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千年前的战争与和平:古埃及与赫梯的战争[图](2)

 Askaluo 2010-07-23
无论什么事,凡是第一个就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这第一个和平条约规定了未来和平条约的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首先,它宣布战争的永远结束,既不是暂时停战也不是一方的投降。难能可贵的是,条约不仅停止了战争,还规定一方受到第三方进攻的时候另一方要伸出援手,甚至一方内部发生叛乱等难以控制局面之时另一方都要出兵援助。这简直是个友好条约。此外,条约还规定遣返逃亡人员并不得伤害。这是现代引渡条款的最初形式,看上去很现代,还很人道。

    条约在不同民族间签订,只要双方所操语言不同就应该用两种语言书写,且文本内容必须相同。这份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和平条约也以埃及语象形文字和赫梯语楔形文字出现,但有趣的是,两份文本所记内容并不完全相同。更为有趣的是,这并没给双方带来什么麻烦。
  
  这场战争肯定不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场战争,但至少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被记录下来的战争之一。一场大的战争可能不那么容易被人们遗忘,但人类经历的战争实在太多,常让我们无法时时刻刻记起“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的名言。但无论哪场战争应该忘却,这场战争我们都不应该让它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因为它为后世提出了一个头等重要的主题:战争与和平。

    世界自从有了人类似乎就有了战争。人们都因战争带来的痛苦而痛恨战争,渴求和平。然而,战争却不见停歇。虽说战争的发动者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其战争的原因不外乎这样几种:为了土地,为了财富,为了霸权和为了安全。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是人们想得到的东西无法用和平方式完成的获取方式,所以根源还在人类的贪婪和欲望。

    三千多年前的这场战争为何而战呢?

    古埃及本是个安于本土的民族。不料,这个自尊而固执的民族却在公元前约一千六百七十年被陆续前来定居的亚洲人夺得了政权,开始了古埃及历史的第二中间期,这些外族统治者被称作喜克索斯人。虽然外族统治既没有统一过整个埃及,持续的时间也不长,仅一百年左右,但留给古埃及人的创痛却是无法忍受的。当我们在开罗国家博物馆内看到第十七王朝国王塞肯南瑞·陶(Seqenenra Taa)木乃伊头颅上战斧砍开的额头、标头打碎的颧骨和短剑挥过的脖颈,我们便可以推想当时战争的残酷与惨烈。随着喜克索斯人被赶回亚洲,埃及人对外边世界的眼界也随之被打开。新王国在埃及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个领土广大的帝国,十八王朝第三位法老图特摩斯一世曾战至奥伦特斯河上的迦基米施(Carchemish),并越过幼发拉底河。这是古代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安那托利亚的交通枢纽。进军到此地,有图特摩斯一世于此地立起的石碑为证,为了霸权,也是为了财富。埃及木材奇缺,建造神庙的木材,建造船只的木材都要从亚洲运来。然而,霸权不是那么容易建立的。北面安那托立亚高原上的赫梯人也正处于其帝国的顶峰。埃及人每向北推进一步,都意味着赫梯帝国版图的向后收缩。争夺不可避免。

    之后两大帝国在地中海东岸广袤大地上屡有战事发生,图特摩斯三世及其子阿蒙霍太普二世将战火从美吉多(Megiddo)向北推进到奥伦特斯河,卡迭什再次归入埃及势力版图。再之后,埃及开始节节后退,赫梯步步紧逼,直到第十八王朝行将结束之时最后一位法老霍瑞姆赫伯才再次将战事北推。

    十八王朝结束,十九王朝开始。埃及人的野心再次鼓动起来。十九王朝第二位法老塞提一世又大动干戈,与赫梯帝国的争夺再度白热。公元前一二七九年到公元前一二七四年这五年间埃及发生了一系列大事。首先塞提一世壮志未酬身先死,拉美西斯二世即位登基。这位十四岁就被父亲塞提一世法老定为辅政王子的储君注定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他不到二十岁就登上了王位,正是踌躇满志的年龄。这位野心很大的年轻法老深知,要想称霸地中海东岸,必须有个稳定的后方。于是,他登基后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基本建设,除了修建神庙以取得“神”的支持,还在下埃及三角洲的东部中王国首都阿瓦里斯的旧址上修建了新的都城,匹-拉美西斯(Pi-Ramesses,意为拉美西斯之领地)。这是为战争做准备,毕竟首都底比斯在上埃及,离亚洲太远。现在只有一件事需要解决了,即夏达纳(Shardana)海盗对埃及地中海沿岸的骚扰。公元前一二七八年,登基一年的拉美西斯二世调兵遣将,巧妙设计,一举将海盗一网打尽,并对俘虏的海盗进行训练,将其转变成雇佣军。现在万事齐备,只欠东风了。

