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LED主要参数与特性
LED是利用化合物材料制成pn结的光电器件。它具备pn结结型器件的电学特性:I-V特性、C-V特性和光学特性:光谱响应特性、发光光强指向特性、时间特性以及热学特性。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 1、LED电学特性 1.1 I-V特性 表征LED芯片pn结制备性能主要参数。LED的I-V特性具有非线性、整流性质:单向导电性,即外加正偏压表现低接触电阻,反之为高接触电阻。 ![]() 如上图: (1) 正向死区:(图oa 或oa′段)a点对于V0 为开启电压,当V<Va,外加电场尚克服不少因载流子扩散而形成势垒电场,此时R很大;开启电压对于不同LED其值不同,GaAs 为1V,红色GaAsP 为1.2V,GaP 为1.8V,GaN 为2.5V。 (2)正向工作区:电流IF 与外加电压呈指数关系 IF = IS (e qVF/KT –1) -------------------------IS
(4)反向击穿区 V<- VR ,VR 称为反向击穿电压;VR 电压对应IR 为反向漏电流。当反向偏压一直增加使V<- VR 时,则出现IR 突然增加而出现击穿现象。由于所用化合物材料种类不同,各种LED 的反向击穿电压VR 也不同。 采取上述措施可使LED 2θ1/2 = 6°左右,大大提高了指向性。
⑵ 当前几种常用封装的散射角(2θ1/2 角)圆形LED:5°、10°、30°、45°。
2.2 发光峰值波长及其光谱分布
⑴ LED 发光强度或光功率输出随着波长变化而不同,绘成一条分布曲线——光谱分布曲线。当此曲线确定之后,器件的有关主波长、纯度等相关色度学参数亦随之而定。 LED 的光谱分布与制备所用化合物半导体种类、性质及pn结结构(外延层厚度、掺杂杂质)等有关,而与器件的几何形状、封装方式无关。 下图绘出几种由不同化合物半导体及掺杂制得LED 光谱响应曲线。其中 ![]() ① 是蓝色InGaN/GaN 发光二极管,发光谱峰λp = 460~465nm; ② 是绿色GaP:N 的LED,发光谱峰λp = 550nm;
③ 是红色GaP:Zn-O 的LED,发光谱峰λp = 680~700nm;
④ 是红外LED 使用GaAs 材料,发光谱峰λp = 910nm;
⑤ 是Si 光电二极管,通常作光电接收用。由图可见,无论什么材料制成的LED,都有一个相对光强度最强处(光输出最大),与之相对应有一个波长,此波长叫峰值波长,用λp表示。只有单色光才有λp波长。 第二讲 照明用LED驱动电源设计基础LED 的排列方式及LED 光源的规范决定着基本的驱动器要求。LED 驱动器的主要功能就是在一定的工作条件范围下限制流过LED 的电流, 而无论输入及输出电压如何变化。最常用的是采用变压器来进行电气隔离。文中论述了LED 照明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LED驱动器通用要求 驱动LED 面临着不少挑战,如正向电压会随着温度、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而不同个体、不同批次、不同供应商的LED 正向电压也会有差异;另外,LED 的“色点”也会随着电流及温度的变化而漂移。 另外,应用中通常会使用多颗LED,这就涉及到多颗LED 的排列方式问题。各种排列方式中, 首选驱动串联的单串LED, 因为这种方式不论正向电压如何变化、 输出电压(Vout)如何“漂移”,均提供极佳的电流匹配性能。 当然,用户也可以采用并联、串联-并联组合及交叉连接等其它排列方式,用于需要“相互匹配的”LED 正向电压的应用,并获得其它优势。如在交叉连接中,如果其中某个LED 因故障开路,电路中仅有1 个LED 的驱动电流会加倍,从而尽量减少对整个电路的影响。 ![]() LED 的排列方式及LED 光源的规范决定着基本的驱动器要求。LED 驱动器的主要功能就是在一定的工作条件范围下限制流过LED 的电流, 而无论输入及输出电压如何变化。LED驱动器基本的工作电路示意图如图2 所示,其中所谓的“隔离”表示交流线路电压与LED(即输入与输出)之间没有物理上的电气连接,最常用的是采用变压器来电气隔离,而“非隔离”则没有采用高频变压器来电气隔离。 ![]() 值得一提的是,在LED 照明设计中,AC-DC 电源转换与恒流驱动这两部分电路可以采用不同配置: 1)整体式(integral)配置,即两者融合在一起,均位于照明灯具内,这种配置的优势包括优化能效及简化安装等; 2)分布式(distributed)配置,即两者单独存在,这种配置简化安全考虑,并增加灵活性。 