冷屏下集箱、水冷壁管和炉内水冷屏及其上集箱,然后由引出管进入汽包。汽包内设有汽水分离装置。 饱和蒸汽从汽包顶部的蒸汽连接管引至尾部汽冷侧包墙管、前包墙、后包墙、低温过热器、一级喷水减温器、炉内屏式过热器、二级喷水减温器、高温过热器、集汽集箱,最后将合格的过热蒸汽引向汽轮机。布置炉内屏式过热器以利于提高整个过热器系统的辐射传热特性,使锅炉过热汽温具有良好的调节特性。 1.3锅炉主要参数 项目单位数据备注 额定蒸发量T/h220 汽包工作压力MPa10.81 过热器出口压力MPa9.81 过热蒸汽温度℃540 给水温度℃210 给水压力MPa14.4 省煤器出口水温℃291 锅炉正常运行水容积M366.16 锅炉水压实验时水容积M397.12 一次风进口温度℃20 二次风进口温度℃20 一次风出口温度℃180 二次风出口温度℃180 一次风空气阻力KPa0.45 二次风空气阻力KPa0.28 排烟温度℃139 炉膛出口温度℃876 烟气阻力总计KPa3.359 燃料粒度mm≤13 燃料消耗量t/h55.54 含氧量%4高温过热器出口 1.4炉膛规范 项目单位数据备注 炉膛尺寸(宽×深×高)m×m×m10.21×5.33×31.5 设计计算容积M31688.6 设计计算断面积M254.42 主受热面积M213859.17 附加受热面积M2906.4 锅炉吸热量KW157683.5 设计炉膛承受压力Pa8700 点火燃烧器型式点火发生器 油枪数量只2床下 单个油枪出力kg900 供油压力MPa2.5 点火燃烧器布置位置床下两只 布风板风帽数量个400 布风板尺寸m×m2.67×10.21 运转层标高m8 1.5汽包规范 项目单位数据备注 汽包中心标高m38.7 锅炉汽包设计压力MPa11.3 汽包最高工作压力MPa10.81 汽包内径mm1600 汽包璧厚度mm100 汽包直段长度mm10400 汽包总长mm12380 材质19Mn6 汽包分离器型式旋风分离器 汽包分离器直径mm315 汽包分离器数量42 1.6水冷璧规范 项目单位数据备注 设计压力MPa10.81
循环方式自然 水冷壁的管型膜式壁 水冷壁管径×璧厚×δmm51×5 水冷壁材质 水冷壁管根数386 水冷壁总受热面积M21198 设计质量流速Kg/m2.s985 水循环回路数4 水冷壁管距mm80 1.7水冷屏规范 项目单位数据备注 水冷屏根19 间距80 有效长度m12 受热面积m2180 数量屏4 材质G20 1.8水冷屏下降管 项目单位数据备注 下降管数量根2 管径×壁厚mm219×16 材质 分散管数量根4 管径×壁厚mm159×12 材质 1.9下降管规范 项目单位数据备注 下降管外径mm¢426 下降管璧厚mm30 集中下降管根数根2 下降管材质 分配下降管管径×璧厚×δ159×12 分配下降管根数根18 分配下降管材质 2.0低温过热器规范 项目单位数据备注 管径×壁厚×δ38×5 受热面积㎡1833.3 材质 节距mm100 平均烟速m/s9.45 材质使用温度界限℃580 低温过热器前烟温℃674 过热器后烟温℃469 低温过热器出口汽温℃440.2 低温过热器最高计算汽温℃480 低温过热器最高温度璧温℃504.9 并联管数根98 布置方式横流顺列 2.1高温过热器规范 项目单位数据备注 过热器设计压力MPa9.81 受热面积㎡768.8 管径×璧厚×δ¢38×5 材质12Cr2MoWVTiB 与12Cr1MoVG 节距mm100 材质使用温度界限℃600 片数98 高温过热器前烟温℃851.9 高温过热器后烟温℃674 高温过热器平均烟速m/s11.95 高温过热器出口汽温℃540 最高计算汽温℃540 计算金属璧温℃575.6 并联管数98 2.2屏式过热器规范 项目单位数据备注 管径×壁厚38×5 材质12Cr1MoVG 根数根30 节距mm54 有效长度m115 受热面积m220399 数量屏4 2.3省煤器规范 