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评曾国藩

 founder of pgp 2010-08-06

我评曾国藩

[ 2005/4/7 19:32:00 | By: haibo99 ]

 

 

 



    
说起曾国藩,湖南人便会想起无湘不成军,以及岳麓书院前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千古豪言。那么,历史上的曾国藩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章太炎对他做了个最客观的评价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他的手曾沾满过太平军的血,他的一生失意过,读书识理过,弄文舞墨过,建功立业过,行权运势过,吃喝玩乐过,叱咤风云过,晚年又能功成身退,善始善终,实现中国人眼中的理想圆满人生。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在致友人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当作自己的人生楷模,从《曾国藩家书》中摘抄不少语录,传读铭记。近代的文人胡适,林语堂,他们也在学曾国藩。那么,曾国藩为何人,让如此多的人学他,服他,他对后世的引影为何如此之大!后世的政治官场,却人人都学他。那么,让我们翻开历史,看看曾国藩的庐山真面目,看看这个把官、权,名、利,集于一身的男人,看看这个治国,治家,治军,治学都是一流的男人。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曾国藩的祖父不太识字,其父闲以读书,后来考了个秀才。 曾国藩六岁读书,八岁学四书五经,读八股,十四岁赴长沙考试,成绩可佳,二十二岁中了秀才。两年后就读于当时中国有名的岳麓书院。同年入京考取功名未中,后来苦功读经史,二十八岁再次入北京会试,中进士,从此官运通达。曾国藩兢兢业业,获得大清皇帝的赏识,十年之中连升十级,三十七岁升为二品官员,他说了句自负的话湖南三十七岁升为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在这期间,他历任工,刑部的侍郎,正是人生得意之时。

    
假如历史没有太平天国的起义军的出现,假如历史没为他提供这次动乱的机会,也许曾国藩也会像其他封建官员一样,会默默无闻地渡过自己的余生,也不会造成,他现在在中国历史的影响力,也不会在《曾国藩家书》,与《曾国藩文集》中那此关于治军,治家的警世名言,也不会有无湘不成军这句俚语。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如此。

    
公元1851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农民起义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从广西桂平出发,一路横扫千军,两年时间,太平军功克南京,并改为天京,立为太平天国首都。清政府一时感到惊恐万分,这时清朝,已不是当年的康乾盛世。这时国力已弱。加上清政府在鸦片战争的割地陪款,国民也相当贫困。这时清政府已没有力量组织军队,调集兵力围功太平军。只好让各地的地主组织武装底抗,称为团练。而指导权归组建军队之人。咸丰帝1853年下令长江南北的在京官员组建团练,曾国藩因家乡是湖南湘乡,于是为了迎得咸丰的赏识,于是返回湖南,与当时的湖南巡抚开始招兵买马,建立湘军。从此,他的手便开始粘太平军了血了,他的治军生涯便开始了。
    
    
当时的曾国藩已了解清朝八旗兵的腐败。他回乡先组建一千多人的队伍时,不用官僚子弟,都是从平民中招募士兵。他注重宗族关系,把军队建成一个血缘关系的性质的组织,此举在军事史上又是开先河的,这样提高了战斗力,战场即父子。他为了迎得满人的信任,任用满人为军中大将,但他不主张满人任一般官员,以勉引影战斗力。而且全军只听命曾国藩一人,这样也为曾国藩建立了一支私人军队。
    
    1854
年五月,曾国藩带领湘出战,在岳州与太平军一战,没想到一战即败,水师全被击垮,几乎全军覆没。这时的曾国藩想投水自杀。他的部下把全救了出来。于是曾国藩再回湖南,大力重新整顿湘军。三个月后,再功岳州,一举功破,同年十月攻下武汉。这时曾国藩情绪高涨起来。他虽然对清政府忠心耿耿,但还是遭到猜疑。功克武汉后,捷报传到北京,咸丰帝大为高兴,大夸曾国藩,可咸丰身边的臣子说:如此一个白面书生,竟能一举功克武汉,此非大清国之福。咸丰听后,大为不悦。心里恐曾国藩日后谋反。
 