LED 驱动器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可以采用恒定电压(CV)输出工作,即输出为一定电流范围下钳位的电压;也可以采用恒定电流(CC)输出工作,输出的设计能严格限定电流;也可能会采用恒流恒压(CCCV)输出工作,即提供恒定输出功率,故作为负载的 LED 的正向电压确定其电流。 总的来看,LED 照明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输出功率:涉及LED 正向电压范围、电流及LED 排列方式等 电源:AC-DC 电源、DC-DC 电源、直接采用AC 电源驱动 功能要求:调光要求、调光方式(模拟、数字或多级)、照明控制 其他要求:能效、功率因数、尺寸、成本、故障处理(保护特性)、要遵从的标准及可靠性等 更多考虑因素:机械连接、安装、维修/替换、寿命周期、物流等 二、LED 驱动电源的拓扑结构 采用AC-DC 电源的LED 照明应用中,电源转换的构建模块包括二极管、开关(FET)、电感及电容及电阻等分立元件用于执行各自功能,而脉宽调制(PWM)稳压器用于控制电源转换。 电路中通常加入了变压器的隔离型AC-DC 电源转换包含反激、正激及半桥等拓扑结构,参见图3,其中反激拓扑结构是功率小于30 W 的中低功率应用的标准选择,而半桥结构则最适合于提供更高能效/功率密度。就隔离结构中的变压器而言,其尺寸的大小与开关频率有关,且多数隔离型 LED 驱动器基本上采用“电子”变压器。 ![]() 采用 DC-DC 电源的LED 照明应用中,可以采用的LED 驱动方式有电阻型、线性稳压器及开关稳压器等,基本的应用示意图参见图 4。电阻型驱动方式中,调整与LED 串联的电流检测电阻即可控制LED 的正向电流,这种驱动方式易于设计、成本低,且没有电磁兼容(EMC)问题,劣势是依赖于电压、需要筛选(binning) LED,且能效较低。 线性稳压器同样易于设计且没有EMC 问题,还支持电流稳流及过流保护(fold back),且提供外部电流设定点,不足在于功率耗散问题,及输入电压要始终高于正向电压,且能效不高。开关稳压器通过PWM 控制模块不断控制开关(FET)的开和关,进而控制电流的流动。 ![]() 开关稳压器具有更高的能效,与电压无关,且能控制亮度,不足则是成本相对较高,复杂度也更高,且存在电磁干扰(EMI)问题。LED DC-DC 开关稳压器常见的拓扑结构包括降压(Buck)、升压(Boost)、降压-升压(Buck-Boost)或单端初级电感转换器(SEPIC)等不同类型。 其中,所有工作条件下最低输入电压都大于LED 串最大电压时采用降压结构,如采用24 Vdc 驱动6 颗串联的LED;与之相反,所有工作条件下最大输入电压都小于最低输出电压时采用升压结构,如采用12 Vdc 驱动 6 颗串联的LED;而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范围有交迭时可以采用降压-升压或SEPIC 结构,如采用12 Vdc 或12 Vac 驱动 4 颗串联的LED,但这种结构的成本及能效最不理想。 采用交流电源直接驱动LED 的方式近年来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其应用示意图参见图5。这种结构中LED 串以相反方向排列,工作在半周期,且LED 在线路电压大于正向电压时才导通。这种结构具有其优势,如避免AC-DC 转换所带来的功率损耗等。但是,这种结构中LED 在低频开关,故人眼可能会察觉到闪烁现象。此外,在这种设计中还需要加入LED 保护措施,使其免受线路浪涌或瞬态的影响。 ![]() 三、 功率因数校正 美国能源部(DOE)“能源之星”(ENERGYSTAR)固态照明(SSL)规范中规定任何功率等级皆须强制提供功率因数校正(PFC)。这标准适用于一系列特定产品,如嵌灯、橱柜灯及台灯,其中,住宅应用的LED 驱动器功率因数须大于0.7,而商业应用中则须大于0.9;但是,这标准属于自愿性标准。欧盟的IEC61000-3-2 谐波含量标准中则规定了功率大于25 W 的照明应用的总谐波失真性能,其最大限制相当于总谐波失真(THD)< 35%,而功率因数(PF)>0.94。 虽然不是所有国家都绝对强制要求照明应用中改善功率因数,但某些应用可能有这方面的要求,如公用事业机构大力推动拥有高功率因数的产品在公用设施中的商业应用,此外,公用事业机构购入/维护街灯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意愿来决定是否要求拥有高功率因数(通常>0.95+)。 ![]() PFC 技术包括无源 PFC 及有源PFC 两种。无源PFC 方案的体积较大,需要增加额外的元件来更好地改变电流波形,能够达到约0.8 或更高的功率因数。