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六月的第一个周末,满城科学气氛的热度同温度一同飙升,三位松鼠特派员在纽约大学里潜伏妥当,伺机透过摄像机的小窗口窥视第三届世界科学节的现场。科学节在一周的时间里肆意张扬它的狂喜,招牌大模大样地挂到繁华的市中心。 内容也绝不含糊,现场是一如以往地众星云集,诺贝尔奖得主、工程学家、驯兽员、宇航员、作家、艺术家、名牌主持人,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开场第一天更有重量级人物霍金在马友友丝绸之路的悠扬琴声中冉冉升上舞台,整个儿像一场大party。 (详情请见官方网站介绍http://www./2010/gala) 一、原子钟 松鼠特派员参加的第一场室内演讲,主讲人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威廉·菲利普斯(William Phillips),大家对他恐怕陌生,但对朱棣文必然熟悉,二人正是在同一年共同摘得诺奖。诺贝尔奖得主一定非常威严吧。观众席灯光一暗,只见一位老者脸上现着灿烂的笑容,迈着轻快的步子走上来,细看,脖子上竟挂着《星球大战》的领带,一颗橙色的星球圆溜溜地分外耀眼;待在辉煌的舞台中央站定,他却手臂一挥,乐呵呵地说:“请把观众席的灯打开,我想要看到我的听众们。”灯光亮起来,人心里美滋滋的。 讲座题目《爱因斯坦,时间和探险者的钟表》,听上去三个名词并无关联;实际内容说的是如何利用激光放慢原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制造更准确的原子钟。原来事情是这样: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只能做很保守的航海梦,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足够好的定位设施,走远了必定迷路,闹不好小命丧,所以人们不敢贸然行动。纬度好办,看看和北极星的交角就可以——身在北极,北极星在头顶,身在赤道,北极星在地平线;经度可不是那么容易确定的。直到人们绘制出了晨昏线——这仍然是一种粗略的方式,后来人们开发出了基于卫星系统的GPS,其原理颠覆了传统的利用距离测位置的观念。简而言之可以这么说,你手里捂着一块表,头顶的俩卫星里也各有一只表,向你发射当前时间的信号;可是,卫星在0秒的时刻发出的信号传到你手里需要一定的时间,两个卫星若是离你不一样远,分别发出信号到你手里就有一个时间差,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二维空间,有这些信息就足够定位了,但我们的世界是三维的,所以需要三个卫星,你手里不会随时抓着一个表,所以一共得有至少4个卫星。信号的传播是非常快的,若是仍用老古董的摆钟测时间,那误差恨不得要比测量值还大。因此就需要非常准确的钟表——原子钟啦。扣题! 如此深奥的问题,诺贝尔奖得主却有办法让五岁的小朋友精力集中,到最后不仅没有人提前离场,小朋友们还纷纷兴致勃勃地扒到讲台上,或者到前边席地而坐地听讲。 再剧透下去也不是办法,如果有兴趣一睹这位学者的魅力,下边是讲座视频的节选。讲座中途穿插了许多示范实验。其中液氮实验是为了说明为什么低温可以使原子放慢运动速度(大家请注意,17:05的时候他埋了一个“包袱”,这个包袱在21:45的时候爆炸了,你明白是因为什么了么?);而磁悬浮实验相当于真正实验的一个简要版本(toy version),科学实验中就是利用相似的原理抓住原子不让它逃跑掉。 其他来自小朋友的精彩问题包括: “你的手指头这么热,如果你把你的手指放在液氮里,是不是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冻住呢”;“我们可不可能永远达不到绝对零度”;“如果你把液氮给喝下去,会发生什么”;“冰放到液氮里会发生什么,会不会浮起来”;“氮一般是气态,液氮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液氦泼到地上会发生什么”;“你戴的是《星球大战》领带么”;“如果你把液氮倒到杯子里,然后把水倒进去,会发生什么”;“能不能往我手里倒点液氮啊?”