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集的一些炙、推、拔、刮、刺等知识

 chenxuri 2010-07-23
刮痧在医学上作用
刮痧于人体,主要可以起到下面三方面的作用: 1)促进代谢,排出毒素  2)舒筋通络  3)调整阴阳
  1)促进代谢,排出毒素
  人体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的活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刮痧能够及时地将体内代谢的“垃圾”刮试到体表,沉积到皮下的毛孔,使体内的血流畅通,恢复自然的代射活力。
  2)舒筋通络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的因扰。这是因为人体的“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筋膜、)受损伤时,肌肉会处于紧张、收缩甚至痉挛状态,出现疼痛的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就人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瘢痕化,从而加重病情;刮痧能够舒筋通络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紧张,在明显减轻疼痛症状的同时,也有利于病灶的恢复。
  3)调整阴阳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十分强调机体阴阳关系的平衡。刮痧对人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其恢复平衡。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进行刮痧,可使蠕动亢进的肠道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
刮痧疗法的适应范围
  刮痧疗法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治疗的主要病证有:感冒咳嗽、体虚易感、自汗盗汗、发热中暑、头晕头痛、纳差不寐、牙痛口疮、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厌食、遗尿流涎等。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病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
  刮痧疗法的禁忌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 ,妇女的乳头禁刮。
  ·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此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传说中的刮痧手法有哪些
 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1~2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1.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
  2.用边缘光滑的汤匙(或调羹、铜币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单向重复地刮。
  3.刮痧顺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体中间刮向两侧,或每次都由内向外,不得来回刮动。每次每处大约需刮20下左右,皮肤出现深红色斑条即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刮痧。
  5.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
  6.应用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处刮痧。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处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疗效果外,还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在穴位处刮痧适用于腹痛、胃肠型感冒、暑热恶心,以及因痧所致的肌肉或全身酸痛。

刮痧手法详述
古钱币是刮痧疗法使用的最常用的工具。目前已经发展到专业工具:刮痧板。  刮痧手法有十几种,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手拿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刮痧疗法不仅能治病,而且还可以起保健作用。只要皮肤没有什么疾病,尤其是出血性疾病,沿着经络适当刮一刮对身体还是比较有益的。刮痧的保健作用主要应用于疏通经络方面。常见有些患有肩周炎的50岁左右的人,采用刮痧的疗法疗效比较好,但是一般不是一次能完成,大概要二、三次左右。
  刮痧疗法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刮痧疗法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排除毒素等作用,操作方便,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刮痧疗法的起源
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通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砭石是针刺术、刮痧法的萌芽阶段,刮痧疗法可以说是砭石疗法的延续、发展或另一种存在形式。
  随历史之发展,刮痧未能像针灸等疗法一样得以系统发展,而是流于民间。
  清代《痧胀玉衡》王庭《序》中所说:“先是乡人用粪秽感痧,例制用钱蘸油而刮,然行之大都为妇人,为名医所不及”。
  刮痧最初适应证仅为痧证,痧证的记载较早见于宋代王荣《指述方瘴疟论》称之为“挑草子”。元代医学家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对痧证的描述:((/乙腹绞痛、冷汗出,胀闷欲绝,俗谓搅肠沙”。
  在明代医书中,多沿用了危氏的说法,但将“沙”字变为了“痧”。如明代张凤逵在《伤暑全书》中载有“绞肠痧”一症。清(康熙年间)郭右陶《痧胀玉衡》使痧病的证治始备,在痧病病源方面《痧胀玉衡·痧原论》中指出;“症先吐泻而心腹绞痛者,痧从秽气发者多;先心腹绞痛而吐泻者,从暑气发者多;心胸昏闷,痰涎胶结,从伤暑伏热发者多;遍身肿胀,疼痛难忍,四肢不举,舌强不言,从寒气冰伏过时,郁为火毒而发痧者多。’
  《痧胀玉衡》将痧病分为遍身肿胀痧、闷痧、落弓痧噤口痧、角弓痧、扑鹅痧、伤风咳嗽痧、痘前痧胀等4 5种痧病痧病主要由于气候因素如夏日暑气炎蒸,燥气炽灼,间或淫雨诌绵,忽而烈日蒸晒,所酿不正之疠气,流于天地间,人在气交之中,触其毒者,无论男女老幼皆可能染病。痧病的盛行季节,以夏、秋为最,春次之,冬极少见。
  痧病主要特征有二: 一是痧点,二是酸胀感。
  痧病主症多现头昏脑胀,胸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怠无力,四肢麻木,甚则厥冷如冰。入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蓄为瘀;遇食积痰水,结聚而不散,则脘腹痞满,甚则恶心呕吐。
  痧病治疗方面《痧胀玉衡·刮痧法》指出:“背脊颈骨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土腹软肉内痧,用食盐以手擦之”。清代论述痧病的专著日渐增多如叶桂《温热湿痧三种》,陈延香《中暑痧症疗法》,韩凌霄彻痧要编》,王凯《痧症全书》,沈金鳌《痧症燃犀照》,王士雄《吊脚痧证》、《绞肠痧证》,欧阳调律《痧法备旨》,胡风昌《痧症度针》等数十种专著。