其中,在小于5 W 至40 W 的较低功率应用中,几乎是标准选择的反激式拓扑结构只需要采用无源元件及稍作电路改动,即可实现高于0.7 的功率因数。 有源 PFC(见图6)通常是作为一个专门的电源转换段增加到电路中来改变输入电流波形。有源PFC 通常提供升压,交流100 至277 Vac的宽输入范围下,PFC 输出电压范围达直流450 至480 Vdc。如果恰当地设计PFC 段,可以提供91%到95%的高能效。但增加了有源PFC,仍然需要专门的DC-DC 转换来提供电流稳流。 四、能效问题 LED 照明应用的能效需要结合功率输出来考虑。美国“能源之星”固态照明规范规定了照明器具级的能效,但并不涉及单独 LED 驱动器的能效要求。如前所述,采用AC-DC 电源的LED应用可以采用两段式分布拓扑结构, 故可能采用外部AC-DC适配器供电。 而“能源之星”的确包含有关单输出外部电源的规范,其 2.0 版外部电源规范于2008 年11 月开始生效,要求标准工作模式下最低能效达87%,而低压工作模式下最低能效达86%;在此规范中,功率大于100 W 时才要求PFC。 ![]() 而在采用AC-DC 电源的LED 应用中,要提供更高的AC-DC 转换能效,就涉及到成本、尺寸、性能规范及能效等因素之间的折衷问题。例如,若使用更高质量的元件、更低导通阻抗(RDSon),就可降低损耗及改善能效;降低开关频率一般会改善能效,但却会增加系统尺寸。诸如谐振这样新的拓扑结构提供更高能效,却也增加设计及元件的复杂度。如果我们将设计限定在较窄的功率及电压范围,则可以帮助优化能效。 五、驱动器标准 LED 驱动器本身也在不断演进, 着重于进一步提高能效、 增加功能及功率密度。 美国“能源之星”的固态照明规范提出的是照明器具级的能效限制,涉及包括功率因数在内的特定产品要求。而欧盟的IEC 61347-2-13 (5/2006)标准针对采用直流或交流供电的LED模块的要求包括: 最大安全特低电压(SELV)工作输出电压≤25 Vrms (35.3 Vdc) 不同故障条件下“恰当”/安全的工作 故障时不冒烟或易燃 此外,ANSI C82.xxx LED 驱动器规范仍在制定之中。而在安全性方面,需要遵从UL、CSA 等标准,如UL1310 (Class 2)、UL 60950、UL1012。此外,LED 照明设计还涉及到产品寿命周期及可靠性问题。 第三讲 利用降压结构实现LED驱动上网时间:2009-08-10 来源:电子元件技术网
基于降压的结构可以与很多环路控制结构很好的匹配,而且不用考虑稳定性的限制,滞回控制适合在开关频率变化比较快和输入范围比较小的情况下应用。这种特性刚好满足LED对电源的要求。
随着LED的广泛应用,在很多地方线性电源这种简单的结构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一般情况下,当用电阻的方式设定LED所需的正向电流的时候,这种简单的驱动方式可以连续的由电源向负载提供能量。 由于LED的电流与电阻上的相同,所以电阻上产生的功耗会随输入电压的增加而增加。例如,一个用线性电源驱动的LED,效率为70%,用5V线性电源提供1A电流给一个典型的白光InGaNLED(VF=3.5V)。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当输入电压上升到12V时,它的效率将会降到30%。在如此低效率的情况下是无法应用的。 开关电源 开关电源改善了由于输入变化使得效率变化比较大的问题。这种方式是通过控制占空比的方式来满足输出所需要的电压或电流。由于开关电源会产生脉冲式的电压和电流,所以这就需要用一些储能器件(电感或电容)对这些脉冲波形进行整形。 和线性电源相反,开关电源可以通过不同的设置来实现电流或电压的降、升或者同时升降的功能。开关电源同样可以在宽的输入或输出范围下实现高效率。在前面的例子中,用一个降压型的开关电源取代线性电源后,当输入电压由5V变到12V后,电路的效率由95%变到98%。 开关电源在效率和结构的灵活性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周期性的开关造成了噪声的增加,同时由于结构的复杂使得电路的可靠性下降和成本的上升。恒流型LED电路可以被简单的认为是一个恒流源。拓扑结构的选择应该考虑最少的外部原件和最好的性能为标准,这样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减少成本。 鉴于LED的动态调光特性好,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使这种特性能够方便应用。幸运的是,基本降压开关电路在实现这些特性的时候表现的非常好,所以LED驱动一般选择降压型开关电源。 