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战图形解析1——底部三角形

 遗传密码 2010-07-23

实战图形解析1——底部三角形

 

一、底部三角形 附带图片





2-1-1 底部三角形
图形特征
        在经典的形态分析理论中,底部三角形并没有处于很受重视的地位上,但在中国股市中,它却是最常见最实用的底部形态之一。因此我们把它放在第一个介绍。
认真观察底部三角形,可以发现以下特征:
①股价在经历大幅下跌之后二次探底,都几乎在同一水平获得支撑,形成三角形的下边。
②股价每次反弹的高点逐渐下移,反弹力度渐减,形成三角形的上边。
③在第三次探底时成交童极度萎缩,成交几乎停滞,之后成交逐步放大,股价开始上行,并最终突破压力向上发展。
④整个形态形成过程成交量逐步萎缩,到三角形尖端附近时缩至最小,然后逐步放大。
⑤向上突破之后常常会有一次回抽,配合较小的成交量。
分析意义
        在股价经过大幅下跌之后的第一次反弹,往往带有空头回补和短线投机性买入的意思,因此,反弹的幅度一般不大。随着股价上升,买进意愿逐步减弱,短线获利盘也迅速抛出,从而使第一次反弹很快结束。随后股价再次探底,我们发现成交量比第一次探底时明显减少,显示在短线客出货之后抛盘已经很少,而这些抛盘不足以令股价跌破上次低点,于是在上次低点处发生了第二次反弹。第二次反弹中的买盘主要来自于技术派人士或者逢低吸纳的主力机构,因为这时股价很有些要形成双底的味道。但是,在投资者还没有真正绝望的时候是无法形成坚实底部的,第二次反弹未能达到第一次反弹的高度就掉头向下,正显示出市场买气非常虚弱,人们希望股价形成双底的梦想完全破灭。然而,就在这个市场气氛极度虚弱的时刻,市场却给了我们一个无声但很强烈的信号,因为股价再次下跌时竟然无力跌破前两次的低点,或者仅仅小幅跌破,之后并不再下跌了!
        这很不寻常,尤其是此时的成交量已经萎缩到极点,没有人敢于买进胆票。为什么此时股价不再下跌?我们将虚弱的多头防线比作一张薄纸,为什么兵临城下的空方的箭头竟然无法穿透这道实际上已经不存在的防线?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卖方已经同样虚弱,在漫长的下跌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渐渐转移到了空方阵营之中,这使空方曾一度强大,但当人们一致看空的时候,已经没有新的力量。加入空方了,而这个时刻正是空方的末日。
        否极泰来,这是天地生息变化的永恒规律。少数先知先觉的人虽然身处空方阵营之中,但已察觉到事物正走向反面,于是改变立场开始买进,这就是三角形尖端之后发生的事情。由于抛压极轻,少量的买盘已经能令股价上升,而股价上升又促使更多的人从空方转向多方,造成成交量逐步放大、股价稳步上扬的突破走势,从而完成了股价筑底过程并宣告转势。
最佳策略
        底部三角形的最佳买入点是在三角形尖端之后,当股价从极度虚弱中复苏,刚开始小幅上扬之时。事实上,正是少数先知先觉的人在悄悄买进,才会造成股价小幅上扬。
        请认真体会这个买入点的意义。当股价第一次和第二次探底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这就是底部,特别是第二次探底之后的反弹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达到很小的幅度,这使得我们对后市更加迷茫。这时候股价很可能跌破支撑线并展开一段新的下跌。回顾股价下跌的过程,很容易找到许多短暂的反弹和支撑。所以当股价第三次下探之时,没有谁知道它会在那里停止。然而,第三次下跌时成交量出奇的小。在那个转折点上,市场似乎已经停滞,股价波幅极为狭窄,没有人敢于买进,同时也没有人愿意抛出。就在这种萧条的气氛中,股价在主动性买盘的推动下开始小幅上扬,这是多么明确的信号!对于没有认真观察市场的人来说,此时似乎仍然风平浪静,对于有心人来讲,这几根小阳线简直就是暴风雨来临前轰隆隆的雷声。



2-1-2底部三角形的买入点
实例


        图2-1-3是上证指数96年初的日K线图,三条均线51030日,图中三角形指示的正是那个进入大牛市的大底部。
        在三角形的尖端,成交量极为萎缩,当时的市场气氛是:证券大厅里只有三五个人,证券公司职员态度恶劣,大概很久没有发奖金的原故,许多现实其和电脑坏了也没人修。就我们自己而言,也确实不敢把血汗钱往这个毫无生机的市场里扔。
        然而就在这个毫无希望的时候,市场竟然悄悄拉起了小阳线,从三角形尖端向上钻了出来。这时候是谁买入呢?是先知先觉的赢家和老谋深算的主力机构们。图中圆圈之内就是我们最佳的买人点。
        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能否发现这个底部三角形,而是在发现之后是否敢于相信它,是否能够战胜恐惧并全仓杀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