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柠条

 榆杨 2010-08-05


柠条 Caragana intermedia intermedia 属豆科 Leguminosae 锦鸡儿属,灌木,又叫毛条、白柠条,为豆科锦鸡儿属落叶大灌木饲用植物,根系极为发达,主根入土深,株高为40-70厘米,最高可达2米左右。适生长于海拔900—1300米的阳坡、半阳坡。耐旱、耐寒、耐高温,是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地带的旱生灌丛。目前,柠条是中国西北、华北、东北西部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属于优良固沙和绿化荒山植物,良好的饲草饲料。根、花、种子均可入药,为滋阴养血、通经、镇静等剂。

简介

  柠条,拉丁名:Caragana Korshinskii Kom. 英文名:Korshinsk Peashrub,又叫叫毛条、白柠条,适生长于海拔900—1300米的阳坡、半阳坡。主要分布于中国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地。
  柠条为豆科锦鸡儿属落叶大灌木饲用植物

,根系极为发达,主根入土深,株高为40-70厘米,最高可达2米左右。柠条叶簇生或互生,偶数羽状复叶。叶轴、托叶脱落或宿存而硬化成针刺。花单生,蝶形花冠,黄色,少有带红色。荚果椭圆形或肾形,膨胀或扁干,顶端尖。种子椭圆形或球形。树皮黄灰色、黄绿色或黄白色; 种子红色。 花期5~6月。果期7月。

特性

  柠条是中国西北、华北、东北西部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耐旱、耐寒、耐高温,是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地带的旱生灌丛。在黄土丘陵地区、山坡、沟岔也能生

长。在肥力极差,沙层含水率2~3%的流动沙地和丘间低地以及固定、半固定沙地上均能正常生长。即使在降雨量100毫米的年份,也能正常生长。柠条为深根性树种,主根明显,侧根根系向四周水平方向延伸,纵横交错,固沙能力很强。柠条不怕沙埋,沙子越埋,分枝越多,生长越旺,固沙能力越强。柠条寿命长,一般可生长几十年,有的可达百年以上。播种当年的柠条,地上部分生长缓慢,第二年生长加快。柠条的生命力很强,在一32℃的低温下也能安全越冬;又不怕热,地温达到55℃时也能正常生长。柠条的萌发力也很强,平茬后每个株丛又生出60一100个枝条,形成茂密的株丛。平茬当年可长到l米以上。柠条适应性强,成活率高,是中西部地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优良树种。它在经济效益和防护效益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柠条对环境条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柠条在形态方面具有旱生结构,其抗旱性、抗热性、抗寒性和耐盐碱性都很强。土壤ph6.5~ph10.5的环境下都能正常生长。由于柠条对恶劣环境条件的广泛适应性,使它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功能很强。一丛柠条可以固土23mз ,可截流雨水34%。减少地面径流78%,减少地表冲刷66%。柠条林带、林网能够削弱风力,降低风速,直接减轻林网保护区内土壤的风蚀作用,变风蚀为沉积,土粒相对增多,再加上林内有大量枯落物堆积,使沙土容重变小,腐殖质,氮、钾含量增加,尤以钾的含量增加较快。

对农业作用

  柠条的枝条含有油脂,燃烧不忌干湿,是良好的薪炭材。根具根瘤,有肥土作用,嫩枝、叶含有氮素,是沤制绿肥的好原料。种子含油,可提炼工业用润滑油,干馏的油脂是治疗疥癣的特效药。根、花、种子均可入药,为滋阴养血、通经、镇静等剂。树皮含有纤维,能代麻制品。花开繁茂,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枝、叶、花、果、种子均富有营养物质,都是良好的饲草饲料。特别是冬季雪封草地,就成为骆驼、羊的唯一啃食的“救命草”。因此,是建设草原,改良牧场不可少的优良木本饲料树种。柠条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很强的抗逆性,是干旱的干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上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出的优良饲用。

形态特征

  柠条为豆科锦鸡儿属落叶大灌木饲用植物,根系极为发达,主根入土深,株高为40-70厘米,最高可达2米左右。老枝黄灰色或灰绿色,幼枝被柔毛。羽状复叶有3-8对小叶;托叶在长枝者硬化成长刺,长4-7毫米,宿存;叶轴长1-5厘米,密被白色长柔毛,