项目单位数据备注 省煤器设计压力Mpa11.06 管径×璧厚×δmm32×4 材质 省煤器管节距(纵/横)mm90/50 省煤器管并联管数根217 省煤器布置方式顺列 省煤器型式沸腾式 省煤器吊挂管根2×49 管径×壁厚 42×6 材质 2.4空气预热器规范 项目单位数据备注 空气预热器型式管式 管径×璧厚× 材质Q235 空气预热器级数两级 空气预热器节距mm96/55横向/纵向 空气预热器入口烟速11.66 空气预热器出口烟速10.32 空气预热器入口温度20 空气预热器出口温度180 2.5减温器规范 项目单位数据备注 减温水型式喷水减温器 一级减温水喷水量t/h2×4.97 一级进口蒸汽温度℃440.2 一级出口蒸汽温度℃402.6 一级减温器个数个2 二级减温水喷水量t/h2×6.24 二级进口蒸汽温度℃480 二级出口蒸汽温度℃428.7 二级减温器个数个2 2.6辅助设备规范 名 称型号 规格容积(m3)工作压力 (Mpa)工作温度
(℃) 连排扩容器LD= 定排扩容器DP=12120.15150 疏水扩容器1台3.50.2150 疏水箱2台30 汽包 汽包内径 汽包筒身顶部设有饱和蒸汽引出管接头、安全阀管接头;给水引入套管接头;筒身前后水平和与水平成20o夹角处设有汽水混合物引入管接头;筒身底部设有大直径集中下降管接头、紧急放水管接头、再循环管接头、排污和加药接头;筒身前部设有两组水位表管接头、两组电接点水位计、两组平衡容器;同时汽包上设有上下壁温测量点,在锅炉启动点火升压过程中,汽包的上下壁温差允许最大不得超过 汽包正常水位在汽包中心线以下 汽包水位控制保护限定值见下表: 水位汽包中心线以下 热控联 锁测点正常水位允许水位声光报警事故放水解列解列 汽包给水管座采用套管结构,避免进入汽包的给水与温度较高的汽包直接接触,降低汽包壁温温差与热应力。 汽包内采用单段蒸发系统,布置有旋风分离器、清洗孔板和顶部百叶窗等内部设备。 汽包内装有直径为 汽水混合物切向进入旋风分离器进行一次分离,汽水分离后向上流动经旋风分离器顶部的梯形波形板分离器,进入锅筒的汽空间进行重力分离,然后蒸汽通过清洗孔板以降低蒸汽中携带的盐份和硅酸根含量,经过清洗后的蒸汽再经过顶部百叶窗和多孔板又进行二次汽水分离,最后通过顶部饱和蒸汽引出管进入过热器系统。清洗水量取百分之百的锅筒给水,清洗后的水进入锅筒的水空间。 为防止大口径下降管入口产生漩涡和造成下降管带汽,在下降管入口处装有栅格及十字挡板。 锅筒采用两个U型吊架,将锅筒悬吊在顶板梁上,吊点对称布置在汽包两端,可向两端自由膨胀。 水冷系统 1.水冷壁 根据定态设计理论的原则,炉膛的烟气流速在 在后水冷壁上部炉膛出口处采用膜式壁管子向外延伸的方式形成分离器入口处的导流加速段。下部锥体在标高 2.水冷屏 水冷屏布置在炉膛的中前上部,共有四屏,每屏由19根规格为51×5的管子组成,其材质为 3.炉膛水冷壁回路特性 回 路前、后 水冷壁侧水冷壁水冷屏 上升管根数与规格n-×s2×127- 51×52×66- 51×54×19- 51×5 分配给水管根数与规格n-×s2×6- 159×122×3- 159×124×1- 159×12 汽水引出管根数与规格n-×s12- 159×122×3- 159×124×1- 159×12 集中下降管根数与规格n-×s2- 426×302- 219×16 分配给水管与上升管截面之比%0.5120.4930.517 引出管与上升管截面之比%0.5120.4930.517 4.固定装置 水冷壁及其附着在水冷壁上的零部件全部重量都通过吊杆装置悬吊在顶板上。 每屏水冷屏上下与膜式水冷壁穿管处均与水冷壁固接,同时将出口集箱通过吊杆悬吊在顶板上。 426×30的大集中下降管用吊杆将其悬吊于刚性平台上。 引出管采用吊杆将其悬吊于顶板上。 5.其它 为了运行和检修的需要,水冷壁上在不同的高度设置了人孔、看火孔、温度测点,炉膛压力测量孔,水冷壁顶部设置了检修绳孔。 