    战争打了,胜利了,双方都这么说。其实战争打了,损失了,僵住了,谁也无法取胜。结果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文字记载完备的和平协议。

    卡迭什之战并没有马上解决双方对地中海东岸地区的争夺,之后历经十六年的此消彼长,进进退退,都无法将对方彻底赶走。在拉美西斯二世统治的第十六年,他的赫梯对手穆瓦塔利斯死去,儿子乌尔希-泰舒卜(Urhi-Teshub)继位。正像许多年轻王子继位后的故事一样,乌尔希-泰舒卜的叔父哈图西里(Hattusili)篡夺了权力。之后两年中,尽管乌尔希-泰舒卜并不甘心,先后在巴比伦人和亚述人的帮助下试图夺回王位,但都无结果。最后不得不逃往埃及。哈图西里向埃及要人,要求引渡,可遭到拉美西斯二世的拒绝。哈图西里恼羞成怒,立即点兵,欲与拉美西斯二世决一雌雄。可就在这时,逐渐强大起来的亚述夺取了过去臣服于赫梯帝国的哈尼加尔巴特(Hanigalbat),矛头直指迦基米施进而威胁赫梯帝国自己的国土。哈图西里别无选择,不得不与埃及媾和,终于在拉美西斯二世第二十一年签订了和平条约。虽然埃及失去了卡迭什和阿穆鲁(Amurru),但该和平条约却给埃及带来了北部边境的稳定,随后埃及开通了通往欧洲、黑海和东爱琴海的商路,使埃及的海上贸易空前繁荣起来。还不仅于此,这个和平条约还让拉美西斯二世可以集中力量解决一直困扰埃及西北的利比亚人不断侵入的烦恼。在拉美西斯二世统治的第三十四年,这位被称作拉美西斯大帝的埃及法老迎娶了赫梯哈图西里国王的女儿,埃及和赫梯两国关系进一步牢固。
  
  虽然有史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的战争中期待着永久和平;虽然自公元前一二七八年那时起,人们不断地签署着一个又一个停战协议或和平协议,以此作为通往永久和平之路的努力,然而,和平对于这个世界仍显得那么珍贵。久而久之,不难看出,人类对于实现和平的探索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无外乎两条道路:一条是靠组织,一条是靠教义。
 
  靠组织实现和平的突出范例可以从古希腊的历史中看到。城邦征伐,生灵涂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消耗,邻近城邦组织起“近邻同盟”(Amphictyonic League)以限制战争。签约各城邦不得攻击另一城邦或切断其水源。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四年一次,期间停止一切战事,任何人不得携带武器。古罗马更有著名的“罗马和平”(Pax Romanas),其和平持续两百多年。十七世纪法国政治家马克西米利安·德·贝蒂恩·索利公爵(Maximilien de Bethune, Duke of Sully),设计了一种全欧洲各国都派代表参加的会议,以解决各国的分歧和争端。一六一八年到一六四八年的三十年战争卷入了欧洲大部分国家,这次开始仅为基督教新教与罗马天主教之间的内战最终演变成欧洲地域与权力的争夺。战争最终以签订《韦斯发里亚和约》(The Peace of Westphalia)宣告结束。此合约试图在欧洲建立一种势力的平衡,均衡各国的军事及经济实力,使任何国家都无法占领别的国家。在此后的历史中,这类组织很多,美国人的“纽约和平协会”(the New York Peace Society)、欧洲人的“常设仲裁法院”(the 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直到现在的联合国。然而这一切组织对于和平的维持有效性都有限得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