刮痧拔罐全过程
阿伟:您能给我解释一下刮痧是怎么一会事吗?
  福哥:好。说起刮痧,先要了解一下它的历史。刮痧在古代称为砭术。既然是砭术,那一定要知道什么是砭。砭,实际上和砭石有关,砭石是一种特殊的石头,据考证起源于现在的山东境内。这种石头色黑,手感很润,敲击有声悦耳。你听说过孔子击磬养生吧,那个磬用的就是砭石。石代用的乐器――编钟,有很多就是用砭石做的。
  砭石不仅可以做乐器养生,还能用来给人治病。砭石治病多次出现在《黄帝内经》里。用砭石来刮痧,甚至可以不用刮痧油,这是它和普通的刮痧板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砭与针、灸、药等,是中医治病体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砭术甚至被称为中医治病之祖。不过大约从东汉以后,砭石找不到了,砭术就慢慢失传了。再后来,医生很少再用砭石给人治病了,因为这种刮痧疗法,虽然有效,也基本没有副作用,非常容易上手学习,但因为看着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且医生给病人治病,体力消耗很大,所以医生一天也看不了几个病人,不像开药方来的神秘和有技术含量,而且医生还能从药上挣钱,这样刮痧疗法,慢慢的就沦落到了民间。所以,你看很多老人都会刮痧,尤其是那些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人,但正规的医院,不论中医西医,都没有刮痧这一科。
  阿伟:可昆叔不是还在用刮痧给人治病吗?而且我的病,也是他治好的啊
  福哥:没错,我不是说了吗,无论用针、灸,还是药给人治病,或多或少损伤皮肤、肌肉、神  经、肝、肾等组织器官。而刮痧的情况则不同,它通过刮痧板作用于皮肤,对皮肤和肌肉组织进行适度的挤压,造成皮下组织不健康的红细胞破裂,形成局部出血症状。此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把这些皮下出血当作外敌来消灭,所以你会发现,大约一周左右的时间,你皮下的出血就会慢慢消失掉,中医讲气化,西医讲吸收。总之,不管怎么个提法,这些皮下出血症状,都会慢慢消失,身体越好的人,消失的也越快。
  阿伟:是所有的人刮痧都会出痧吗?
  福哥:当然不是。如果身体健康的人,在接受刮痧治疗的时候,颜色应该是粉红色,很少出痧,只有病人、亚健康的人,才会在相应的病灶部位出痧。换句话说,身体健康的人,体内的红细胞大多处于正常状态,当刮痧板对皮肤和肌肉组织施压的时候,正常的红细胞会被挤压变形通过刮痧板,而只有缺少活力的红细胞才会破裂。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携氧。出过痧以后,人体的免疫系统被充分调动起来,新陈代谢加快了,这样不断会有新的健康的红细胞生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经过刮痧治疗以后感觉轻松许多,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健康的红细胞增加了,使得血液中的含氧量提高,肌体自然就充满活力了。
  阿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那我天天做刮痧,岂不是更好?
  福哥:这也不行。刮痧对人体多少是一种损害,尤其是皮肤和皮下组织,因此它需要一个修复过程。好比说,你们小区保安工作不努力,吊儿郎当,这样你就需要给他们搞一次演习,激活他们自身的活力,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但如果你天天搞演习,也不行,久而久之,保安的弦绷的太紧,反而对小区的治安不利,总之,要适度和适量,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承受力来确定治疗周期。
  阿伟:那拔罐和按摩,与刮痧有什么不同吗?
  福哥:当然有所不同。前面我已经提到过了。拔罐主要治疗的是肌体深层的病症,刮痧主要针对的是表层。而按摩则是深浅结合。这几种方法要结合起来使用才行。但他们的相同点都是为了打通经络,使身体组织气血运行畅通。
  阿伟:您这么一说,我算是明白了。看来我还是要积极的学习才行。不过我还是有一个问题,在《人体使用手册》里,作者强调敲胆经和按摩心包经,可为什么我按此方法做了以后,似乎没有太大的效果,而且昆叔也没有给我强调这个问题呢?
  福哥:敲胆经和按摩心包经,对疏通人体经络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但是对于像你这样,长期透支健康的人,治疗作用就比较有限了,因为你的经络早已经闭住了,通过自己按摩和敲打来把经络疏通是不太容易的。如果是这样,我就不会让昆叔给你这么治疗了。
  阿伟:是啊,我也纳闷了。昆叔给我治疗的时候,我痛的要命,可过后感觉非常的舒服,尤其是后背像是卸掉一块盔甲似的。
  福哥:对。敲胆经和按摩心包经作为自然保健来说有一定作用,但如果真的要是治病,还必须靠专业人员来进行,最简单的说,你后背的经络就不可能自己去打开,必须依靠他人,而后背的膀胱经,是人体最最重要的经络,不打开这个经络,人的阳气得不到宣泄,人就会感觉疲惫和精力不足。
  阿伟:我知道了。而且我觉得,让专业人员来进行治疗,你可以体会这种治病的感觉,比如说,痛啊、酸啊,胀啊是一种什么程度,也便于你在今后的自我保健中把握好尺度。
  福哥:对。如果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治疗,你在自我保健中,可能体会不到痛疼轻重的尺度,这样,在治疗效果上会大打折扣。比如说,我就见到过这样的病人,拿刮板给别人刮,最后把骨膜刮伤了。所以说,刮痧看起来简单,也是有很多禁忌的。即便像吃饭这种人人都会的事,也有很多的科学道理,也有会吃和不会吃的,要不然,就不需要营养师了。
  阿伟:正是正是。看来,治疗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久病成医看来就是这个道理。

淑女驻颜 刮痧排毒
老话“一白遮十丑”中的“白”字已不是简单的顾名思义了,衡量容颜俏丽的尺度则更多的包含了肌肤的光滑柔嫩和生理健康。  民间,通常遇感冒或者中暑,爱用钱币沾上麻油或用汤勺沾酒、水往皮肤上来回刮。这种效果还挺好。借鉴了这一原理,研制出用水牛角制成的“刮痧宝玉”(刮板)代替了铜钱瓷勺,外加活血剂替代油、酒之类,并遵循经穴的中医原理。刮痧的美容原理是:利用具有“凉血”作用的“刮痧宝玉”刺激经络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增加细胞的营养和氧的供给,使细胞活化,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美化皮肤的目的,它完全可以取代一般意义上的面部按摩。
  排毒跟美容又有什么联系呢?原来,作为传输食物和消化吸收营养的消化道,在长年累月的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下许多污垢,中医称之为“宿便”。宿便万病之源,它不仅直接使人致病,还会间接地加速人的衰老、肥胖、妇科病以及脸部黑斑、面疤等都是由这些毒素引起的。刮痧排毒可以将肌肤积存的毒素舒畅地,轻松地排除体外,防治细胞毒质的存在和蔓延,促进生理健康,使肌肤光滑白嫩。使用者会青春常驻,四十岁以上的女士效果尤为显著。
  情系驻颜术,美丽更健康。多关心您的肌肤,它可是您最美的一件时装啊!
刮痧治疗的几种常见疾病
·感 冒
  感冒是呼吸道常见疾病,四季均可发生。主要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卫外功能减弱而导致风寒、风热、暑湿外感。常见有头痛、四肢酸痛、发热、畏寒、乏力、鼻塞、流涕、咳嗽。部分患者还伴有食欲差、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
  经络刮痧:
  头部:以头顶(督脉:百会穴)为中心,分别向前(至前额神庭穴)、后至枕骨凹处(胆经:风池穴)、左、右刮拭(至太阳穴);
  胸部:(咳嗽)--由内而外(任脉:天突至中府穴);
  腹部:(呕吐)--肚脐上4寸(任脉:中腕),
  小腿外侧:(胃经:足三里穴);
  颈部:(发热)--第七脊椎处(督脉:大椎穴),屈肘直角横纹外(大肠经:曲池穴);
  脊椎:(发烧)--脊椎两侧(督脉--华佗夹脊穴),第二胸椎旁开两指(膀胱经:风门穴);
  手臂:(鼻塞)--手腕横纹桡内侧上7寸处(肺经:孔最穴),点按鼻翼外凹处(大肠经:迎香穴)。