水冷壁、集箱、连接管的材质均为 过热器系统及汽温调节 1.过热蒸汽流程 锅炉采用炉膛屏式过热器和尾部烟道对流过热器相结合,并配以两级喷水减温器的过热器系统。 饱和蒸汽从锅筒由引出管引至尾部包墙的两侧上集箱219×25,随后下行流经两侧包墙管进入侧包墙下集箱219×25;再经集箱两端的直角弯头,进入前包墙下集箱219×25,蒸汽由此集箱沿前包墙进入前包墙中集箱219×25,通过159×12和51*5的管子进入前包墙上集箱219×25,由顶包墙、后包墙转入后下集箱219×25,后包墙下集箱作为低温过热器入口集箱,蒸汽由此流经双管圈低温过热器进入低温过热器出口集箱273×20.过热蒸汽从低温过热器出来后,经连接管273×20进入一级喷水减温器,由此通过连接管273×20 进入屏式过热器入口集箱、屏式过热器、屏式过热器出口集箱,经连接管273×20进入二级喷水减温器,经过减温后的蒸汽通过连接管经高温过热器入口集箱、双管圈高温过热器加热后引入出口集箱273×32,再由导汽管进入标高 2.高温级过热器 12Cr2MOWVTiB/GB5310,并在高温过热器蛇形管末端设置两处壁温测点。低温段管子材质为12Cr1MOVG/GB5310. 3.屏式过热器 屏式过热器布置在炉膛的中前上部,共有四屏,每屏由30根规格为38×5的管子组成,其材质为12Cr1MOVG/GB5310。屏式过热器为膜式管屏,节距为 4.低温级过热器 低温过热器位于尾部烟道中,在高温过热器下部,共有三组,双管圈光管水平顺列布置,横向节距S1= 5.包墙过热器 为了锅炉炉墙的密封和简化炉墙结构,将尾部过热器部分的烟道炉墙采用了包墙过热器的形式,由51×5的管子与鳍片组成的膜式壁形成,其节距为 6. 汽温调节 锅炉在50-100%负荷范围内,燃用设计煤种时保证过热蒸汽温度达到额定值。蒸汽温度的调节采用两级喷水减温器,分别位于高温过热器和屏式过热器之间的管道上及屏式过热器和低温过热器之间的管道上。以锅炉给水作为喷水水源,减温器采用喷水减温器。 7.固定装置 高、低温过热器通过2×49-42×6的省煤器吊挂管悬吊,再由吊杆悬吊于炉顶钢架上;前、后、侧包墙分别由吊杆悬吊于炉顶钢架上; 高过出口的导汽管由吊杆悬吊于炉顶钢架上; 减温器的连接管由恒力吊架和刚性吊杆悬吊于不同标高的钢构架上; 低温过热器出口集箱、高温过热器进出口集箱均支吊在后包墙过热器上; 屏式过热器由恒力吊架悬吊于炉顶钢架上; 集汽集箱支座于锅炉钢架的顶板上。 省煤器 省煤器布置在尾部对流烟道内,低温过热器之后,烟道尺寸为3540× 省煤器给水由给水集箱219×20经两根133×10管子进入省煤器入口集箱273×25,流经三组蛇形管管排至省煤器中间集箱219×20,通过吊挂管至省煤器出口集箱219×20,由主给水管经分散给水管汇入锅筒。 省煤器的吊挂由管夹连至上集箱,由98-42×6吊挂管与过热器一起悬吊于炉顶。 空气预热器 在省煤器后布置两组空气预热器,在锅炉宽度方向由一次风和二次风预热器并列组成。中间二组为二次风空预器,两侧为一次风空预器,采用立式错列布置。横向节距为S1= 空气预热器的支撑通过箱形梁将其重量传递至锅炉尾部钢架上。 一次冷风由锅炉的下级空预器后部两侧入口进入一次风空预器加热,再由上级空预器尾部两侧出口进入一次热风道;二次冷风由锅炉的下级空预器前部入口进入二次风空预器加热,再由上级空预器前部出口进入二次热风道。 燃烧设备 燃烧设备主要有给煤装置、布风装置、排渣装置、二次风装置、给石灰石装置和点火系统。 1.给煤装置 炉膛前墙布置4个给煤管,建议配置相应数量的密闭链式给煤机,给煤机与落煤管通过膨胀节相连,解决给煤机与炉膛水冷壁之间的膨胀差。给煤装置的给煤量要能够满足在一台给煤装置故障时,其余3台给煤装置仍能保证锅炉100%额定出力。一定粒度的燃煤经给煤机进入布置在前墙的四根325×10的落煤管,落煤管上端有送煤风,下端靠近水冷壁处有播煤风,给煤借助自身重力和引入的送煤风沿着落煤管滑落到下端,在距布风板1800处进入炉膛。