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快基层统计改革 保证整体发展平衡

 沧桑之珠 2010-08-04

加快基层统计改革  保证整体发展平衡

小议影响基层统计改革的因素

柳州机械厂计划统计处    高景富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大潮中,统计工作为配合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适应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各项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重视。

改革中的统计工作体现了几个方面的转变:

1、从为商品经济直接管理服务转到为市场经济实现调控服务。

2、从偏重反映物资生产活动转到全面反映包括一、二、三产业在内的全社会的生产经营活动。

3、从过分依赖全面报表层层汇总、机械求全转到灵活运用普查和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科学的估算和预测。

4、从主要依靠政府统计部门办统计转到科学合理地组织政府主管统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共同搞好统计工作。

5、从专业分割、自成体系搞统计调查转到按信息流程和产业分工统一组织统计调查工作。

总的来说,统计宏观方面的改革是成功的,即整个统计工作重点的转变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但是,在微观方面,即构成统计整体的各个部门的转变不同步,形成了高低两个层次(地市级以上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事业单位的统计部门)的明显差别。高层次的统计部门得到国家政府的充分重视,统计工作人员素质构成明显提高,投入相当资金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运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正以全新的面貌向新的领域拓展。五个方面的转变正是体现了统计高层次部门改革的成就。而基层统计部门的面貌却变化不大,改革基本处于停滞状况,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难以发挥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的作用,更难以为生产经营决策当好参谋。

基层统计是统计整体的基础,基础不稳,大厦难支。基层统计的落后现状不改变,将会影响统计整体工作的平衡发展;影响统计工作向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转化的程序进度。因此,统计改革的近期任务应把基层统计工作现状的改观当作大事来抓,争取在二、三年内抓出成效,保证整体改革的协调发展,保证与财会改革同步,共同迎接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实施,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速度。

影响基层统计改革的因素是什么?试作如下分析:

一、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决定统计工作好坏成败的首要因素也在于人,在于人的素质。在统计工作逐渐深入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在统计工作需要高科技支撑发展的形势中,人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基层企事业单位统计人员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最近柳州市抽查了26个基层统计部门,在统计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5%,高中以上的占74%,初中以下的占11%,而在市统计局的工作人员中,除四名中专文化的以外,全部都是大专以上文化,两相对比,差异鲜明。

造成基层统计人员文化素质较低的原因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由于“文革“的原因,统计工作相对停顿了一个时期,当开始复苏时,一批文化素质较低,同样受“文革”影响的青年充实到统计队伍中,形成基层统计的一支重要力量。过去,他们以现有的文化素质,尚能应付一般的统计工作,但从79年中央作出要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以来,对统计工作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把统计工作推向了更新更高的水平,对其统计人员的文化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面临抉择的形势下,统计人员形成两极分化,事业心强,好学上进的,通过几年刻苦钻研,发奋自学达到了大专文化程度,适应了新的要求。但这部分人终究有限,还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基层统计人员的文化素质状况。

现实中,由于基层单位的部分领导对统计工作不理解、不重视,既没有注意吸收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一定工作能力的人充实统计队伍,也没有注意防止一些不愿意干艰苦工作,素质低下的人凭着关系混进统计工作岗位。由于统计工作的现状和地位、待遇等原因,引起一些有工作经验,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人转行跳槽,而转行后的统计人员在新的工作岗位中的地位和经济收入又往往刺激着在职的统计人员的思想情绪,更增加了统计队伍的不稳定因素,使得统计队伍整体素质低下的状况难以改观。

二、在生产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中,劳动工具是除人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劳动工具的优劣制约着劳动效率,效率的提高依仗先进的劳动工具,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逐步建立,基层统计工作的重点也将向产品商情、市场经济调查和预测转变。统计核算的原理、方法和指标体系等都将有所变动,信息量、咨询量都会猛增,统计工作将拓展到经济信息管理的全过程。这是一项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工作,必须配备先进科学的技术设备和工作手段,具体的说就是要运用计算机技术来拓展统计工作的内涵,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机械部凭着先进的设备和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队伍收集、贮存了大量有利用价值的经济信息,并打算在所属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经济信息网络,以便将这些珍贵的信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基层企业生产经营的快速发展。可是,在其所属的两千多家大中型企业中,具备计算机远程传输设备的只有百来家,其中相当部分企业的统计部门尚未配备计算机。如此现状,使机械部建网的决心一直处于犹豫之中。

