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衡中国的高储蓄率

 老沈阅览 2010-08-03

平衡中国的高储蓄率

[樊纲] (2010-08-03)

  近年来,中国维持着非常高的国家储蓄率,在2008年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2%(这是能得到的最新数据),而这时常被认为是造成今天全球失衡的原因。根据传统理论,那些储蓄过多的国家,出口也过多,造成大量的贸易盈余及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

  但事情并不总是如此。例如,如果我存了100美元,但是与此同时在我工厂的固定资产投资了100美元,那么我“在国内是收支平衡的”,并没有出口盈余。

  这个例子体现了中国最近的经济情况。在2009年末和2010年初,如果中国的贸易盈余与前几年相比没有大幅收缩的话,其储蓄率很可能维持在GDP的50%。事实上,中国在此期间的部分时间出现了贸易赤字,因为在固定资产上的高投资(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后实施的政府刺激政策),刺激了国内对商品的需求,正如高消费支出会导致的情况一样。

  只有当一个国家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比其储蓄少的时候,“盈余储蓄”才会在贸易平衡中显现。同样的逻辑可以运用到美国的经济上,只不过是倒过来而已:即使美国想要大量消费而不储蓄,如果它没进行大量投资的话,也可能不会出现贸易赤字。只有当它在大量投资的同时没有抑制消费,才会出现贸易赤字的情况。

  当然,储蓄并不是坏事。如果美国人和欧洲人有更多储蓄的话,他们可能不会造成引起金融危机的全球失衡,或者随后出现的全球政府债务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储蓄尤为一件好事。贫穷国家面对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就是在低储蓄的情况下积累投资资本,同时避免过多的外债。

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储蓄

  即使对一个人均收入3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来说,中产阶级的财富积累仍旧是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实体资产和研发项目进行相对高的投资,来刺激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及更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是很重要的。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储蓄。

  在任何有意义的国际对比中,中国的人均有形资本,仍旧比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低8至10倍。如果没有相对高的储蓄,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永远也追不上发达国家。

  如果由于结构因素,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高储蓄(尽管努力增加当前消费),最好的策略不是通过短期的“外部冲击”,如汇率大幅升值来减少储蓄,这可能会在一夜间让出口业崩溃。其实,应该做的是把储蓄更多、更有效地投入国内投资中,以避免大量的外部失衡。

  比如,中国应该利用其现有的高储蓄来建设其基础设施、加快城市化步伐,为将来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当前的消费虽然缓慢上升,储蓄可能仍旧会居高不下,而更高的进口资本物品需求,可以控制贸易的平衡。

  此外,对公共基础设施及城市设施的投资,将不会造成工业“产能过剩”。事实上,这会提供家庭和企业在未来多年可以使用的长期公共耐用品。如果中国继续朝这方向发展,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外部盈余将进一步减少。

  当然,一个国家必须处理“过高的”储蓄率,即便它不是对外失衡的主要原因。这的确是中国的长期挑战。占GDP50%的储蓄率,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过高的,家庭消费占GDP的35%也是过低的。

  但这可以也应该通过目的是带来结构性转变的国内政策来解决,而不是依靠如提高汇率的外部政策。货币升值不仅会有损出口,也可能会因为导致高失业率和低收入而减少进口。

  中国必须认识到,高储蓄长期来说不能提供稳定的经济增长。高国内投资在目前可能会防止“盈余储蓄”对外部平衡造成太大的上升压力,但是从中国贸易的趋势来看,没有带来内需增长的经济增长,长期来说是不可持续的。

  高投资可能会导致经济过热,在中期内增加资本货物的价格,并最终引发通货膨胀。因此,如果要实现内部和外部平衡,降低储蓄率是必要的。

  与此同时,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的所谓“出口导向的增长政策”本身并没有错。因为一般来看,国际贸易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和带来了更多的收入。但如果消费引导的进口没有增长,而出口却继续增长,扭曲的情况便会出现,贸易盈余和外汇储备也会增加。

  中国已经采取了一些政策来减少其贸易盈余,如降低进口关税、撤销出口产品的退税、及逐步地让汇率升值。但中国真正需要的是更大力地促进内需,降低储蓄率。

    作者樊纲是北京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经济学教授、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英文原题:Balancing China's High Saving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