给煤量通过改变给煤机的转速来调整,由于给煤管内为正压(约4000Pa),给煤机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 播煤风管连接在每个落煤管的端口,取自一次热风,取风处应加设弯头。 2.布风装置 风室由向前弯的后水冷壁及两侧水冷壁组成,风室内浇注磷酸盐混凝土。防止点火时鳍片超温,并降低风室内的水冷度。 燃烧室一次风从左右两侧风道引入风室。风室与炉膛被布风板相隔,布风板由水冷壁弯制而成,布风板的横断面为2680× 3.排渣装置 煤燃烧后的灰分别以底渣形式从炉膛底部排出和以飞灰形式从尾部排出。煤的种类、粒度和成灰特性等会影响底渣和飞灰所占份额。 底渣从水冷布风板上的三根219放渣管排出炉膛,两边两根接冷渣机,每台冷渣机按10t/h冷渣量配置,中间一根根作为事故排渣管。 底渣通过冷却输送装置,可实现连续排渣。出渣量以维持合适的风室压力为准。通常运行时的风室压力为7000—9000Pa。一般来讲定期排渣的大渣含碳量较低,能小于1.5%,而连续排渣的大渣含碳量会有所提高。 4.二次风装置 二次风通过分布在炉膛前后墙上的二次风管喷嘴分别送入炉膛下部高度的空间。运行时二次风压一般不小于8000Pa. 为了精确控制风量,组织燃烧,一、二次风总管上均应设计电动风门及测风装置。 5.床下点火燃烧器 两台床下点火燃烧器并列布置在炉膛水冷风室后侧。由点火油枪、高能电子点火器装置组成。点火油枪为机械雾化 ,燃料为0#轻柴油。每支油枪出力 点火用油量及风量: 点火油压: 2.5Mpa 每只油枪喷油量: Q= 点火总风量: 点火启动时,风室内温度监视应采用直读式数字温度计,冷态启动时间一般8小时。 锅炉冷态启动顺序如下:首先在流化床内加装启动惰性床料,粒径0— 分离器及回料系统 1.分离器 分离器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重要组成部件,本锅炉采用高效绝热旋风分离器技术,因此在炉膛出口并列布置两只直径为 在炉膛燃烧后的烟气经炉膛出口进入旋风分离器,将烟气夹带的物料分离下来,通过返料器返回炉膛循环再燃。分离后的烟气经中心筒流向尾部对流受热面。整个物料分离和返料回路的工作温度为 旋风分离器由外壳(用 2.返料器 每个分离器料腿的下部均装有一个返料器,由钢外壳与耐火材料内衬组成。耐火材料分内、中、外三层结构,分别为高强度耐磨浇注料、轻质浇注料、轻质保温砖。 返料器内的返料风采用高压冷风,由小风帽送入,入口风管母管要装设流量计、压力计和风量调节阀门。返料器的布风板还设有一根108×6放灰管。本系统已经申请专利保护。 每个返料器连接的料腿由吊杆悬吊于锅炉钢架上。入炉部分料腿的重量吊挂在炉膛水冷壁上,与炉膛总体悬吊。 锅炉范围内管道 1.给水操纵台为三路管道给水,其中主给水管路采用质量较好的给水调节阀,装有DN175电动闸阀和DN175的电动调节阀。可满足30%-100%负荷需要。 旁路给水管道装有DN100电动截止阀和DN100的电动调节阀。可满足30%负荷需要,在锅炉启动过程中使用。上水管路装有两只PN25 DN50电动截止阀和PN25 DN50的电动调节阀,在锅炉水压试验和锅炉启动前上水用。在省煤器前的主管道上还装有PN25 DN175的手动截止阀和止回阀。 2.再循环管路 在锅炉启动初期,由于蒸发量低,且在点火后水冷壁中的水产生汽水膨胀而停止锅炉给水时,为保证省煤器中水有一定的流速,在锅筒下部水空间至省煤器入口集箱前,装有再循环管,并装有一只PN25 DN50的电动截止阀和一只PN25 DN50的手动截止阀,此阀在锅炉点火后停止给水时打开,锅炉给水时立刻关严,防止给水直接进入锅筒。 3喷水减温水管路 过热蒸汽喷水减温水来自锅炉给水操纵台前的主给水管道。主喷水管道分成四路分别向四只喷水减温器供水,进行蒸汽温度的调节,保证锅炉的运行正常。 4.