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祥裕解读武当山风水

 风水太美 2010-08-03
“  道教,这中国土生土长的国教,深深地扎根于中国自然哲学。而在自然哲学中,山水便是千锤百炼的永恒的载体。道教崇山,武当山是人间仙境,尽得自然造化,那山那水浸透了人文气息,这里的山、水、峰、岩各有其名,神仙高道对答有应,行游于这样的自然中,你与天地自然浑然一体......”
        
                       风水:武当山古建筑中的灵魂


      曾祥裕 (赣州风水养生堂  QQ175613195,电话 13766307454)

       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其与中国营造学、中国造园学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古老的风水理论,恪守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生克三大古典的原则。
 
     近年来我奉行胡适先生求证的治学方法,行走在神州大地上寻访风水经典作品,以求解读风水奥秘。庆幸的是在现代中国大地上,无论上至皇宫下到民宅,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到静寂的乡村,都保留着诸多风水古建筑,正是这些风水的活化石,让我们后学者有解剖古人风水思想的标本。

     

    庚寅年炎夏,我从赣州往湖北进军的那一刻,如同从囚房禁锢太久中放飞的小鸟,身心霍然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为何选择武当山作为放飞的第一站?世事纷繁,人们在名利的海洋中挣扎浮沉。倦于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我心中祟尚道家思想中的“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这正是我理想中的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武当山素有“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盛夏来到仙气笼罩的道家圣地静心感受无为的境界,也不失一种休闲的方式。再说,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氛围十分浓厚的宗教环境。从精心选址到建筑群的整体布局,无一不体现着“天人合一”以及风水学中的“藏风聚气”等理念。研究中国风水必须从观摩古老经典建筑入手。而武当山古建筑群早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对我而言来到武当山就有放松身心和研究风水的双重目的。

    

     是日下午,我们拜见了武当龙门派第二十五代传人王兴清大师,其创办了武当山传真武术院,学员遍及海内外。王兴清大师敦实身材,勇猛威严中透出一种平易近人的淡泊宁静之,我在一旁观其浓眉大眼,炯炯有神,见我们一路辛苦,亲自倒茶,并驾车引我们上街请吃饭,我们过意不去,推托后请他送我们上山。他驾车技术好,一路上左转右弯,得心应手。我们被安排住在武当山风景区一家宾馆,在雨中与王大师依依惜别。
    第二天清晨,天公不作美,天空下起大雨,雨后雾气迷漫。我们一行人乘车先后到紫霄宫、太子坡等名胜之地参观。明永乐年间,北建皇宫,南修武当,共建成9宫8观等33处宫观庵庙及20座亭台和46座桥梁等大规模的建筑,为世人留存了独具匠心的道教建筑群。俗语说的好,门外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虽说我们不是古建筑专家,我经过这么多年研究风水,也可大致领略古建筑形式背后的文化意蕴,特别能着重解读其背后的若干风水文化意蕴。
  
 
    君权神授:成就了武当山的辉煌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历史中,君权神授是历代帝王用以愚弄人民群众的精神麻醉剂。封建帝王们认为,他们当皇帝是天经地义,不可怀疑和动摇的。靠靖难之役登上九五之尊的明成祖朱棣,为了掩盖自己以下犯上,以臣弑君的真相,更需要借助神的力量为自己进行粉饰,于是编造了自己夺得建文天下是得到北方真武大帝相助的弥天大谎。

 

    大功告成的明代朱棣登基后世称永乐皇帝(1402~1424年),始终认为有冥冥之神在保佑他,这就是“真武大帝”。为答谢真武护佑,朱棣大建真武得道之地武当山。其工程之大,耗费之巨,堪与北京紫禁城相比,为成旷世之极,万古之奇观。 你想想看,这种建筑场面是多么壮观。被皮鞭役使的30多万军民工匠,奋战在武当山,度过十个春秋,建成了9宫8观,72岩庙等33处大型建筑群,并铺砌了全山的石道。因此有“峭壁上的故宫”之说法。与北京故宫不同的是,武当山的建筑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崖洞的奇峭幽遂,布局巧妙,将每个宫观都建造在峰峦岩洞间的合适位置,使人看上去宛如仙境,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信服风水的明成祖朱棣在决定动工修建武当山之前,曾下令中央道录司右正一孙碧云,到武当山“看其风水,相其广狭”。孙碧云经勘察后,向朱棣详细报告了武当山的地理区位条件和星象风水状况。武当山位于翼轸之间,自乾兑起,水出震宫,自有太极,具体位置在均州之南三舍,先名太和,一名仙室,一名大岳。玄帝升真之后,谓曰非真武不足当之,故更名曰武当,周回八百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五台、五井、三潭、三泉、四石、三天门、三洞天、一福地。