…… 官方网站介绍: http://www./einstein-time-and-the-explorer’s-clock 二、机智的动物 你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是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人明明也是一种动物,为什么我们平时聊天说“动物”,是自动把人排除出去的?而说到同外星人对话,却默认自己是最有发言权的地球代表? 你可能会说,我们独特,因为我们有感情,会对他人感同身受,我们无私,舍己为人……下边这段视频,摘选自《伟大而机智的动物》座谈,主要集中在前边两位灵长类行为学家夫妇,里面的情景或许会颠覆你的看法(开头录进了不相关的谈话声音,请谅解)。 大屏幕上的主人公是一种叫做倭黑猩猩的灵长类动物,它们的DNA与人有98.7%的相似性。但是不同于人,倭黑猩猩的世界没有战争:人们从没有见过它们杀害同类;它们尊重女性,雄性对雌性彬彬有礼;如果在偶然的情况下一只雌性受到雄性的欺负,一群和她没有血缘关系的雌性会站出来帮她出气——追得犯事儿的雄性屁滚尿流;这个世界里,儿童生活无忧无虑;饿了大家都有东西吃;看上谁就毫不含糊地肌肤相亲。真是极乐的世界哇。 为什么能这样融洽呢?一段录像展示了科学家所做的一个实验(约8分钟处):一只倭黑猩猩的笼子里有食物,隔壁有另一只倭黑猩猩,二者被带插销的门分开。门这边的这只只要什么事也不做,便可以名正言顺地独享所有事物;它也可以过去把门打开,这算是主动做好事成全对面饿肚子的同伴。实验显示,这边的这只似乎一点也不在乎自己的好吃的是不是少了,它高高兴兴地跑过去拔开插销,再反身回来慢慢吃自己的。最后,两只都酒足饭饱,开门的倭黑猩猩不仅没觉得亏,反而开始在地上玩耍。在这个实验里,倭黑猩猩凭什么分享吃的呢,对方又不是自己的亲戚,从自私的基因角度讲,它的这种做法对自己基因的传递又没有好处。恐怕,无私与感同身受的能力,并非人类独有。 演讲中另一个好玩的观点在于,小狗非常善于社会交流。它们能领会人的手势:实验操作者手里攥着一块好吃的,他先在左边的盆里虚晃一下,再在右边盆里虚晃一下,谁也不知的食物事实上被放到哪边了,最后他站起身来,指其中一个盆。我们都以为,狗的鼻子那么灵,它肯定会自己闻出食物藏匿的方向,出人意料的是,它们竟然能非常好地领会人的手势,通常情况下都直奔人手指的方向而去,哪怕那边实际上并无食物。虽然这个结果有待重复和解读,不过细细想来,狗作为同人类距离这么遥远的一个物种,能明白我们给它们发出的暗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反过来,你还未必能明白狗狗给你的暗示)。 三、酷工作 这不是那种你在长大过程中时常能梦想到的职业,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因为它们——太酷了。你学校里的老师们通常是不会给你介绍的。第一个上场的是做机器人的(满讲台的机器人全是他的道具),亚裔,年轻有活力,说起话来简直像个脱口秀主持人,他在桌上摆的那个白颜色的名叫查理,只可惜这次“下半身在实验室修,只带来了上半身……”;第二个是找外星人的——“我热爱这份工作,即使给我华尔街上一个角落,我也不换。”;第三个是企鹅饲养员;最后一个专爱拿人的大脑做实验——“如果记忆是保存在细胞里,那么毁坏这些细胞,就可以抹去相应的记忆”。 而主持节目的英国帅哥,可是Discovery Science Channel的著名节目主持人! 四、宇航员日记 一开头,便是“almost live(几乎是现场直播)”的一段视频。为什么说“几乎是”呢,看看就明白了。 演示结束后的小朋友提问阶段,更是热闹非凡。 “请问怎么申请成为宇航员?” “宇航员怎么上厕所呢?” “你们睡觉的时候是四处乱飘么?” “如果你穿着宇航服,突然脸上痒痒了,你怎么挠呢?” 