其它 在烟筒直段的两侧布置有两只双色水位计,还装有水位报警、水位调节等元件,以便监视和调节锅筒中的水位。同时,为了保证锅炉的汽水品质,在汽、水管道上装有给水、炉水、饱和蒸汽、过热蒸汽取样冷却装置。 在锅炉的锅筒和蒸汽出口集箱上装有安全阀,当锅炉超压时,安全阀开启,系统排汽泄压,起到保护作用。 第三节燃料特性 项目符 号单位设计煤种校核煤种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kj/kg (kcal/kg)11230 (2682) 收到基全水分Mar%34.79 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47.16 收到基灰份Aar%21.57 收到基碳Car%31.32 收到基氢Har%2.51 收到基氧Oar%8.75 收到基氮Nar%0.90 收到基全硫Q%0.16 灰变形温度DT℃1010 灰软化温度ST℃1191 灰流动温度FT℃1210 第四节主要附属设备 一次风机规范 名称单位规范备注 风机台数台1 型号HLE536No21D右旋90° 容量M3/h127000 压头Pa16000 转速r/min1480 电动机型号YKK500-4 电压KV10 功率KW900 转速r/min1488 电流A68 二次风机规范 名称单位规范备注 风机台数台1 型号HLE536No21D 容量M3/h127000 压头Pa10000 转速r/min1480 电动机型号YKK500-4 电压KV10 功率KW560 转速r/min1488 电流A40 引风机规范 名称单位规范备注 风机台数台2 型号HLE554 No24.5D左右进口45° 容量M3/h254940 压头Pa5448 转速r/min980 电动机型号YKK510-6风冷 电压KV10 功率KW630 转速r/min985 电流A47 返料风机 名称单位规范备注 风机台数台2每台炉 型号ZRLD-150 容量M3/h2297 压头KPa29.4 出口压力KPa 进口温度℃20 润滑方式润滑油润滑 转速r/min1450 电动机型号YP225S-4 电压KV380 功率KW37 通风机功率KW1.5 电流A697 转速r/min1470 冷渣机规范
名称单位规范备注 冷渣机型号2台/炉DSL-12W厂家:青岛松灵电力环保 减速机(配套设备)4台/炉BWY22-59 渣量4~8T/H渣粒度 0~ 进渣、出渣温度 冷却水介质循环水 冷却水压力≤0.4MPa 冷却水量16~32 t/h 进、出水温度≤ 压力损失0.08Mpa 简体转速0.86~8.6rpm 减速机速比I=59 BWY22-59 电机型号YVP 电机功率N=4KW 电压380V 电机防护等级IP54 链斗式输渣机及渣仓规范 #1链斗输送机 名称单位规范备注 输渣机型号LD-B×LLD450 ×17厂家:四洲电力 设计出力T/h18 可调出范围T/h5~20 链条速度M/min 料斗数量个145 布置型式水平+斜升抬头 输送机长度m17 配套电机5.5KW 电压380V厂家:南京申马 转数r/min1440 减速机厂家 #2链斗输送机 名称单位规范备注 输渣机型号LD-B×LLD450 ×41厂家:四洲电力 设计出力T/h20 可调出范围T/h5~20 链条速度M/min 料斗数量个 布置型式水平+斜升 输送机长度m41 配套电机11KW 电压380V厂家:南京申马 配套减速机 名称型号硬齿面减速机 ZSY200-80 减速机厂家江苏泰兴 渣仓及附属设备规范 名称单位规范备注 渣仓型号 储渣有效容积M370 渣仓总容积M385 渣仓数量个/炉1 电动鄂式闸门 型式型号DE800×800厂家: 高料位计型式电容式厂家:上海仪表厂重庆川仪 型号FTC 低料位计型式电容式 型号FTC 仓壁振动器型号CZ1000厂家:江苏海安振动机械厂 第二章锅炉启动前的准备及试验 第一节锅炉上水 2.1锅炉上水 第二节锅炉水压试验 2.2锅炉水压试验 锅炉安装完毕或锅炉承压部件经检修后,需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汽包工作压力,超水压试验遵循《锅炉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试验压力为汽包工作压力的1.25倍,由生产厂长或总工程师批准进行。 