    武当山古建筑群及其道教的鼎盛是皇权政治的产物。正如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一样,武当山的古建筑群以金顶为中心辐射四方、以神道为轴线串联神话传说,散而不乱,规范严整,气势宏大。每组建筑群落都镶嵌在峰、峦、坡、坨、崖、涧之间,依山就势,与自然的相伴相生、相互因借,是中国天人合一古典文化精髓的高度表征,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规划艺术的高度成就。

      武当山的风水形势
  
    据学者杨立志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从中国地形图上看,武当山山系呈近东西方向展布。山的西北端起自湖北、陕西两省交界处,东南端到湖北襄樊市,东西长约260余公里。由于武当山最重要的建筑——太和宫金殿坐西朝东,故整个武当山的水口不在山南、山北,而在其东边。距离武当山北边最近的大河是汉江,又名汉水,自西向东环绕武当山北麓;距离武当山南面最近的河流是南河,又名粉青河,环绕武当山南麓,在谷城境内流入汉江。按常规的说法,南河流入汉江的河口,应当是武当山道教建筑群的水口,但是,古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以宏大的宇宙思想、以大风水的视野,来寻觅武当山的水口。

   从中国大风水的格局来看,昆仑山是天地的支柱,与昆仑山相连的山脉都可称为龙脉。根据龙脉的思想,蒙受沿龙脉流行于地中的“生气”,可以招来吉祥幸福,因而必须寻求生气充溢永驻之地。水汇而龙止,有水环抱的地方,不因风而吹散,所以,这种地点的构成,是周围环山带水的宝地。武当山系背靠大巴山脉,而大巴山脉向西北连接昆仑山,因此,武当山的龙脉是直接与昆仑山相连的。正如《图经》所言:“武当山自乾兑发源,历关、陇、金、房之地,盘亘万里而至于斯(即武当山西面的天马峰)”。

   所以,《续修大岳太和山志》说:“太和居荆与梁、豫之交,下蟠地轴,上贯天枢。左夹岷山,长江南绕;右分嶓冢,汉水北回。其层峰叠壑,标奇孕秀,作镇西南,礼诚尊矣”。根据这一说法,如果按坐西朝东的方位,武当道教建筑的选址大风水的格局是:武当山祖山为昆仑山,少祖山是昆仑山的支脉大巴山脉,案山是大别山脉;左面的青龙山是高大巍峨的秦岭山脉;右面的白虎山是重峦叠嶂大巴山脉。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水谷地由西向东延伸,武当山正好耸立于其出口处。其东为汉江平原,东北为南阳盆地。向北眺望,是碧波滚滚的千里汉江;向南眺望,是浩浩荡荡的万里长江。由此可见,汉江流入长江的水口——汉口,才是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水口。

 

     体悟:“风水之法,得水为上”

     
   如果从文化的视角来看,风水理论中的尚水的思想无不体现在武当山的建筑布局和设计中。可以说,武当道教建筑的设计与营建,也是充分诠释了道家贵柔尚水的意蕴。如在武当山,无论是官道还是神道的选线,都是蜿蜒曲折,如流畅的水体,与山水地貌自然融合。沿途的宫观庙宇,也都遵循着背山面水的基本设计理念,通过一定的建筑形态,追求着道家贵柔尚水的思想境界。“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水是风水理论是的重要元素。风水理论与道家尚水思想相结合,体现中国先民”天人合一“生存观的大智慧,它就像是一把开启武当道教建筑的钥匙。

   《武当福地总真集》说:武当山“乾兑发源,盘亘万里,回旋若地轴天关之象,地势雄伟,非玄武不足以当之”。其“泉甘土肥,风物美秀,地灵人杰,神仙攸居”,是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一,是供奉道教神仙的圣地。在武当道教建筑中,主要奉祀的神灵是水神——玄天上帝。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北方属水,故北方之神也就是水神。东汉王逸《九怀章句》说:“天龟水神”;《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有:“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这说明玄武是一位水神,具有主雨水的神性职司。现存的武当道教建筑大都是为崇拜水神而修筑的。武当道士也都是水神的信徒,反映在建筑上,中轴线上为祀水神及从神区,东、西二宫则为道士生活区,教徒们在这里仿效着水之德,通过弘扬道法,救世济人,炼养性命,修道成仙。因此,武当道教建筑适应并服从了宗教上的祀神、弘道、静修这一主题的需要。
    中国风水的最佳格局,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四神象格局,后有靠山,前面必要有弯环朝抱之水。我们从武当山九宫八观等主要道教建筑的选址布局上,如紫霄宫、玉虚宫的布局,都把风水中的亲水文化演绎到了极致。
   
