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天人相应”与“节气灸”

 心回 2010-08-02

论“天人相应”与“节气灸”

来源中医药网

"摘要:“节气灸”是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艾灸以防病保健的传统方法。它典型地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因时制宜的防治思想。本文作者从“天人相应”的角度分析了自然界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以及结合机体的机能状态而采用 “节气灸”的理论依据和意义。并提出随着人们对防病保健的重视,“节气灸”将以简、便、验及鲜明的中医针灸因时制宜的特色在预防医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艾灸 节气 天人相应

“节气灸”,是指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艾灸以温壮元阳、激发经络之气、调动与开发机体潜能、健身防病的传统方法。“节气灸”以其简、便、验的优势,为我国历代医家及百姓沿用至今,在防病保健领域占有特殊的地位。一般而言,“节气灸”应包含两个关键的内涵,即时令节气和艾灸。因艾灸是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扶正祛邪,防病保健的方法,所以“药热之气”是“节气灸”的主要刺激方法。而时令节气是“节气灸”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内涵,它也是体现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精髓的关键方面。下面就这一方面进行重点论述。

1、时令节气的阴阳升降变化特点

时令是指季节和时序的变化。因为时序以十五日为一节,又称节气。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素问?六节藏象论》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和时序的变化,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一般而言,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是有内在的联系的,具有一定的规律与时序,每一段时序各有不同的主气,正如王叔和在《伤寒论》中所描述:“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 这种春温、夏热、秋凉、冬冷的气候特点从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来看是:“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素问?厥论》)。可见自然界有它自身的阴阳变化规律。

2、人与天地自然相应

人生存于自然界中,是大自然的主要组成部分,当然要受自然界的影响。《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有:“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素问.?宝命全形论》中也有:“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说明天地自然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生命之源。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的人类 当然也要受自然界的各种规律的影响和支配,自然界的任何运动和变化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故《灵枢.?岁露篇》中有:“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时令的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对人的生理和病理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比如: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生均与一定的季节或时令密切相关。

人与自然相应,一方面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对应关系。既“人之合于天道”。如《灵枢?邪客篇》所云:“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洲,人有九窍……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说:“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人与自然相应,也包括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素问?离合真邪论》中云:“天地渐和,则经水安静;天寒低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浮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随起”。均是自然界的四时阴阳之气对机体经脉气血的运行的影响的生动描述。人与自然相应,还表现为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一种本能的适应自然界春温夏热秋凉冬冷气候变化的能力。人类在生命持续的整个过程中,时刻通过自身的这种适应与调节能力,与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协调。《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人与天地相应的顺应自然的本能,正是《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谓:“法则天地,随应而动”。人只有顺应自然的阴阳变化,才可能维持自身的阴阳平衡,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应该强调的是:如果自然界气候变化过于强烈或机体适应的本能不足以调动机体内在的调节能力来对付这种变化,那么,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失去适度的稳态,出现阴阳失衡,甚至造成疾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体的这种顺应或适应能力就是机体的正气表现。

3、“节气灸”是体现中医“天人相应”治则的防病方法

“节气灸”是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艾灸的方法,它是体现中医“天人相应”治则极具特色的防病方法。这种特色可从下面的论述得到进一步的理解。

(1)“节气灸”介入的关键时机是时令节气更替交接之时

顺应天序是“节气灸”的一大特色。 “节气灸”是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艾灸的方法,所以一定的时令节气应是“节气灸”介入的关键时机,也就是说“节气灸”的施用应具有一定的时间要求——因时制宜,适宜的介入时机是发挥“节气灸”效力的一个关键条件。因时制宜是指依据自然界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结合机体的机能状态而采用适宜的防治方法的学术思想,也是中医学非常重要的防治原则。《素问?疏五过论》:“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之阴阳,四时经纪。” 《素问?八正神明论》:“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那么,为什么 “节气灸” 通常选择时令节气的更替交接之时来应用?时令节气的更替交接之时与艾灸方法的介入有什么契合关系?这是因为:时令节气尤其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二分二至之时为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升降变化及阴阳消长的转折时期,是阴阳升降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人与自然相应,人的生命依据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变化而变化,因此,节气或四时的更替交接之时也是对人体影响最大,疾病的转归与演变表现最突出的时期。临床可见四时阴阳之气变动剧烈之际,也是年老、体弱、虚衰的人群加重病情、诱发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时期。比如夏至、冬至前后是中风、溃疡及哮喘等高发之时。假若能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应用某种简便的方法扶助正气,激发机体的潜在的顺应能力或应变能力,则有助于防病保健。后人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原则设立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防治思路,即体现了在特定的时机预先培养阴阳,以固之本,扶持正气,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正是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的防治原则。我国古代医家发明了许多行之有效、简便经济的防治方法,“节气灸” 正是应运而生的独特方法之一。

