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心靈整體健康

 滄海醫生笑 2010-07-23

養生健康篇
健康是由一點一滴的養生方法而成的,筆者按養生錦囊,保健方法,健康生涯規劃,提供必要的功法及保健處方,只要恆心鍛鍊,細心照顧自己,必能身體健康、長壽、心情愉悅。
養生錦囊
《內經》對養生之道記述甚詳:「法于陰陽,和于數術,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以現代科學觀念來闡述,是指人若要養生,必須效法天地陰陽之道,使身體酸鹼平衡,不得偏寒或偏熱;按時節所生之食物,來補充體內需要,不得太多或太少;飲食不能過飽、也不能挨餓,生活起居要正常,日出而作,日落而休,心勿亂想,身體不得過度操勞、疲勞、房勞。其身體與精神必是飽滿,也必然享有自然的壽命,百歲而亡。這些養生要點,是現代人極易疏忽的。
由於社會變遷甚速,人們起居型態、工作環境亦隨之丕變,現代人致病的因素不外如下幾種:
一、精神因素影響:
1.工作壓力大,人際關係複雜,造成緊張、焦慮、憤怒、抑鬱等不良情緒,是重要的致病因素,會使精、氣、神嚴重損傷。
2.心理、生理、病理,精神活動異常。飲食、生活起居不正當,造成新陳代謝紊亂,免疫功能低下,產生許多「文明病」、「富貴病」,如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痛風、癌症等,嚴重威脅生命。
3.目前已知精神因素佔疾病總發病率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二、過度疲勞的影響:
1.久視傷血、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臥傷氣、久行傷筋。
2.腦力勞動者所消耗的熱量,是體力勞動者所消耗熱量的數十倍。
3.現代人生活在聲色犬馬中,通宵熬夜、操勞、疲勞過渡,皆是萬病根源。
三、不良嗜好的影響:
1.煙:經常吸煙者,有三分之一的人死於此嗜好。
2.酒:經常酗酒者,有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肝脂肪變性,慢性酒精中毒亦將導致許多慢性病發生,患肝硬化的機率比不飲酒者高七倍。
3.現代人由於社會經濟富裕,暴飲暴食、吃垃圾食物、吃宵夜都會造成肥胖,也是致病之因。
四、飲食不當的影響:
1.現代人生活富裕,追求美味、美食,卻悖離自然,造成營養過剩而致病。
2.過份追求色、香、味,造成偏食與營養不良。
3.長期嗜用高鹽、高糖、高熱量、冰品、飲料,或含添加物之精緻再製食品,產生後遺症。
4.飲食不當極易造成心血管病、糖尿病、痛風、肝腎病、癌症等。
五、缺乏運動之影響:
1.運動的原理,即是「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故曰:「生命在於活動」。現代也有人說:要活就要動。
2.現代人因「勞動」忙碌,無暇休閒「運動」,造成體力日衰,極易致病。
3.常運動,罹患高血壓的時間可比平均年齡推遲十年;一個人堅持一天六十分鐘的運動,可恢復所喪失健康的百分之二十。一個月沒有運動,只坐辦公桌,將只剩下原先百分之六十的體力。
以上是現代人最容易犯的生活養生之缺點。
我們特別針對以上易致病的因素,提供您正確的養生原則及方法,希望大家用耐心、恒心來改善,必能使自己的身心健康:
.飲食有節
1.莊淑旂博士:「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不吃更好。」,食量以早餐二,午餐三,晚餐一的比例最好,就寢前三小時前用之更佳。
2.飲食莫過七分飽。
3.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4.早上血氣循行皆至腸胃,故早餐必不可忽略。【筆者按:卯時血氣循環於大腸,辰時行於胃。】
