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滩小学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提问题的问卷调查报告--吴少忠的博客

 映雪的萤 2010-08-02

陈滩小学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提问题的问卷调查报告

陈滩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小组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有益处。本次课题研究“如何指导小学生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会提问题”可以有效地促使教师不断进行反思。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科学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引导教师去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更加有意义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由此可见,学生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因此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是非常有意义的。结合我们研究的课题,我们课题组于20075月份对我校教师数学课堂提问中的“谁来问,要问谁,问什么,怎么问”,进行问卷调查、谈话调查、听课调查,以期了解课堂有效提问在我校数学教师中的具体实施情况,从而推进我们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的确定

调查对象:陈滩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调查方法:听课调查、问卷调查、谈话调查

 

陈滩小学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提问题的调查问卷

同学们:

为了更深入了解我校数学课堂中同学们提问题的现状,更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调查问卷,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如下内容,并根据自身实际如实回答,谢谢合作!

1.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采用的回答方式较多的是(   )

A个别答  B齐答

2.课堂上,老师给你们留出提问时间的机会(   )

A经常  B较少  C几乎不

3.老师设置的问题,你经过探索,思维能力进步情况(   )

A有极大的提高  B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C没有一点提高

4.你存在下述哪一情况较多(   )

A多次想发言,但不好意思举手  B有问题,但没有机会向老师提出

C有不同见解,想提出但没有机会  D本不想发言,老师点到我说两句

5.对于课堂提问,你属于以下哪种情形较多(   )

A有欲望并主动提出问题  B有欲望,但不敢提问 

C想提问,但没有机会  D老师没有要求我们提问E不愿意

6.在课堂上你被提问的几率(   )

A几乎每节课都被提问  B有二分之一机会  C很少被提问

7.你希望老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时间(   )

A没有停顿,直接找学生回答  B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再找学生回答

8.当你回答时,你数学老师的反应时(   )

A经常加以简单赞扬B经常加以简单赞扬,并加以点评

C重复你的回答,加以表扬  D不太赞扬  E经常给予批评

9.你希望在你回答时,你数学老师的反应是(   )

A经常加以简单赞扬  B经常加以简单赞扬,并加以点评

C重复你的回答,加以表扬  D不太赞扬E经常给予批评

10.当你的回答出现错误时,你的数学老师是(   )

A打断你的讲话,及时纠正错误  B请他人回答

C重复你的错误,提醒注意,引导你自我修正

D延长等待时间,期待你自我修正

E给出部分正确答案,希望你补充其余答案

F忽略错误,在后面的讲解中指出并订正。

11.你希望在你回答出现错误时,你数学老师是(   )

A打断你的讲话,及时纠正错误  B请他人回答

C重复你的错误,提醒注意,引导你自我修正

D延长等待时间,期待你自我修正

E给出部分正确答案,希望你补充其余答案

F忽略错误,在后面的讲解中指出并订正。

12.当你暂时回答不出问题时,你的数学老师是(   )

A延长等待时间,期待你自己思考后进行回答 

B重新解释问题等待你自己作答

C请另一同学回答  D教师自己提供答案

13.课堂上你数学老师提问的分布为(   )

A向全班每一个同学提问  B只向成绩好的同学提问 

C只向成绩差的同学提问

D向成绩好的同学提问的次数多于向成绩查的同学提问的次数

E向成绩差的同学提问的次数多于向成绩好的同学提问的次数

14.教师对你的课堂表现作出的反馈是(   )

A经常赞扬  B具体指出你取得哪些成就并加以赞扬

C对你的成就表现极大的关注和信任,对其价值予以肯定

D把你的成就归于内因,如你自身的努力

E笼统予以赞扬,如好,棒,不错等

F把你的成就与他人对比,指出不足,提出建议

G把你的成就归于外因,如运气等  H根本不关心,不提出建议

15希望课堂上要求被回答的类型(   )

A自己组织回答  B老师说前半句,学生说后半句 

C选择性问题,只要求回答是或否或者是这个是那个。

16.希望回答着的选择(   )

