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色和润度与和田玉不分伯仲的灵璧白灵石 作者:王共亚

 生命之树常青 2010-07-20
颜色和润度与和田玉不分伯仲的灵璧白灵石
作者:王共亚  来源:  点击数:49  2010-07-04  字号: T|T

   灵璧石,取自“山川灵秀,石皆如璧”之意,其姿千种,其态万状,是中华石文化中一朵绚丽的花朵。古人赏玩灵璧石由来已久。南唐后主李煜爱“灵璧研山”被历代传为佳话;宋徽宗得“灵璧小峰”,御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勒于石上;米芾得南唐后主“灵璧研山”,过镇江,因经济所迫,又因爱甘露寺旁临江的一处晋唐石建筑,便以“灵璧研山”换之,而后米老却又叹惋不已,抱憾终生。苏东坡为得到灵璧石,曾亲自到灵璧张氏园亭为园主题字作画,所撰《灵璧张氏园亭记》至今仍熠熠生辉;清乾隆皇帝三下江南皆因灵璧石而改道,御题“天下第一石”赞之;民国时孙中山的《总理遗嘱》镂花石磬就是灵璧艺人制作的。可见灵璧石以其特殊的审美价值、多维的美学文化内涵,赢得了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人们的由衷喜爱。  

    灵璧石品种多、形态奇、品位高,主要有磬石、五彩石、白灵石、图纹石、皖螺石、红灵璧和透花石等。而其中的白灵石,更是号称灵璧奇石之王。很早以前,白灵玉一直被当做观赏石品种,当地石农偶有开采出来,也只是感到惊奇,当做一种观赏石罢了。直到1988年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地质部、中国奇石协会联合举办“深山寻宝活动”,才让世人逐渐认识它。  

    白灵产自安徽省灵璧县朝阳镇,因白如雪、凝如脂、润如玉而得名,颜色和润度与和田玉不分伯仲。灵璧白灵石产量极少,作为大众赏玩,是收藏者的珍宠,对于灵璧石收藏家来说,又是灵璧石收藏中必不可少的珍稀品种。灵璧白灵石由于产量稀少的原因,一直在灵璧石的收藏中不被重视,恰恰因为这一点,又是灵璧石收藏家所苦苦追寻的珍爱。  

    每块白灵玉都伴随着灵璧石而生,或隐居其中或依附其上,相得益彰,不分不离,所以大家又习惯性地称之为白灵石。长期以来,因白灵石硬度较高,手中难以雕刻,而其产地经济不发达,交通不方便,产量稀少,没有被大家作为玉雕原料所利用。笔者查遍玉雕、石雕集锦,仅发现古代作为璧环的制作,立体的、圆雕目前还没有发现。笔者在上世纪90年代初识这种石头,立刻被它独特的美丽吸引,试用玉雕方法雕一山鬼,立即被一商人买走并开始批量定购。笔者遂放弃雕刻翡翠、白玉、水晶,而专习白灵巧雕,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初步掌握了白灵石巧雕的工艺,如今从业者已几十人,作为一种新材料的引导者,笔者心中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每一块白灵石都不相同,因此雕刻的构思也就不同,所以每一件都有独特性、唯一性,这就很容易引起大家无穷的兴趣和好奇。比之玉料,它的颜色丰富,对比性强,难得的是它每一块都伴随着各种颜色的灵璧石而生,留给每一位作者和观者无穷的想象和发挥空间,让人为之陶醉,为之神往。在制作上,每个人可根据各人的专长选择适合发挥自己专长的石料,根据白灵的形状和质地,巧妙构思并注意用周围伴生的灵璧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表现作者的雕刻技巧,又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情趣,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充分地展示人工和自然的美,暗合了因材施艺、依石就势、以石配工的传统要求和“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因此也就受到了大家的追捧。  

    白灵石现在的产量已经不多,几年前政府已封山,价格更是扶摇直上。随着白灵石资源的日益减少,天然完整独立成型的小白灵石已经很难见到了。现在市场上见到的白灵石绝大多数是在大的矿石上切割加工的,粗制滥造的加工使白灵石的前景日益暗淡,这些珍贵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它和田黄、和田玉一样稀有,希望我们不要糟蹋这些宝贵的资源,不要让浮躁的利益驱使而透支自然的恩赐,要让它发出崭新的艺术光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