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记事记叙文复习教案
张家口市第五中学 常红红
目标: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规律,能独立、准确地阅读篇幅较长的记叙文体,能基本把握其阅读方法。 重点:记叙文的基本常识、阅读的基本题型及基本解答方法。
难点:通过练习,能够熟练并灵活地运用阅读技巧,解决记叙文中整体感知类和理解体会类的题目。
课时:1课时
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进行专题复习:记叙文的阅读。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从广义角度理解,初中阶段所学随笔、写景状物的散文、小说、寓言、童话、新闻等文体都属于记叙文范畴。对记叙文的考查,包括课内教读记叙文的语段和课外整篇的记叙文,其考查点一般有以下几点: 考点:(大屏幕显示),请同学们读一下。 考点: 1. 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3. 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 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 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针对中考考点,这节课重点复习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目标:(大屏幕显示),读一下。 目标:(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 (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考点精讲 中考常从表达方式、线索、表现手法、段落结构入手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 (一)记叙文简单的文体知识: 1、表达方式:(5种)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1)从对象分:*人物描写*景物描写* (2)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 (3)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 (4)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烘托氛围或是人物的心情;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当时的时代大背景。 2、记叙的线索:一人、一事、一物、时间、地点、感情。线索要贯穿整篇文章。 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多数的记叙文只有一条线索,但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藤野先生》,该文除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一条内在的线索,就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3、表现手法:对比(一般情况中,指的是正面和反面的对比) 象征(注意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读出隐含在表面意义之后的意向) 烘托(有时是环境的描写) 4、分析记叙文的段落结构: ①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即抓住时间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分出不同的阶段。 ②按地点的转换划分。 ③按事物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④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 ⑤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二)阅读步骤:分以下几步: 第一:要速读全文,确定文体,捕捉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材料概要。 第二:精读文章,弄清主旨、思路和情感基调。注意线索、过渡与照应、段落层次。 第三:看文章所设的问题,再次回头细读文章,一一找出答案。(能用文章原文回答的,尽量用原文回答。) 第四:对拓展延伸的题目,要审清题意后再认真回答. (三)阅读题答题要点: 答题原则:1、明确文体(文体知识扎实) 2、联系主题 3、语言准确,言之有物 具体方法:1、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1)理解文章的中心: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中心或段意、层意。 答题时,注意语言的文体特色。记叙文是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或写了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议论文是针对什么问题,作者有怎样的观点;说明文是介绍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段意、层意的总结要针对某一段落进行。 注意提示语:题目、开头、结尾;议论句、抒情句;总结性词语。 记叙文的整体感知与记叙的六个要素密切相关,当然,有时候文章中的时间、地点是虚化了,而经过又不能多说,所以记叙文的整体感知就是如下要素:人物、事件、结果。 (2)对文章思路的理解。文体不同,思路考查也不同。 阅读记叙文要对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行文过程能够分析理解,对人物的思想、品行的发展变化进行品析理解。 (3)能够理解上下文前后呼应、紧密相关的内容。 包括:词义照应,如就某个词找出与之对应的描述句子; 结构照应,如对过渡句的理解,开头与结尾的呼应等; 选择照应,如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能还原到恰当的位置上。这需要在充分理解这句话内容以外,还必须弄清原来位置的语言环境。 (4)能比较阅读。即对体裁和题材相同或相近,表达方式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文段就内容、中心、结构、写作特点、语句理解等方面进行比较。 2、理解句子作用: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联系主题。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2)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首句总起、尾句总结、中间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从艺术效果看:升华中心,渲染烘托气氛等作用。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记叙文的主旨句一般在文章的结尾。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描写的句子一般穿插在行文的过程中,而议论抒情的句子多在文章的结尾,起到点明文章主旨的作用。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过渡句) 四、实战演练 做《善良的种子》 整体感知
1、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3分)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 → ( )→“女人”的种子被偷( )→( )
解题思路:抓住事件在文中的起止点
父亲的钱被偷 -----父亲及乡邻把各自的种子分给女人-----父亲的钱失而复得
2、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情节?
解题思路:(在……情况下)人+(怎样做)事+结果
父亲的钱被偷的情况下,他却将自己的种子分给素不相识的女人,感动小偷使钱失而复得。(表现了他善良的品质)。
理解体会:
3、选文以“善良的种子”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解题思路: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对素不相识的女人来说,父亲能将种子分给她,这种做法是善良的(表层1分)。对小偷来说,父亲的行为感动了小偷,将这种善举在小偷的心里埋下了种子,使他能知错就改(深层1分)
布置作业:复习知识点并做记叙文阅读《礼物》
教学反思:记叙文阅读的复习千头万绪,能从知识上帮助学生理清,能从答题技巧上有收获就是教师的满足。
|
|
来自: 风雨彩虹niche...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