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地教育局教师招聘考试(七)

 囡囡振振 2010-08-05

教育学 试题库

绪论

一、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          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          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A.培根  B.格斯纳  C.洛克  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卢梭的《爱弥儿》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绪论

一、单选题

1.D 2.A 3.C 4.B 5.C

二、判断题

1.× 2.√ 3.√

第一章 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           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         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   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

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    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        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教育漫话     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教育漫话      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        》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       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库恩      D.柏拉图

二、多选题

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     B.孟禄     C.沛西•能     D.杜威

2.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包括        

A.对生活的理解   B.生活与教育的关系   C.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  D.教育即生活

3.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        

A.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B.形成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

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     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D.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E.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4.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        

A.梅伊曼     B.拉伊     C.杜威     D.克伯屈

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梅伊曼     B.拉伊     C.杜威     D.克伯屈

6.古代教育的特点是       

A.鲜明的阶级性    B.鲜明的等级性    C.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教育形式简单

7.关于现代教育本质,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A.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B.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

C.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更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D.教育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

8.美国教育学者索尔蒂斯认为定义的形态为      

A.规定性定义   B.描述性定义   C..叙述性定义   D.纲领性定义

9.关于教育本质的探索的基本学说有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教育文化说”

10.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A.生活与教育    B.教育即生活    C.对生活的理解    D.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

2.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

3.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

4.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

5.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6.通过对生活世界中交往活动的探讨,胡塞尔确立起在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交互主体论。(

7.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

8.通过揭示教育内在的矛盾性质特征来说明教育的本质是“特殊范畴说”的观点。(

9.对教育进行事实描述的同时不能缺乏价值的追求。(

10.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上山下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型表现。(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A 5A 6D 7B 8B 9C

10D 11D 12A 13C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BC 3ABCDE 4AB 5CD 6ABCD 7ABC 8ABD

9ABCD 10AC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第二章  现代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

A.教育性质              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D.培养目标

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现代                  D.社会本位

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

A.多元化                B.个体本位

C.完满生活              D.社会本位

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

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

7.中国实施新教育最早称教育目的为(    )。

A.教育宗旨              B.培养目标      

C.教育指南              D.教育方案

8.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堂目标

9.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   )。

A.社会需要              B.人的需要      

C.人的情感              D.人的个性

10.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   )。

A.占有性个人主体        B.共存的类主体      

C.交互主体性            D.主体论

二、多选题

1.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    )。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指令性                D.社会本位

2.教育方针一般包括的内容有(    )。

A.教育制度              B.教育工作总任务

C.培养人才总目标        D.培养人才途径

3.德国的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代表人物有(    )。

A.席勒                  B.裴斯泰洛齐

C.康德                  D.赫尔巴特

4.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    )。

A.激励                  B.指导

C.评价                  D.指令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A.体现人类发展历史进程   B.真正的结合点是科学技术

C.在我国现阶段还受限制   D.是我国的教育目的

6.教育目的是(    )。

A.教育行动的先导                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

C.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    D.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

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是(    )。

A.商品的计划性生产      B.市场扩大的普遍性

C.自由时间增多          D.新产业不断兴起

8.教育目的的限定必须要说明的因素有(    )。

A.主体性因素            B.价值倾向因素

C.存在方式因素          D.客体性因素

9.教育目的具有的特点是(     )。

A.强制性                B.宏观性

C.历史性                D.理想性

10.教育目的的内容表述必须要说明的要素有(    )。

A.定性                  B.定向

C.定位                  D.定点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抽象规定,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现实体现。( 

2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特殊,总与分的关系。(   

3 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也是一致的。(   

4 教育目的应该是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   

5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教育目的唯一依据。(   

6 现代教育目的应该体现人发展的多方面需求。(   

7 现代人的终极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   

8 全面发展教育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矛盾的。(   

9 “占有性个人主体”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目的追求的一个方面。(   

10.教育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实践方面。(   

一、单选题

1C 2B 3D 4C 5A  6C 7A  8C  9B 10D

二、多选题

1AD 2BCD 3ACD 4ABC 5ABC 6ABD 7BCD 8ABC 9ABCD 10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三章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现代化是以(  )的现代化为主体的社会整体性变迁。

A.政治                   B.经济

C.教育                   D.人

2.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政治性                 B.文化性

C.主体性                 D.群体性

3.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教育

4.第一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是(  )。

A.空想社会主义者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二、多选题

1.马克思和恩格斯从(  )方面来说明其“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A.道德原则               B.劳动能力