A提问前指定学生  B提问后叫自愿回答着

C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  D学生起答

17.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

A老师启发问题提出者自己找出答案  B老师自己回答

C几个同学回答后再总结归纳出答案

18.你的教师提问时,较多的采用方式是(   )

A自问自答  B师问生答  C生问生答  D生问师答

19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你是否很注意他人发言(   )

A非常注意  B比较注意  C不太注意  D完全不注意

20.在课堂上凡有讨论机会,你总是积极发言(   )

A从未发言  B发言次数不太多  C发言次数比较多

21你愿意主动举手发言并希望老师让你回答课堂提问(   )

A  B

22.教师提出的问题,你通常的答对情况(   )

A都能答对  B基本上能  C少数能  D一题都不能

23.教师提问题时,教师的表情(   )

A温和又微笑   B严肃   C漠然

陈滩小学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提问题的调查问卷

结果统计表   

统计人:吴少忠

根据陈滩小学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提问题的调查问卷反应的情况,现对调查表进行统计,算出每题选某一选项的同学占总人数的百分率,并制成如下统计表。抽样学生50人。

A

 

 

 

 

B

C

D

E

F

G

H

1

76.4%

23.6%

 

 

 

 

 

 

2

12.3%

25.7%

62%

 

 

 

 

 

3

12.8%

51.8%

35.4%

 

 

 

 

 

4

52.3%

6.7%

8.6%

 

 

 

 

 

5

15.7%

26.8%

20.5%

20.2%

16.8%

 

 

 

6

5.4%

12.6%

82.0%

 

 

 

 

 

7

42.5%

57.5%

 

 

 

 

 

 

8

15.2%

10.4%

18.3%

40.2%

15.9%

 

 

 

9

35.7%

38.9%

18.6%

5.2%

1.6%

 

 

 

10

25.2%

29.1%

13.5%

5.6%

15.4%

11.2%

 

 

11

12.4%

15.3%

12.7%

18.9%

29.4%

11.3%

 

 

12

18.9%

34.5%

26.8%

18.9%

 

 

 

 

13

0

5.6%

7.3%

14.5%

72.6%

 

 

 

14

9.2%

7.8%

9.7%

15.4%

31.4%

17.3%

6.9%

2.3%

15

13.8%

24.5%

61.7%

 

 

 

 

 

17

36.8%

45.2%

18.0%

 

 

 

 

 

18

3.4%

73.9%

5.6%

17.1%

 

 

 

 

19

9.8%

37.2%

46.3%

6.7%

 

 

 

 

20

3.7%

85.1%

11.2%

 

 

 

 

 

21

32.6%

67.4%

 

 

 

 

 

 

22

18.8%

67.5%

10.9%

2.8%

 

 

 

 

23

12.9%

45.7%

41.4%

 

 

 

 

 

1、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

(一)总体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向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势已经得到教师的认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已经发挥了出了他的优势。课堂中教师不在采用的是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提问内容有了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多数敢问或愿意提问题,善于回答问题;教师的提问做到科学学生的配合默契,学生答有所问,解答者踊跃,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这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提问数量精,学生能深思后再答;重过程轻结果,提问不在流于形式,不在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学生重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预见性,课堂上“启而就发”的良好局面;重视创设问题情境,重视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不在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真实活跃,发挥了教师的讲授作用;学生对提问的技巧已经掌握等。总之从调查结果来看,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前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的现象已经得到改变。

(二)调查对我们的几点重要启示

1.提问的主体仍然是教师。提问还是教师的特权,学生只能忙不迭地应对教师的一个个问题,挖空心思揣摩教师的标准答案,学生的创造性常被扼杀。学生很少有提问的机会。学生的问题没有机会提出来,不懂只能装懂。