·疲劳综合症
  饮食不周,睡眠不足,体力消耗过多,身体长期劳累;烦躁,抑郁,心理压力过大引发的身心疲惫症状。无器质性病变的亚健康状态。
  经络刮痧:
  头部:以头顶(百会穴)为中心,分别向前(至前额)、后(至天柱穴)、左、右刮拭(分别至太阳、风池穴);
  肩部:双侧肩周部(从上向下至肩井穴);
  背部:胸椎、腰椎及两侧(督脉、膀胱经);
  足部:足跗外侧:(膀胱经:京骨穴)
·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其主要表现为:
  疼痛——早期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昼轻夜重,不能向患侧侧卧。
  功能活动受限——肩关节各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例如,梳头、穿衣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屈肘时手摸不到肩。日久可以发生肌肉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臂上举不便、后伸不利等症状,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年龄的人,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刮痧治疗肩周炎主要刮痧部位:颈部,肩背部,胸部。
  刮痧部位:
  颈部——哑门、风池、大椎。
  肩背部——肩井、天宗。
  胸部——中府、云门、缺盆。
  上肢部——肩贞、外关、曲池、合谷。
  下肢部——足三里、条口。
·高 热
  可见于多种疾病,如病毒、细菌感染引起,发热在38 c左右或以上者,主要表现为体温高,怕冷、咳嗽、面赤、烦躁不安等。阴虚症多引发。
  经络刮痧:
  头部:两眉间(任脉:印堂穴),鼻下(督脉:人中穴),十指尖(十宣)放血;
  颈部:颈椎下第七棘突下(督脉:大椎穴)、肺腧;
  背部:脊椎两侧(督脉--华佗夹脊穴),第二胸椎旁开两指(膀胱经:风门穴);
  上肢:手臂外侧屈肘处:(大肠经:曲池穴),左右手拇、食指交叉拇指尖处(大肠经:合谷)。
·头 痛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如感冒、高血压、颈椎病、发热性疾病、颅内、五官等疾病均可导致。多为风邪袭入经络,肝阳上亢,气血亏损以及淤血阻络。神经性头痛系长期焦虑、紧张和疲劳;偏头痛是颅脑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头痛往往伴随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等。
  经络刮痧:
  头部:以头顶(督脉:百会穴)为中心,分别向前(至前额神庭穴)、至后后发际边凹处(膀胱经:天柱穴)、左、右刮拭(至太阳穴);
  肩部:双侧肩周部(从上向下至肩井穴);
  上肢:双外侧(大肠经:从合谷穴向上至肩部);疼痛重者加阿是穴(痛处)。
·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性缺血、缺氧所致的症状。常因劳累、激动、遇寒、饱餐等因素诱发。表现为突然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及左上肢内侧, 小指、无名指等部位。并伴有心率加快,出冷汗,呼吸困难等。休息或含服硝酸脂剂,刮痧亦可迅速缓解。
  经络刮痧:
  背部:脊椎上部(督脉:大椎、至阳穴),第五棘突下旁开1.5寸(膀胱经:心腧穴);
  前胸:胸骨上窝中凹处(任脉:天突)、两乳间处(任脉:膻中穴);
  手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心包经:内关),腕横纹上5寸心包经--郗门穴),腕掌桡侧上缘(心经:神门);
  小腿内侧:踝骨上三寸处(脾经:三阴交),踝骨下凹处(肾经:太溪)。
  ·腹 痛
  腹痛是泛指胃脘以下,耻骨以上发生的疼痛,多与脏腑疾病有关。妇科病亦可引起腹痛。单纯性腹痛系寒邪内积,脾虚胃寒,饮食不节;消化、吸收、排泄功能紊乱造成。
  经络刮痧:
  腹部: 肚脐上4寸下(任脉:中脘)、下3寸(任脉:关元穴)、肚脐旁1.5寸(胃经--天枢穴);
  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膀胱经:肾俞至大肠腧);
  腿部: 膝髌骨外缘上4寸(胃经:梁丘穴)。
  ·便 秘
  凡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秘结不通超过2天以上者称为便秘。凡喜食辛辣腻味,胃肠积热,津液受灼者易秘。大便干燥者为“热秘”;体虚、产后、年老及气血亏虚,肠失润下者为“虚秘”。
  经络刮痧:
  腹部:肚脐旁1.5寸(胃经:天枢穴、腹结穴);
  腰部:腰部第四腰椎旁1.5寸(膀胱经:大肠腧穴);
  手臂外:手背腕横纹上3寸(三焦经:支沟穴);
  下肢外:膝下外侧下缘1寸(胃经:足三里穴)。
  ·失眠
  又称“不寐”。指经常不能入睡、睡不深熟、易醒。多因思虑忧愁,操劳太过,损伤心肺,气血亏虚或脾胃不和,心神不宁所致。神经衰弱,无法安眠。
  经络刮痧:
  头部:以头顶(督脉:百会穴)为中心,分别向前(至前额神庭穴)、至后后发际边凹处(膀胱经:安眠穴)、左、右刮拭(至太阳穴);
  肩部:双侧肩周部(从上向下至肩井穴);
  背部:脊椎、腰椎两侧1.5寸(膀胱经:心腧至肾俞穴)。
  下肢: 膝下外侧下缘1寸(胃经:足三里穴),
  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脾经:三阴交穴),
  足面:拇一、二趾间(肝经:行间穴)。
  ·减 肥
  肥胖是体内脂肪过多的状态。因多食、高脂肪膳食, 体力活动过少或遗传因素造成。易诱发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患。 中医认为肥胖主要是脾气虚、运化功能减弱形成。刮痧可以疏通经络,加速新陈代谢,消除体内蓄积的脂肪,安全不反弹无副作用。
  经络刮痧:
  背部:双侧脊椎旁开1.5寸处从上往下(膀胱经:肺俞、脾俞、肾俞穴);
  胸腹部:两乳间(任脉:膻中穴)、脐上4寸(任脉:中脘穴)、脐下3寸(任脉:关元穴);
  下肢: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脾经:三阴交穴),外踝尖上8寸(胃经:丰隆穴)。
  ·月经不调
  月经的周期或经量出现异常都称为月经不调。月经先期多属血热,月经后期多属虚寒,月经先后无定期,多属肝郁或肾虚。
  经络刮痧:
  背部:腰椎旁开三指处从上往下(膀胱经:肝、脾、肾俞穴),
  腹部:肚脐下两指至四指处(任脉:气海、关元穴),
  下肢:双侧踝骨上四指处(脾经:三阴交穴)、髌骨内上缘两指处(脾经:血海穴);
  足部:足内侧,内踝下后方凹陷处(肾经:太溪穴)。
刮痧治疗风湿病2例
  案例1:
  性别:女,年龄:40岁,职业:工人。
  该患者洗澡后站在屋檐下,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感觉肩胛骨缝酸痛连及腰部,开始症状较轻,近两年逐渐加重,现在腰背怕凉、怕风,不能弯腰,不能久坐久站,阴雨天更加严重。曾用过抗风湿药几TDP照射,病情仍未好转,于2003年4月23日来我就诊。
  查体:脊椎生理弯曲存在,无肿胀。胸3~5节,腰3~5节,椎体骶骨压痛均阳性。
  治疗:刮痧部位,取足太阳膀胱经的俞穴及督脉,让患者卧于床上,先涂抹活血剂,用活血板在肺俞、脾俞、肝俞、膈俞、肾俞等穴由上而下轻刮至腰骶3~5遍,然后在由内向外刮试5~8遍,用中度或者重度的手法重复以上治法,直至皮肤表面出现青黑紫块,有痛感。相隔5天后,患者感觉无疼痛,黑紫块已消失,背部酸痛减轻,再用以上次序刮试,3天痊愈。
  案例2:
  性别:男,年龄:40岁,职业:干部。
  该患者因坐火车感受风寒,初感肩背不适,以后逐渐加重,阴雨天更重。曾用过抗风湿药治疗未见效。病后一个月来我院就诊。
  查体:脊椎生理弯曲存在,无红肿,胸腰椎旁压痛明显
  治疗:刮痧部位,取足太阳膀胱经的俞穴及督脉,让患者卧于床上,先涂抹活血剂,用活血板在肺俞、脾俞、肝俞、膈俞、肾俞等穴由上而下轻刮至腰骶3~5遍,然后在由内向外刮试5~8遍,用中度或者重度的手法重复以上治法,直至皮肤表面出现青黑紫块,有痛感。后痊愈出院。
  刮痧治疗落枕2例
  治疗方法:按照经络循行取穴风池、大椎、肩井、天柱、风门、大杼、秉风等。选牛骨刮痧板一块及刮痧油, 让患者取坐位, 由上而下, 由内至外, 循经络走向刮, 在穴位痛点重点刮, 每星期刮拭1~2 次, 待痧退后可行第二次治疗,同时应嘱患者避免风寒, 刮痧后嘱患者饮热水发汗或利小便, 以引邪外出。
  病例1  王某, 男性,35 岁,1999年1 月21 日下午就诊。因晚间打麻将至凌晨四点, 次晨起床时出现左侧项背疼痛, 活动受限, 不能左右回顾, 且疼痛向左侧上肢放射, 不能抬肩, 经刮痧治疗一次后疼痛消失, 活动正常。
  病例2  黄某, 女性,47 岁,1999年10 月11 日上午就诊。晚上睡眠因枕头过高, 次晨起床时左颈部疼痛, 活动受限已一日。经检查: 左侧冈上肌处压痛明显, 无红肿现象。诊断为落枕, 经刮痧治疗一次而愈。
  