C.社会关系               D.全人类解放

2.影响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因素有(  )。

A.生产力                 B.社会关系

C.环境                   D.教育

3.学生的个性发展中,主要有(  )三种心理内化形式。

A.道德内化               B.知识内化

C.智力内化               D.语言内化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的发展只是人的成长和才能在时间上变化的过程。

2.教育的发展最终要服务和归结于人的发展。

3.人的现代化是在某一历史阶段出现的普遍的人类特性,因此其标准适用于各个国家。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

5.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

6.教育等于发展。

一、选择题

1D 2C 3B 4A  

二、多选题

1BCD 2ABCD 3AB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第四章 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

A.教育投资水平偏低 B.教师工资偏低 C.教育投资与教育事业发展不相适应 D.教育投资接近世界平均发展水平

2.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 )因素决定的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人口

3.经济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表现在()

A.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专业结构 B.劳动技术结构制约着教育类别结构和教育程度 C.地区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布局 D.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类别结构。

4.教育具有()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军事功能

5.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

A.促进政治民主化 B. 加工政治信息C.决定教育领导权 D.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

6.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

A.选择文化 B.整理文化 C.创新文化 D.促进多元文化发展

7.教育对科技的影响()

A.促进科学知识再生产 B推动科学的体制化 C.科学研究功能 D.阻碍科学技术转化

8.校园文化包括()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教师文化

9.现代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A.属性与本质 B.相互制约 C.相互促进 D.二者具有共同性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B.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C.有跟社会发展进程不相适应的一面 D.教育总是具有阶级性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历史时期,教育都应先于经济而发展。(

2.教育创新一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3.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因此教育影响都是正面的。(

4.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因此,教育机械地被生产力所制约。(

5.学校教育就是文化教育。(

6.现代教育与文化是本质与属性关系。(

7.在不同阶级中,教育具有“提升机”的作用。(

8.教育是制造社会舆论的有力阵地。(

9.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0.教育总是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C 2. B 3. ABCD 4.ABC 5.ABCD 6. ABCD 7.ABCD 8.ABC 9. ABCD 10. AB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五章 现代教育与生活

一、单选题

1 教育原初的存在状态是_____

A. 生活式教育  B. 学校式教育  C. 科学式教育 D. 灌输式教育

2 最早提出“生活世界”的人物是_____

A. 哈贝马斯  B. 胡塞尔  C. 杜威 D. 海德格尔

3 生活世界是一切事物存在的背景,是“没有人能够任意支配的背景知识”。这句话是谁的观点。

A. 哈贝马斯  B. 胡塞尔  C. 杜威 D. 海德格尔

4 “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是_____

A. 科学世界源于生活世界  B. 科学世界独立于生活世界  C. 科学世界先于生活世界 D.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同时产生

5 “课题化”的教育是指_____

A. 生活世界的教育  B. 科学世界的教育  C. 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教育的总称 D. 一种基于“课题”解决的教育

6 以下哪个不是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_____

A. 自发性  B. 异质性  C. 创造性 D. 自为性

7 以下哪个不是非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_____

A. 自发性  B. 同质性  C. 创造性 D. 自为性

8.科学世界的教育是对生活世界_____的删除。

A. 系统性  B. 抽象性  C. 结构性 D. 琐碎性

9.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______

A. 追崇科学世界 B. 回归生活世界  C. 更多的科学世界,较少的生活世界 D. 都不是

10.现代教育主要缺乏______

A. 生活世界教育  B.科学世界教育  C. 两者都缺乏 D. 知识教育

二、多选题

1.通常情况下,教育由哪几种组成

A. 生活世界的教育  B. 科学世界的教育  C. 知识教育 D.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2.以下人物中,有谁提出过“生活世界”的概念

A. 胡塞尔  B. 杜威  C. 阿普尔 D. 哈贝马斯

3.生活世界的教育特点是

A. 感性的  B. 自发的  C. 实然的 D. 组织性

4.科学世界的教育的特点是

A. 理性化  B. 结构化  C. 技术化 D. 课题化

5.现代教育的生活意义的失落表现在以下哪个方面

A. 自我的迷失  B. 关系的异化  C. 理解的缺失 D. 情感的疏远

6.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历史考察中,有哪几种观点

A. 教育即生活  B. 教育与生活若即若离  C. 教育非生活 D. 教育即成长

7.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 传统性  B. 自发性  C. 异质性 D. 自为性

8.非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 创造性  B. 自发性  C. 同质性 D. 自为性