我身边有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任他的爸爸怎么帮他把手举得高高的,愣是没抢到问问题的机会,最后,那个小朋友发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哭声……主持人气都不敢多喘几口,赶紧透露说宇航员们还有其他回答问题的机会,小朋友长长的眼睫毛还挂着晶莹的泪珠,不过眼里闪的全是希望。 五、科学集市 科学节最后一天,是在街上的一场“狂欢”。 0:36-1:55 油水分离,小瓶子是让小朋友带回家玩的。 9:00-9:45 显微镜观察水中生物,活的! 9:46-10:09 讲蜥蜴和壁虎尾巴的区别 10:30-11:40 多聚物的形成 12:00-14:00 桔子骑自行车发电…… 14:35-24:50 来自真的实验室- 24:55-25:40 一个小丑跳舞,都会给小朋友讲出geometry原理来 25:45-26:16 环保草车。在一旁解说的大哥的话,让人触目惊心:“一辆公共汽车的车顶是XX平方米,一个城市的公共汽车车顶,占到一个城市YY%的地表面积。如果全都种上草,是很大一片绿化面积。” 26:20-27:42 Marc Haucer的狗心理学测试 27:44-28:05 我照了在草地上晒太阳的三点美女。结果我被拟南芥批评了,我知错了…… 28:05-28:32 小朋友在喷泉里洗澡 28:35-end NASA的科普角 略加点评。其中最好玩的当推犯罪学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占据了一大片展台,内容包括犯罪现场分析(远见一人血勒呼菜地躺在地上,着实吓了一大跳)、指纹获取、指纹讲解,还提供显微镜看血液。讲解“死尸”分析的帅哥和教授师徒二人,打扮得活像一双匪徒。其中的教授挺个肚子像大佬,当我再次回忆那个情景,记忆中的他说什么都是拿着一杆雪茄的。才上本科的学生,更是脸上钉着唇环和眉骨环等等……他说他们犯罪学系分成若干分部,比如分子细胞学部,专门分析获得的样品,而取证部就钻研如何准确和切中要害地取证。讲解人员指着“死尸”,教小朋友观察重点部位,并指导他们写下各自发现的线索,还讲解如何根据血液成分(比如变黑程度)来判断哪处伤口是最早形成的,哪处是致命的。 旁边的指纹获取小组就教人们如何采集指纹。步骤是:先用手摸脸,好把手上弄得油乎乎黏糊糊的,接着把手在纸上一压,这样手上的油脂就沾在纸上了,而有指纹的地方比较突出,于是印在纸上的,就该是手指的纹路。接着,工作人员用吸铁石蘸了微小的铁屑,在纸上扫,到了印有指纹油脂的地方,铁屑会被粘到纸上。在指纹获取部旁边,就一条龙似的站着指纹分析人员,他说:人的指纹不可能改变,想要去掉,唯一的办法是把手指厚度的一半都切掉——因为产生指纹纹路的细胞,埋藏在皮下很深很深的地方。有的不懂科学(真是干啥都要懂科学!)的罪犯在犯案后把自己的手指烧掉或者把皮切掉。他们以为这就能躲过一劫,可却反给刑侦人员提供了线索,做贼心虚的人,准没做好事,所以,刑侦人员也专门找手指上有伤疤的人。 指纹讲解人员面朝一块指纹类型的图板。世界上的人有大致9种指纹类型,一个人十个手指头上的指纹,基本都不同,只有25%的人所有手指的指纹都一样。指纹不是遗传所决定的,因为哪怕同卵双胞胎的指纹也不同。因此可以这么说,打在娘胎里的时候,皮下的指纹形成细胞就决定了你这一辈子的指纹类型。 上边我还提到Marc Hauser的狗测试。此人我从前竟然写过,是在去年达尔文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http:///archives/22183.html)。当年,他就凭自己独特的讲演魅力,让每个人过目不忘。如今,他竟然也掺和了科普事业的狂欢,来街上摆摊摆得乐此不疲。他在街上随便找狗和狗主人,让他们来做“狗是不是善于了解人的动作暗示”的测试,像在第二部分所描述的那样。当狗狗和主人成功完成实验,狗狗还会被授予Marc Hauser亲笔签名的证书/奖状呢。 六、尾声 一个号称是属于小朋友的科学节,松鼠会三名成年特派员也玩得上窜下跳,收获颇丰;重温那些仿佛已遥远的科学奇趣,才知道原来我们仍然可以为纯科学而纯粹地高兴,于是慨叹,科学无国界,科学无年龄。以咖啡代酒,让我们为科学干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