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新加坡留学工作经历(一位理工学长的经历,写的不错,可以作为今后自己在新加坡发展的参照)PS:花了好长时间阅读整理,终于可以去睡觉了

 平凡简单执着 2010-08-03
我的新加坡留学工作经历(一位理工学长的经历,写的不错,可以作为今后自己在新加坡发展的参照)PS:花了好长时间阅读整理,终于可以去睡觉了 来源: 彭锦鸿的日志

  我的观点很简单,
首先我支持出国,

但是出国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是途径,过程。


  出国不是为了镀金,而是为了外出求生路,也就是就业,我主张出国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而不是为了出国拿文凭回国,因为那个已经过时了,不再新鲜了。


  再次,不是说出国打2年工就可以回国,回国就有竞争力了,国内不缺使用技术的,但是缺乏搞创新技术的,也缺乏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所以这个就是我认为出国的2个大的方向和目的。


现在人人都能上大学,但是大学四年之后你真能得到当初辛辛苦苦奋斗高考所期望得到的东西了吗?
我是2002年高考的,浙大附中毕业的,本来雄心万丈得想考浙大,无奈名落孙山.想想自己的读书态度,我并不是用功读书的人,我向来喜欢走捷径,做题也是,做什
么都是,我喜欢挖掘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但是高考并不适合我,因为我不是扎实读书的人.我偏科,我喜欢的我学得很好,我讨厌的,多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后来我考上的那个时候的杭商.这个时候有一个机遇让我去新加坡读书,学费自己出,一年1万人民币.读出来是专科,但是毕业可以拿绿卡.当时的我考虑了很久,因为留在国内,毕竟是不错的本科,家人也在国内,不愁吃不愁穿,安安稳稳.但是毕业以后我能赚多少钱呢?1000?2000?我的发展空间和前途在哪里?我当时就觉得留在国内,1千,2千的收入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因为我还年轻,我何必这么早就失去自己的斗志。我想要证明,就算我没有能在国内考上我理想的大学,我依然可以活得更加出色。
在文凭和实践两这者中我先选择后者,因为我觉得读书是需要连贯的,并不是应该怎么一直读一直读读到博士博士后。当时的我知道物理化学数学,但是从来不知
道,我以后工作和这些有什么关系。国内很多人从小学一直读到博士,但是有多少人读的是自己喜欢的?读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如果想到自己将来赖以生存的技能是
一个自己都不感兴趣的职业,你会作何感想,但是往往国内大学生都是这样,高中毕业,因为考分关系稀里糊涂选了一个专业读了本科,本科毕业因为硕士吃香,又
糊里糊涂读了一个硕士,硕士读完,找到工作的就工作了,没找到工作的又去读博士,MBA什么什么的。我就纳闷,没工作过的人读那个MBA干什么?
但是就是被这个盲目的风带着,人人对读书非常感兴趣,对文凭非常引以自豪,但是读完以后呢?能干什么?在国外读那个的人大多数从事研究工作,但是我
们国内多少高学历的人愿意做研究工作?别人是有兴趣读书而读书,而我们又是因为什么而读书呢?或许是因为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吧。但是人人知道这句话了,书
中自然也就没有了黄金, 也不是没有黄金,只是此黄金并非彼黄金。
所以我觉得出国闯一闯,至少新加坡的理工学院毕业的工作情况很好,几乎是100%就业率。我当时调查新加坡的专科毕业薪金是1400-1600新币。扣去
一个月的生活费800-1000新币(后来我读书的时候一个月最多也就花800),至少有400-600新币的存款,至少比国内的总收入还要多(汇率1:5)。呵呵我也拜金,物质社会没有物质是绝对不行地。
所以我出国了。来到了新加坡,经历了3年专科。3年中我独立了,从一个饭来张口的少爷,成为了一个什么事情都可以独当一面的男人了(有所夸张,呵呵)。我不能说在学校里学了多少多少先进的知识,如果这么说就太虚伪了,说实话我觉得我学到更多的是怎么让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让自己获得新知识的能力。现在科技发达,并不要求什么东西都用大脑记住,关键是知道怎么去找资料。这个也是个学问,google给我们带来很多,但是我们也要学会怎么用google去寻找筛选准确的精确的信息。
我毕业第一年的时候拿的薪水是当时系里拿最多的1800。之后的2-3年里,分别涨到了2200和2500。 
而我还用业余时间修读了澳州排名前10的一所大学的本科,其实当时我专科毕业时有机会进新加坡国立大学或者南洋理工大学修读本科的。但是我不想去,因为那
个时候我已经找到我自己想要走的路。我要和时间赛跑,既然我已经有了工作,本科文凭就不再是敲门砖,我也不需要花费多2-3年时间全职去读。