脱落;小叶椭圆形或倒卵状圆形,长3-10毫米,宽4-6毫米,先端圆或锐尖,很少截形,有短刺尖,基部宽楔形,两面密被长柔毛。花梗长10-16毫米,关节在中部以上,很少在中下部;花萼管状钟形,长7-12毫米,宽5-6毫米,密被短柔毛,萼齿三角状;花冠黄色,长20-25毫米,旗瓣宽卵形或近圆形,瓣柄为瓣片的1/4-1/3,翼瓣长圆形,先端稍尖,瓣柄与瓣片近等长,耳不明显;子房无毛。荚果披针形或长圆形状披针形,扁,长205-305厘米,宽5-6毫米,先端短渐尖。 柠条叶簇生或互生,偶数羽状复叶。叶轴、托叶脱落或宿存而硬化成针刺。花单生,蝶形花冠,黄色,少有带红色。荚果椭圆形或肾形,膨胀或扁干,顶端尖。种子椭圆形或球形。树皮黄灰色、黄绿色或黄白色;种子红色。花期5~6月。果期7月。

生长环境

  黄土丘陵带壮柠条
  柠条是中国西北、华北、东北西部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耐旱、耐寒、耐高温,是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地带的旱生灌丛。在黄土丘陵地区、山坡、沟岔也能生长。在肥力极差,沙层含水率2~3%的流动沙地和丘间低地以及固定、半固定沙地上均能正常生长。即使在降雨量100毫米的年份,也能正常生长。柠条为深根性树种,主根明显,侧根根系向四周水平方向延伸,纵横交错,固沙能力很强。柠条不怕沙埋,沙子越埋,分枝越多,生长越旺,固沙能力越强。

生态特点

  柠条对环境条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柠条在形态方面具有旱生结构,其抗旱性、抗热性、抗寒性和耐盐碱性都很强。土壤ph6.5~ph10.5的环境下都能正常生长。由于柠条对恶劣环境条件的广泛适应性,使它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功能很强。一丛柠条可以固土23mз,可截流雨水34%。减少地面径流78%,减少地表冲刷66%。柠条林带、林网能够削弱风力,降低风速,直接减轻林网保护区内土壤的风蚀作用,变风蚀为沉积,土粒相对增多,再加上林内有大量枯落物堆积,使沙土容重变小,腐殖质,氮、钾含量增加,尤以钾的含量增加较快。

采种

  柠条种子成熟不一致,因种类、地区、地形以至同一株上不同的方向等成熟有先后之分。因此,一般多分期采收。成熟的种子是荚果果皮变硬稍干,种子无浆并能分成豆瓣,呈现出种子成熟时所固有的色泽。采收以手摘英果的方式进行。采收荚果后应及时干燥、脱粒。种子应放置在通风干燥下保藏

寿命

  柠条寿命长,一般可生长几十年,有的可达百年以上。播种当年的柠条,地上部分生长缓慢,第二年生长加快。柠条的生命力很强,在一32℃的低温下也能安全越冬;又不怕热,地温达到55℃时也能正常生长。柠条的萌发力也很强,平茬后每个株丛又生出60一100个枝条,形成茂密的株丛。平茬当年可长到l米以上。

繁育技术

  果荚坚硬呈黄棕色,枝上部果荚里有二、三粒种子呈米黄

色即可采种。从果实成熟到裂果时间很短,单株2~4d。因此要随熟随采。采回的荚果经过晒干锤打,除去荚壳和夹杂物,即得纯净种子。优良的种子黄绿色或米黄色,有光泽,纯度可达94%左右,存放3a种皮变暗灰色,开始离皮,发芽率下降至30%左右,4a后则失去发芽能力。播种前种子一般不处理,只要墒情好,春、夏、秋均可播种,但以雨季最好。在粘重土壤上,雨后抢墒播种,不致因土壤板结而曲芽,影响出苗。沙质土壤雨前较雨后播种好,易全苗。若为了促其迅速发芽,减少鼠害,播前可用30℃水浸种12~24h,捞出后用10%的磷化锌拌种。但要很好掌握墒情,防止烧芽。