9.现代教育的多重疏离只要体现为

A. 现代教育与自然的疏离  B. 现代教育与人的疏离  C. 现代教育与社会的疏离 D. 现代教育与自我的疏离

10.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

A. 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照“生活世界”  B. 在“生活世界”中认识“科学世界”C. 只要求“生活世界”,不关心“科学世界” D. “科学世界”不利于学 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生活世界是一个非课题性的世界,是一个自然存在的、不言自明的世界。(

2.科学世界是一个由抽象的概念、逻辑性的程序、客观的话语的世界。(

3.回归“生活世界”就是意味着抛弃“科学世界”。(

4.生活世界的教育的特点是感性的、自发的,并充满逻辑的。(

5.科学世界的教育的理性化的教育。(

6.现代教育重视“科学世界”的教育,而往往忽视“生活世界”的教育。(

7.日常生活的教育是一种自为的教育。(

8.非日常生活的教育是一种自发的教育。(

9.科学世界的教育是对生活世界的系统化、抽象化和结构化。(

10.科学世界起源于生活世界。(

一、单选题

1A  2B  3A  4A  5B  6C  7A  8D  9B  10A

二、多选题

1AB  2AD  3ABC  4ABCD  5ABCD  6ABC  7ABC  8ACD  9ABCD  10AB

三、辨析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六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一、单选题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公共性    D.模糊性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    )的特点。

       A.教育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3.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   )

A1986    B1994    C1995   D1999

    4.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5.“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是(   

A.柏拉图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6.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7.以下哪种观点不符合“主体教育观”的内涵(     

A.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B.只有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必须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D.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

8.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9.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10.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

A.课外活动                   B.课堂                  

C.游戏                       D.提问

二、多选题

1.美国霍姆斯小组发表的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有(    )。

A.《明天的教师》        B.《明日之学校》

C.《明日之教育学院》    D.《教师专业标准大纲》

    2.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学者弗朗西斯•富勒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划分为以下(    )。

A.教学前关注阶段       B.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C.教学关注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3.“外塑论”学生观的代表有(    )。

     A.洛克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卢梭

    4.行动研究的倡导者有(    )。

A.勒温                 B.斯腾豪斯

   C.埃利奥特             D.凯米斯

5.美国学者伯顿认为教师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

A.求生存阶段            B.调整阶段  

C.专家生涯阶段          D.成熟阶段

6.现阶段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    )。

A.教学研讨               B.案例分析

C.专题讲座               D.经验交流

7.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  )。

 A.主体性              B 发展性

C.完整性               D 个性化

      8.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促进者的角色的特性(  )

 A.积极地旁观          B.给学生心理支持

C.知识传授            D 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

9.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  )。

A.加工和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       B 自我调控能力

C.教学实验与研究能力             D  教学直觉与想象能力

10.历史上曾经提出学生是完整性的人的教育家有(    )。

 A.苏格拉底          B 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马克思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2.世界上正式的教师评价制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   

3.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的客体。(   )

4.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它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非智力因素。(   

5.英国的表现管理是国外的一种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   

6.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7.在美国所有州于1901年均实施了教师资格制度。(   

8.司德菲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教师生涯的人文发展模式,他将教师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9.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于20世纪70年代最先在我国产生。(    

10.美国霍姆斯小组在一篇报告中最先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D 6D 7B 8D 9C 10B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 4ABCD 5ABD   6ABCD 7ABCD 8ABD 9ABCD  10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9、× 10、√

第七章 现代课程

一、单选题

1.“文化课程概念”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    B.胡塞尔    C.杰特     D.惠勒

2.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学会生存  B.学会关心   C.学会学习   D.学会做事

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生态观的本质:( 

A 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一;B.强调与自然界融为一体  自然即课程;C.强调同社会融为一体    生活即课程; D.强调向自我开放     自我即课程

4.课程实际的目标模式最初源于:( 

A.泰勒的目标模式   B.惠勒的过程模式   C.塔巴模式   D.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 

A.者“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

B.者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

C.者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D.者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6.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人是:( 

A.布鲁纳     B.阿特金    C.斯腾豪斯    D.斯基尔贝克

7.课程设计的取向即:( 

A.课程设计的方向  B.课程设计的标准  C.课程设计的模式  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