面部刮痧美容2例
  案例1
  李某,性别:女,年龄:38岁,职业:个体业主
  主诉:由于业务忙,压力大,烦心的事太多,头上额纹加深,鱼尾纹增多,约有一年多的时间。
  查体:头上额部皱纹较深,皮肤干燥、松弛、两目外毗有鱼尾纹,肤色较暗,光彩不均。
  治疗:在面部先均匀涂上。‘推拿精华油”。
  (1)用鱼形刮痧板一支鱼尾部点穴;印堂、神庭、上星、阳白、头维、瞳子骼、丝竹空、鱼腰、太阳。手法由轻到重,再到轻,中间可点颤,每穴点30次。
  (2)用鱼形水牛刮痧板从素移向_l7-沿督脉至百会,并按以下线路面部刮痧:印堂一攒竹一阳白一丝竹空一太阳:神庭一头维一曲鬓一太阳;每线刮拭5一7遍;方向由内向外,手法宜轻、均、柔。
  (3)在以下穴位刮痧:中院、足共里、脾俞、胃俞、肾俞。
  结果:一个疗程(七次)后,面部大有改现。患者信心大增,二个疗程后,不仅皱纹、鱼尾纹变浅,而且面部皮肤的纹理也变细,面色也变白,精神多了。她自己说:“我简直判若两人了”。
  案例2
  梁某,性别:女,年龄:24岁,职业:职员“
  主诉:脸上有黑眼圈两年多,但最近几个月加深了。
  现病史:原来面色很白,很美丽。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出现了黑眼圈,颜色不太深,也就不太在意。但最近几个月,变得越来越黑了。平日好打麻将,睡眠较晚。
  治疗:均匀涂上“推拿精华油”。
  (l)用鱼形水牛角刮痧板的一支尾部,按以下穴位点穴:攒竹、睛明、承泣、脾俞、肾俞、肝俞、三阴交、太溪;每穴点按30次。点按时要有力度,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节奏宜均匀有序。
  (2)用鱼形水牛角刮痧板按以下线路刮拭:睛明一承泣一球后一瞳子骼一太阳;印堂一攒竹一鱼腰一丝竹空一太阳;每条线路刮拭5一7遍。
  (3)用长方形水牛角刮痧板刮莎:
  背部:脾俞、肾俞、肝俞;下肢:三阴交、太溪。
  结果:两个疗程,黑眼圈颜色变浅;四个疗程,四周色素沉积消逝,黑眼圈治愈。患者感到形象气质都变了,工作更有信心了。

刮痧酊
生姜150 葱白150 丹皮30 薄荷30 红花15 连翘30 薄荷脑3 冰片3 95%酒精1000毫升,甘油300毫升。
将葱姜切碎,另4味打成粗粉,浸泡于95%酒精中7天,过滤后加入薄荷脑冰片,再加入甘油,摇匀即可,用小瓶分装使用。

刮痧油
麻黄30g、桂枝30g、红花30g、元胡30g、田七30g、穿山甲30g、威灵仙60g、苦参60g、透骨草60g。用茶油或者麻油十斤,浸泡一个月就能用了。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用完后,还可以加入五到七斤油再泡一次。
这个药油的活血祛瘀的功效很强,平时若有跌打损伤也能使用(我儿子,四岁,被重物砸到右脚小脚趾,当时出血,肿胀,脚不能行,嚎啕大哭。涂抹药油五分钟左右,血止,十分钟后,入睡,当晚消肿,一周后,痊愈,无疤痕;我一个亲戚,被蚊香不慎烫伤,即刻涂抹药油,当时痛止,没起水泡,次日痊愈,无伤痕。 )
这个方子如果用六十度以上的白酒来浸泡,就是活血祛瘀的跌打酒了。为了安全起见,只外用吧。
苏合香30克,厚朴20克,朱砂15克,紫河车15克,川贝15克,蚕沙30克,半夏15克,茯苓15克,苍术15克,甘草20克,雄黄15克,(不能用铁器),生姜(新鲜1.5两),葱白(7根)茶油或豆油最好是清热解毒的3斤.
制法:
油烧好后先放生姜和葱白,炸干捞出,再放其他小包装好的药物,中火炸干炸透.雄黄是所有药炸好后放.
药渣捞出晒干粉末灌胶囊,有安神.服下后命门处有发热发胀舒适感
刮痧油的制法:红花4克,小茴香10克(纱布包),鸡血藤20克,防风15克,丹参20克,元胡20克,广木香15克,桂皮15克。以上药物放进1斤香油中泡一个月后,放入铁锅内用文火煎炸,纱布包变黄时,拧干捞出,炸焦一个捞出一个,锅不能冒青烟,最后连锅坐进冷水中,趁油温热时放入5克冰片,搅拌均匀装瓶备用,高级的可恰当加点麝香。
 
 
 
拔罐的操作方法简介
(1)准备材料:玻璃火罐二个(备用一个),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条,香皂一块,脸盆一个。
  (2)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操作方法:先用干净毛巾,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门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
  (4)留罐时间:过去留罐时间较长,有从10分钟留到30分钟以上的,这种长时间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郁血严重,增加吸收困难,因此,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了,根据身体强弱的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可以考虑改从3分钟到6分钟比较合适。
  实践证明,短时间留罐比长时间留罐好处多。严重郁血减为轻微渗出血或充血,便于吸收,增强抗病能力;不留斑痕;防止吸过度,造成水泡伤引起感染;时间虽短,疗效较高。
  (5)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脱落。
  (6)火力大小: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酒精多,火力大则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则吸拔力小。还有罐子叩得快则吸力大;叩得慢则吸力小。这些都可临时掌握。
  (7)间隔时间;可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讲来,慢性病或病情缓和的,可隔日一次。病情急的可每日一次,例如发高烧,急性类风湿,或急性胃肠炎等病,每卧一次、二次,甚至三次,皆不为过,但留罐时间却不可过长。
  (8)疗程。一般以12次为一疗程,如病情需要,可再继续几个疗程。
  (9)部位:肩端、胸、背、腰、臀、肋窝以及颈椎、足踝、腓肠肌等肌肉丰厚、血管较少的部位,皆可拨罐。另外还可根据病情,疼痛范围,可拔l~2个火罐,或4~6个甚至10个玻璃火罐。

拔火罐新法——浅散法
浅散法就是在选定的部位,用闪火法拔罐,留罐1~2分钟观察,至皮肤潮红为度起罐,然后用罐滚压或用掌根揉按使局部退色,再在原处重新扣罐,如此反复6~8次为止,此时局部潮红,皮肤略隆起。  可隔日1次,2~4次即可结束治疗。
  其适应症有:感冒、风湿、麻木、劳损、扭挫伤及疼痛等。
  原理:采用火罐,是取其温热效应以“宣毛窍”,造成祛邪外出的先决条件,这有别于我们常用的抽气罐。同时,因其产生的吸力可对病邪产生“捉而浅之”的作用,“浅之”之邪又经滚压或揉按产生“压而散之”的作用。经过反复的“捉”与“压”,就会有量的积累和变化,达到病邪“十去七八”的目的,这就是“浅散法”的治病原理。
  这有别于传统火罐的留罐法所致的瘀血现象,本求祛邪,祛之有限,又添瘀血,因此效果常常不够理想。
  还有别于闪罐法,虽然闪罐法类似于“浅散法”,但它即拔即起,时间短促,虽可至皮肤潮红,但祛邪力嫌其不足,能“浅”而不能“散”,同样达不到量变的要求。
  由此可见,“浅散法”拔罐优于同类其它方法,有时可与针灸疗法相媲美,常结合使用。