恒流输出级 ![]() 图1a:基本降压型电压调整器。 开关调整器最常用的是电压调整器。图1a为一种基本恒压型降压调整器。降压控制器可以在输入电压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占空比或频率的变化使输出电压保持恒定。输出所需的电压由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到(Eq.1) ![]() 电感L用来设置电感电流纹波的峰-峰值ΔIpp的大小,电容Co用来设置输出电压纹波和输出电压的负载瞬态响应。在这种降压型逆变器中电感的平均电流等于负载电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电感电流纹波的峰-峰值来控制负载电流。这样可以使电压源控制的方式转换成电流源控制的方式。 ![]() 图1b:基本电流型降压调整器。 图1b为一种基本电流型降压调整器。与恒压型相似,恒流型降压调整器可以在输入电压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占空比或频率的变化使输出电流IF保持恒定。输出所需的电流由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到(Eq.2): ![]() 在我们设定好LED电流IF之后,我们必须准确的检测电感上的电流。从理论上来说,检测电感电流有很多方式,例如利用MOSFET的导通阻抗Rdson检测或者用电感的直流电阻检测。但是实际上这些检测方式在精度上不能满足LED电流设置的要求(高亮度LED的精度为5%-15%)。 如果直接用电阻RFB来检测IF,这样在精度上就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在电阻上将会产生额外的功耗。降低反馈电压VFB,在同样的检测电流IF(图.2)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检测电阻的阻值,这样就可以使功耗降到最低。最新的LED驱动大多数提供的参考电压(反馈电压)在50-200毫伏之间。 恒流降压调整器独特之处在于输出可以不需要电容。因为有连续的输出电流和不存在负载瞬态变化,这个调整器中输出电容的作用只是局限于电流滤波器。当我们设置成没有电容的恒流型降压调整器时,此时输出阻抗将大幅增加,而对于升压型来说,由于输出阻抗增加,为了满足输出电流恒定,输出电压也将会大幅增加。 结果调光的速度和调光的范围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应用过程中,从背光和机器视觉角度来说调光的范围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特性。 在另一方面,由于输出电容不足,AC电流的纹波电路需要比较大的电感,以满足LED纹波的要求(正向电流ΔIF=±5到20%)。在同样的电流纹波时,大电感会增加面积和LED驱动的成本。因此在恒流降压电路中,输出电容的使用要在成本、面积和调光的速度、范围之间经行权衡。 例如,用纹波电流驱动一个1A的白光LED(VF≈3.5V),ΔIF需要满足±5%范围内,输入电压12V,频率为500kHz,在电感电流幅度为1.1A时,只能允许使用50mH的电感。然而如果电感的纹波电流允许增加±30%,那么电感将会小于10mH。 如果10mH和50mH电感在使用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额定电流的情况下,在成本和体积方面,10mH大概只是50mH的一半。为了用10mH电感实现需求的ΔIF(±5%),输出电容需要根据LED的动态电阻rD和检测电阻RFB和在此开关频率下电容的阻抗来计算,可以利用下面的表达式(Eq.3) ![]() ![]() 环路控制结构 基于降压的结构可以与很多环路控制结构很好的匹配,而且不用考虑稳定性的限制,例如右半平面零点问题。除了和其他调光方法兼容以外,这种降压结构使得PWM调光变得容易。基于这种结构的LED驱动可以使系统设计人员提供更多的选择。滞回控制非常适合在开关频率变化比较快和输入范围比较小的情况下应用,例如灯泡和交通灯。 由于滞回控制不用考虑稳定性限制,所以不需要考虑环路补偿。不像环路控制那样受带宽限制。利用滞回控制驱动降压LED驱动(图.2a)使设计变得简单,也减少了器件数量和成本。这种结构也使PWM调光的范围比其他结构好。利用滞回控制的LED驱动非常适合在要求调光范围非常大和调光频率比较高以及开关频率变化非常大的情况下应用。 ![]() 图2a:基本的滞回控制降压驱动。 类似的滞回降压LED驱动可以在固定频率操作和不需要开关频率变化的滞回控制之间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折中方案。