8.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 

A.课程设计  B.课程实施  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  D.课程管理体制

9.《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以______为中心内容:( 

A.终身学习   B.全民教育   C.和平文化    D.人文文化

10.过程模式的思想最初可以追溯到______:( 

A.皮压杰    B.布鲁纳    C.斯腾豪斯   D.卢梭

二、多选题

1.自然设计模式的要素有:(     

A.目的   B.立场   C.慎思   D.设计

2.要探讨课程的本质问题,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A.课程从本质上讲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B.课程是系统知识、经验体系的计划,还是一种目标体系C.课程是预设的还是结论性的D.课程是有意的、客观的,还是无意的、主观理解的

3.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有:(     

A.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观B.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C.回归生活的课堂生态观D.均衡化的课程设计观E、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F、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4.课程目标一般包括:(     

A.认知类    B.技能类    C.情感类    D.价值类   E.应用类  

5.课程要素一般包括:(     

A.目的    B.教材    C.教与学的方法    D.教学评估   E.内容

6.生态主义课程的表现形式有:(     

A.多元文化教育课程   B.生态政治课程观   C.国际理解教育   D.开发教育    E.后现代课程观

7.泰勒认为课程资源的类型有:(     

A.目标资源   B.素材性资源   C.教学活动资源   D.组织教学活动资源    E.制定评估方案的资源

8.现代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有:(     

A.共享策略  B.需求导向策略  C.增强特性策略  D.因地制宜策略  E.全员参与策略

9.现代课程实施的取向有:(     

A.忠实取向    B.创生取向   C.相互调适取向   D.缔造取向

10.兰德变革模式的阶段有:(     

A.启动   B.实施    C.合并    D.评价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课程与作为客体的学生之间需要关系的反映。(  

2.美国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回归基础”的教育运动。(  

3.科学主义是科学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它的核心是“科学崇拜”和“工具理性”。( 

4.人本主义认为只有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人的情感、意志等,才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质,而理性和科学不过是意志的工具。(  

5.科学人文性就是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结合成一个整体。(  

6.自我即课程,意味着以我为中心设计课程,关注自我的知识和文化。(  

7.课程设计主要是一个理论研究过程,以理念来统领实践。(  

8.课程结构主要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与配合,它涉及课程的基本学习范畴的确定。(  

9.在从事课程设计时,教师是最主要的资源开发主体,学生应该服从并顺应教师资源开发的要求。(  

10.建国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主要是采取的自上而下的策略。(  

一、单选题

1—5  CBADA    6—10  CDCCD

二、多选题

1BCD2ABCD3ABCDEF 4ABCE 5ACDE 6ABCDE 7ACDE 8BCDE 9ACD10ABC

三、辨析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八章 现代教学

一、单选题

1          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教学的初步形成。

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C. 洛克《教育漫话》         D.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2.《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提出新的教学制度是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合作学习

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     、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分析        B.综合      C.明了     D.统合

4.教学过程是实现现代教学目的、      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A.任务        B.内容      C.方法     D.策略

5.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        B.交互主体性

C.学生主体性                D.教师主体性

6.教学活动既要有动力来发动和维持,又要有一定的程序、方法、     来具体操作。

A.形式        B.策略      C.模式       D.内容

7.在教学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是     

A.教学原则    B.教学策略  C.教学设计   D.教学模式

8、设计教学评价时应遵循全面、客观、公正、      的基本准则。

A.平等        B.民主      C..合理       D.及时

9.先行组织的设计是针对教授内容之间的联系,起着教学    的作用。

A.辅导        B.定向      C.目标       D.方式

10.教学管理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      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A.设计        B.协调      C.评价       D.反馈

二、多选题

1.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提出的教学方法有( )。

A.叙述教学法  B.分析教学法 C.综合教学法 D.直观教学法

2.狭义的教学特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一切学习活动。其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形成( ),使其获得发展。

A.技能    B.情感     C.态度     D.能力

3.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 )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

A.合作的   B.动态的   C.平等的   D.民主的

4.教学动力的主要特征是( )。

A.方向性   B.转化性   C.强度性   D.多样性

5.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是( )。

A.指导性   B.系统性    C.操作性  D.预演性

6.现代教学策略具有的特点是( )。

A.指向性     B.灵活性    C.多样性     D.创造性

7.教学目标一般分为( )。

A.认知领域   B.心理动作领域   C.情感态度领域   D.人际交往领域

8.教学监控策略是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 )、控制和调节嗦采用的教学谋略或措施。