   紫霄宫背倚高峻的展旗峰,左侧是青龙背,右侧是白虎垭,宫前为金水渠,其来水是宫西部流入的山水,与宫中流出的泉水,由暗道与禹迹池巧妙相通。因为按照阴阳五行思想,西方属金,金生丽水,故名为金水渠,渠上之桥为金水桥。禹迹池是紫霄宫的朱雀池,被认为是可使紫霄宫生气凝聚而不散泄的风水池。紫霄宫的饮水、用水、排水系统设计十分完整、科学。紫霄大殿后,有真一泉,水质清澈甘甜,从一石龟脖吐出,汇入方形石池中,是上佳的饮用水。大殿后墙壁上设有一石雕龙庙,庙内有两口六角形水井,道士传说井内有龙神盘居其中,是驱魔镇宅的法水。紫霄宫有日、月池,日池在大殿崇台之下,园型,有石栏围护;月池位于父母殿之东,半月型。日月池不仅能起到消防水池的功能,而且有阴阳平衡、天地和合的象征意义。祖师殿东有上善池,亦称上善泉,为元代高道革道谨所修,其名取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中的“上善若水”,体现了道教的尚水思想。

    我在雨中开盘测定其坐山立向和消砂纳水。其后龙山雄健,从庚酉方发脉一分枝的回龙,站在入口处的八卦湖仰望其后龙山像红旗招展,当地人称之为旗山,其左右护砂拱卫区穴,从十方堂到主殿同一坐向:戍山辰向兼乾巽(另测为戍乾山辰巽小空亡),庚戍坐度分金,丙午方有水库,右水倒左,从坤申、巽已方来水交汇流出甲卯方,山门前半月池来水为庚酉,出水为甲卯。峦头形势右侧挺秀,尤以丙午丁,巽、庚诸峰秀丽,人称五指峰,案山和朝应峰也层次分明,共同构筑一个藏风聚气的道场霄,辉朗八表,云霞丽乎色,山川增其光,其胜迹如此,则亘古未有”的人间天上效果。一般而言,高处不胜寒,金殿建造在旁无依附的天柱峰顶,前后左右既无屏山、案山,又无砂山可言。但建设者为了达到负阴抱阳、气不外露的风水格局,围绕金殿修建的紫禁城墙,虽建有东、西、南、北四座天门,但只有南天门可以开启,从而达到了藏风聚气,气不外露的要求。
 
    道士们为了追求阴阳玄机,也把武当山的主峰作为所有建筑的核心,沿山体看去,回廊蜿蜒曲折,道宫星罗棋布,无论是从空中还是在地上,你都会感觉到武当山主峰恰似一个昂头前行的神龟,而那些依山建造的宫殿楼宇,又恰似一条游动的金蛇,两者相得益彰,形成了龟蛇合体的图腾象征,据说这就是玄武——“真武大帝”的化身,也是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的表象。而山上山下的宫观,既各具特点,又互相联系,整个建筑群体疏密相宜,与周围林木、岩石、溪流和谐一体,相互辉映,宛如一幅天然图画。这也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

 

     同样,阴阳五行理论对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影响还表现在对建筑材料颜色的选择与运用上。在五行中,白色对应为金,红色对应为火,青色对应为木,黑色对应为水,黄色对应为土,土居中央,至为尊贵。因而,在各种颜色中,黄色也就是最为尊贵的了。依据这一原理,皇室的住所宫殿,皇帝、皇后、皇子皇孙的衣饰一律着以黄色,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黄色几乎成了皇家专用的颜色。由于武当山道教建筑是朱明王朝的皇室家庙,所以武当山主体建筑太和宫金殿、紫霄宫、净乐宫、五龙宫、王虚宫等八大宫殿的中轴线上的庙房全部使用黄色琉璃瓦作屋面,显示了皇家庙宇的尊贵,这是一般地方和民间庙观所没有的。至于每座庙宇的宫墙基本上都采用红墙黑瓦的统一规格。这是因为,在五行中,红色为火,象征兴旺发达之意,寓意教门昌盛,道业长存;而黑色为水,水可制火,大有阴阳相互平衡,企求平安的良好愿望。
 
