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发现了经络系统//转

 琴兒 2010-07-22
 我国的经络系统是怎么发现和发展的,一直是个历史的悬案。
    自从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老子》以后,我们才知道经络系统原来是练气功时发现的。帛书《老子。第十六章》:说“至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这个“督”就是指督脉,《庄子。养生主》对此作了说明:“缘督以为经”。督也是中正的意思,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前后中的任、督两脉。从老子的练功方法中也可以看出,除了有督脉的‘守督法”外,还有任脉的“守中法”、“搏气至柔,能婴儿乎?”的神守关元法等。而“万物旁作,吾以其复也。”这是指经气沿着经络运行走过左(右)半身,接着又走右(左)半身,循环无端地往返运行的意思。这可以说是以任督为中心和左右两半身的经络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而组成的经络系统。也是我国最原始、最早发现的经络系统。《老子。第二十五章》还对这经络系统的基本特征作了叙述:“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是老子练功时的深切的体验,这“独立而不改”是说经络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独立性,而“周行而不殆”是说经气沿着经络运行是循环无端的,具有循环性。这可以说是经络系统的两大基本特征。
   老子的“守督”法,事实上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大周天”功法。

 

    老子发现经络系统时,古人称之谓一阴一阳经。那时连三阴三阳经的名字也没出现。十一经也是后来的事,心经(十二经)更晚了。

    

    我是这样验证老子的“吾以观其复”和“周行而不殆”的:

    面南背北,交叉而坐在高约三十公分的木椅上,全身放松。然后,在神守以关元穴为中心的小腹同时兼守两足的内踝。时间约一小时。我的感觉是这样的:经气走完右半身的时间约二分钟;经气走完左半身的时间却要二分半左右。经气行至左膀胱经的束骨穴到至阴穴受阻明显,而且总感到左半身的经脉不如右半身那样顺畅。满足老子提出的“至虚,极也。”的要求很重要。

    收功:要摩面、梳头、擦颈,以防气滞头部。这是我在一九九四年时的实验,供参考!

 

    经气在经络系统里的动态.
    经气约占左右三阴三阳经(十二条经脉)的四分之一光景,往返于左右经脉。把它比作一条龙的话,有时龙头在右,龙尾在左,整条龙在右边(旁作),接着龙头在左,而龙尾在右,整条龙在左边(旁作)……这就是经络系统不同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的运动方式。有了这种体验,人们才能主动地、充分地发挥经络系统的功能。

 

    老子“守督”法的作用是整体的,不像具有宗教性质的“小周天”功只强调局部。“小周天”功害人不少呵!我愿意与小周天功爱好者探讨其弊病。我劝你不要练小周天功,即使现在没出偏到将来也没有好处。我早已顺通任督两脉了。

 

    这是我多年实践的心得,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深切地体会古人的智慧。
    我在这里写此文,主要是说经络系统和大周天功是老子发现的。百家争鸣嘛!希望专家们批评指正,提出自已的论点,以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经络系统发展史中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过,那就是《素问.阴阳离合论》黄帝问:“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到现在还是个悬案。只有真实的反映历史,我们才有可能沿着历史的规迹发展创新!

 

    至今,我还没看见过有人对经络系统的内容作过完整的描述,就连经络挂图很少有记载左右经脉相通的渠道。
    什么是经络系统?我是这样理解的:以十二经络为基础(含三百六十余穴),左右阴阳跷为两翼,任脉为中枢,督脉为纲的经气通道。十二经脉是基础,只有它畅通了,经络系统才算真正的疏通了。

 

    《黄帝内经》记载了经络系统的一阴一阳经、三阴三阳经、十一经脉和十二经脉,以及十二经脉串联众多经穴的事实,但是却没有说过一阴一阳经是怎么发现的,也没有讲清一阴一阳经是如何过渡到三阴三阳经的,成为历史的悬案。我看了不少的研究经络的著作和中医教材,对经络起源不是模棱现两就是避而不谈,这对中医家来说这是一种可悲的现象。导引行气也是中医,在“治末病”方面是其它医疗方法所不及的,不信的话,可以比试嘛!

 

    有的网友认为经络系统是老子练气功中发现的,觉得证据不够充分,现在我再发两条众所周知的考古发现,以资证明。英人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中记述了公元前六世纪中叶(与老子同时期)刻在柱杖玉手柄上的《养气铭》说:“屏息以敛,息敛则充,气充则降,气降则平。气平则盈,气盈则复,气复则长,气长则还,气还则升,而达皇庭。上达皇庭,下达会阴。顺之皆生,逆之皆亡。”这“皇庭”
就是指头顶上的百会穴,百会穴属于督脉。这“会阴”就是指会阴穴,会阴穴是属于任脉的。气的降升往返都是顺着“气道”的,这“气道”就是经脉。这种功法现在还有人在练,不同的是,古人强调的是:顺之皆生,逆之皆亡。”现在有的人则强调“逆者成仙”,所以弄不好就出偏,即使“逆通”了也不一定获得康寿。
    另一则是《行气玉佩铭》郭沫若先生是这样翻译的:“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这是公元前三百八十年左右的文物,同样强调了练气功要“顺则生,逆则死。”的规律,即经气要顺着经脉运行,而不是相反。
    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导引行气”健身养寿,已是相当的盛行了,发现经脉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说得不错,任何一个伟大的发现都有其历史过程和社会基础,经络系统的发现也不例外,《庄子》一书“修道养寿”的记载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在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这是广成子对黄帝求“至道”时说的话。《刻意》:“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传说彭祖活至八百岁。

    《大宗师》:“真人之息以踵”这是历史有名的“踵息法”我认为这“真人”是指王乔赤松。传说赤松是黄帝时的雨师,而王乔则是周王朝的人,都是人们心目中的仙人。

    《应帝王》:“机发于踵”这是列子师父壶子与神巫季咸斗法时所用的功法。可以称之谓“神守阴跷法”。
    《养生主》:“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就是老子“守督法”的功效。《人间世》:“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就是孔子的“心斋法”。
    《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这是孔子学生颜回的“坐忘法”。列子是这样评价的:“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而寿十八。”。颜回实际上也活了三十余岁。

    《逍遥游》:“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这是“辟谷法”。
    ……
    从上述可以看出春秋以前的上层社会对“修道养寿”已是相当盛行,其中尤其是像“守一法”、“踵息法”、“守踵法”和老子的“守督法”都是以经脉为修练对象,所以发现经络系统就不足为奇了。

    古代的《养气铭》、《行气玉佩铭》都强调练气功要遵循“顺则生”的规律,那末,经络之气是怎样顺经运行的呢?
    《灵枢。逆顺肥瘦》指出:“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这就说三阴经之气是从足走腹、脏走手与三阳经相联,而三阳经之气则从手走头走足与三阴经相络,相输如环,循环无端地运行。因为十二经脉是基础,所以作为阴之海的任脉之气只能是前升运动;作为阳之海的督脉之气也只能是后降运行了。十二经脉与任、督脉之间的关系,好像基础与上
层的关系一样,基础决定上层。现在有的气功偏面地、错误地强调督升任降违反规律,以致出偏,不可不戒!

 

    我是“道引之士,养形之人”但确不是道家。
    通任督有两种方式,顺通或逆通。我主张顺通,反对逆能通。为什么?因为它违反了“道法自然”的总则。

    所谓逆通,崔希范说:“贯尾闾,通泥丸。”,相反则是顺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