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之中寻英雄 三十 第一个成全宋江威名的老大----燕顺

 屋檐下过客 2010-08-02
燕顺——宋江的一首赞歌?(一)
  如果说让我们举一下水浒一百零八人里,有几个人是可有可无的,那么,燕顺决对是榜上有名。
  如果说再举一下几大阵营中的老大有哪个是可有可无的。燕顺基本就是力拨头筹。
  他的出场时间,似乎还没有那个挂得很憋闷的王伦老先生多,除了偶尔在以后的出场名单中有所飘过,后来在石宝的手下被一锤定音,基本上就再也没怎么看到过他的身影了。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这家伙似乎是来水浒里打酱油的。
  但就是这么样一个有他不多,没他不少的家伙,却对宋江的威名,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为他不但为宋江培养了一个名满天下的王老狼,还在短短时间内,将宋江粉丝遍天下的强大事实演绎的淋漓尽致。
  甚至,他虽然是路过的,但却几乎就是宋老大的一首赞歌。
  宋江一开始成名,似乎还没有那么夸张,只是有许多江湖人士一提到他,虽然也会夸张拜一下,夸张的叫一声:原来是江湖人称及时雨的宋大哥。
  但到了燕顺这里,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在他一听到对方是宋江后,根本就不管身边的两个作痴呆状,只想着这黑矮子长得这么胖,心一定长得挺大挺脆,吃起来一定挺爽口的两个无知兄弟,王英和郑天寿,不由分说的拉着他们就是长跪不起。当然了,王英和郑天寿人此时的痴呆状是值得人痛恨的,宋朝的皇帝你可以不知道叫什么,但宋江的名字一响起来,他们居然还没有反应,就有点欠扁了。但不管怎么说,在燕顺老大的启蒙之下,两人还是懵懵懂懂的对江湖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于是三人做到了真正的翻身就拜,长跪不起。甚至燕顺这个看起来很夸张的动作,都把宋老大自己都吓到了。

  因为宋老大一直在战战兢兢,根本就没有从刚刚差点被活体取心的惊吓中清醒过来,所以此时的宋老大,在这三个标准的土匪面前,谦卑的要命。这可能也是后来燕顺一直混不明白的原因吧。一是因为他的本事实在有限,二是有了这事后,宋江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也肯定有阴影,只是表面上不说而已。后来他强派给王英一个美女老婆,多少也有些封嘴费的意思了,毕竟被人差点把心剜了下酒,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但燕顺对于宋江功德的宣传作用,却绝对的功不可没,当然了,这里只是针对读者而已。因为虽然此前宋江的大名也多有出现在本书中,但毕竟只是零散的传闻而已,没有一个统一的口径,也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只是什么宋大哥名满江湖,好使银子,是江湖人心目中的客栈,天下人心目中的天使云云,看起来多少还是有些肤浅而流于表面,倒好像是江湖人的客套话一样。虽然此前宋江也收了两个超级粉丝作徒弟,但他那两个徒弟却明显的对语言表达功能是很缺失的,并没有满世界为他包装宣传的意识。宋江脸皮再厚,也不能没事就把徒弟赶到大街上去给自己造势去。

  孔亮被武二哥打之前,就已经很害怕了,但就是没有想起来向武二哥提一句:俺师傅是宋江,你敢打我,天下英雄好汉都是你的死对头。否则武二哥怎么可能像拍苍蝇似的把他按倒在地,一顿老拳伺候。
  而燕顺的及时出现,却填补了这个空白,给宋老大的江湖壮举,做了一个非常直接的总结。