在家中医拔罐DIY
火罐疗法可以用于保健。如果体内有“毒”,可以每一两个星期在背上用平衡火罐法排出毒素,人会觉得舒服很多。  火罐疗法可用于保健
  李漾介绍,在家里进行火罐疗法,首先要准备几个玻璃罐或竹罐,再用一把长镊子夹着棉球,蘸上浓度为95%的酒精,挤干后用火点燃,放到罐中迅速绕一圈,把里面的空气烧净,放在需要的部位就可以吸紧。她提醒,这个动作需要非常熟练,酒精棉球必须尽量挤干,否则烧着的酒精液滴落到身上容易烫伤自己,另一方面,罐内的空气如果没有烧尽,火罐就无法拔紧。
  在家里用火罐治疗颈肩腰腿痛时,可以遵循“哪里痛就拔哪里”的原则。另外,火罐疗法还可以用于保健。“五脏六腑的背疏穴都在背上,如果体内有‘毒’,可以每一两个星期在背上用平衡火罐法排出毒素,人会觉得舒服很多。即使不需要排毒,也可以用轻一点的手法疏理一下五脏六腑的精气。”
  用于排毒时,玻璃罐的优点就开始显现,因为观察火罐内呈现的颜色可以判断体内大概哪种邪气较重。一般来说,拔完火罐后罐内呈紫黑色的表示寒湿,深红代表体内有热气,暗紫色代表体内有淤血,如果火罐里雾气蒙蒙的,则表示体内气滞。脾虚湿困的人可以在腹部顺时针用闪罐法,连续拔一两百下至皮肤潮红,能够增强消化吸收,日子久了还可以减肚腩。
  链接
  平衡火罐三步法:
  闪罐:可看做持续时间极短的“留罐”,把火罐口放到背部随即迅速拔开,再次燃烧罐内空气,重复以上动作,有祛邪气的作用。
  走罐:往背部涂上甘油做润滑油,留罐后来回拉罐。走罐能起到刮痧的效果,邪气重的人也可以用走罐把“痧”刮出。
  留罐:一种常见的拔火罐手法。在家中进行留罐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否则皮肤起水泡后护理不当,容易引起感染。

明明白白拔火罐
拔火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机械的或加热的方法,驱除罐内的空气,利用其负压,吸附皮肤,在局部造成微小的皮下淤血,这种小创伤能刺激人体自身功能(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药店、商场里的火罐产品也越来越多。  辨火罐:新老产品差别不大
  拔火罐又称“拔罐疗法”、“拔管子”或“吸筒”。对于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火罐产品,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副教授白兴华认为,传统火罐和现代拔罐器之间的功能并无太大差别,尤其是材料的差别,对于火罐的疗效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但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如果是针对寒症如风湿、老寒腿等,则使用传统的需要点火的火罐效果更好些。
  拔火罐:弄清痛因再下手
  对于患者在自己家里使用拔罐器,白教授认为,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弄清疼痛的原因,如果是一些慢性病所带来的疼痛如腰脊劳损,或是扭伤,在患者明确病因并有医嘱的情况下是可以自己使用的,这样也有利于治疗。但疼痛的原因有时是非常复杂的,所以,白教授不提倡人们在不清楚病因时就使用拔罐来自我诊疗,因为不对症的拔罐虽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却会贻误病情,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另外皮肤有破损,或患有易出血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紫癜等)的人也不适合使用拔罐疗法。
  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使用拔罐器呢?白教授的建议是,如果需要拔罐的部位是后背等大块肌肉上,最好使用稍大的罐,在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吸力大,效果好。在拔罐的手法上,无论大罐小罐都不能用蛮力去拔,正确的手法是用手指把罐边缘的皮肤下压,待空气进入后轻轻拿下。拔罐的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最多不超过30分钟。同一部位的拔罐间隔要视皮肤恢复情况而定,一般两三天即可。
  拔火罐时,还要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孕妇的腰腹部不能拔罐,心脏部位、毛发部位、患有皮肤病的地方也不宜使用。
  用火罐:三个误区要明白
  拔火罐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来说,确实有很多方便,但在日常使用中,有很多人还是对拔火罐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为此,白教授指出了人们对拔罐疗法理解上和使用上的三个误区:
  第一,拔火罐虽然对多种疼痛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作为一种中医辅助治疗方法也不是包治百病的。对于拔罐器产品说明上的功能介绍,没有经过医学临床实验的,无法证实其效果,患者对待这个问题要理性。
  第二,针对市场上一些有磁疗功能的拔罐器,白教授说,人体自身带有非常微弱的磁场,附在罐内的磁铁磁力很强,会对人体自身磁场产生干扰。如果使用过多的磁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害大于利的。他认为,对“磁疗”的宣传和追捧更像是一种“时尚”,因为在传统中医学理论中对“磁”的功能只有零星记载,并未真正形成体系。
  第三,一些非医疗机构的场所如洗浴中心等也会提供拔罐、刮痧等服务,虽然方便,但建议最好不要去,因为某些场所没有严格的消毒,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

拔火罐应“对症下药”
现在正值夏季,天气炎热,许多人喜欢用火罐来拔体内的“湿气”。专家提醒,在家使用火罐,要弄清楚疼痛的原因,拔火罐也要“对症下药”。   分清病因
  使用火罐首先要弄清楚疼痛的病因。兵团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张艳梅医生说:“造成疼痛的原因很复杂,有一些疼痛是由于慢性病或疲劳、紧张引起的,如腰肌劳损引起的,如果遇到胸口、腹部疼痛就应该去医院检查一下。
  弄清楚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很容易掌握操作方法,自己在家就能拔火罐治疗。但有些疼痛,在穴位的选择、操作手法和时间上还是有相对严格的要求,一般不好把握,这时最好找专业医生,以免起不到治疗效果。记者在兵团医院中医科看到,有些病人身上有好几处印记,重复的部位很少,张医生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多次在同一个部位使用火罐造成伤害。
  选对部位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软伤科副主任医师王建生说,使用火罐的时候部位要适当,局部皮肉丰厚。对于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的部位,火罐易脱落。拔火罐时还要避开胸部。在如对待颈椎病这类骨病,首先要分清楚颈椎病的类型,以免由于使用火罐,使得颈椎处有更多的液体渗出,加重病情。
  其次,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一般来说,对于肌肉丰厚的背部,可以使用口径大的火罐。对于肘关节部位可以选择小口径火罐。拔火罐时,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
  控制时间
  自治区中医医院针灸科的医务人员说,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一般情况下,临床上需要病人皮肤局部起泡时,一般会留20~30分钟,但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以10分钟左右合适。
  拔火罐并非人人适宜,体质特别虚弱,皮肤有斑疤、炎症、溃疡或者破损,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等)的人不适合使用拔罐疗法。而心脏部位、毛发部位、患有皮肤病的地方一般不适合使用火罐。
 
 
 