A.计划    B.检查    C.评价   D.反馈

9.师生互动策略指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的诸多教学策略的统称,主要有( )。

A.规范约束策略             B.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策略

C.多向交往与合作学习策略   D.行为矫正策略

10.教学活动中,反悔方式一般分为( )。

A.现场言语反馈  B.专家反馈 C.摄像反馈 D.测验反馈

三、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主要是从目的和内容、方法和原则、形成和制度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其教学理论与思想。(

2.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育者指导学习者所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3.从教学的存在形态上看,教学是以交往为一般形态存在的,所以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般交往形式。(

4 现代教学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温故知新等教学原则都是对传统教学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5 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出发,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过程。(

6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活动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客体地位。(

7 教学动力来源与教学主体自身、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本身和社会系统。(

8 史密斯和瑞根把教学设计模式划分为分析、策略、实施和评价阶段。(

9 教学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我们只需在教学完结的时候进行评价。(

10 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综合教学过程的诸要素,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方法。(

一、单选题

15  BACAB   6-10 ACDBB

二、多选题

1ABC 2ACD3BCD4ABCD5ABCD6ABC7ABCD8ABCD9ABCD10ACD

三、辨析题

1、∨2、×3、×4、∨5、∨6、×7、∨8、×9、×10、∨

 

第九章 现代德育

一、选择题

1.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      )

A.农业经济          B.现代信息社会

C.现代工业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现代德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  B.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C.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  D终身化和全民化

3.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德育的内容及其简单 B.德育的方式是和劳动、生活相结合

C.德育是平等的       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    )。

A.交往的发展         B. 个性的发展

C. 思维的发展        D.情感的发展

5.提出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皮亚杰          B.杜威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6.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

A.德育不能背离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B.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C.舍弃情感,仅靠理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D.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

7.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     )。

A.德育任务的制定     B.德育内容的确立

C.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的选择     D.德育途径的实施

8.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这段话强调德育的过程具有以下哪种特点(  )。

A.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

B.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D.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

9.下列那种德育模式主张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看到、发现的现实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自己做出价值选择。(    

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行动模式 D.榜样学习模式

10.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  )。

A.灌输   B.疏导   C.模仿  D.奖惩

11. 德育方法是(   )

A. 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B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C. 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     D. 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 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3.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马卡连柯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14.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15. 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强调是以下哪种方法的重要性。(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7.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和陶冶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8.成长记录袋法是属于下列哪种德育方法。(  

A.说理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9.纽曼认为公民社会行动模式的过程包括(  )。

A.制定政策目标       B.争取目标支持工作

C.解决心理哲学难题    D.让学生掌握理论

20.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的70年代的英国,后来广泛流行于北美各国。代表人物为(   

A.彼得•麦克菲尔   B.路易•拉斯思

C.弗雷德•纽曼     D.科尔伯格

二、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德育这个概念是个历史的范畴,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步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  

2. 德育是阶级社会才有的教育。(   

3. 德育要以灌输为依托,知、情、行的教育道应植根于道德知识灌输之中。( 

4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德育的内容。(  

5.社会的道德规范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基础的矛盾构成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动力。(  

6.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  

7. 学校德育的任务、内容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8.生活德育模式强调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主动积极的道德素质与能力,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或道德上的自律素质。(  

9. 陶冶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文艺熏陶三种。( 

10. “榜样”模仿是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基础。(  

一、选择题

1.BC 2.ABCD 3.D 4.C 5.C 6.CD 7.ABCD 8.A 9.B 10.AB11.D 12.A 13.D 14.D 15.D 16.B  17.C 18.D 19.ABC 20.A

二、是非题

1.   2. ×   3. ×   4. ×    5.    6.    7.    8. ×  9.    10. ×

第十章 现代教育评价

一、单选题

1.从教育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 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                   B. 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C.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D. 正确评价与错误评价

2. “矮子里找高个” 、“水涨船高” 是一种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定性评价           D. 定量评价

3. 有“现代教育评价之父” 之称的是

A. 杜威           B. 桑达斯          C. 泰勒               D. 布鲁姆

4. 现代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是

A. 智力测验      B. 分等排序        C. 选拔人才              D. 调节改善

5. 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是按评价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划分的

A. 评价的对象  B. 评价的功能   C. 评价的价值标准   D. 评价的运用方式

6. 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是一种

A. 表现性评价方法   B. 形成性评价方法  C. 定性评价方法   D. 相对评价方法

7. 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是指测验的

A. 效度             B. 信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8.诊断性评价往往在教育活动的

A. 过程中进行     B. 开始前进行      C. 结束后进行          D. 各阶段中进行

9.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0.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二、多选题

1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1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13.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    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4.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三、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考试和教育测验是一回事。( 

2.教育评价的实施方法就是考试。( 

3.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序分等。( 

4.教育评价主要是在教育过程的终结阶段进行。(

5.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6.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7.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8.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一、单选题

1.C 2.A 3.C 4. D 5. D 6. A 7 .B 8. B 9.D 10.C

二、多选题

11.ABCD  12.ABC  13. BCD  14.BCD.

