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奥秘之我见

 海天四望 2010-07-27

《周易》奥秘之我见

 

一、《周易》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研究角度有不同的答案。就笔者接触到的情况看,目前比较流行的有这么几种答案。第一,易家学说。认为《周易》是中国上古先民以自然为标准建立的一套系统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开山之作,它按照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从研究自然领域入手,过渡到研究人文领域,成为统领中国古代哲学的源头。第二,古文字学派认为,《周易》是我们的先贤们用作占筮之书,但又能反映出先贤们对自然的了解已经有了矛盾运动、变化发展、量变质变、物极必反等哲理性观念,同时又能还原上古时期先民们生活情境的这么一部多功能著作。第三,历史发展学派认为,《周易》是周朝的官书、国典,是周王朝君主占卜的专用书,是周文王使用周朝立国经历的六十四件大事,结合当时流行的八卦模式,建立起来对国家大事进行咨询、决策的系统。笔者认为,这些观点有点瞎子摸象,如果将其柔和起来,或者能窥见《周易》的原貌。 

二、《周易》是如何产生的?

易家学说认为,《周易》是先民们经过长期观察、反复研究,不断总结,花费很长时间集体创作出来的。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首先用卦象传达意思,卦象是由传说中的三皇之一的伏羲创立八卦,再经过周文王演变为六十四卦,最后经孔子撰写《十翼》(又称为《易传》)。这当中伏羲、周文王不过是借助名人效应而已,但孔子是实实在在撰写出《十翼》,从而将《周易》变成成型的科学体系加以传播。参考几派观点,总的感觉是易家学派这种说法有点厚此薄彼,人为地抬高孔子在《周易》的地位,门第之见相当浓郁。

古文字研究学派认为,《易》的称谓早在周朝之前不但已经长时间地存在,而且使用结构已经完成,并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易》首先叫连山易,然后谓归藏易,最后才称周易。这时候的《易》是同一性质、同一源流、同一功能的典籍总称。用周字冠于《易》前作修饰,未必独指周代,意在说明它的作用涵盖了天地之间,是天上人间高度统一的普遍真理,清晰表明它所具有的祈求上天赐佑的功能。这个流派对《周易》看重的是其化石内容中的鲜活,看重的是《周易》在中华文化上独特的地位,至于其变幻莫测的那一套变化功能是不肖一顾的。

历史发展研究流派倒是对弄清楚《周易》产生有相当大的兴趣,为此下大力气进行考证,认为《周易》是周人的一代英主周文王在取得政权后,为了实现宗族治天下能够长治久安,晚年从帝位退休后,还干了两件大事,一是研究用青铜制作的钟演奏乐曲,史称“辟雍”之乐;一是将上古时代流传着的神话、史事传说、故事寓言,当中包括了《周易》整理出来,组织一批年长的盲人传唱,史称作颂。当中《周易》的作用是总结出周人从一个小部落逐步发展为大部落最后打败了殷商王朝开国立朝的过程,并将从前一直流传着用作占筮吉凶的八卦,以周人奋斗过程经历的六十四件大事做依据,重新演绎判定吉凶,作为指导周民族未来命运与前途的咨询系统。

历史发展流派对《周易》的流传脉络相当清晰:《周易》从王室流向社会是周王朝宗族统治失败的标志。其流传路径是,《周易》首先从周王朝流传到诸侯国君,再从诸侯国君流入诸侯国的卿大夫,再由诸侯国卿大夫流向诸侯国的士大夫。士大夫阶层通过对《周易》进行改造,加进自己改造时代的治国安民理念,通过《周易》这件外衣,支撑起自己一套完整的治国安民理论体系,也由此开创了自己学派理论的体系——儒家学说。这当中,士大夫阶层围绕着《周易》研究,产生了不同的门派,儒家学说作为理论体系相对完备的一宗独树一帜,在历代政权的护佑下,经过不断完善补充,《周易》被包装成为具有能知过去未来的超能力学说,一直影响着中国整个农耕文明进程。直到现代,依然有着农耕文明意识者还对这种学说顶礼膜拜。

对于《周易》如何产生,不同流派出于各自的目的,在浩瀚的史海中翻云弄雨,添枝加叶搞得真假难辨似是而非。当中,易学流派的破坏作用相当大,这一学派故意将水弄混,目的是为了贩卖自己的理念私货。因为在春秋时期,大家都知道《周易》是讲什么的,汉代以后,易学流派有意误传、误读,从而将这古典著述弄得神秘莫测,彻底垄断了话语权。古文字流派与历史研究流派本意正本清源,却钻进牛角尖里,坚决将其思辨内涵加以否定,导致无法还原《周易》的本来面目。意识形态之争、利益之争、概念之争从来都对认清客观事物于事无补,一部上古典籍就这样被掩盖了本来面目。

《周易》到底讲了什么?