 
落枕找内关 指掐即见效
 落枕是常见病。笔者采用指掐“内关”治疗落枕,见效迅速,其效甚佳。此法简单易学,又没痛苦,特做一介绍,以便应用。
  诊断落枕并不困难,但需注意排除颈椎疾病。若压痛点在项正中(即颈椎上),应考虑颈椎疾患,可配合X线进一步检查确诊。当采取指掐疗法无效时,可排除落枕疾患。
  内关穴位于前臂屈侧,腕横纹上二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穴的主要功效是宁心安神、疏肝和胃、止痛。
  操作方法:首先,操作者先将自己的右手拇指指甲剪短,然后,操作者左手握住患侧的手背,使其腕关节适当屈曲,以便使腕部的腕屈肌群的肌腱松弛。随即,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4指放在内关穴位的背侧,拇指用力掐住内关穴位,使患者感到上肢、肩及颈部有酸、沉、困之感。
  嘱患者头自由左右转动,患者即感疼痛减轻。此时,让患者转动角度逐渐增大,一般3分钟左右,落枕不适症状消失或缓解。
  为了巩固疗效,操作者还可在患者压痛最明显之处用手指按摩1分钟。

睡不好推拿四神聪可安神
睡眠不好时试试自我推拿,取四神聪穴(共有四个穴位,我们首先找到头顶的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然后前、后、左、右各旁开一寸),按先上下、后左右的顺序,以双手中指同时按摩,各100次,能逐渐改善睡眠。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针灸推拿专家王华兰认为,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如果身体各系统有失平和,都可能引起失眠不寐,而中医推拿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寐”进行调节改善,能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王华兰介绍,多数年轻的失眠患者,是因为工作压力较大,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过度消耗气血。“不能以气血养神,就会引起睡眠不好,心烦气躁。”
  性格内向的人容易失眠。这类人往往心有郁结之气,一旦受到刺激,就会肝气上升影响心神,“神不守舍”,自然无法安眠。
  现代人饮食多肥甘厚味,而且应酬较多,往往刚结束在饭桌上的推杯换盏,回家就倒头大睡。长此以往脾胃功能受损,“胃不和则卧不安”,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此外,在中医理论中,内伤心脾、心肾不交、阴虚火旺、心气虚等因素,均可影响心神而引起失眠。“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如果身体各系统有失平和,都可能引起失眠不寐。”王华兰说,中医推拿则可以用独特的手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寐”进行调节和改善。
  王华兰介绍,对肝气不舒者,推拿主要起到疏肝理气、安神凝志的作用;而对于因脾胃不和而影响睡眠的患者,通过推拿健脾和胃;对于气血不足、阴虚火旺而睡不好的人,则需要通过推拿穴位滋阴补肾、养气安神。

揉腹养生祛病延年寿更长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现代医学研究则指出,揉腹可使胃肠及腹部肌肉强健,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增强,有利于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揉腹不但可防病,而且对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肾炎、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都有辅助治疗作用,所以揉腹是自我养生保健的最好方法之一。
  揉腹的意义
  ★通和上下调理阴阳 揉腹可通和上下,调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促进排便的作用,从而预防和消除便秘,这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腹部按揉利于减肥 揉腹可以使胃肠道黏膜产生足量的前列腺素,能有效地防止胃酸分泌过多,并能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揉腹还可以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这是因为按揉能刺激末梢神经,通过轻重快慢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细血管畅通,促进脂肪消耗,防止人体大腹便便,从而收到满意的减肥效果。
  ★睡前按揉有助睡眠 揉腹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睡觉前按揉腹部,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起到辅助治疗的良好作用。
  揉腹防疾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 每天早、中、晚饭后各揉腹l次,每次约揉5分钟,可达到辅助治疗溃疡病的目的。因为胃溃疡病的发生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经常揉腹,可促使前列腺素分泌增加,阻止胃酸过量分泌,防治溃疡病。
  ★慢性肝炎 每天早、晚坚持揉腹,则舒肝解郁、调理脾胃,可解除肝区隐痛、腹胀不适、食欲不振等。
  ★手术后肠粘连 患者在伤口完全愈合后,进行自我腹部摩擦,可防手术后肠粘连的发生。一般应在每天早晨起床前、上午10点、下午3点钟和每晚睡前各揉1次。揉腹能促使肠道蠕动,有利于局部组织对手术后渗出液吸收。
  ★便秘 每天早、晚各揉腹l次,每次揉5~10分钟。腹部摩揉可有效地增强肠道蠕动,产生便意。
  ★失眠 每晚睡前坚持揉腹,可使人尽快进入梦境。因揉腹是一种单调而机械的运动,很容易使神经系统感到乏味而产生睡意。
  ★肥胖症 每天上午、下午和睡前各揉腹1次,每次揉腹20分钟。揉腹可产热,将脂肪转变为能量供人体利用,而达到减肥之目的。
  揉腹的方法
  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早晨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按摩鼻翼也除皱
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边看电视边做脸部按摩,因为脸上分布了许多的穴位。多年来,通过按摩脸部的穴位,我的脸上比同龄人的皱纹要少得多。
  通常按摩之前我都会先洗手脸,洗过脸后涂点宝宝霜,让脸部滑润,便于按摩。
  按摩时首先用双手由额头向下至耳垂进行按摩,重复做30次。
  然后用大拇指背部上下轻揉鼻翼两侧50次。
  再用双手的中指指腹放在嘴唇上边人中的位置,向外向下到嘴角两边按摩并摩擦50次,不但养颜,还治鼻炎。
  接着,用四个手指并拢上下摩擦脸部双颊至下巴50次。
  如果看电视时眼睛感到疲劳酸胀,可以微微地闭上双眼,用双手中指由内向外轻轻地推至上眼皮及下眼皮到眼角,按摩30次。

月经不调 试试自我按摩
月经不调是妇女月经病的俗称,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的改变。包括月经提前、错后或不定期,月经量过多、过少或闭经等。自我按摩对月经不调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可在月经前后几天睡觉和起床时各做一次。
  预备式
  平卧床上,双目微闭,呼吸调匀,左手掌重叠于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轻轻放在下腹部,静卧1~3分钟。
  团摩下腹
  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放在下腹部,适当用力按顺时针、逆时针作环形摩动1~3分钟,以皮肤发热为佳。
  功效:益气壮阳,交通心肾。
  团摩脐周
  左手掌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放在肚脐下,适当用力按顺时针绕脐团摩腹部1~3分钟,至腹部发热为佳。
  功效:温经散寒,调理气血。
  揉按关元穴
  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将拇指腹放在关元穴,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滋养肝肾,调经止痛。
  搓擦腰骶
  将双手掌分别放在腰骶部两侧,自上而下用力搓擦腰骶部0。5~1分钟,以腰部发热为佳。
  功效:强腰壮肾,活血通络。
  揉按肾俞穴
  两手叉腰,将拇指按在同侧肾俞穴,其余四指附在腰部,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温补肾阳,强腰壮骨。
  按揉足三里穴
  将一手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腹放在同侧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
  功效:补脾健胃,调和气血。
  掌揉血海穴
  将双手掌心放在同侧血海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
  功效: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月经期间应停止按摩。注意经期卫生,忌房事、坐浴、游泳等。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和保持精神愉快。
 