控制开启时间的降压LED驱动(图2b)使用了一个滞回比较器和开启时间控制器。让开启时间与输入电压成反比,这样可以让开关频率的变化减少的最小。运用这种结构同样可以避免环路控制的带宽限制。运用不同的调光结构可以让调光范围变得非常宽。 ![]() 图2b:开启时间控制的降压LED驱动。 在一些情况下,例如许多自动控制应用中,LED驱动与外部时钟或与驱动之间进行同步时要求减少噪音的干扰。在没有时钟的滞回控制和准滞回控制的结构在执行同步频率时会带来困难。相比来说,这个问题对于由时钟控制的调整器来说就比较容易实现,例如图2c中固定频率的降压LED驱动。固定频率控制可以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但是由于它动态响应的限制也影响了调光的范围。 ![]() 图2c:基本的固定频率的降压LED驱动。 总之,降压LED驱动的很多特点使其变得很有吸引力。它可以很容易设置成电流源,也可以实现最少的外围元器件,器件少可以使得设计变得简单,提高驱动的稳定性,也可以减少成本。降压结构的LED适合很多种控制方式使其应用的灵活性比较高。 它输出可以省略输出电容,也可以与其他不同的调光方式进行很好的匹配,这些特点可以允许它在高速调光和宽范围调光的情况下应用。当应用允许的情况下,所有的这些特点使得降压LED驱动的拓扑结构有了很多的选择。 什么样的应用条件不允许使用这种结构呢?例如家用或商用的照明需要上千流明,设计一种方法来驱动一个LED串。LED串上的总的正向压降等于其中每个LED正向压降之和。在一些情况下,系统的输入电压范围可能比一串LED的正向压降低,或者有的时候高有的时候低。这些情况下有可能会需要升压结构,也有可能会需要降-升压开关调整器。 第四讲 利用Boost和Buck-Boost实现LED驱动上网时间:2009-08-17
不管我们是否要控制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Boost调节器都要比Buck调节器更难设计。持续导通状态(CCM)Boost转换器中的平均感应电流等于负载电流(LED电流)乘以1/(1-D),这里D是占空度。Boost电压调节器需要设计者考虑到输入电压的限制来保证电感的正确设计,特别是额定峰值电流。 图4:Cuk调节器。 第五讲 使用PWM调光上网时间:2009-08-19
不管你用Buck, Boost, Buck-Boost还是线性调节器来驱动LED,它们的共同思路都是用驱动电路来控制光的输出。设计者主要有两个选择:线性调节LED电流(模拟调光),或者使用开关电路以相对于人眼识别力来说足够高的频率工作来改变光输出的平均值(数字调光)。使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来设置周期和占空度(图1)可能是最简单的实现数字调光的方法,并且Buck调节器拓扑往往能够提供一个最好的性能。 第三讲 几种新型平板显示器简介——其他上网时间:2009-12-29 作者:陶显芳 来源:电子元件技术网
中心议题:
1.PDP显示器 PDP是Plasma Display Panel的简写,也就是等离子体显示器。PDP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加电,让等离子汽体(一般为惰性气体)在强电场中放电产生紫外线,然后通过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发光,PDP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其结构如图6所示。 ![]() 图5 PDP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 图6 PDP显示器的结构 PDP显示器的出现要比LCD显示器晚很多,但作为大屏幕显示器PDP却比TFT-LCD大屏幕显示器早好几年,本来PDP显示器也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大屏幕显示器,但由于生产技术大部分垄断在日本人手中,技术扩散比较慢,因此产业链建立也很慢,跟随PDP发展的中国企业很少,所以它一直在中国很难发展起来,这使TFT-LCD大屏幕显示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超越了PDP大屏幕显示器。PDP显示器的优点是对比度比LCD高,特别适用于做大屏幕电视显示器,但清晰度相对来说要比LCD显示器低很多,因为PDP的工作电压比较高(约160V),引线之间的距离以及点阵之间的距离就不能做得太小。 