一直流传到当代的易家认为,《周易》是中国先民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客观规律的宝典。其基本原理是:自然万事万物从产生到死亡这个过程,不是静止的,始终是在立体的、有着时间概念的前提下运动着的,造成自然万物运动的原因是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就是阴与阳这两个概念性东西,这两个东西不能彼此分开,而是从事物的萌芽阶段便紧紧地相互依存、无法分割。阴与阳这对概念的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导致自然万物在生存过程中始终运动着。当事物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时,它们彼此的运动是均衡的;当事物的形状发生变化,是事物内部的阴与阳的量发生了变化,打破了维持的平衡。事物的这种变化是有阶段性的,有着六个发展、变化,从低级向高级方向进行的过程。也就是说变化发生后不是没休止地不断变化,而是上了一个层次后,又开始新一轮的运动变化。每一个发展时期同样存在着发生、发展、变化阶段,阴与阳的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互相对立是从不均衡到均衡再到不均衡的变化过程。当事物发展到最高级的时候,便向另一种形态变化。自然万物就是以自身的这种变化、发展,结合外部环境的作用推动变化、发展。

需要提醒的是,现代易家的这种阐述,很多时候出于继续流传的需要,借用了现代的哲学话语。其实《周易》的语汇没有如此现代的色彩。从现代的角度看,《周易》的思维方式更多是体现在体悟通融上,从朦胧的感性中获得理解,而不是清晰地深入认识事物的深层之中,其形象——感悟——阐述观点。这样的思维模式很适合文艺创作,却不是现代科学思维模式。了解到这点,就比较容易理解古代的中国为什么关于诸如修身、平家、治天下的文化洋洋大观、如此辉煌,而具有现代意义的科学研究成就不大的原因所在了。

古文字研究流派大体上接受易家对《周易》基本原理的解释。历史发展研究没有对《周易》基本原理进行阐述,他们侧重从历史发展脉络的史实中探究《周易》如何从王室专用占筮书向社会流传的过程。

《周易》的精髓

易家认为,《周易》作为解开自然密码的宝典,除了提出自然万物源于阴阳这两个概念外,主要依靠三把钥匙:一是伏羲的八卦图。伏羲的八卦图是后人学习《易经》领悟后,按照《易经》表达的意思创造的,圆形表示自然的万事万物是运动的,用线条画出卦象,并且每个卦象由三条线表示,揭示了自然万物构成的基本元素是阴阳,人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上所处的地位,通过反复进行数学排位,完成了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天人合一的排列,最终以人的视角展示自然的八个经过提炼萃取的景象,称为八卦;二是在八卦的基础上,人们继续进行多种排列,周文王最终推出了六十四卦的数字排序,将八卦的演变发展到最高境界,揭示了自然万物在内外因素的作用,实现自然万物产生、变化、发展的六十四条基本规律;三是孔子为《易经》创立的《十翼》(又称《易传》,用文字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八卦的卦名、六十四卦卦辞、爻辞要义,使《易经》完成了全面性、系统性的飞跃,准确表述了《易经》创立目的——实现自然和谐(世界大同)。

古文字研究学派认为,《周易》的精髓在于爻辞,而《周易》爻辞反映的,恰恰是上古时代的社会生活。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有关狩猎与畜牧生活的描述;二是有关天灾的描述;三是各种各样祭祀活动的描述;四是婚姻家庭的描述;五是政治生活和战争的描述。这些具体细腻的描述,为后代了解上古先人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多方位的视角。

历史发展研究学派对《周易》是爱不惜手的,认为从中可以找回上古失落的文明。《周易》相当完整地记录了周民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通过用上古资料互相印证,可以证明《周易》是反映周人成长的不可多得的史料。

通过上述的梳理,不难发现,易家这派的观点最接近哲学的概念,比较完整地阐述《周易》卦、辞、爻三者的辩证互证关系。古文字研究学派固然能从文字考训中纠正《周易》文本出现的误传,精彩地从古文字中再现上古社会生活风貌。但是,却总是不能完整地回答卦象与爻辞的内在关系,无法解构卦、辞、爻互动的那份精彩。历史发展研究学派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可以通过史料互证很独到地提出《周易》是周民族成长史的载体,可总是无法解开《周易》如何能够成为本民族未来命运咨询系统这个关键问题。《周易》的精彩一个是运动互变观,一个是从自然引入社会和谐观,社会和谐观比较容易理解,但运动互变观这个问题因为太玄乎了,不解决这一难题,就无法把握《周易》。

学习《周易》的现代意义

一是增强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思维方式,纠正人们违反自然规律,自以为是的观念,牢牢确立向自然学习,以自然为师的理念。二是强化认识人生旅途小走弯路的应变之道;三是牢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为走好人生之路开辟坦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