三、1. ×。考试是教师凭自己的经验进行命题和评分的一种测试;而测验则是指经过比较细仔的科学分析来编制试题,按严格程序进行的一种测试。严格意义上说它们是有区别的。

2. ×。考试仅仅是一种方法,另外还有如象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档案袋评定法等等方法。

3. ×。除了对学生进行排序分等外,更重要的是起到反馈、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4. ×。除了进行终结性评价外,更重要的是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另外还有形成性评价。

5.   

6. ×

7.  

8.

第十一章 现代教育制度和管理

一、单选题

1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下列哪一个学制?

A.“壬戌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寅学制

2.下列哪一个学制,把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哪一年颁布的?

       A1985  B1986  C1995  D1997

4.现代教育制度最早诞生于?

       A.我国唐代  B.美国  C.日本  D.西欧

5.现代教育制度诞生是以下列哪种教育制度的出现为标志?

A.教会教育制度  B.行会教育制度  C.国家教育制度  D.中等教育制度

二、多选题

1.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是指哪些义务?

       A 就学义务  B.设置义务  C.保障义务  D.避止义务

2.义务教育具有哪些特点?

       A.强制性  B.普及性  C.免费性  D.普通性

3.历史上,学校教育制度呈现出哪几种形态?

A.双轨制  B.单轨制  C.综合制 D.分支型学制

4.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终身教育并非一种全新的教育  B.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

C.终身教育持一种民主的教育观  D.终身教育持一种大教育观

5.下列哪些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缺点?

A.开放性  B.过分制度化  C.霸权性  D.一次性    

二、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普职之争的实质是现代中等教育中的教育分流问题。它不同于文实之争,文实之争涉及的是教育平等问题。(

2.目前,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趋势是由相互独立的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向综合中学发展。

3.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它不过是某种意念。(

4.西欧最初普及义务教育主要是国家基于民主要求而给每一个儿童提供了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

5.大学是研究高等学问的专门机构,主要从事教育和研究,因此大学并不直接为经济服务。

6.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最基本的特点。(

7.我国唐代已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

8.终身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

9.近代欧洲出现的双轨学制中,上延型系统主要是为升大学做准备的。(

10.国外的校本管理和我国的校长负责制一样,都是为了明确校长在学校中的权力和地位的。(

一、单选题

1C 2B 3B 4D 5C

二、多选题

1ABCD2ABC3ABD4ABCD5BC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第十二章 现代教育研究与方法

一、单选题

1.教育研究人员利用应用研究的結果,透过实际教育行动解決实际教育问题是属于哪一类型的研究?

A.基础研究   B.量的研究    C.行动研究    D.质的研究

2.有关人种志研究的敘述何者为非?

A 在研究設計上采用个案研究设計       B.在自然情境中探讨人类行为

C 資料分析采三角互证法并做交叉比較    D.研究結果具代表性

3.对于行动研究的描述,何者为非?

       A 行动研究可使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結合

       B 行动研究中“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应为教育工作者能力可解決者

  C 行动研究的結果具有普遍性

       D.行动研究中的研究者须具有共同的教育典范

4.量的研究遵循的基本研究范式是

A.逻辑—演绎的研究范式   B.自然类比范式     

C.逻辑—实证研究范式     D.人文理解研究范式

5.叙事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A.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结合B.人文主义     

C.科学主义                D.以上皆不是

6.质的研究强调研究的

A.科学性  B.自然性 C.精确的量化结果 D.人为控制

二、多选题

1.教育研究是事理研究,它包含两大类型的研究:

A.理论研究    B.应用研究   C.叙事研究   D.人种志研究

2.现代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

A.研究范式的整合性    B.研究关系的互动性   

C.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D.研究过程的动态性

3.依据教育研究的性质或使用的手段的不同,现代教育研究可分为:

A.量的研究    B.应用研究    C.质的研究    D.基础研究

4.质的研究的特点:

A.自然性      B.解释性理解      C.归纳方法      D.复杂性

5.教育人种学研究遵循的是“现象—解释”的研究范式,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A.对现象进行仔细描述      B.实地研究     