    
曾国藩是个一流谋略家,是个玩弄权术的高手,他看清了清朝这时满人已无将才,太平军如果再来功打清军,清政府只有请我曾国藩出来。第一次功克武汉时,曾国藩便知自己遭到猜疑。于是借回家守父丧之机,带着湘军将领,辞去军中一切职务,老子不干了。可没过多久。果然不出曾国藩所料,太平军又大举进功浙江。这时清政府大为恐慌,不得不请曾国藩出山,并授于他兵部尚书,这时曾国藩已有了实权。已是大清皇帝看重的汉人官员。
  
    1855
年,曾国藩进功九江,这时他遇到了他人生最大的对手,太平天国核心成员——石达开,石达开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把曾国藩的水师诱入鄱阳湖,堵住湖口,焚烧了曾国藩的战船,打败了湘军。曾国藩苦心经营的水师又成泡影,这时曾国藩又想投水自杀,幸亏部下拉住,也许只是做做样子吧。曾国藩上书咸丰是屡败屡战。

    
正当石达开大破曾国藩的湘军时,太平军在当时看来有北上,直取北京,夺取全国之势。也许真的是天意,这时太平天国内部发生内讧,大家忙着争权夺利,杨秀清,韦昌辉等著名将领被杀,石达开带领十万精兵出走。再来看看清朝内部,这时咸丰多病,不久,慈禧太后专权,慈禧为了巩固自已的统治,为了不让满人掌握兵权,以防对自己不利,于是,她重用汉人,曾国藩也许是前世修来的福,这时慈禧太后大用曾国藩。1861年,曾国藩被授以两江总督,掌握四省军政大权,巡抚提督以下均须听命于曾国藩。不久路赐以太子太保,兼任大学士。所以,连曾国藩自己都说古来大事业,大战争,往往天意恒居七份,人谋仅居三份,往往积劳之人并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并非有福之人
  
    
这时的曾国藩有了更大的指挥权,兵分三路进功,李鸿章带领准军进功苏南,曾国藩带领湘军主力进功天京,左宗棠进功浙江,再加上英军常胜军支持,三面挟功太平天国,。1864年洪秀全在绝望中死去,太平军一举被消灭。湘军功破天京之日,见物就抢,所以物品都归湘军所有。这时左宗棠还上书弹劾他,曾国藩他做了四件事,一是大力裁减湘军。二是交还了部份权力,三中营建南京军营,四是盖贡院,大力提拔江南人才。曾国藩这四策,可以看出他的小心与明哲保身。这样一来,清政府就更加信任他,并赐以一等候爵。子孙相袭,他的儿子曾纪泽与曾经鸿都可以为爵。曾国藩荣宠一时,众人羡慕。
 
    
曾国藩还主张洋务运动,中国的第一批留美学子,就是他提拔的,他主张学习洋人的技术,国内兴办工厂。建立机械工业。而且深入学习程朱理学,来唯护当时的封建道德。他亲手培养了许多学生,提拔了许多士子,李鸿章就是他的学生,主张修身养性。某一定程上说,进一步繁荣当时人的读书热情。他在家书中说:古来兴家之道,以读耕为本。他认为半耕半读的生活,家族才能长保富贵,但是并未主张子孙后代入朝为官,而是以做学问为主。因为玩政治是危险的。在近代,曾国藩下来四代人,他家就出了名人一百多个,他的子孙后代,就有不少成了台湾以及美国各大文化机构的教授与学者。就如今来看,人们还是这么看重他的家书。其中定有其文化背景与社会因素。
  
    
曾国藩于1872年,死于两江总督任上,终年61岁,现在的人们还是看重曾国藩的权贵。晚年的曾国藩对自已的功非是过,说了句话不信书,信命运。当时的人们人人说打得好,现在的人们说人人说打得差。所以而言,做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不能只看得当时人们对你的态度,而要想想未来人们对你的评价。历史的风风雨雨总会过去。做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圣相,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在中国后世社会的影响力是可见的。那么现在的中国社会的曾国藩热,人们学曾国藩是好还是坏。还待时间去评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