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惧内’的男人更可爱

 云中公子 2010-07-30

‘惧内’的男人更可爱

 

‘惧内’的男人更可爱 - 宋协峰 - 简单、健康开始生活......
 

  近日在两岸四地男大学生中开展的一项“哪里的男生更会做男人”的调查显示, 对于“男性最成功之处”一题选择“家庭生活最重要”的男士明显港台多于内陆,而同为内陆城市,上海北京多出近一倍。 越是文明程度高的地方表现越普遍。

  确实,一说到上海“小男人”这个称谓从来都是带着一丝羡慕和更多贬损口气的。特别是他们“惧内”的表现,常为人所不齿。但在现代社会,有专家认为,所谓“惧内”其实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积极的生活谋略。

  中国具有悠久的“惧内”历史文化 ,中国是个崇尚男子气概的国家,但“惧内”的文化却也同样“悠久”。最早有“惧内”之誉的要数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了。虽然后世多将其归咎于红颜祸水或者宠爱过度,但这种要什么给什么的态度却和后来的“惧内”表现并无二致。

  历朝历代都有怕老婆的“惧内”实例,最著名的要数宋朝。苏东坡一句“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本来是想替友人鸣不平,不曾想“河东狮吼”的说法自此深入人心,变成“惧内”最典型的一种写照。 直观描述最后还会归结为理性的归纳。清代小说《八洞天》中,对于男人的“惧内”做过非常有趣的阐述和分类,其所概括的情形大致有三种:势怕、理怕和情怕。而这三种“怕”又可以进一步分成九大类:“势怕”———畏妻之贵、畏妻之富、畏妻之悍,“理怕”———敬妻之贤、服妻之才、量妻之苦;“情怕”——— 爱妻之美、怜妻之少、惜妻之娇。

  刨除那些极端、暴力的成分,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一个男人的“惧内”是出于对家中相夫教子的“贤内助”或者在外八面玲珑的“女超人”的由衷的感激和敬重,所以才表现得言听计从,俯首帖耳。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是一种更深的了解和爱护。男人们为了这份情感,甚至愿意牺牲最传统的“大男人”的权威和面子,心甘情愿地将女人“扶上正位”,坦然面对自己的“配合关系”。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尊重和体谅的两性关系的表现形式。

  一说到体贴老婆,乃至“惧内”就感到很羞耻是“由于我们的整体人文意识并不成熟,大众还维持着一种狭隘刻板的社会认知,总是调侃和讽刺上海的男性,用以否定其‘家庭型’的倾向。”长期在台湾和上海两地从事男性文化研究工作的蓝怀恩女士,认为这些观念都是起源于传统性别观念中的男性定位。“理所当然地认为男人就是在外面干大事的,洗衣煮饭带孩子实在是有失体面和尊严。这其实反映了大众在认知上的一种肤浅和不成熟。”

       我准备效仿胡适,联合朋友开一个‘惧内’俱乐部,让和谐生活深入家庭,支持偶的朋友就呼吁一下O(∩_∩)O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