C.应用演绎法              D.量化分析

6.在人种学研究中,研究者应遵循的原则是:

A.避免先入为主    B.接受对现象的不同理解   

C.臆想理论        D.现实被整体看待

7.叙事研究中研究者获取现场文本的主要途径有:

A.经验故事      B.现场观察      C.访谈      D.自传或传记

二、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育研究仅是对事实的研究,不涉及对价值的研究。(

2.现代教育研究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是人—物关系或我—他关系,他们之间是无法沟通和交互作用的。(

3.质的研究是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假设或理论。(

4.叙事研究的研究成果——研究文本就是现场文本,即仅表述现场经验。(

5.在行动研究中,教师是研究教育实际问题的“局内人”。(

6.叙事研究以研究教育理论为主。(

7.建构主义者看来,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都是一种“参与式观察”,真正意义上的“局外人”是不存在的。(

8.在人种学研究中,研究者应避免对现象的不同理解。(

9.叙事研究仅仅是讲故事和写故事。(

10.行动研究主要在追求普遍的知识与原理原则。(

一、选择题

1C    2D    3C    4C    5A    6B

二、多选题

1AB    2ABCD    3AC    4ABC    5AB    6ABD    7ABCD

三、判断题

1.×。教育研究属事理研究,不仅是对事实的研究,也涉及对价值的研究。

2.×。现代教育研究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是人—人关系或我—你关系,强调他们两者之间的对话、交流和沟通。

3.×。质的研究采用的归纳法,从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发展和归纳概念、理论,而不是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假设或理论。

4.×。叙事研究的研究成果——研究文本跟单纯的现场文本不同,既要表述现场经验又要解释现场经验的意义。

5.√。

6.×。叙事研究以研究教育故事或教育事件为主。

7.√。

8.×。在人种学研究中,研究者应接受对现象的不同理解,这可能产生另外的观念或改变对现实的观念。

9.×。叙事研究仅有叙事是不够的,研究者需要理解经验叙事意义和对他人及社会问题的意义。

10.×。行动研究是在具体情境中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不具有普适性。

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7、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8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A、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B、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C、凯洛夫《教育学》 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9、主张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A、杜威 B、加德纳 C、布卢姆 D、布鲁纳

10、学校产生于(  

A.原始社会时期 B.奴隶社会时期C.封建社会时期 D.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  

A.政治思想素养之一 B.职业道德素养之一C.知识素养之一 D.能力素养之一

13.进行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是(  

A.确定教育目的 B.确定教育内容C.确定教育方法 D.确定教育形式

1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现场教学 B.课堂教学C.个别教学 D.分组教学

15.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6.班主任做好班级教育工作的前提是(  

A.了解与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 D.协调各方面教育影响

17.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A.人类的本能活动 B.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活动

C.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8.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经济.政治制度C.社会文化 D.社会人口

1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20.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二、判断题

1、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占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和对立的特点。(   )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夸美纽斯。(   )

4、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

5、生产力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   )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   )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了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   )

8.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   )

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问题。(   )

10.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的特点所决定的。(   )

11.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品德评价法。(   )

12.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榜样法。(   )

13.“大有大成,小有小成”体现的是循序渐进的原则。(   )

14.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

15.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个别教学。(   )

16.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单一课,它适用于比较容易的课程。(   )

17.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   )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指导学生学习。(   )

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属于隐性课程。(   )

2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而遗传才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   )

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1-10  DBACBCDAAB    11-20  CBABAADBBA

.判断题 1-10 ×√××√√×√√×   11-20 √√×√××√×√√

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下列答案中选择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1、(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1876 B1877 C1878 D1879

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 

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3、(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魏特海墨 B、费希纳 C、冯特 D、韦伯

4、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

A、心理的发生、发展 B、社会对心理制约

C、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D、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

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  )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说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

A、活动 B、客观现实 C、主观能动性 D、意志的努力

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 

A、情感过程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

7、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 B、人格和认识过程

C、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和个性

8、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是利用了人的( 

A、知觉 B、感觉 C、对比 D、后像

9、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给以反映的特性被称为(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0、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被称为(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1、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2、知觉过程中以过去经验来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某种意义的特性被称为(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3、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4、保持时间为0.25-2秒钟即消失的记忆为(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识记忆

15、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161956年,英国心理学家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  )个组块