5.早起一杯開水,清腸胃,降火氣。(500~1000cc
6.熱食傷骨,冷食傷肺,熱無灼唇,冷無冰齒(過敏性疾病忌食冰品及熱燥之物)。
7.張步桃醫師說:「吃籮蔔,喝熱茶,氣得醫生滿地爬。」是指其升清降濁驅病之效。
8.多食糙米,有十四種以上的營養。
二、睡眠充足
1.夜晚子、丑時必熟睡,因人體氣血循環子時為膽經,丑時至肝經,可充分發揮解毒的功能。
2.心頭無事,自然好睡。時時清靜,自然不為俗擾。疲勞會造成體力透支,元氣大傷,抗病力陡降。
三、堅持運動
運動的益處,在於促進靜脈血液回流,使新陳代謝暢旺,增進心肺功能,並促進微血管增生,降低心臟壓力,促進內分泌正常運行,五臟功能增強。
1.運動不要超過體力負荷,以外丹功、太極拳、八段錦、香功、跑步、健行、游泳較適宜。
2.介紹簡易氣功五種姿勢。
閉氣強肺、治氣喘、咳嗽、鼻炎。
脊椎運動強化神經,永保年輕。
頭腳懸空促進內臟功能。
跪後傾強化內臟。
甩手運動強化心、肺、大小腸,使氣脈暢通。若配合屈膝馬步,還可升清降濁。
3.保持腿力,有道是:「人老腿先老」,現代人亟需安步當車,以促進全身循環;如健行、登山等運動皆具備此功能。
常濯足,按摩腧穴:如湧泉、承山、足三里、陽陵泉。
常盤腿坐:如意盤、單盤、雙盤皆可。
4.久病之調理《內經》嚥氣法。《內經?素問遺篇?刺法論》:「腎有久病者,可於寅時面向南,淨神勿亂,閉氣不息,引頸嚥氣順之,似嚥硬物,如遍,餌舌下津無數,可袪病延年。」
四、注重精神修養,常保心平氣和,心靈充實、堅持運動
《內經》:「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倫語?雍也篇》:「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中庸?十七章》:「故大德必得其壽。」
人體血管隨情緒而伸縮開合,「人和血管一齊老化。」
「怒則氣上,恐則氣下,悲則氣耗,喜則氣緩,憂則氣結」,情志不調,會導致氣機紊亂。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五、其他幾種值得介紹的養生法
1.燙腳~曾國藩的養生法,可治高血壓、失眠、精神衰弱極佳。方法:以適溫之熱水浸泡,水滿腳掌或小腿,水涼可加熱水;加些許鹽巴效果更好。
2.擦湧泉~思慮之害甚於酒色,心火炎炎,心腎不交,故擦湧泉精氣生發之處,使水火既濟,宜擦千遍。
3.常用腹部丹田呼吸,使內臟循環佳。
4.舌抵上顎,提肛,嚥津,使任督二脈氣通、脾腎強。
5.散步如行雲流水般瀟灑,心情宜如閒雲野鶴般自在。
6.重視人體本能訊息的反應,如飢餓、疲倦、排便、睡眠及病徵。
7.飯後不沐浴,浴前不小便。
六、養生格言
孫思邈養生銘
「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神疲心易役,氣弱病相侵,勿被悲歡極,當令飯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飲;亥寢鳴靈鼓,寅興漱玉津,邪妖難犯己,精氣自全身,若要無諸病,常當節五辛(蔥、蒜、韭、薤、興渠),安神宜悅樂,惜氣保和純。壽夭休論命,修行本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養生訣息齋居士的攝生要語
「飲食有節,脾土不泄。調息寡言,肺經自全。動靜以敬,心火自定,寵辱不驚,肝木以寧。恬然無欲,腎水自足。」
四少息齋居士的攝生要語
「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張群先生百歲養生法
「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飽,常常跑,多笑笑,莫煩惱,天天忙,永不老,八十不稀奇,九十多來兮,百歲笑瞇瞇,七十還是小弟弟,六十睡在搖籃裡。」(待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