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日,在巴西首都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经投票表决,绝大部分成员同意中国丹霞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丹霞成为中国的第八项世界自然遗产,同时是中国继「三江并流」之后第二个满足世界自然遗产全部标准的遗产。
中国丹霞是一个系列提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6个省的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此次入选的六大丹霞地貌分别属于「青年早期」、「青年晚期」、「壮年早期」、「壮年晚期」、「老年早期」、「老年晚期」,讲述了「中国丹霞」地貌发育的传奇,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自然故事。这次全部被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土生土长地貌类型
据中国丹霞申遗专家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彭华介绍,「与以往的自然遗产不同,丹霞是中国的『国粹』。以中国丹霞系列提名的方式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意义,远远胜过任何一个点的申报。不仅是一次有多个点入选,更重要的是被列入了一种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地貌类型。」以「中国丹霞」系列提名的方式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意味荂u丹霞」这一由中国学者发现、命名的地貌和概念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可,这是丹霞地貌走出国门的一个途径。
具美学和地球科学价值
丹霞地貌是一种形成于内陆盆地厚层红色砂砾岩之上,以赤壁丹崖为特徵的地貌。由已故着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冯景兰和陈国达教授于20世纪20至30年代在广东韶关丹霞山命名,并在中国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地貌类型,被称为中国的「国粹」。经过80多年的研究,中国已发现并被证实的丹霞地貌已达800多处。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
彭华介绍,「这次被列入世界遗产适用标准是第七条『美学价值』和第八条『地球科学价值』,这对『中国丹霞』来说是『实至名归』」。
以「美学价值」来看,「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整体为临水型峰丛──峰林景观,被天然森林广泛覆盖,构成丹山─碧水─绿树─白云的景观组合。
粤为申遗拆3万平米建筑
而以「地球科学价值」来看,丹霞地貌又被称为讲述地质变迁的「活化石」:各红层盆地清楚地记载了白垩纪以来中国南方区域地壳演化的歷史,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独特的自然区域。
中国丹霞申遗工作于2006年7月提出,当年底正式启动。在广东韶关丹霞景区,4年申遗过程中先后多次邀请国内外环保专家对景区进行考察指导,随后按照专家的意见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先后拆除了3万多平方米有碍景区观瞻的建筑,并清理3万多立方米的景区垃圾。
韶关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面积168平方千米,缓冲区124平方千米。周边为村庄和道路包围,成为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的难度将加大。广东省政府已制定了《广东省丹霞山保护管理规定》;丹霞山制定了《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申遗成功,级别和品牌的提升对于丹霞山和各遗产地发展旅游、推动丹霞地貌区地方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持续发展产生长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