第三节转动机械的试运行 2.3转动机械的试运行 滚动轴承< 滑动轴承< 电机定子线圈温度< 电机轴承< 额定转速r/min1500以上15001000750以下 振幅值mm0.050.0850.10.12 第四节DCS控制系统及画面控制点的检查 2.4DCS控制系统及画面控制点的检查 第五节静态试验 2.5静态试验: 在电气和热工检修后,需进行“热”功能联锁检查,方法如下:(表2-2) 序号工作内容要求的结果 1满足锅炉吹扫风量要求,MFT复位,所有给料阀关闭满足主联锁要求,吹扫取消 2减少总一次风流量小于最小值吹扫取消 4按紧急停炉按钮MFT,吹扫取消 5复位MFT,开始吹扫。吹扫在进行中 6旋风分离器入口温度> 7返回旋风分离器入口温度到正常,开始吹扫。吹扫在进行中 8减少上部二次风流量,以使总风量低于吹扫值。吹扫取消 10减少下部二次风流量,以使总风量低于吹扫值。吹扫取消 12减少一次风流量,以使布风板空气流量低于最小值。MFT 14给煤机许可的温度( 15去掉许可的给煤温度,复位MFT。满足主联锁要求 16提高炉膛压力,并使炉膛压力大于最大值(800pa)。MFT 17降低炉膛压力到正常值满足主联锁要求 18降低汽包水位低于( 19汽包水位升到正常,复位MFT满足主联锁要求 21给煤床温 22将床温升至 23将温度降到 26重新启动风机,然后使引风机跳闸。所有风机跳闸 第三章锅炉辅机的启动 条件与启动操作 风机的启动顺序是:引风机→一次风机→返料风机→二次风机。 风机的停止顺序是:二次风机→返料风机→一次风机→引风机。 保持控制最低流化风量。 关一次风机入口调节门→启动一次风机→允许调节一次风机入口门。 关返料风机入口调节门→启动返料风机→开返料风机出口电动门→允许调节返料风机入口调节挡板。 任一台引风机、一次风机和返料风机运行。 关二次风机入口调节挡板→启动二次风机→允许调节二次风机入口挡板。 第四章锅炉机组的启动 第一节启动前的检查 4.1启动前的检查 (1) 全关油管路各阀门 (2) 保持吹扫介质压力不低于0.6Mpa。 (3) 逐一吹扫每只油枪通气,否则进行检查。 (4) 吹扫结束,关闭吹扫管路手动门、电动门。 给煤机系统、底灰排渣系统、吹灰系统、辅机蒸汽系统、电除尘器、除灰系统,空压机系统检查正常,符合升炉要求: 第二节 锅炉机组启动 4.2锅炉机组启动: 当床压超过6.5~7.5Kpa时,底灰系统可投入运行,根据实际床压测定值,底灰系统可在固体燃料投入前投入运行,验证输灰系统在运行。 曲线图 第五章锅炉运行及调整 第一节运行调整的任务 5.1运行调整的任务 第二节锅炉运行参数及调整过程 5.2锅炉运行参数及调整过程 ㈠ 过热器出口压力:9.81±0.05MPa ㈡过热器出口温度:535± ㈢汽包水位:0± ㈣主汽流量:220t/h ㈤给水温度: ㈥床温:880± ㈦床压:7.0~9.5 KPa ㈧炉膛差压 :0.5~1.5Pa ㈨炉膛负压:0~100Pa ㈩高温过热器出口氧量:3~4.5% (十一)排烟温度: (十二)二次风压:8 KPa 第三节锅炉吹灰 5.3锅炉吹灰 第四节转动设备的运行维护 5.4转动设备的运行维护 班长、值长。如电流超过额定值以内,并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汇报班长、值长。 第五节锅炉排污 5.5锅炉排污 从循环回路中含盐量浓度最大的部位放出炉水,以维持额定的炉水含盐量,开度视化学通知而定。 