目前世界上生产PDP等离子显示屏的厂家主要在日本和南韩,因此,PDP显示屏的主要市场基本都在国外,国内市场相对来说比较小,远远不如TFT-LCD显示屏的市场大。 SED(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显示器是东芝公司的技术,目前大家都公认,SED显示图像的质量水平是最好的。它采用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技术,属于场致发射显示,是一种主动发光的显示技术。SED显示器前玻璃基板上涂有红、绿、蓝三色荧光粉,并作为阳极相对后玻璃基板加有几千伏的高压。通过丝网印刷法在后玻璃基板上制作对应每个像素的金属电极,并用喷墨印刷的方法在金属电极间制作氧化钯薄膜电子发射阴极。生成了氧化钯膜的金属电极间距只有4-6纳米,当金属电极间加上十几伏的电压后,极间将形成超高电场,氧化钯膜中的电子会被牵引出来,形成电子发射。 由于金属电极是沿着同一块玻璃基板排列,所以刚发射出来的电子是在玻璃基板表面传导的,这是这种器件被命名为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器的原因,这也是SED显示器与其它场致发射显示器的主要区别。SED电视目前的最大亮点是画质好,它的解析度与液晶电视基本相同,而灰度表现力,可视角度,色域范围,动态画面表现,暗部细节表现力等,均可达到高级的CRT电视水平。由于SED生产技术基本上被东芝公司垄断,因此,SED显示器在未来十几年内不可能发展成为主流产品。图7是SED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 图7 SED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TDEL(Thick-film Dialectric Electroluminescent Technology)显示器的原理是在两个极板之间(其中一个极板是透明电极),安置一整片蓝色场致发光材料,再在其上面再分别安置红色和绿色颜料,混合成三色的RGB影像。由于不须要像等离子电视一样复杂的组件,也不须要LCD的背光,37"的TDEL电视样品厚仅2cm,重量则甚至不到一公斤。从技术性能以及性能价格比方面进行比较,TDEL显示器要比PDP和LCD显示器好,应该说是一项比较有发展前途的平板显示器,但由于产业链迟迟建立不起来,所以很少人使用。图8是TDEL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图。 ![]() 图8 TDEL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4.DLP显示器
DLP(Digtal Light Procession)是一种数字光处理技术,也称数字电子微镜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与前面介绍的平板显示器技术不一样,它是把每个像素点都做成一个反光镜,这个反光镜的角度可以通过电场力的作用可调(正负15度),以此来调节光的强度。这种技术主要用于背投电视(或正投电视),是TI公司的独家技术,国内很少人使用。 5.LCOS显示器 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称硅基液晶,或硅晶光反射式 micro LCD投影技术,它的工作原理与DLP很接近,即:把每个像素点都做成一个反光镜,不过它这个反光镜用来调节光的强度不是靠反射角,而是靠液晶。这种技术主要用于背投电视(或正投电视),现在国内生产背投电视的厂家很少。 6.OLED显示器 OLED是英文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有机发光显示器)的简称,它的发光原理是指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通过搭配不同的有机材料,就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来达到彩显示器的要求。也有人把OLED拼写为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有机发光二极管),两种写法意思基本一样。 由于OLED是自发光器件,每个像素自己都会发光,并且透光率很高,因此,与时下液晶电视都采用的LCD面板相比,其亮度与对比度都比LCD胜出一筹,视角可达170度,图像更加鲜艳,耗电量更小。另外,OLED的发光层比较轻,因此它的基层可使用富于柔韧性的材料,而不会使用刚性材料。