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课堂的22条

 人生感悟1 2010-07-24

高效课堂的22条(转)

1、高效课堂的概括: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2、高效课堂的四个核心词:

教育、教师、学生、教室。

        A、教育即解放

        B、教师即开发

        C、学生即创造

        D、教室即成长

3、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A、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

B、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

C、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D、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4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

A 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

B、教材分析的无边界原则。不讲进度,只要目标,人人学会才是目标。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

5、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A、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两率入手,即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

B、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C、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

   D、实现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6、高效课堂的特点:

    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C、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D、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E、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F、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7、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

A 课堂效益公式:=效益

    “1”即教师,并假定为恒数,那么学生即为,学生投入多少状态的,即收获正倍或负倍的效益。

假定0,那么1×0=0,这样的课堂叫零效益课堂

假如2,则1×2=2,这样的课堂叫正效益课堂

假如–1,则1×–1=–1,这样的课堂叫负效益课堂

因此,学生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

    B、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C、技术支撑: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D、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E、三种利器:又称学习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F、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五步生成,实现四级目标。

G、教学目标: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8、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A、时间划分: 10+30+5

    B、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C、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串插巩固、达标测评。

9、高效课堂的评价:

   A、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

B、以学生的评价教师的

       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

       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哑巴能成为好教师吗?当然可以,只要哑巴能让学生学会,岂不是好教师吗?

C三看学生:

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

       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

       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

    D四看教师:

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二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三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还要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

E、评课三看:

一看教师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规定绝不能超过10分钟;

二看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学、伪学现象;

三看教师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

10、高效课堂的课堂要求

   A、文本挖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B、课堂形式: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C、课堂流程:预习交流,确定目标;分配任务、立体教学;完成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师生互动;串插巩固,全面掌握。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D、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11、预习、展示、反馈的具体要求

   A、预习:学习的起点——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B、展示: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先学后,当堂达标。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分为:组内组织的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C、反馈:落实效益——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12、小组的要求和评价:

    A、分组: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

B  理念:小组组长又叫教师助理。一间教室里的N个小班: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

C、小组学习:可概括为“16教学法”——1个教师负责解决6个组长的问题,调动掌握6个小组的学情;每个组长负责解决6个组员的问题,调动掌握每个成员的学情;

D 即时性评价:教师上课要抓好小组学习的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E       分工:组内小展示由组长负责,班内大展示有教师负责。

     F、一节完整的课堂包括:完成既定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完成小组、个人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