我当时给我自己计算过,我第一年可以赚2万多新币,我去读一个本科需要2年时间,学费大概是1.5万新币。所以我自己赚一年的钱就可以开始供自己读本科了。如果直接去读,不仅要花费家里的钱,而且要多花3年时间。到时候出来都25岁了,出来起新也就25002900。而我现在一边工作一边读书,3年以后我也就2500了,然后拿了本科就可以到3000以上,我不仅可以薪水更高,而且还剩下3年的大学学费。虽然半工半读会比较累,但是男人嘛,不吃点苦怎么能行呢,哪个成功的人没有吃过苦。
所以半工半读,1可以让我自己经济独立,因为我不再想依靠父母,20多岁还依靠父母,当时只觉得自己是个蛀虫;2节约时间,并可以早一点接触社会。
如今的我已经跳到了薪水3800一个月,虽然也不算很多,但是已经算还可以了,因为新加坡很多人做到40岁也就这个薪水。当然我很清楚地知道,这离我的目标还很远,因为打工是很难赚大钱的,也很难让我找到一种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这里需要澄清的是,有的人说和国内比,,
大学毕业以后也是拿2000的薪水。
但是如果加上消费量来说,这22000是不能比,
新加坡虽然吃饭也是一顿3-10块不能,但是新加坡房租一般来说500-700,一双耐克也就100-200
要是国内,买了一双耐克估计就喝西北风了。所以这里赚钱这里花还是比较划算的。
这工作的3年中我一直在寻找一条可以自己创业的路,创业是需要机遇和胆量的,放弃手上稳定的薪水,投入自己的创业也是很危险的。不至少目前,我的生活已经比当初和我一起高考的同窗的生活好很多。。当然我指的是自己双手所创造的财富。不过目前来说,在创业这条路上,我还是一个新人,还在摸索,也没有什么资格说什么经验,不过我心里有着那份激情和勇气继续走下去。
当然我写这个并不想夸耀什么,而是想要给大家一点启示。我是一个对国内教育制度极度不满的人。当然我要感谢那些扎实的基础教育和辛勤的中小学老师们,让我的数学物理化学比新加坡人强出很多,但是我对我国的英语教学真的不能认同,至少我读书那个时候的教学。
我现在在国外遇到刚出国的留学生,张口的英语根本不能听。hello, how are you? fine, and you?一听就知道是中国标准的教科书chinglish.真想问一句, are you hai meimei? i am li lei..哈哈,人人一样的回答。当然,当初的我也是一样的。不过至少我的口音很正,正英腔。。然而.我在新加坡遇到的国人大多数操着一口国音,听得真的很亲切。不是我不爱国。但是这个是我的真实感受,相信外国人听到这个音也是很。。纳闷吧?我记得我遇到过一个老师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如果语法不好 你说 me wanting eat.别人可以理解你饿了,但是如果发音不好 你说 哎万特吐饿特。。。谁知道你饿了阿。。
然后呢,我还想说说出国之后的分歧。现在留学热之后出现的新名词:海龟,海带。意思我就不解释了,估计知道这个的人比看过陈冠希照片的人多多了。这难道说明出国不好?
其实不然,因为出国热造成的是人人都想出国镀金,以前洋文凭怎么也是个稀有动物,但是现在最多也就比国产货多点海腥味。而且不同国家的留学政策不一样,比如欧洲大多数国家很难留下来长时间工作,或者定居,这样就逼着留学生的大量回流。如果选择正确的国家,树立正确的读书目的,留学还是一条很可选的道路。
在这里我还是要说说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读书的目的是读高了靠文凭赚钱?那你就乖乖着做海龟让人做成龟鳖丸吧,如果你读书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读的,读
了是为了用的,那你毕业的时候你手上的不是一张文凭那么简单,你手上的是一把钥匙,因为学的东西都在你脑子里,大金库打不开,起码可以开个小金库,不至于
自己被煮了做成龟鳖丸。
  我的理念是,出国的目的不应该定成镀金,而是应该定为留在国外,当然那些个想要真正做研究的又不一样啦,不可否认国外好的大学学的东西确实不一样,真正做研究的值得一去,然后再归国做贡献~。~!!

我这里针对的是大众留学生,毕竟这个情况的人比较多嘛。现在留学的走向是澳洲,英国,加拿大,美国各有各自的fans,新西兰的fans越来越少。澳洲的读本科较多,研究生其次,其实澳洲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个国家可以移民,移民也不算很难。加拿大情况差不多,只是感觉治安有点不怎么地。但是离美国近,想去美国的,去加拿大做跳板也是不错的选择。美国最近政策放宽,很多社区大学都可以申请,但是美国大学太多了,正牌大学旗下也有自己的社区挂名大学,所以选择的时候要看清楚,当然生活费也是很高。最后英国,以及总多欧洲国家,一般以读master的学生居多,因为只要1年,但是移民太难,最不推荐,除非能读到博士,然后做研究留下来,这种情况在此不做讨论。新加坡嘛,呵呵。我将会在以后的更新里详细介绍。

当然我最推荐的还是澳洲,新加坡,原因就是很容易移民,移民之后想走就走想留就留,这里我没有说要换国籍阿,我很爱国,不主张换国籍,除非你真想在国外待一辈子,那就越早换越好,像新加坡的护照,全世界满天飞基本都免签,诱惑力还是很大的,嘿嘿。非英语国家,日本这些先不做讨论。日后我收集些材料再讨论。

饶了一圈,拉回来刚才的话题,出国的分歧。不好意思从小语文一直不好,老喜欢跑题。就像我之前说的这个分歧的中心在于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这个你能想通想透,无论你留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可以站住脚的。很且至少站的别那些不清楚的人稳。

Furthermore,我想继续我之前提到过的一点读书是连贯的,我不主张一次读到完,这样跟完成任务有什么区别。还是没有找到读书的目的,我读专科的时候,我妈就开始烦我什么时候读本科,我读本科的时候,我妈就开始烦我读完读master.我就一直跟她抗争(在这里先跟妈说声不好意思,我太大声了。。sorry sorry )。但是我就是觉得,当我没有找到我需要读的东西,我宁可先不读。比如现在竟是本科,我的职位是IT顾问,目前我觉得我需要积累项目管理的经验,然后再继续读管理的学科,然后可以从一个做技术的转到一个做管理的。

再跑个题,其实国内不缺技术人才,恰恰是过剩,一些热门的专业人才过剩,一些冷门的专业人才缺乏。这个觉得是大学招生上的大败笔!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义务宣扬自己的优点优势,这个世界并不是什么通信,金融最好,学科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我比较主张在选择学习的方向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其次根据人才流动的反方向,这个和炒股的理念有点想,少数人获胜原则。其实少数人获胜原则是在社会里的基本原则,很多地方都可以应用的,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你就高明啦。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国内缺的是管理人才,不对应该是有经验的管理人才,也不对应该是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国内需求的国际性有经验的管理人才.