 
常灸足三里 健步行如飞
相传日本德川时期,江户万兵一家三代皆过百岁。德川将军问其原因,万兵回答:“我家祖传每月月初8天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在德川时期,日本政府已将三里灸列入政府健民措施,提倡全民施灸,长幼无异,妇孺皆然。至今日本仍流传有“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行旅”、“旅行灸三里,健步行如飞”的谚语。
  其实灸法为我国所传,唐朝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意思是说使足三里穴常常保持湿润的状态,即常灸足三里,久之使穴位处出现小水疱、结痂,形成瘢痕,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效。此即今之所言“瘢痕灸”,是古人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总结。孙思邈本人常用此法,至年老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寿至百岁。我国历代许多医家亦把保健灸视为生平大事,定期施灸。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位于外膝眼直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古今大量的针灸临床实践都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刺激足三里穴,可调节胃肠蠕动及胃酸分泌,增加白细胞数量并增强其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抗病能力。长期灸足三里,还可以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预防血管硬化及中风发生。
  足三里的具体施灸方法为:将艾绒(艾条去其外包装纸即是)捏成麦粒或黄豆大小的圆锥形艾炷,置于穴位上,用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当艾炷将要燃尽,皮肤感到灼热时,迅速将其按灭,同时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按摩穴位周围,以减轻疼痛。每次3~5壮(炷)。只要灸几次,再灸就不会感觉太痛。初灸之后,皮肤局部会变黑、变硬、结痂,下次再灸就在硬痂上施灸。如果有水疱,可以按压排出液体再灸;如果痂皮脱落,可以用敷料覆盖,等结痂后再灸。此法即为“瘢痕灸”,是一种简便效验的方法。应用时应注意消毒,保持局部干燥清洁,以防感染。另外,还可以用“艾条灸”法,将艾条(医药店中有卖)点燃,燃头对准足三里穴,距离以皮肤感到温热为度,每次10~15分钟。还有一种最简便的刺激方法,即大拇指按压穴位,可加上揉动,直至局部有酸胀发热的感觉。
  艾灸足三里贵在坚持。如果能做到定期施灸、长期不懈,定可收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之效。

雷火灸法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鼻科常见病之一。赵氏雷火灸法是采用重庆市渝中区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的悬灸外治法灸鼻部、面部及耳部有关穴位,促使改善鼻、面部及鼻甲部的血液循环,使之逐渐恢复鼻腔组织的生理功能。
  诊断标准
  一、以阵发性鼻痒、连续不断的喷嚏、大量的清水样涕、鼻塞为主要症状,可伴有眼痒、咽喉痒等。
  二、鼻黏膜大多苍白、水肿,发作时鼻腔内有较多清稀分泌物。
  三、常年性反复或季节性发作。
  四、常因接触花粉、烟尘等致敏物质或环境温度变化而诱发。
  五、鼻分泌物或血清LgE值增高,皮肤划痕或点刺试验,或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
  适应证
  年龄6~66岁、过敏性鼻炎各期患者。
  禁忌证
  一、凝血机制障碍、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
  二、高热抽搐、高度神经质或烦躁不安、全身高度浮肿者。
  三、高血压、眼压高、眼底出血,烫伤期者。
  四、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者。
  五、妇女妊娠1~3个月者。
  操作方法
  一、器械准备
  赵氏雷火灸:主要由艾叶等药材制成的灸柱。
  二、详细操作步骤
  1.灸上星穴至素髎穴。距离皮肤2 厘米上下来回灸10次后,用手按一下,共灸60次,上下1个来回为1次。
  2.灸印堂穴至左、右侧迎香穴。距离皮肤2厘米,印堂至左、右印香来回各灸60次,上下来回为1次,每灸10次用手掌平按一下。
  3.灸前额部。距离皮肤3厘米用横向左右来回灸整个前额部,共计60次。
  4.灸印堂穴、睛明穴、双侧迎香穴、上星穴。用雀啄法(距离皮肤l厘米),每穴28次,每灸7次后用手按揉一下(12岁以下的患者每穴灸21次,仍每灸7次用手指按揉一下)。
  5.灸耳部。距离耳部前后面2厘米,灸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每灸10次后用手压一下,每面用旋转法灸40圈后,距离耳心2厘米用雀啄法灸(用左手拉耳轮中部处向外拉,使耳道口暴露开大),28次,每灸7次后用手压一下。
  6.灸双鼻孔。用雀啄法距离鼻孔2厘米。让病人头部后仰,用左手指下压上唇,灸28次,每灸7次停顿5秒后再灸。同时患者做深呼吸嗅雷火灸的热力和药味。
  7.灸合谷穴。用雀啄法距离双手合谷穴1厘米各灸21次,每灸7次用手指压一下。
  8.患病时间10年以上者,可用灸法1、2、4再作1次治疗。
  三、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天治疗1次,每次灸25分钟,每疗程治疗21天。
  四、关键技术环节
  用特殊的材料配制而成的雷火灸条形状:火炮粗壮,易燃烧。独有的特点为:燃烧时火力猛、药力峻、渗透力强、灸疗面广。采用灸疗的基本手法:泻灸、补灸、平补平泻达到更好的治疗疾病的效果。
  1.泻法:灸火旺(速吹灰),对穴位有较强的刺激。距离皮肤1 厘米。用雀啄灸、旋转灸手法。单数灸(雀啄灸、旋转灸:1、3、5、7、9次数)。
  2.补法:温火灸(任其自行燃烧)火力温和缓慢透入穴下深层。距离皮肤3厘米。用上下灸、左右灸手法。双数灸(上下灸、左右灸:2、4、6、8、10次数)。
  3.平补平泻:距离皮肤2厘米。补、泻手法交叉使用。
  4.灸疗方式:①棒式悬灸:治疗时,将药棒的顶端点燃,对准治疗部位(或穴位)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②旋转灸:将药棒点燃一端,对准治疗部位(或穴位),距离皮肤2~3厘米,均匀地上下、左右移动或旋转。③啄式灸:将药棒点燃一端,对准治部穴位(或部位),距离像鸟雀啄食一样,一前一后均匀,缓慢地移动。

五大重要穴位 全面养生保健
《四总穴歌》里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深入浅出地概括了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4穴位的功能与主治,后世又加上内关穴,这五大要穴对全身起到了重要的保健作用。
  1、足三里
  它位于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四总穴歌》说“肚腹三里留”,是指此穴统治胃肠的病症,有补气的作用。醉酒按足三里配3粒藿香正气胶囊,可以保护胃气和解酒。针刺足三里能使胃肠功能增强,并对白细胞、血小板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针灸或按摩该穴可以预防感冒、胃肠疾病和中风,还可以保健长寿。
  2、委中
  “腰背委中求”指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位于膝关节后腘窝中间。具有舒筋通络、散淤活血、止痛作用。尤其是老人患有腰背疼痛膝关节活动障碍,可用小活络丹配合足三里、委中按摩和艾灸,效果最好。
  3、列缺
  在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奇经八脉的任脉。《四总穴歌》说:“头项取列缺”,说明针刺按摩列缺穴,不仅善疗偏头患,而且能疏通颈项部经络气血,可迅速解除颈项疼痛和感冒不适症状,每日早晚各一次,也是5-7分钟。
  4、合谷
  拇指弯曲按下虎口,指尖所指处即合谷穴。《四总穴歌》中“面口合谷收”,说明了合谷穴具有统治面口五官一切疾患的功能。 合谷穴是止痛的特效穴,尤其是治疗头痛、牙痛,只要揉此穴即可减轻疼痛。用右手使劲地揉左手的合谷穴,接着换手,使用左手使劲地揉右手的合谷穴5—7分钟。一日两次即可。合谷穴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清热、宣发阳气、扶助正气的作用。
  5、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胸胁内关谋”中的内关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中医经常用来医治心脏系统疾病,它对调节心律失常和缓解胸闷有良好作用。还用于胃肠不适恶心打嗝,常配合足三里应用,甚至晕车也可点按此穴。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稍微有酸胀感,一般按3—5分钟即可。

