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老城厢,渐渐飘逝的风景

 昵称2222132 2010-08-05
     
 
   旧城改造将给老城厢带来新气象、新生活,然而一些将随之消失的古屋老街、市井习俗、历史韵味,又是那么地叫人不忍

  
上海老城厢的近千户居民,因环城绿带建设项目启动而陆续搬迁。老城厢位于原南市区,现属黄浦区,改造后将崛起新的现代聚居区。

    
这处已有700多年历史的老城厢,位于上海城东南,由弯曲的人民路、中华路围成,占地约200公顷。它是上海城的起源地,而且从元、明、清到民国初年,一直是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上海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何为城厢?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为了防御倭寇侵袭,这里建造起了环城墙,城墙内称,城墙外热闹处称。这就是老城厢名称的由来。 

    
被称为上海的根的老城厢,文物古迹众多,名园、名人住宅、会馆公所集中,除了著名的豫园、老城隍庙、老城墙大境阁等,还有徐光启故居九间楼、深宅大院内精美的书隐楼等一批古迹遗址。其中,列为国家、市、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21处,保护建筑5处。虽然几经变迁,这里渐失了古时《清明上河图》般的市井喧闹,但是,人们仍可以从老城厢的一砖一瓦,寻觅历史演变的痕迹。 

     20
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政建设和商业布局的改造,老城厢悄悄改变了模样。漫步其间,老上海们发现,这里的梨膏糖和五香豆已鲜有问津者;明清风格的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老街以及窄窄的弹格路、老虎灶、72家房客,都在渐渐地消失……“老城厢老了。人们喟叹着。 

    
为了使老城厢焕发青春,上海加快了旧城改造的步伐。同时,如何保护上海老城厢的文化如何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等,成为众多新老上海人共同关注的话题。 

     “
不能让历史成为未来的包袱,也不能让未来失去历史的基础。许多建筑专家和文化学者这样认为。分散淹没在旧墙老屋间的古迹、独特的民居建筑及市井文化,不仅是上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瑰宝,也是老城厢的。著名建筑师邢同和建议黄浦区在新一轮的旧城改造中,应着重研究该地域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如果从延续历史文化和改善环境的目标出发进行旧城改造,那么,上海这座城市将会更耐看 

    
这里曾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被形容为一个门内有72家房客。因此,予以改造势在必然。老城厢的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百姓市井图。


  
老虎灶是上海人对开水店的俗称,历史悠久。目前,上海城里硕果仅存的几只老虎灶,大多集中在老城厢内。图中的这处老虎灶,已烧了近一个世纪的开水。
  风蚀斑驳的石雕,似乎在述说着老城厢曾经的辉煌和沧桑的经历。

老城厢的弹格路,曾伴着多少孩子长大成人。这些路渐渐地从老城厢消失,今后也许只能从照片中回味它了。 


这端是上海市区惟一遗存的明代城墙,那端是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历史与未来在这里交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