名 称PH磷酸根(mg/l)SiO2含盐量Na+ 给 水8.9-9.3≤20ug/L≤20ug/L 炉 水9-10.52-10≤2.0mg/L100mg/L≤20ug/L 蒸 汽≤20 ug/L≤10ug/L 定期排污:每个白班进行各下联箱全面排污一次。 第六章锅炉机组的停用 第一节停炉前的准备 6.1停炉前的准备 第二节停炉操作 6.2正常停炉 第三节锅炉停炉冷却 6.3锅炉停炉冷却 第四节锅炉压火热备用 6.4热停炉 6.5锅炉热备用再启动 第七章锅炉的养护 第一节冲洗过热器 7.1冲洗过热器 第二节校验安全门 7.2校验安全门 经过安装或检修的安全门,在锅炉并汽前进行调整与试验,以确保安全门动作准确可靠。 过热器工作 安全门过热器控制 安全门电磁泄放阀 启座压力(MPa)116711351014 回座压力(MPa)108510569.78 炉 号过热器工作安全门启座压力(Mpa)回座压力过热器控制安全门启座压力(MPa),回座压力(MPa) #5炉 启座:10.58启座:10.29 回座:9.84回座:9.57 启座压力(Mpa)回座压力(MPa) 汽包工作安全门 汽包控制安全门 过热器安全门 第三节停炉后的防腐 7.3停炉后的防腐 第四节停炉防冻 7.4停炉防冻 第五节锅炉定期工作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要求试验时间责任人 1事故音响及热工信号试验试报警灯闪亮及警报接班后司炉 2饱和、过热安全门、连排扩容器安全门按要求试验,联系热工、炉检、安生人员每年4月10、 3效对水位计就对与DCS对照每班两次司炉 副司炉 4事故放水电动门试验微开,有水声,与电气配合每月5日白班司炉 5对空排汽电动门试验微开,与电气配合每月5日白班司炉 6汽包水位计冲洗按规程要求进行冲洗每天白班副司炉 7定期排污按规程要求操作按化学指令副司炉 8#1、#2疏水泵定期切换每周一三值巡检员 9#1、#2罗茨风机定期切换每月15日三值司炉 10#1、#2、#3空压机定期切换按规程要求操作每月10日、20日、30日白班除灰 值班员 11#1、#2、#3干燥器定期切换按规程要求操作每月10日、20日、30日白班除灰 值班员 12灰库#1、#2气化风机定期切换按规程要求操作每月15日三值除灰 值班员 13#1、#2、#3雨污水泵定期切换按规程要求操作,因泵容量大小不等不能连续运行,试转正常后用 每月10日、20日、30日白班除灰 值班员 填写记录说明:1第1、3、5、6、项试验结果记录在交接班记录本上。 2.第2、4、7、8、9、10、11、12、13项试验结果记录在定期试验切换记录本上和交接班记录本上。 7.5.2 220t/h锅炉专业巡回检查路线图 起点:集控室→5#炉给水减温系统→5#炉返料系统→5#炉燃油系统→5#炉1#、2#冷渣器→5#炉1#链斗机→5#炉2#链斗机→5#炉渣仓→3#炉1#一次风机→5#炉1#二次风机→5#炉1#、2#罗茨风机→1#、2#疏水泵、疏水箱→ 起点:集控室→本炉给水减温系统→本炉返料系统→本炉燃油系统→本炉1#、2#、冷渣器→本炉1#链斗机→本炉2#链斗机→本炉渣仓→本炉1#一次风机→本炉1#二次风机→本炉1#、2#罗茨风机→1#、2#疏水泵、疏水箱→ 起点:集控室→本炉给水减温系统→本炉返料系统→ 起点:集控室→5#炉燃油系统→5#炉1#、2#冷渣器→5#炉1#、2#链斗机→5#炉1#一次风机→5#炉1#二次风机→5#炉1#、2#罗茨风机→1#、2#疏水泵、疏水箱→引风机室→5#炉燃油系统→集控制室。 除灰值班员巡回检查路线图: 起点:电除尘器集控室→空压机室→灰库→雨污水泵房→5#炉渣仓→5#炉渣仓→集控室。 起点:电除尘器集控室→5#炉仓泵间→集控室。 |
|
来自: 跳出地平线 > 《锅炉/汽机/电气/热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