管理这个东西不是读书就可以学到的,需要实践的,谁说过来着?实践出真理.管理这个东西真的是靠实践换来的啊,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针,根据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管理安排.管理学是前人根据无数的经验写出来的,但是到底怎么用呢,还不是要根据不同环境进行个体分析再定呢.

ok,如果前面的阐述太抽象,我做个结论,也就是我主张,在国外获得工作经验,这点还不够,要获得管理的工作经验,这样回国还是留在国外都可以吃香。

继续从中国的教育制度开始说吧,中国的教育制度人人都说得出优缺点,我就几个点说一下。

先抨击一下大学扩招和大学改名,好学不学,学别人美国的路。别人美国是因为人少,经济水平高,而且全民素质已经不低的情况下,大修学院,普及大学。但中国不一样啊,本来就是社会主义初期,人人都还没有很好的经济和人文素质保障情况,突然来个大学扩招,咋看一下是人人学历都很高,但是人人都高了,谁去种田,养猪?学校就应该是金字塔形的,职高出来做职高生应该做的职业,技校出来做技校生应该做的职业, 专科出来做专科生应该做的职业,大学出来做大学生应该做的职业, 现在倒好,全乱套了,人人都是大学生,人人都想做高薪职位,关键是这社会有那么多大学生应该做的职位提供吗?

对国家发展需要很多人才,但是也不能一把抓阿,一把抓只会造成同一种人才的过剩,我不反对素质教育样样都学,但是我更支持偏科教育,专才都是偏才,现在的学生样样都懂,样样都不精,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角色,只要做好自己的那个角色就好了,何必学那么多,还非得要学。就算要学,也要别人有兴趣学阿。

牢骚发一下,继续将我的故事,

理科的基础打得很好,计算能力,分析能力都让我们国人领先同一年龄的外国人很多,我当初来到新加坡的时候,专科的数学,完全是闭着眼睛考试,10分钟就交卷的程度.当然这个也有专科数学的要求不高造成,新加坡专科数学分3级,一个学期学1级。

第1级只是我们国内初中的数学水平,什么2元方程,平面几何阿,而且也就要求到普通教科书水平,我记得我小时候考浙大附中的时候做什么四星级题库,那么这里的数学第一级也就相当于2星,最多不会过3星的。如果我没有记错,国内中考数学卷,最后2个大题应该是4星的题,选择填空也应该有4星的题,但大多数是3星难度左右,物理化学与此类腿,所以这里的总结是国外的理科基础教学远远落后于我们国内。这点还是可以沾沾自喜1下的,至少当初的我挺自喜的。

 

第2级就相当于高中了,哎,我大老远从中国读了高中过来,还学你这破数学,当时就这么想的,也好就当练习英语了。

第3级涉及大学的微积分,拉普拉丝(应该是这么翻译吧?),但是还是很简单,虽说高中毕业的我对微积分的基础不多,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个数学还是属于一看就会的。

新加坡的考试,让带计算机,还是高级的计算机,然后考试会用的公式全会给你一个数学小册子,自己查吧。真的是很方便,不想当初国内,这公理,定理,原理,因为所以之乎者也得背的天昏地暗的。
不过造就出来的学生也是没了公式表,计算机就不能活的一批新加坡学生。当然我说的是理工学院的学生,新加坡公立大学里的学生还是有利害的人的。

轻轻松的在理工学院混过了第一年,哎,想当初我也是一浑小子,天天打球,玩游戏,觉得学的东西简单,也自然不怎么花功夫,但是依然还是可以名列前茅。然后到了之后的2年,情况就不一样了,当老本吃完了,开始学全新的东西的时候,我的优势就越来越小了, 遇到英语单词量大的科,根本就是劣势,专业课一开,我压力增大不少,比如那个时候得我完全不懂编程是什么,突然就来了编程的课程,很难接受,老师上课又以自己理解为主,一本讲义,空空几面,基本就是给你小项目作,也没有想国内以前,老师还给答案。习惯了老师灌输式的给答案,而现在基本就是要靠自己去获取知识,找到答案,非常的不习惯,然而周围的新加坡人也好,其他国家的学生也好,反而体现出他们的优势,他们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可能是从小就养成了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比我们国人适应的快些。还好那这个时候的我,对得起我家祖宗,没有关键时候掉链子,不然现在怎么样个情形我自己也不知道, 那个时候开始跟我一起的中国学生已经开始被周围其它的学生赶上并超越了,我原来是系里第一的,也被追上挤到了第二,而把我踢下来的是越南人。还是一个mm.。。。哎。。到后来我再也没有追上去过。。