栽培技术

  柠条有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两种。降水较好的地区多采用直播造林,过于干旱的地区采用植苗造林。

有害生物防治

  柠条最严重的虫害是种实害虫,如柠条豆象,柠条小蜂,柠条荚螟,柠条象鼻虫等。可采用以下方法防治 (1)开花时喷洒50%百治屠1000倍液,毒杀成虫。5月下旬喷洒80%磷铵1000倍液,或50%杀螟松500倍液,毒杀幼虫,并兼治种子小蜂、荚螟等害虫。(2)无虫纯净的种子千粒重为35~37g,而有豆象的种子千粒重仅23~26g。因此,可用风扇、簸箕选种,再用1%的食盐水浸选,捞出漂浮的种子,集中焚毁。但对下沉的种子要用清水洗净,以免影响发芽。(3)播种前用60~70℃水泡种子5min,杀死幼虫,打捞漂浮种子焚毁。(4)营造混交林,适时平茬复壮。(5)作好种子调运时的检疫工作,杜绝害虫传播蔓延。

利用价值

  柠条的枝条含有油脂,燃

烧不忌干湿,是良好的薪炭材
  根具根瘤,有肥土作用,嫩枝、叶含有氮素,是沤制绿肥的好原料
  种子含油,可提炼工业用润滑油,干馏的油脂是治疗疥癣的特效药
  根、花、种子均可入药,为滋阴养血、通经、镇静等剂。树皮含有纤维,能代麻制品
  花开繁茂,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柠条是良好的饲用植物,它枝叶繁茂,枝梢和叶片可作饲草,种子经加工后可作精饲料。柠条枝叶的营养价值很高,含粗蛋白质22.9%、粗脂肪4.9%、粗纤维27.8%;种子中含粗蛋白质27.4%、粗脂肪12.8%、无氮浸出物31.6%。 柠条一年四季均可放牧利用,尤其在冬春枯草季节和遇特大干旱或大雪即“黑白灾”,柠条更是一种主要的饲草饲料,称为“救命草”。生长五年以上的柠条草场,其可食的枝叶部分折合成干草为200公斤/亩。放牧利用是利用柠条的主要方式。骆驼四季均喜食;羊在春季采食嫩枝叶,夏秋仅采食花,霜后喜食嫩枝;马、牛采食少。柠条是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其根系发达,枝叶繁茂,因而能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少地表径流和淤积肥土,具有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它不仅能固定原土,而且能积累刮来的肥土。流动沙地种植柠条后会形成半固定、固定灌丛沙堆。
  柠条是治理水土流失和退化沙化草场的先锋植物。用柠条与其它牧草结合,建立灌丛草场是生态综合治理和畜牧业基础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柠条的用途和作用在这首民谣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即“柠条是个宝,既是林又是草,防风固沙保耕地,放牧烧柴做肥料,还是牲口救命草。”
 
     
 
 
沙漠里飞出绿色的歌(上、下)
www.XINHUANET.com  2006年12月22日 17:40:08  来源:中国广播网

   

    这是鲍永新和他喂养的羔羊(6月12日摄)。内蒙古敖汉旗敖润苏莫苏木荷也勿苏嘎查青年牧民鲍永新,高考落榜不落志,从上世纪90年代初始,他和妻子于艳文白手起家,在科尔沁沙地南缘承荒沙1.1万亩,历尽艰难,不仅成功驯服了流动荒沙,同时营造出一个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齐头并进的绿色家园。据林业部门测算,目前光鲍永新承包沙地内的林草产值至少在100万元。

 这是鲍永新夫妇在采摘柠条籽

    中广网北京1月12日消息(记者张小燕)  小树一点点长,日子一天天过,不知从哪天起,原本感情很好的小两口开始拌嘴吵架。

    于艳文:不为别的吵架,就为这个,我说不种不种,你非得种,我说不栽你非得栽,欠这么多外债,受这个累,年纪轻轻,你动点脑子,干点啥不行啊。我就后悔这个人怎么就那么拗呢,我就觉得我俩是同学啊,他的智商特别高,就这么拗在这个沙窝坑。

    记者:那有没有想离开他,离开这个沙窝子地?