A5-9 B7-9 C5-7 D9-11

17、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理解的思维过程称之为(

A、概念 B、问题解决 C、具体思维 D、抽象思维

18、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 

A、后像 B、表象 C、想象 D、复述

19、(  )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思维的形式

A、概括 B、概念 C、推理 D、抽象

20、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  )能力强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3、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5、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6、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7、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能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得益于哲学本身的发展。

8、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9、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10、调查法是直接对研究总体的全体进行调查。

1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12、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脱离出来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具有重要作用。

1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14、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

15、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16、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17、人本主义的兴起被称为第二次革命。

18、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19、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20、绝对阈限是衡量感受器灵敏性的唯一指标。

一、选择题

1-10  DBCDBBDDAD 11-20 DBDABADBBD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对   7、错   8、错   9、错   10、错

11、对   12、错   13、错   14、错   15、错   16、错   17、错   18、对   19、对

20、错 

 

《教育学》模拟试卷《教育学》模拟试卷(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

l、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_____________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_______、教育的生源起源说、______________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_______、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_______

4_______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61902年通过的“_______”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_______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家长会、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

A.系统性B.制度性C.无阶级性D.等级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__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

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

A.随意性B.娱乐性C.自觉性D.系统性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B.卢梭C.赞科夫D.福禄倍尔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教育学》第一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1、教育问题2、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源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的起源说3、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4、上课5、遗传;环境;教育6、壬戌;六、三、三7、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8、孔子;苏格拉底9、学生发展10、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

lB 2C 3B 4D 5D 6A 7B 8D 9C 10B

三、判断并改错

1、错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错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

4、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5、正确。

《教育学》试卷(第二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

l、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_____阶段、-_____阶段和_____阶段。

2、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_____实现的。

3、发现学习模式是_____提出的。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5、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_____出现。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902年通过了“_____学制”,它基本是参照_____的学制制订的,通常又称“_____”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8、教学过程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发展阶段。

9、好的测验都应当符合一定的要求,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指标衡量测验的质量。

10、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_____的骨干作用和抓好_____的转化工作。

1l、学校咨询与辅导一般可分为、、问题预防与发展指导三种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10)

1、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

A发展方向B发展阶段C发展结果D发展进程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

A思想品德教育工作B教学工作C校外活动D教师的培养工作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发展的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

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

A教育目的B生产力发展水平C儿童的年龄特征D教师实际水平

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

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A《论语》B《理想国》C《学记》D《大教学论》

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

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

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

9、课的类型是根据(    )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B课的具体任务C学科特点D教学内容

10、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电化教学B复式教学C课堂教学D现场教学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

1、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3、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5、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教育学》第二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萌芽、创立、发展2、教学活动3、布鲁纳4、遗传、环境、教育5、奴隶社会初期6、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7、壬戌、美国、“六三.三”8、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9、实用性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10、优秀生、差生11、缺陷矫正早期干预

二、不定项选择1AC2B3ABCD4ABCD5A6C7C8A9AB10C

三、判断并改错

1、错。动物能哺育幼仔,是动物的本能,它不存在教育。

2、正确。

3、错。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

4、错。集体形成的条件是:①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②要有健全的组织和积极分子骨干;③要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开展有教育意义活动。仅仅有了班级组织,不能标志集体已经形成。

5、错。读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无教师指导的阅读只能是学生的自学法。

《教育学》试卷(第三套)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

1、学校美育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2、咨询的主要方法有:1) _____2) _____3) _____

3、旧中国首次制订现代学制是_______年,称为_______学制。

4、课程结构最常见的结构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范例教学中范例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

6、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有三次身心发展的高峰,第一次是_______,第二次_______,第三次_____

7、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的_______,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社会的_______,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_______

8、备好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一个检验,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做好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方面的工作。

9、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_______问题。是教育的依据和评判标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0、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特殊认识过程C发展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

4、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

A谈话法B复习课C单一课D综合课

5、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C孟子柏拉图D朱喜苏格拉底

6、“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巴班斯基D赞可夫

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

8、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

A审美教育B五讲四美教育C美好生活教育D美好思想教育

9、“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这话是说的。

A周恩来B毛泽东C蔡元培D王国维

1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

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教育学》第三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题

1、自然美育、社会美育、艺术美育、教育美育2、侧重调整情感的方法;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侧重改变认知的方法。31902、壬寅4、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5、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6、出生的第一年、六、七岁、青春期(145)7、核心、纽带、具体执行者8、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9、核心、出发点、归宿10、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发展阶段

二、不定项选择lB2C3AD4CD5A6C7A8A9BiOC

三、判断并改错

1、错。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错。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3、正确。

4、错。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