OLED基层为塑料材质,而LCD、PDP、SED、TDEL等显示器则需使用玻璃基板,因此,OLED显示器的发光效率是目前所有显示器中排名最高。 最近几年,在欧洲还诞生了一种用高分子有机材料制造发光二极管的技术,称为POLED(Polyme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技术,由于高分子有机材料可以溶于有机溶剂,因此,POLED显示器将来可以用印刷技术来进行生产,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 图9 OLED显示器的结构 ![]() 图10 主动矩阵OLED 与TFT-LCD类似,OLED也可以做成“TFT-OLED”,以提高OLED的瞬态响应性能,不过“TFT-OLED”人们却用另一个名字来称谓,它被称为主动矩阵OLED (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AM-OLED),如图10所示。
目前OLED显示屏还存在很多技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有机薄膜使用寿命短,尽管红色和绿色的OLED薄膜寿命比较长(10000~40000小时),但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准,蓝色有机物的寿命却要短很多(仅有约1000小时),因为蓝色有机物发光效率比较低,提高亮度必然会增加损耗,而薄膜不容易散热,温度升高很容易引起OLED元件内部阴极氧化,脱膜,以及有机层结晶等等效应,致使元件老化损坏。 第四讲 新型平板显示器的发展上网时间:2010-01-04 作者:陶显芳 来源:电子元件技术网
中心议题:
如果回到十几年前,上面介绍的PDP、SED、TDEL、DLP、LCOS、OLED等显示器都很可能被人们认为是今天的主流显示器,而不是LCD显示器,因为,PDP、SED、TDEL、DLP、LCOS、OLED都是为了克服LCD显示器的缺点而诞生的,但为什么LCD显示器反而最后取胜,这个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下面我们还是从产品的生命周期来进行分析。图11是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
![]() 图11 产品的生命周期 十几年前对于PDP、SED、TDEL、DLP、LCOS、OLED、LCD来说,都是处于产品的成长期,在这一时期任何产品都会出现风险,而在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都会因开发经费不足而夭折,但在这一时期正好是风险投资的最好机会,因为此时对于他们来说投资回报率最高。如果某人看准了机会,把某个因技术开发资金不足的项目收购过来或进行注资,这个技术项目将会很快地就发展起来,因为技术是现成的,而后面的市场肯定也是属于他们的。 LCD显示器的发展正好就是这样,由于在1997年前后,台湾的友达、奇美等多家技术企业看准了TFT-LCD技术,同时也看好了大陆的TFT-LCD显示器市场,因此他们敢投巨资,通过不断地收购和重组,把TFT-LCD显示器技术垄断到自己的手中,使得LCD显示器在技术与生产规模方面,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远远超过其它显示器行业。 中国的大多数LCD面板企业,如今东方、上广电、聚龙光电等,都是等到产品进入成熟期之后才跟风进行投资,因此,产品很快就会进入衰减期,很难逃出企业亏损的命运。 目前,在国际上,平板数字显示器的产品主要还是以LCD和PDP产品为主,其它显示器很难形成主流,因为平板显示器生产技术复杂,投资庞大,产业链建设周期很长,一项新的显示技术如果没有人跟随,是很难形成气候的。 但由于大屏幕TFT-LCD和PDP损耗功率很大,在人类已经感觉到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人们还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在能效方面更优秀的显示器来取代TFT-LCD和PDP显示器。现在,人们对OLED显示器正寄予非常大的期望。东芝、松下、索尼、三星、LG、飞利浦等在电子行业排上号的电子厂商,都在开发OLED面板生产技术方面投入巨资,我国也把发展新型显示器技术列为刺激中国经济发展的九个重大项目之一。可以想象,OLED平板显示器一定是人们追逐的新星,但在未来十几年,谁是OLED新型显示器技术的领跑者,现在还需拭目而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