说说当时的情况吧,其实在新加坡 上课都是说英语,但是平时学生交流,中国学生一多,遇到的新加坡人,马来西亚人都会说中文,英语练习的机会大大降低,国人本来就是金口难开,而且一开吓倒一片,所以讲英语的人更加少了。讲得少了,自然水平也上不去。英语听说上不去,上课质量就不高,遇到从没有学过的课程,直接影响成绩。当时有一次弄得我还是挺郁闷的,有一次选修课,从5科里选2科,我就问了我学长新加坡人,哪个简单,他们跟我说科目A和科目B简单,然后我就选了,直到去上课了,我大呼上当。新加坡人所说的简单,是因为课程里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不需要计算,不需要动脑子的,这反倒是我的最讨厌的东西,本来就不是母语,还天天看这些个密密麻麻的字来背。。后悔莫及阿。。

还好我也不是那么不上进,最后还是挺过了第2年,但是明显我的分数比第一年差不少。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老本吃光了。

第3年是以项目为主的,一个大的学生项目加实习。还好我比较外向,学习能力也是挺有小聪明的,加上第2年的时候有一科老师很器重我,亲点我去做一个大项目,而我也没有辜负他的希望,最后还拿了个大奖。

不过这里不得不说的是,我之前提到的编程这科。编程阿,我从不懂到懂,花了一瞬间,这里不是我说有多聪明一看就懂,我说的一瞬间就是一瞬间开窍了。。我记得当时我去上编程有关的科,根本就是听天数,完全不知道在干什么,我只知道这些是我很熟悉的数学代码,但是我就是串不到一起,直到有一天老师给了作业,这个作业大概占总成绩的40%吧, 很重要,直到要交作业的最后一天了,要展示给老师看,我都没有写出一行来,最后一节课,2个小时,我很坐立不安。但是没有办法,我还是要做,总不能拿0分吧,能做多少做多少,可就在我最无助的时候,不知道是祖上积德还是神来之笔,我突然开窍了,之前我一直在那个项目的一些命题部分看不动,突然一下就豁然开朗了,在余下的一个多小时,我硬是把这个项目做好了,还得满分。其实我自己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突然就能看懂这些代码了,想通了,就是这么简单。 从这个之后,我觉得编程很好,因为我喜欢数学,所以觉得编程可以把我学的数学公式之类的很好的串联起来,利用起来,从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我学的东西可以致用了。。

所以这个对我的最后的毕业设计起了很大的帮助,也使我找到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软件工程师。

今天先说到这里,呵呵,我以后还想讲讲新加坡的各个学校介绍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问我,当然很多信息都可以google到,但是我更多会从我自己眼中的学校来说。

因为有朋友问起澳洲和美国,那我就编辑一下澳洲和美国的信息,还有新西兰的

针对高中毕业生,比如浙江省来说,我那一年高考22万人,进入1本的也就前2万人吧。其中能选中自己中意的大学的,我估计也就5000-1万人,那么剩下的21万人怎么办呢。特别是第1万名到第10万名的,我们不是成绩不好,只是不是最好,为什么就从此失去进入好的大学的机会呢?教育制度?呵呵我不说你也知道。

我一直以来觉得澳州是最佳选择,新加坡也不错,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就业容易,移民简单。

首先澳洲的留学比较成熟,学费生活费比美国低,就业稳定,安全方面比美国好一些,其次澳洲和中国的时差也没有像美国一些地方那么大.

但是我觉得留学的趋向是美国,因为现在随着政策放宽,美国越来越容易去,毕竟世界60%的教育资源都在美国,美国的教育质量和教育体系都是全世界最好的最优秀的,这点是澳洲不能比的,然后就是美国的就业情况对于国人来说其实更加容易,澳洲留学毕竟已经成熟了,已经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国人在澳洲了.

美国大学有很多种,好的前100名的还是要很高的成绩才能进的, 私立大学可以申请但是学费比公立大学贵很多(一般公立大学1.5-2万美金一年, 私立大学3.5-4万美金一年),如果是一般的家庭,选择读社区大学2年,然后靠学分升入公立或者私立大学,可以节省2年多的开销,因为有不少社区大学是享受政府支持的,学费好像5000美金一年左右.

美国的就业状况也是比较乐观的.当然要去美国还是要有一定资金保障的。出国嘛,就是留学投资,这个投资的回报率如何全看你怎么出了,出的好了,未来10年回报率100%-1000%,出得不好了,亏钱不说,回国还当海带。

 

我们来算一笔帐,美国公立大学一年1.5-2万学费,生活费1万,4年一共10-12万美金也就奖金100万rmb了,一套房子。。

私立大学一年3.5-4万学费,生活费1万,4年一共18-20万, 200万rmb,2套房子。。

社区大学+私立大学, 前2年5000学费,后2年3.5-4万, 4年一共12-13万, 100rmb。。

社区大学+公立大学,前2年5000学费,后2年1.5-2万,4年一共8-9万,60-80万rmb...