     人工风水弥补先天不足
   
    在武当山我们发现了不少人工风水的杰作。 紫霄宫是目前武当山古建筑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宫观。现存有龙虎殿、十方堂、紫霄大殿、父母殿、藏经阁、钟鼓楼、东西道院等近150间庙房,十分富丽堂皇。紫霄宫建筑在展旗峰的半山腰之间,主体建筑布局在中轴线上的十层崇台上,靠数百级巨石台阶联系为一个整体,蔚为壮观。但是,由于真武大帝是北方之神,五行家认为,北方对应水。宫殿前面应该有水环绕,才能够聚气,才能够体现真武神的本质和灵验。为了达到阴阳五行的这一要求,武当山的建设者们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在紫霄宫龙虎殿外的大小宝珠峰之间,垒砌三十多米高的石坝,拦住下泄的山泉,在半山腰筑成了一个蓄水上万立方米的人工湖(禹迹池),实现了“门前水口锁万金”的目的。
  
  一个良好的风水格局是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正如先哲所说一样: “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龙来昂秀峰,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锁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当我们周游武当山的每一座庙观,发现它们基本上都是按照这要求做的。即使客观条件不具备,也必须经过人工努力来达到这个要求,就是挖山填方也在所不惜。
    以遇真宫建筑为例,遇真宫是武当山主体建筑八宫之一,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一代名道张三丰而修建的。它背靠凤凰山,面对九龙山及山下的水磨河,做到了背山面水,气势夺人。四周群山环抱,树木长青,一泓涧水,碧波清澄。红墙绿瓦的宫墙,金碧辉煌的宫殿,绿树掩映的道房,完全是一处诵经布道的理想之地。然而,潺潺不息的水磨河日夜东流,难锁地气,犯了风水家的忌讳。为改变这种状况,建庙之初,就围绕宫墙挖了一条宽数米的护城河,达到了“水须围抱作环形”,“门前水口锁万金”的目的。宫门前,在护城河上修建了三座汉白玉石拱桥,取名金锁桥,寓意锁住宫殿财气,以保庙观道气常存,永远兴旺。

 

   在太子坡我们迈过几道门才进入正殿,其间走在一条蛇行的曲路上,我突然想到兴国三僚的蛇形祠。走着走着心想这莫非也有风水的玄机。

     太子坡又名复真观,是武当山道观中北方皇家建筑法式与江南园林建筑中借景、造景方法巧妙结合的典范。复真观的建筑,右侧护砂更高,大门和内门不在同一中轴线上,顺地之形势而把中轴线移位并转折处理,使院落起伏曲折,富于变化,既顺应自然又错落有致。经测第三条门和正殿的坐向为卯山酉向兼甲申,已卯土龙坐度分金。

    我站在高处往下看,之所以做成蛇行路,是因地制宜做建筑布局,充分利用陡险岩上一片狭窄坡地,进行纵横序列布局,使建筑与环境紧密结合。其间还运用了大影壁,它设置在天津桥南,其主要意图一方面是为了避邪,因为九渡峰直下涧中,群山尖锐杂错,来龙排列紊乱,这种案山、朝山对龙泉观的兴旺发达不利,只有用影壁来作屏障,以化解煞气;另一方面在空间布置上,大影壁还起到轴线转折的作用。


   从选址上看,复真观背依山势巍峨的狮子峰,上朝天柱峰,下瞰九渡涧,不过观址前临深谷,山势陡峭,导致观门前面没有开阔地,道路窘迫受限制,于是必须做变通处理。为改变视角,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在观之主轴线下端不正式设门而建造高大的影壁墙,在右侧(北向)开一石门(为二道门),门前砌宏伟的夹墙复道,即九曲黄河墙。九曲黄河墙,方石墁地,丹墙翠瓦,弯弯曲曲。夹道尽头,才恰到好处地正式设建高大的山门。复真观二道门之内,是方整的石海墁院落。由此再往南行,还有另外一条夹墙复道,曲折而下,经过两重石门到达下十八盘,是朝山古神道。南北夹墙复道,共有石门四道,所以有“一里四道门”之称。

    此外,五龙宫的情形与复真观有所不同,其明堂开阔,建筑气势宏大,但宫前有所谓“水帘洞”,也同样面临宫门出路窘迫的问题,于是也相应设置影壁墙而北向侧开宫门外接“九曲黄河墙”。从建筑单元的整体上来看,复真观、五龙宫都在背山面水的基础上,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机灵变通,完全符合风水章法。

     一个风景区的奇特风景和人文内涵,只有亲临实地才能全方位领略。几天漫游武当山,让我们满载而归。下山后一路阳光,暑气逼人,山上和山下真有点冰火两重天的感觉。王兴清大师招待我们在武术学校住下,并请我们吃晚饭。饭后,他兴致勃勃陪我们上街散步,一路上介绍武当山的风土人情和未来发展前程。在行文结束之前,让我再以恭敬心向王大师谨表谢意!欢迎王大师来杨公风水发源地赣州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