(2)“节气灸”更强调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整体调节能力

一般而言,“节气灸”施用的目的是培壮元阳以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整体调节能力。它并不仅是一种特异性的对某种疾病有单一预防作用的方法。确切地说,它更应是一种兼顾全身整体机能调节的具有广谱性的扶正固本方法。当机体的元阳充盛,机体的整体调节能力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依“天序”变化而显露的疾病端倪就会依靠机体自身的应变和抵抗能力消灭于萌芽之中。

“节气灸”为什么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对外界的影响不仅有被动的适应能力,也有主动的调节能力。人体的这种适应与调节能力称之为“正气”,它是决定疾病是否发生的内在因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因此,要想避免人体遭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害,就必须增强机体“正气”。“节气灸”正是体现中医的这种“因时制宜”加强机体整体机能的具体针灸方法。根据“天人相应”及经络理论,人体的经络气血是受“天序”阴阳变动之气影响的,正如《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所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此段描述了自然界时令节气的变化与人体的经气盛衰的关系。此时可依据经气盛衰的变化特点借用针灸方法以调和经气,平衡阴阳,则可扶助正气。应该特别强调的是:针灸方法具有与药物补充完全不同的作用特色。它应用中医藏象经络学说将疾病的发生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认为机体经络气血的变化规律若与自然四时节令之气不能同步适应,则会造成经络气血紊乱并诱发疾病。如果我们能预知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在时令节气阴阳转化节律变动剧烈但疾病还未出现之时,及时地在相应的腧穴上的应用适宜的刺激(比如“节气灸”),通过机体内在的经络网络,在不同层次全面激发机体自身内在的整体调节能力,对多靶点和多环节产生调节,使机体在新的层次上达到新的阴阳平衡,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在这过程中,针灸适宜的刺激具有良性应激原的特点,它虽然没有向体内直接补充任何药物,却可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机体的潜能,启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提高机体自身内在的抗病能力。

(3)“节气灸”探析举隅

如上所述,“节气灸”是从整体角度全面综合考虑机体中的正邪关系的,不仅考虑人本身的整体性,更考虑人与环境的联系以及环境特殊变化与人的阴阳气血的关系。这种相关性我们可从下列例子中说明。现在临床与民间依然延用的在三伏天或三九天艾炷灸、穴位贴敷肺俞及大椎防治冬季易发的哮喘等肺病,实际上它是依据《灵枢?病传》“病先发于肺,……冬日入,夏日出。” 而设的冬夏治疗的一个原则。根据四时五行五脏的关系,冬季日入应在申酉时,此乃金气主时亢极之时,夏之日出在寅时,寅时乃木旺之刻,肺属金,冬日入,金气亢极而病增,夏日出,夏本金气不支,寅时木旺而金气尤衰则病增,所以冬夏是肺病高法季节,也是防治肺病关键时刻。再比如,临床上许多慢性疾病都易在冬季加重或诱发,其它季节状如常人,而提前在夏季治疗往往可获殊效。这是因为按阴阳四时消长规律,人体阳气在春夏季多旺,冬季多敛,人体久病本易伤阳,冬季之时,本不旺之阳更加明显,在此季节阴阳明显失衡,故疾病纷纷在冬季加重或诱发。若反季节在夏季利用“节气灸”防治,则机体可顺应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与激励,并最大限度利用夏季自然界与机体相对阳气充盛之时顺势而治,达到消除病根的目的。当然“节气灸”还可配合不同腧穴的选用,达到穴与法相配的最优效果。比如许多人喜欢在冬至前后施用关元灸以期达到预防中风、感冒及助阳保健延衰强壮的目的。这又是根据“冬至一阳生”的原则而设的方法。自冬至之日开始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复苏充盛,人体可顺从自然界的阳生之气,应用关元灸来强壮元阳。关元穴又名丹田,是任脉的代表穴,为一身元气之所在,男子藏精,女子主月水,又为肝、脾、肾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冲脉、督脉、任脉均出于胞中,又称一源三歧。具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灸之可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故能主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为历代强壮保健的主穴。《景岳全书》有:“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 顺从自然界的阳生之气在关元穴的艾灸恰好满足了“补必兼温”的特点,可达到温壮元阳,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的作用。所以关元穴是 “节气灸”选用频率最高的穴位。此外,春分的曲池“节气灸”预防眼病;秋分的足三里“节气灸”强壮脾胃、预防胃肠病等都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节气灸”方法。

总之,“节气灸”虽然简单,但寓意深刻,它较好地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学术思想,符合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是简、便、验的针灸防病保健的传统方法。预计随着人们对自然疗法的日益推崇,“节气灸” 将以其鲜明的中医针灸特色在防病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的针灸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