结论大家自己应该可以得出。。费用还是不低啊。。澳洲呢,一年也要15-20万(加上生活费),4年就是60-80万rmb,价格和美国社区大学差不多,不过美国社区大学有个优势就是不需要托福成绩,澳洲读完预科还是靠雅思的。不过在我看来吗,考个英语成绩的证书也非坏事,虽然不是不能体现出英语有多好,但至少也是个敲门砖,敲开以后起码和有资格和外国人竞争了。

好了,说了这些针对成绩还不错,但不是最好的学生的选择。

我再说说成绩并不好的学生的选择。 很明显,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读书的,读书也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有的人喜欢有一份简单的工作,天天生活得开心就好。那么我比较推荐TAFE (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的全称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主要是学习那些紧缺技术的学院,比如厨师,水电工,调酒师等等,职高技校的朋友们都可以参考参考。优点是快速学成,快速工作,快速移民。

我有个朋友在悉尼学法式西点的,他写过一段他自身的感受,我在这里引用下

现在我在悉尼接触了tafe的学校,所以我有了新的自己的解释:                 
tafe是实实在在地教你一些技能,但是单凭在课堂上的练习根本不够,所以需要打工,在工作中体会。读完tafe,已经具备基本的技能完成技术性的工作。                 
例如,我是读法式西点的,现在只上了一个semester的课,知道怎么做3/4puff pastry,不是用纸跟笔在A4纸上比划,而是准备好材料,进了厨房就知道怎么做出来。没读西点前,只知道吃。                 
没读tafe前,怕英文差会很难跟不上,现在发觉读tafe很有趣。平时上课在厨房里面上课,还可以亲手整面包,蛋糕出来吃,没有作业,每个星期一个 assessment考核评估,到最后考试才笔试加操作结合评估。Pass就这样得到一个证书。可以说有课上的日子,都没饿过,每次都看着食物流口水。                 
比较读硕士,或者大学的朋友,论文,assessment不断,而且英文要达到的深度要很多,比竟论文不是200字英语作文了,上千的字数,再加打工回来的疲劳,要埋首A4纸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可是说,读tafe真是轻松很多。在学校能跟老师同学沟通,lesson里面的英文不懂,你也可以看着旁边的同学打蛋了,你也打蛋,到加butter那步了,你也可以跟着做。这是夸张点的说法,但是基本一上课就赶鸭子,没有很多时间你去考虑,讲求的是速度,又快又好的完成老师的要求。                 
怎样达到又快又好,那可以说看课前课后自己下的功夫,那么功夫下多少就看个人。例如别人回家或者打工可以练习做3次patisserie cream,跟我只做一次的就不同效果。例如别人在考试前将Professionalbaking这本书啃完的成绩就可以跟我忙着打工没看 recommendreading就去考试的成绩就可以不同。然后体会,技巧就会有差别。                 
读tafe等于师父教徒弟,修行靠个人。 ”。

新西兰也有这样的TAFE的院校,这种留学方式呢,主要可以快速移民和工作,符合我对留学的目的的阐述,但是这并不像普遍意义的留学,什么学了多少学问了,这个是去学一技之长。

这里我想说说我的另一个观点,学历什么的就好比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现在国内对学历的追求有一种大跃进时期的亢奋型的向往和冲动。。高学历有面子,说明比较吊,低学历自卑等等。在我看来,根本是无稽之谈,为了文凭的学习是盲目的,为了面子的文凭是可笑的。在国外,一份工作明明可以找个高中生做绝对不会找一个大学生来做, 但是在中国,明明就是一个中学生都可以做的职位,非要找个博士来,这根本就是浪费资源,侮辱了博士这个名称。为什么呢?国外博士要给博士的薪水,有标准的, 国内呢,一个职位就是那么多钱,偏偏人人都是高学历,抢着来,但是薪水绝对和学历无关。博士博士好歹也是一个专业里的博学者,为了五斗米折腰,这读博士干什么?其实是人比人,害死人阿。。

所以不要去看轻任何专科还是本科,并不是说硕士,博士有多好,也不要盲目的去读,学历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工作经验和能力才是王道。
读书的时候是不能好高骛远的,需要的是务实的精神。

 

2005年10月份我毕业了。刚毕业我并没有急着找工作,我先回国了1个半月,也当作是工作前的最后放松吧。11月份回国新加坡,开始了我在新找工作的第一步,发简历,在这里我需要说明两点,

第一点就是在新加坡找工作说难不难说容易不容易,关键看你有没有绿卡,如果有绿卡那就是工作来找你。如果没有绿卡,那就需要忍常人所不能忍,耐常人所不能耐了。公立学校毕业的学生会收到政府的邀请函,所以找到工作自动可以申请绿卡不需要公司担保。这邀请函就等于半张绿卡,因此我找工作也不是很难。

第二点就是简历的写法,其实网上有很多简历的写法,什么金牌写法的,不过就我的经验来看呢,要注意几个方面,

1尽量把你觉得是你的优点的用粗体,下滑线标出来,阅读你简历的也是人,密密麻麻的字看了也会头晕的,有粗体,下滑线,或者标颜色就好比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亮眼!
2尽量把你会的,学过的擅长的写在第一面。一个招人单位看简历的时候一般有上百封,那么多一起看,当然不会一个一个字去看了,所以尽可能把自己的优点有些在第一面,这样增大了你的曝光率。毕竟别人看简历不是拿着放大镜找黄金阿,还一个一个字的找你会什么,因此尽可能的突出自己的亮点在第一面有很好的效果。
3注意英文的拼写和书写的格式,在国外就要跟着别人的格式来。英语的拼写也要注意,不然拼写出错,对影响分很打折扣的。不过好在现在科技发达,office都会自动纠正。(微软给我点广告费,我就说你的office好用!)
4放个护照大小,端正的照片。强调端正,最好穿个衬衫拍的那种。读其文,见其貌,此人可以录取也,呵呵。

之后呢,我花了大概近1个月,发了近300封信,终于有了第一个面试。因为我是读工程的,但是我发的简历都是发IT信息技术的工作,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只要是待遇还不错的,所以发了300多封,现在想想估计那些看简历的人,看到我发的应该气得吐血了。