2.提问的内容模糊不清或过于具体。⑴提问的内容模糊不清。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马学文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1/2+1/3后提问:“1/2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答:“都是真分数。”还有的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⑵提问的问题内容过于具体。吴少忠讲授这样一个例题:一袋大米25千克,吃掉了它的3/5,还剩下多少千克?听课中,我们做了一个统计,这位老师针对这一例题共提了10个问题:①谁来读题?②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③单位“1”的量是谁?④线段图怎么画?⑤用什么方法计算?⑥怎么列式?⑦等于多少?⑧为什么用乘法计算?⑨乘法的意义是什么⑩你还有不同的解法吗?不难看出,这道题已经被老师用10个细碎的问题问得毫无张力。这里,没有能给学生留下回旋的空间,留下腾挪的余地,当然学生的思维也就缺少弹性空间。

3.提问的方式不太科学。⑴一问即答。即老师的问题刚提出来,还没有容学生多思考就请学生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限于几个优等生能够作答,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这时教师已指明某个同学回答时,那些即使没有想好的学生,有的也不再思考,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所提问题的效益。⑵一问齐答。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习惯提一些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或者比较喜欢让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问题。实践证明,齐答会使一些不动脑筋的学生滥竽充数。这种方式的提问只能求得老师自己心里安慰,而往往掩盖的是问题的真相。

4.问题评价方式过于刻板。现在不少课堂提问满足于传统的结构方式,“生答师评”式。先教师提出问题,再学生接受问题→认真思考→理出答案,接着教师倾听答案→理答评价。这种结构的提问固然具有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弥补学生知识不足、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获得教学效果反馈等多种功能。但这种提问所呈现的是“师→生”的线形结构方式,它拘泥于预设,企盼直抵预设的轨道,因而难以听到求异的、争论的声音。

5.学生的质疑权受“侵犯”。课堂提问应当是双向的,既要有教师的提问,也应当有学生的质疑,两者应当是有机的统一体。教学中,只有二者充分、合理地实施,才是健康的课堂。可是如今当我们深入课堂时,就会发现只重视教师的提问,而忽视学生质疑的这种不平衡性有明显表现,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普遍是缺失的。学生不提问题并不等于就没有问题,一种可能是平时没有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学生不会或者不习惯于向老师提问题;另一种可能是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即使有了问题,也没有勇气提出来。

相关主要问题对策

1.营造宽松的环境。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里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关键是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有果敢的精神,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

2.尊重学生的劳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心声,听听他们对教科书的理解,自我解读,尊重他们的自我感受和独特见解。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予以充分肯定。

3.课堂提问要因材设问、因才施问。课堂提问既要针对教材内容,问在点子上,问在要害处;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启其心扉,促其思维。“因材设问”,即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设计问题。比如,依据教学教材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寻求探究性问题的设计:⑴在材料的留白处提问题。有些知识,教材在呈现时出于某种考虑,留下了一定的空白。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已有知识水平和可接受能力,提出相关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予以补充。⑵在材料的可发散处提问题。数学学科不能仅限于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活跃学生的思维,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地方蕴涵的问题是开放性的,教学时应抓住这些材料,设计问题,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⑶在创设的教学情景中提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学习的情景性、师生互动性及主动建构性。把教学活动设计成学习者与情境交流回响、双向互动、达成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以问题引发内部冲突。让学生去检索信息,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提出新观点、新见解,从而推动常论的转变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重组,生成新的悖论。“因才施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问。一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感倾向施问,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施问、根据学生的学习心态施问、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施问、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施问。只有教师会问,才能更好的来指导学生的问。

4.形成最佳的结构。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参与引导”,这也是我们构建提问结构的依据。提问结构构建应当考虑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因素。如,在有关“知识与技能”教学中,根据“了解—掌握—灵活运用”的目标要求,可整合成包括三个部分内容的基本提问结构:基础性提问—辅助性提问—拓展性提问。再如,在有关“解决问题”教学中,根据“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的目标要求,又可整合成这样一个基本提问结构:诱发性提问—启迪性提问—发散性提问。对问题进行有效整合,目的在于指引学生探究方向,引导学生向深层思考,在“问”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质疑、解疑。