基层统计部门在计算机配备和计算机技术运用方面处于落后状态,主要是受思想因素的影响。一些人认为统计是搞数字游戏,是简单劳动,现有的统计人员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的条件;上计算机需大量资金投入,而投资回报不明显、不合算等等。这些思想因素多来自决策者,它制约了统计工作的发展,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基层统计工作有其特殊性,既要受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又要受本行政部门的领导。业务领导指点“冲杀”的方向,决定改革的内容和要求;行政领导掌握“生杀”大权,决定着改革的程序和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统计的整体工作有很大的进展,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各部门、各层次,并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保证统计工作进一步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配合各个领域的改革,统计部门对本身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促改措施和要求。如开办专业课程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学习班来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通过文件、会议形式要求基层单位为统计部门配备计算机,为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经济信息网络作好准备,保证统计整体的同步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保证统计工作的稳定性、严肃性和法制性,为基层统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方向。

但是,在具体实施这些改革措施时存在困难,不尽如人意。统计改革同样要涉及人、财、物,要取决于单位领导,基层统计改革的程度与决策者们的认识观念紧密相关,统计人员素质和计算机技术运用方面的落后状态多属此类原因。由于单位行政领导还掌握着统计报表审批权,对严肃统计执法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对统计工作重要性、严肃性不了解或私欲、权欲严重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利侵扰统计人员的职权,人为的造成违法。据有关资料,88年广西曾发生一起严重虚报产值的事件,当时通报全区作了处理,但第二年在统计执法大检查中仍有统计违法的现象发现,去年又再次发生了严重虚报产值的事件。区统计局法规处负责人在柳州市统计法制宣传报告会中严肃指出:统计违法事件中属统计人员主观原因的不多,而受行政领导授意或命令导致违法的占多数,这种特殊现象已引进了有关方面的注意。统计法规的贯彻实施程度与单位领导的意识观念相关,持关心支持态度的,统计工作一定搞得好,发挥的作用也大,反之必呈落后状态,甚至会出现利用手中权利把统计数字作为名利敲门砖使用的违法现象。

由于对追求经济效益的理解程度问题,一些基层单位,特别是企业都把精力、资金投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而不愿把管理提高一个层次,或是不太注意投资效益回报较慢,但影响潜力长远的管理工作,对这种现象,且不作“短期行为”、“长期行为”的议论,单就其成为影响决策者们对改观统计现状的因素之一,就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当今的世界正处在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世界未来格局的,将属于一个全民信息代的社会。”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它对技术与信息占有量的竞争,而我国目前的信息业,尤其是是科技信息业,满足不了企业这方面的要求,久而久之,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结梗。”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信息作为当今科技的尖端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以上社会有识之士的论断,应当引起社会各层次、各部门决策者们的注意,在考虑本单位发展前景时,要把信息管理作为技改投资、智力投资的一个主要方向,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改系统工程。

当前,统计正以其特有的功能编织着覆盖社会各层次、各角落的信息网络,无可争议的担任着信息的收信、处理、传输的重任。但是,信息瞬间万变,具有时效性,处理手段和速度是关键的关键,这就需要先进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相当素质的人,这个问题在统计的高层次部门已经初步解决,但由于基层统计的落后,使得信息传递不那么顺畅、不那么及时,使得许多有利用价值的信息白白流失。据有关资料反映,体现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在我国有85%以上得不到及时应用。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沉思的问题。作为统计人员,我们深感压力沉重,迫切的期望基层统计工作能有个大的改观、大的突破,争取与高层次部门保持同步,保证统计整体改革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统计的功能作用,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大的贡献。

影响基层统计改革的症结点在其决策者,如何引起他们对统计工作的重视,改变落后状况,基层的统计人员在关注、在议论。上级有关部门也注意到了,在一次机械部召开的大型企业统计工作会上,其负责人在听取了与会人员的讨论后说:一看上级怎么办,二看自己怎么做。部里也可以用会议、文件夹的形式促一下,我们也要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以实际行动促进领导的转变。这确确实实是一个一分为二辩证的观点。但是,光靠一个部,光靠会议、文件,就能改变一部分人的认识,就能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吗?

社会在发展、在前进,95年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将建立,即将向国际标准靠拢,这都需要统计部门的配合,我们还能再等待吗?

 

 

1993.04.17

 

该文1993128日被广西机械工业统计学会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199581日被厂科协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199712月被市社科联评为优秀成果三等奖,《广西机械统计》1994年第7期刊登了此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