面试,穿衬衫西裤是免不了的,我还看了很多面试技巧。打了个车,满怀兴奋的出发了。我这人很少紧张,遇事比较容易头脑发热,所以紧张这种大脑发冷的状况几乎没有。

怀着憧憬停车出门一看,晕阿,这是啥?一幢旧旧的仓库楼,心里飘过一丝凉意,一片枯叶掉落在地,本以为怎么也要是个写字楼之类的,怎么怎么是个黄黄的仓库楼啊。还好看到楼下停了几部好车,才稍微缓过神来。。来到5楼,来到公司门口,还不错,气氛挺温馨的,玻璃门,门口都是鞋子,地上铺的是红色地毯,大家都是不穿鞋的。。寒,我脚可不香。。

我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看没有人出来,就自己敲门了,门上有风铃,稍微开门就会发出响声,这时候出来一个白短发的“大爷 ”,凭着我阅读面试技巧多年经验,这个人来头一定不小,金庸小说里扫地僧也是其貌不扬地。所以我很有礼貌地和他打了招呼,出名来意以后,他就让我进去,找了一个年轻的招呼我。在这期间,根据面试技巧提醒看到到底的扫把之类的要上前扶正,所以我一直在寻找什么倒地的拖把或者是扫把之类的,好上去扶正,结果没有。。

说说这个年轻的吧,貌似30左右,亮眼炯炯有神,齐耳短发,T恤衫,牛仔裤。。好休闲阿。。他。就是我之后的总经理。。总经理跟我的面试是非常友好的,因为我经历这个人很好说话,是一个很好的人,在后面工作中很能体会到,他是一个好大哥的角色。

面试的问题一般从介绍我自己开始,还好我说的英语比较标准,我经理第一句话就是称赞我的英语好。心里暗暗自喜。之后就是我经理一边看我的简历,一边问我问题。我比较能说,所以基本都让我说通了。有些技术上的问题,刚好也刚刚好是我之前在读书时候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做过的,因此算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了。面试的时候我还准备了3个问题,因为我知道一般都会让我提问。具体什么问题我就不再这里卖弄了,不过目的只有一个,提高自己的映像分,让对方牢牢记住我是个上进的人。

走的时候问了一下什么时候可以有消息,给的回答是要等一个星期。结果再回家的路上,就接到电话,明天上班。哈哈,真开心。因为是第一份工作,我也没有挑剔,既然薪水符合我的要求,我就不多挑剔拉。在这里大家应该还有一个疑问没有解开吧?那个白头发老爷爷是什么人物?他是我经理的大学教授,公司的创始人,非常牛逼的人啊,什么亚洲某某领域3个顶尖人物之一。怕不怕?好怕啊。。


找到工作挺开心的,打电话通知了几个同学,大家出去吃了一顿。
晚上早早的就睡了,睡到3点的时候,另外一个同学得知我找到工作,激动地半夜跑来我家找我。毕竟我是第一个找到工作的,在朋友当中,跟他聊了聊面试经验,让他玩我的电脑,我就接着睡了,结果睡眠不足早晨闹钟响都没有叫醒我。。第一天上班我就大迟到2个小时。。。汗。。。

之后就开始我了人生第一次的朝九晚五的生活,确切地说是朝八晚六,新加坡的政府规定一个星期要工作42个小时以上,所以一天8个小时是不够的。

工作初期也就是适应期,经理把一些先前高人写好的程序给我,让我学习熟悉。我的第一个任务是把一个手机软件加强功能,并且修改漏洞。C++的还是symbianC++, 也就是诺基亚,索尼爱立信用来写手机平台的基本语言。我在读书的时候毕业设计做的是这个,但是当时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太深入的学习,现在到用的时候只能重新自己再学习。我是一个很喜欢提问的人,以前读书可以无止境问老师,结果发觉在工作环境不是的,别人并不是我的谁,没有义务回答我的每一个问题,问的太多,别人也会烦。面对这天书般的程序,学得很辛苦,然后从同事前辈那里得到的忠告是,学这个需要你学到撞墙,撞墙不够就去吐血,吐血不够就去跳楼,跳完楼回来,你就学会了。当时的感觉就是工作环境好冷漠,但是后来想想这也算是个困难吧,把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以后再困难的遇到了也不算什么了。咬咬牙,熬了3个月终于把该做的完成了。体会就是4个字,天昏地暗。。。

之后,因为经理开发新的业务,我就转去做了java的程序,网站之类的。这些我比较熟悉,也很容易上手,后面的日子也就过得很轻松了。很快就一年过去了,12月开始上的班,
到了10月份,我觉得自己也算找到了点发展的方向,感觉当初从工程系的通信转到做信息技术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决定继续在这个领域走下去,但是我毕竟没有读过系统的信息技术的课程,所以我就去报名了一个半工半读的信息技术的本科,要读20个月。我知道这将会很难熬,一个礼拜上4次课,晚7点到10点,下课回家都11点了,但是我想要和时间赛跑,不想去读全日制的大学,我觉得那个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就这样我又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半工半读,之所以说第一次,因为我计划还有第二次,master是要读的,但不是现在,而是当我有资格做管理的时候,管理方面的master我还是会去读的。读书嘛不就是应该需要知识的时候才去读嘛。

一开始上课很新鲜,特别来劲,晚上读书其实脑子还是挺清醒的,学习起来还是挺不错的。可是时间一长就疲劳了,读完第一个课程,2个月时间,我对自己说的是,怎么还有18个月啊。。。