5.把握提问的距离。⑴把握提问的“时间距离”。一定要处理好提问的密度。一节课教师一讲到底,只讲不问的“满堂灌”早已为人们所弃;而以问代讲,一问到底的“满堂问”是否就好呢?寡问,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思维过“弛”;滥问,学生疲于奔命,思维又过“张”。因此,处理好提问的密度是至关重要的,疏密有致方能张弛得体。二要把握好提问的节奏。“问”与“答”之间要有适当的时间间隔,间隔太短,学生对问题缺乏充分的感知和足够的思考,学生思维无法深化,容易造成“卡壳”、冷场或回答失之肤浅;间隔太长,则又使教学显得松散、拖拉。“问”与“答”的时间距离要应视问题的难度而定。⑵把握提问的“空间距离”。课堂提问要调整好学生与问题间的空间距离。如果所提问题空间范围过于空泛,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问题太窄太露学生无需思考,这样又会使提问失去意义。因此提问既要考虑问题思维容量,又要考虑问题与学生的空间距离。⑶把握提问的“心理距离”。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心理水平。也就是说问题的难以要适度。问题过易起不到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而问题过难,又会遏制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注重提问的角度和深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同步得以训练和提高。

6.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每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既要采用教师—学生、学生—教师这种纵向提问形式,也要采用学生—学生横向提问的形式,鼓励、激励学生之间相互质疑、讨论、辩论,如此才能构成一个师生“学习共同体”。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问善答,而且要重视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当然这里所说的问题不是教材中规定的问题,而是学生基于自身实践,经过观察思考之后提出的问题。⑴强化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现代教学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并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由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不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中经常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同时要向学生渗透质疑的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对学生大胆提问的行为要及时予以鼓励,以达到正强化。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善问。①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②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思考到讨论、争论,让他们在寻求解疑的过程中学会分析、思考。比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时,吴少忠一改传统的直接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教具做实验来得到体积公式的教法,而是让学生自己用“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既不等底又不等高、既等底又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学具各四组进行实验。这里不给学生以导向,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从而使探索更广泛,更深入。从提出问题开始,由解决问题再到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使整个学习过程在问题和探索中获得发展。③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应加强合作学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思维碰撞、相互交流来解决。

7.对提问进行科学评价。新课程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通过科学的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对提问的科学的评价进行探索。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以下的评价策略:⑴延时评价策略。既不要过早、轻率地打断学生的发言和回答,要让他们回答充分,清楚而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作为教师要善于倾听,听听他们对教科书的理解,自我解读,尊重他们的自我感受和独特见解。⑵多值评价策略。要改变传统课堂评价常用的二值判断方法,根据学生思维实情作出多值评价,即不仅指出对与错,还要指出好与坏,简与繁,难与易、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等。⑶激励性评价策略。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的回答,教师都应认真对待,认真听取。对于有独到见解的问题教师要多一些对他们的喝彩;对于离题的回答,要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适时适势引导,不要做生硬的打断或责怪,相反,要多一些真诚的微笑,多一些鼓励的微笑,使他们更多地体验学习的愉快、安详和融洽。⑷多元反馈策略。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的“你答我评”式的提问评价方式,形成师生、生生、自我的纵向和横向的多元反馈评价网。这当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例如,教师可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在本节课中,你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哪些是你自己处理的?哪些问题的解决你需要得到帮助?你作出过什么决定?这些决定起了什么作用?这代表了你的最佳成果吗?你怎样评价自己的表现?通过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同时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这样的对话:我们通过调查认为我们的观点是(),理由是( );我想进一步补充的观点是( );我不同意某同学的观点,理由是( );我对某同学的观点不太理解,请再说一遍。

7.几点说明:⑴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问卷的设计不够严谨与科学,取样规模也不是很大,故某些结论或提法可能不很准确。由于本人的才疏学浅,故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能不够透彻和准确,可能某些观点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甚至某些分析是错误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感谢这次被调查的语文老师们的支持与配合,感谢你们对我们的指导与帮助。

 

                                 陈滩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小组

2007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