    于艳文:咋不想阿,谁不想离开这个地方啊!可不愿意呆了,我当时没有想到离婚,我就是想出走,那会也实行乡下人出去打工,我就想出去打工。

    记者:那后来怎么留下了呢?

    于艳文:一看他,看到他对治沙这么执著,他这种精神可嘉。

    记者:看他把命都拼上了,是么?

    于艳文:他就是想搞这么一个,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事业呗,他就对这个事业挺执著的。就想了想,还是留下吧,本来就没有人支持,我再离开他,他还有啥心思治理呢,就寻思寻思,咬着牙挺下来了。

    1999年,荷叶乌苏沙漠的风比以前小多了,鲍永新和于艳文每年栽的树长势都挺好,起到了固沙防风的作用。这年的春节,虽然他们固沙植树借的钱还没有还上,但这几年卖草籽挣的钱已经让他们减轻了一些经济负担。草和树使他们看到了希望。在柳条笆片搭成的简易房屋里,鲍永新和于艳文的皱纹舒展了,于艳文做了两个菜,他们开心地举起了酒杯。

    也是这年春节,他们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鲍永新: 就是大批的借钱,就是栽树。栽了有5万棵吧,都是开沟栽的。

    记者:5万棵什么树?

    鲍永新:都是杨树。这样能适合坑洼涝洼地的,杨树基本上就栽得差不多了,这样林业站的有的来看就说,你这坡地大,它这个地方应该种点杏树,它应该比较抗旱,因为你这杨树已经栽的差不多了,再栽点杏树,漫山遍野的杏树,经济林,收入也是很可观的,就是2000年我又凑钱。

    记者:借了多少钱?

    鲍永新:2000年借了4万多块钱,4万多块钱找了两台车,5万棵杏树苗,1万8千棵杨树苗,当时也没有想到,2000年栽了正赶上大旱,到了6月份怎么看也不发芽,发芽的两颗都干了,树就是一棵都没活,自己满山去转,就是心都死了似的,这老天太不成全人了,上山一看就没有回来的心思。

    于艳文:真是嚎啕大哭,嚎陶大哭,抱着脑袋嚎啕大哭。

    记者:是不是绝望了当时?

    于艳文:当时是绝望了,一点信心都没有了,真不想活了。那时候计划的好啊,想着50000棵杏树3年不就结杏么,结杏,一棵树最起码摘5斤杏核吧,5块钱吧,一块钱一斤,50000棵杏树,就是25万斤,那就是20多万,杨树成天就是个叶子,杏树春天开花多好啊,是那么计划的,一下子全死了,旱死了。


    鲍永新不吃不喝地在床上整整躺了4天,当初,他栽树时一连几夜不睡觉,累得摔倒在石头上,浑身血肉模糊,都没吭一声。这时候却双手抱着头,眼泪默默地往心里流。他望着妻子,妻子23岁就跟他走进了沙漠,这些年,脸晒黑了、嘴唇裂了,那双手常年裂着蚂蚱口儿,哪像是一双女人的手啊。漂亮的衣服不属于她,高档的化妆品不属于她,舒适安逸的生活不属于她,他亏了妻子啊……想想孩子,两个孩子常年不在自己身边,缺少照顾,小儿子患上了严重的风湿关节炎,影响了学业,他对不起孩子啊……但是,他离不开沙漠,他不想从此就这样放弃。

    于艳文:后来,永新说,没事儿,从哪跌倒的,我就从哪爬起来,我就不甘心。

    鲍永新咬着牙站起来,拿起铁锹又去了沙漠。那年秋天,他们又贷款1万多元,在沙地上插上了黄柳。

    2005年秋天,美丽的荷叶勿苏沙漠里又响起了于艳文的歌声。这时的沙漠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沙漠,十五年来,鲍永新夫妇借款20多万元,在1万2千亩沙地上种下了17万8千棵杨树、3千亩黄柳、4千多亩杏树,一望无际的山竹子、沙打旺、沙蒿把沙漠全部覆盖了,现在这里再也听不见狼嚎般的风声,看不见漫天的黄沙了。

    从2001年开始,沙地开始给鲍永新一家带来效益,他们的收入逐年增加,2004年,光草籽一项就收入5万多元,今年预计收入6万多元。将来,17万8千棵杨树成材,他们的收入少说也有上百万元。现在,他们的外债还得差不多了,生活正一步步走向富裕。

    记者:这是您的羊圈?