针刺头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好
张老治疗中风后遗症,以针刺患侧大脑头皮运动及感觉区为主,以整体辨证为原则,结合局部与循经辨证进行取穴:头皮针运动区(即顶颞前斜线)位于头部侧面,头顶至头颞部,自前神聪穴起至悬厘穴的连线,将全穴线分为5等分(上1/5主下肢瘫痪、中2/5主上肢瘫痪、下1/5主面瘫),张老一般选取上1/5和中2/5两段运动线区;头皮针感觉区(即顶颞后斜线)在头部侧面,头顶至头颞部,位于运动区之后,与之相距1.5寸,自百会穴起至曲鬓穴的连线,亦将全穴线分为5等分(上1/5主下肢感觉异常、中2/5主上肢感觉异常、下1/5主面部感觉异常),张老一般选取上1/5和中2/5两段感觉线区。据上运动障碍取运动区,感觉障碍取感觉区,同时患运动及感觉障碍,则取运动及感觉区。具体操作方法:常规消毒,暴露头皮,分开相应局部头发,取0.30×40mm的毫针快速平刺入头皮下,沿皮下推进至帽状腱膜下层,当刺手的指下感到不松不紧而有吸针感时,然后用右手快速捻转2分钟,捻转速度为150~250次/分钟,并用另一手同时循揉头皮运动及感觉区的周围经络区,以促使气至病所,留针期间行针1~3次,同时让患者主动运动患肢及主动感知患侧躯体,以加强针刺得气感与临床疗效。体针一般取百会、廉泉、天突及患侧肩髃、肩髎、曲池、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太溪、昆仑、太冲等。体针各穴行平补平泻,一般留针30分钟。针刺一般隔日1次,1个月为1疗程,中间休息1周再继续治疗。
  张老认为导致中风的主要病因是风、痰、瘀等内生之邪。其病机是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风妄动;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上扰清窍;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痹阻脑络。该病起病急、临床症状多样、病情变化迅速,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为主症。头皮运动区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具有疏经通络、醒脑开窍、益气活血、温经化瘀的功效,主治运动功能障碍病证;头皮感觉区亦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具有调神通络、理气养血、驱风祛痰的功效,主治感觉功能障碍病证。两区结合针刺可迅速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肌力,改善肌张力,促使患者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的康复。结合体针要穴:百会醒脑开窍,助阳行血;廉泉、天突化瘀开窍,清热豁痰;肩髃、肩髎、曲池、合谷疏通上肢经络,调气理血;环跳、风市、阳陵泉、昆仑温通下肢经络,疏调经筋,活血化瘀;太溪、太冲补益肝肾,扶正除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在于充分调动了病人的自身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调节功能,增强了脑细胞的代谢,促进了周身及脑血液的循环。张老的针灸临床经验进一步证实了针灸治疗的科学性,同时也显示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有极大的优越性。

流感膏天灸法
[药物]水泽兰叶、黄皮果树叶、鱼腥草各15克,生姜、大蒜、葱白各10克。
  [制法]上药均鲜用,共捣烂如泥膏状。
  [用法]分别贴敷于足心涌泉穴、太阳穴和大椎穴,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贴药后局部灼辣、发赤,随之出汗。贴药后嘱患者喝姜糖水1小碗,以助药发汗,取效更捷。用于流行性感冒。
  [出处]《中医天灸疗法》。
  [备注]若皮肤起水泡,可按常规处理。
 
三伏炙
2010年的三伏天就要到了,也是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康复、保健的最佳时期之一。三伏灸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因其选在每年的三伏天进行治疗(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所以称为三伏灸,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可称的上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通过有经验的针灸医生辨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三伏灸乘其势而治疗,往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中医认为庚日五行属金,与人体五行肺金对应,为驱散内伏寒邪最好时间,因此一些慢性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患者,如能在此时进行治疗,对于预防这些病在冬季的复发有很大的帮助。它主要适用于两类疾病:一是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得的感冒;一类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虚寒胃痛、慢性腹泻、关节痛、虚寒头痛、肾虚引起的腰痛等相关疾病。
  传统中医认为哮喘的发作与肺、脾、肾三脏有关,三伏灸选取相应的背部俞穴如肺俞、脾俞、肾俞,再加上大椎、定喘、百劳等能发挥平喘、补肺、健脾、益肾作用的穴位来进行。三伏灸的具体方法是:选取麻黄、法半夏、白芥子、细辛、麝香等药物按比例研末,用时以姜汁调成膏状,用胶布将块状药膏贴于穴位上。在贴膏药前,用拔罐器先拔相应穴位3分钟左右让穴位出现潮红更佳,每伏各贴药一次,贴于双侧对应穴位,初伏、中伏、末伏各取的穴位都有所不同。贴药时间为午时最好,因为此时阳气最旺,成人一般贴6-12小时,儿童贴1-2小时,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各人皮肤耐受情况不一样,但以能耐受为度。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治疗的同时应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
      2010年初伏是7月19日(农历六月初八庚午日)、7月29日(农历六月十八庚辰日)、8月8日(农历六月二十八庚寅日)。据个人经验,连续贴3年以上者效果比只贴一二次或者贴一二年的要好。
        三伏灸十年实践经验谈
        每到夏天三伏天.很多中医院,都会开展三伏灸,治疗多种慢性疾病.
        方子:白芥子18克、元胡18克,甘遂9克、细辛9克,上4味药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
        用法:每年夏季三伏天使用,分别做成直径5公分的圆块,贴在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上,然后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12小时取下,每隔10天贴一次,即头伏、二伏、三伏各贴一次。
        主治:体虚易感冒,慢性病(慢支,哮喘,过敏性鼻炎).四肢关节痛.
        我原来在某中医院工作.该院夏天三伏灸开展到现在已有三十年.该疗法曾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曾参与该顶工作十多年.每年有5-6百人次.亲历亲为.亲眼见到很多病人因用三伏灸治好多年顽症.
三伏灸的第一个关键是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每个穴位一是要找准,二是贴后要有反应,
三伏灸的第二个关键是药物调配.白芥子是主药,发疱药,要炒后才能用,炒白芥子要求刚刚黄,不过黄!过黄则发疱不佳.不够黄则发疱过度,引起皮肤过敏.
        找准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的关键是体位.患者端正坐好.充分露背,双上肢相拥.含胸拔背.背部双肩胛岗最低点联线就是肺俞(第三胸椎),下推二个胸椎为心俞(第五胸椎),再下推二个胸椎为膈俞(第七胸椎).左右相隔三寸(患者一掌).
   
我从古籍得一方,原文如下:可参考。
    哮喘奇方贴:肺腧穴,背脊中骨第三节风府门。川乌6钱连翘8钱当归6钱白芷8钱木鳖子8钱白芨6钱官桂8钱茯苓6钱赤芍8钱草乌6钱白薇8钱  牙皂5钱桑枝5钱枣枝5钱乌药6钱桃枝5钱柳枝5钱槐枝5钱  上药同麻油3斤浸药一宿熬焦去渣,入飞黄丹一斤如麦色,急以桃柳二棍搅至滴水成珠时入乳香没药细末各4钱,收膏摊贴,三伏九九其病可除根。
          1钱=3.125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