日期:2010-03-09 01:20:27

  燕顺——宋江的一首赞歌?(二)
  虽然宋江在江湖上名震两省,但怎么个震法,江湖上却各有各的表述,几乎就是乱糟糟的很没养份的提到了他会扔银子砸人。听起来就没有层次,好像这家伙是散财童子转世似的。
  但到了燕顺这里就不一样了,首先他一开始就来了几句铿锵有力的赞美词:小弟在江湖上绿林丛中,走了十数年,闻得贤兄仗义疏财、济困扶危的大名,只恨缘分浅薄,不能拜识尊颜。今日天使相会,真乃称心满意。
  这绝对是如黄河泛滥,长江成灾的崇拜了。当然了,这几句基本也属客套话,江湖上差不多都这么说,只不过他这几句是加长版兼总结版,估计燕顺是看不用交版权费,就拿出来再泛滥一下。因为这几句话的著作权是谁的,根本就没人知道,也许是宋江自己没事的时候,给老百姓银子的时候,让老百姓背的呢。古往今来许多作伪的报告会不都这样吗,弄两个老百姓人前泪流满面一下,歌颂一下地方管理者,说白了,就是树个典型。其实其它的老百姓,根本就没拿到这两个老百姓那种待遇。就像全书中宋江只有两次将极少数带不走的粮食分了点给老百姓,就立刻在水浒里有了概念化:杀富济贫。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杀完人我就富了。济完贫你就更穷了。
  他们把官杀了,富户抢了,等他们一走,朝廷那些胡汉三一回来,老百姓不还得吃的吐出来,拿的交回来。顺便再交点绞匪专用费。
  这是外话,燕顺接下来的一段却是掷地有声,听得人顿时热血澎湃:仁兄礼贤下士,结交豪杰,名闻寰宇,谁不钦敬?!梁山泊如此兴旺,四海皆闻。曾有人说道,尽出仁兄之赐。不知仁兄独自何来,今却到此?
  虽然只短短几句,但却几乎把宋江的事迹,名声,甚至很江湖一哥的作派都做出了细致入微的总结,入木三分的雕刻,简直就等于在大声吟唱:宋老大啊宋老大,你就是偶们的神啊。阿门。
  如果让一个歌女唱一下,倒也很有歌功颂德的意思了。名闻寰宇也就罢了。居然还用到了礼贤下士这个词,就有些搞笑了。宋江此时连个江湖实体都没有,下谁的士啊?这家伙把宋江占了梁山后应该背的词,提前背出来了。

  虽然这些话,燕顺不是对着江湖人士说的,但施大爷却借着燕顺的口达到了自己的目地:为宋江的及时雨和江湖一哥的地位进行不可动摇的巩固。不但让宋江的名声瞬间上了一个层次,更加深了读者对宋江江湖一哥说法的印象。让人觉得,宋江这人确是了得啊,从而抛开他连武功都不会,但就是能一统江湖,谈笑间,江湖跪倒一片的伟大形象,做出疑点上的忽略和错觉。

  但由此可见,宋江在人品上,是绝对不如晁盖的。
  他帮晁盖脱困后,晁盖可是义薄云天的不断的请他上山不说,就连宋江帮助自己的事迹,也是常常挂在嘴上,四处宣扬。以至于江湖人都知道宋江做了什么。可以说,晁盖虽然政治斗争不是很高明,但却绝对是个条响当当的好汉子。有时候,知恩图报,比授人以渔还难。
  现实中多少人得到别人帮助成名后,最怕的就是提到从前这人帮助过自己。原因很简单,人都有装B精神,有点小成就,总想吹一吹是靠自己奋斗得来的,自己的一双手,才是天下无敌的。他会觉得,自己现在有了社会地位,提到别人帮助过自己,尤其是现在,帮助过自己的那个人已经没有自己强,提他自己会很没面子。
 
      但后来宋江上山后,事事当先,面对来投之人叫他老大,他却很少会解释一句:梁山的大王是晁哥。而那句宋江来也,宋江挂念兄弟你啊,也常常挂在他的嘴上,从来也不会说:晁哥哥派宋江来也。
  而燕顺嘴里说得那句江湖传闻:梁山泊如此兴旺,四海皆闻。居然也忽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倒是有些奇怪了。兴旺的时候是老晁啊,怎么后来全都成了宋江的了?

  再后来,干脆晁盖干什么得请示宋江了。可以说,他给了晁盖一个用电脑创业的机会,最后却没收了晁盖的微软公司和晁盖的一切注册商标。
  宋江是利用了晁盖的基础设施和知恩图报,直接跳上了神坛的。
  结果后来的江湖上,只知道有个宋老大,不知道有个晁老大。
  燕顺的一番话虽然听起来挺让人震撼的,但他一个贩羊出身的人,居然会有如此多的华丽词藻,就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了,他应该是路过错了地方,去高球身边混应该更适合他。估计又是一个放羊娃利用放羊的机会苦读的典型。
  结果他只是专门坐在这里死等,只为了给宋老大唱这一首赞美歌,倒是挺让人感动的。因为这首赞歌唱得比较及时,所以效果不错,只是来水浒打了瓶酱油而已,居然就为他博了个不错的排名。以他的本事,怎么看,那个排名都有点浪费。而他的死,确实证明了他浪费了宋江给他的这个封嘴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