要想出人头地终究还是要肯吃苦,并不是说吃了苦就会出人头地,不过至少比一般人有更强的忍耐力和意志力的。

读了几个月书,很快就年底了,哈哈等待花红的时刻到了,去年听说有2个月的薪水的花红,不知道我可以拿多少,嘿嘿。

怀着期待的心情上班,效率都格外高,但是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是一个申明,公司由于扩张,现在缺少资金,今年无花红。。就这样我幼小的心灵,被雷了。

之后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经理也帮我强力推荐下,老板给我加了250块。原本我以为我可以加400左右,而当时的我因为没有经验,并没有对这个加薪提出异议。所以就这样我的薪水增到了2050,但是我的内心是很愤愤不平的,加上公司里会做java的只有我一个,都没有很大的学习空间。

因此我决定跳槽。

 

(所以归纳第一次跳槽的原因为薪金和发展空间)

在换工作的时候,其实有一个小插曲。当时我接到新加坡电信公司和另外一家公司的2个offer,新电信的offer薪水很低1950, 还没有我现在的高,但是保证有3个月的花红外加额外多算N个月花红(由业绩评定),加起来平均一下月薪也就是最少2400多。 另外一家是试用期2200,过了试用期2400,花红一个月。

衡量了一下,从经济利益角度来说,选择新电信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我的选择是后者,首先钱上面按2400来算,差得不多,其次后面那家公司是小公司,升迁机会比较大,新电信这样的大公司,人员臃肿,去养老是不错的,我还年轻,机会应该让给那些安分的人,呵呵。

拿到offer的同时,我顺便递交了辞职信给我的经理,我经理一下子就紧张了,连忙问我是不是找到工作了,我说是的,他问我要了别人开的价,就去跟老板谈了,晚上来了一条短信说,他已经说服老板愿意高价返聘我,因为公司要上市,就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当上市以后给我1000股股票,问我是否愿意留下。我说我考虑一下,明天告诉他。其实我心里很想说不,因为这种1000股的空头支票谁知到什么时候会兑现。

想了一个晚上,我想如果开到2500,那我的基本薪水就会比较高,这样以后也比较好开价,另外做生不如做熟,留下也不错。第2天,我跟经理说,如果公司开价2500, 我就留下。经理说他去谈,之后下午回我说老板同意了,让我直接跟老板娘联系。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这个老板娘,老板娘是一牛人,集美女,会计,接待部经理,人事部经理,业务部经理于一人。年过35,保养很好,所有同事都说此人年轻是一定是风靡一时的国立大学校花,被老板追到也算是老板的本事。然而,此老板娘脾气极差,几年来气走手下工作的人无数,因此不得不自己身兼数职。。

我打通了老板娘的电话,老板娘说让我把别人公司给我的offer发过去真是一下,作为参照,好给我新的合同。挂了电话我就发了过去,结果谁知,这一发就发出了问题,过了1天,老板娘口风急转,跟我说你的offer不是 2500一个月啊,我们只能给你他们开出的相同的合同。我当时听了就很火,但为了保持风度,我还是忍住了,交涉了一下,我跟她说,既然这样,那我还是选择离开。

做出这个选择,不是我想要走,我曾经已经选择留下,但是无奈老板娘出尔反尔,逼得我里外不是人,我走对不起经理,不走留在公司都没有脸做下去(闹得如此风风火火,每个同事基本都知道,不过他们都是站在我这边的)。

一个月以后,我踏出了公司,松了一口气。

在谈我第2家公司前,先说说第一间公司的后话,我走之后,很多员工也都慢慢流失,老板除了能留住几个核心员工之外,所有的人都选择离开,从此看来,我选择走也是对的。

来到第2间公司,这个公司的规模略大,第一间公司的人数大概在 35-45人左右(经理以上级别就有15-20人),这件公司人数大概在70-80人左右,至少人事部,财务部是独立的。。我专署IT部门软件开发部,同等级的有6人,上头一个经理,一个部门负责人。项目经理是独立的管理部门,项目经理根据不同的项目,从软件部门要求人手从事不同的项目。

所以我的顶头上司是一个IT的经理,一个项目经理,任何东西包括请假我都需要汇报给这2个人知道。

刚进去的3个月我被分配了些小任务,我也就边学习边做,这里的高手比较多,每个都比我厉害,专业知识的水平高出我不少,所以我也就乐在其中,有多少能偷学就偷学多少。

过了3个月,是我期待已久的,提薪时刻。等等等等,没反应。薪水单发下来一开还是老样子,我就奇怪了,是谁忘了我了啊?我就郁闷了,我等待了3个月了,怎么就没反应了呢,我去问了人事部的,结果说是我部门负责人没有给加薪通知,他去问问我部门负责人。随后,部门负责人就拉我到小房间里,进行了一次谈话,他说我表现不够好,还没有到他觉得可以加薪的程度,我想想可能是因为我从来不加班的缘故,因为我星期1,3,5要上课。所以我也没有多说,他说反正很快年底了,你多等4个月,年底一定加。

 

我听了他的话,毕竟才来公司不久,而且这里高手云集,大可以偷学不少,特别是关于J2EE方面(J2EE是java的企业版),我之前做的还只是J2ME(微机版泛指手机版),J2SE(标准版)。
很快我被分配了新任务,一个最新物流系统的系统管理部分,包括了用户信息版面,用户权限等等,因为用的是最新的技术,所以我也有一个学习过程,学习就是积累,我不在乎做的多,因为做的多,我会的越多,对我自己本身也是一种身价增值。