    鲍永新:对

    记者:养了多少只羊?

    鲍永新:现在养260多只羊

    记者:260多只羊,每天还得有人上山放羊?

    鲍永新:对。上山放,今年的棚圈啥的都盖好了,在上面,畜牧局棚圈项目扶植下,盖了20间棚圈,10间草屋子,这都解决了,准备扩大规模养羊,发展细毛羊。

    记者:养细毛羊,搞副业,那这治沙种树是你的主业了?

    鲍永新:对,因为这两年植被起来了,草过剩,用不出去,只能在沙子里通过养羊把它变成钱。

    记者: 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循环。

    鲍永新:对,就是到夏季,舍饲的时候也舍饲,比如1月份到六月份,紧牧期就得把它圈起来喂。

    记者:不让它去破坏草去。

    鲍永新:对。

    记者: 还养着鸡。

    于艳文:对。

    记者:还养着鸭,现在是鸡、鸭、羊都成群了啊。

    鲍永新的家里盖上了明亮的砖房,屋里铺上了铮亮的磁砖,摆上了VCD和电视,外面还养着一群鹅、几口猪和一头奶牛,全家每天能喝上喷香的奶茶。

    鲍永新和于艳文不仅用上了手机,还装了固定电话。栽树、给树浇水都实现了半机械化。

    记者:这是水泵打出来的水?

    鲍永新:对,是水泵打出来的,现在打深水井,用水泵抽水,

    记者:现在条件比以前好多啊?

    鲍永新:对,比那时候天地差别了。水管带浇树,两眼深水井,那边有一眼就是为了浇树用的。水管够不着的地方也用车拉、人挑。

     鲍永新:这是樟松,这是去年栽的,它在这沙子里,不如杨树抗旱,一年都得上四遍水。

     记者:哦,这小树还不到1米高,那你伺候小树苗,是不是像伺候自己的儿子一样,甚至比自己的儿子还精心呢?

     鲍永新:嗯,比他精心呢。要不它一旱,不好好上水,就把它旱死了,树苗也比较珍贵,沙子地一棵树苗相当不容易。在沙子里,这树占的分量比我那俩儿子分量还大似的。

    记者:那整个这个沙漠里的树都是你的命根子了可以说。

    鲍永新:对,现在可以说是命根子了。

    鲍永新和于艳文的两个儿子沙特和阿拉伯已经长大了,都在县城里的中学读书,小时候不愿呆在沙漠的他们现在常回来帮忙,给树浇水、放羊。沙特像母亲一样喜欢唱歌。

    草原在哪里

    草原就在你的目光里……

    38岁的鲍永新背驮了,头发全白了,沙漠的风沙掠走了他身上的水分,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纵横交织的印记,但是他的内心还像当年一样火热、年轻。


    鲍永新:因为我的这个沙子已经治好了,状态不变,沙子也动不了了,收入也能保持有了,我长远的打算就是圆了我的大学梦,农大有一个防沙治沙系,我打听了,就是做梦有时候也寻思,近2年把家里这些事都安排完了,条件都具备了,我能脱手了,我就进农大防沙治沙系,准备学习一下理论吧,深造几年。这样准备再有大面积的沙的时候,我就无私地去治沙,终身治沙,把我的这个终身精力都投身到治沙事业中。

    记:你现在和沙子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了。

    鲍:就是深厚这个词都无法形容,是比较深厚的终身难忘的情谊,对沙子。

    故乡的山河啊,是我出生的土地,连绵无际的草原啊,是牛羊的牧场……于艳文的歌声如水一样从草原上流过,还是那么动听,那么甜美。随着这歌声,绵延无尽的草原绽开了姹紫嫣红的花朵儿,走来了洁白的羊群,飞来了鸟儿……  (文/中国广播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