我本身一开始是不懂微软的编程的东西的,vb, c#, dot net,我都不懂,还好我读本科的时候学的都是这些,因此我又让自己多了一样武器。不仅自己的简历可以多写一笔,除去找工作的时候都嗓子可以喊亮一天,当然这是后话了,言归正传,回到我工作那一会儿。

项目做了一段时间,基本该偷学的都偷学了,该做的也做的差不多了,我也就被分配了一个新的额外任务,那就是对现在已在使用的物流系统进行维护。所谓维护就是指数据校对,核实,修改。每天系统的用户们会做大量的操作,包括发货,订货,转货,空运,船运等等。但是由于这个系统是10年前做的,因此在数据的传输上有这程序上的漏洞,因此不正确的操作容易引起数据的流失或者错误,数据错误会造成系统数量和实际仓库数量失去时效性,一致性,属于非常大的问题。这才有了我的工作,最快时间内翻阅日志,寻找错误的根源,发现错误,修改数据。每次邮箱里出现一个这样的错误报告,我就好比消防队员救火一样,冲进了火场,“全速灭火”。

当然一开始的时候我还是解决的很慢,因为系统是在太大,日志有很多,一开始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去看哪一个日志,有的时候要翻看几个相关的日志。我的项目经理手中有一本“九阳神功”,上面记载了几千条错误处理的方法,但是他只给我了一小部分。呵呵,我当然理解,这个是他在这个位置做了7年的心血,当然不能随便给人。而我也当然开始写我自己的那本秘籍了。写了近一个月,我大概才真正上手。武功不好练啊,呵呵。

这个时候,公司里技术最出众的一个人要离开公司了,此人精通各项java,C++技术,内功纯正,,外功过硬,挑去了HP惠普,当然是高薪才会去。我和他的关系挺好的,因为他是印尼华人,但是却不会说中文,而且我跟他有相同的一个嗜好就是,午饭都是打包在电脑前吃的,所以每当午餐时间,办公室里就只剩下我们两个,聊天也就比较多了。

他一走,我能偷学的对象就少了一个,也少了一个交流对象。其实他是我主要偷学的对象,因为他比较耐心,也比较随和。然而他走之后,公司缺卷入了一个很大的风波。此后不久,大概是年底12月份,公司的CTO(首席技术顾问)辞职,接着2月份,我的部门经理辞职,再接着Deputy CTO(副首席技术顾问) 也辞职了,接连串的人事变动,我闻到了公司即将倒闭的味道,虽然不知道原因,但是我很肯定此地不宜久留。因此没有多久,在3月份我也递交了辞职信。哎,这样一来,我薪水还没有加就走了,白等了我一年。不过还好下一份工作,我找的还可以,薪水也涨到了2500。

这份工作的面试,比较驾轻就熟,考官是公司的IT部门的director(总监), 感觉他其实对我所擅长的语言java以及框架不是很懂,他的提问我总能说的头头是道,说的云里雾里一大通,把他自己都说晕了。技巧问题上,我也一般都走中性路线,对他的提问,回答的时候不表示明确的态度倾向,更多的是在从题目的本身出发回答,让他没有机会抓到我的把柄,自然也就不会出现那种层层入扣,一个接一个的问话了。

在这间公司里的工作相对比较轻松,因为不是技术型的公司,IT部门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因此工作量和技术含量都不大。在这个公司里我有充足的时间把我的本科读完,当然在这里我并没有学到什么新的东西,反而用回了很多就的java技术,因为在很多非技术型公司里,成果比较重要,具体怎么开发,用什么开发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先进的技术可以带来最优化的设计并减少维护的工作量,但是同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开发,这就影响了部门的效率,因此总监比起花费更多时间使用最新的框架技术,宁可用老一点的技术换来早一点完成项目。不过在这里唯一的收获就是我本科时候学的VB, C#, ASP dot net这些我不熟用的技术在公司的项目中得到了运用,因此也熟练了我掌握的程度。

在这间公司里,我拿到了自己的本科文凭,而我的跳槽又开始了。其实自己觉得有点惭愧,短短几年,跳了那么多次,有点当初吕布的感觉。

但是为了能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地方生存,既然有人愿意出高价,我当然也愿意去,如果目前的公司并不想留我,或者不愿意出那个价钱留我,我当然可以选择离开。不过这次跳槽,我自己打算要长留,因为后面薪金的增长,直接跟职位挂钩,不再跟学历还是技术能力有太大挂钩了,我觉得自己需要进军管理层了。

新的公司,我并不够资格做管理,但是我不再像以前一样负责写程序为主,更多的是更近项目的进程和项目的设计工作,这就是我向管理层进军的第一部,当然这里要熟练使用的就是MS office project了。(微软给我广告费!)
这些就是我倒目前的所有经历,路还很长,我觉得万里长征刚刚开始,我自己在工作上进军管理层的同时,私底下我也在跟朋友学习其他的经营之道,所谓正业副业齐头并进,会有一点累,但是坚持就是胜利。

人从小到大,梦想一直都在改变,小时候想的梦想是做科学家,中学里的梦想是做律师,高中里的梦想是考上名牌大学,大学里的梦想是能够毕业。梦想越来越小,为什么?因为随着人的长大,生活的压力一点一点就会大起来,人要先生存再生活,所以我想要生活,首先就要生存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