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理解的德育

 雪千寻 2010-08-08

    我所理解的德育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始终是我们实施教育的目的。全面发展当然包括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就必须对学生实施有效地道德教育,即德育。道德教育由来已久,而且越来越引起现代教育者的高度关注,积极探索切实有效地德育实施方法。目前,我国的德育正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由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转变,这对德育教育者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德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特点,只有认识和把握了这些特点,才能更好的把德育工作向前推进。

一、德育实施的必要性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崇尚道德。老子曾说:“道可道,非常道”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神秘的玄之又玄的道德世界,告诫我们要顺应自然,遵守法则号召我们要追求美好高尚的道德。儒家也曾提出“仁、义、礼、智、信”来衡量一个人能否称其为“君子”,并且形成了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中国的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那么,何为道德?道德可教否?这是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前,必须首先认识清楚地问题。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人们对“何为真善美”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认识。在道德规定下,人们可以规范自己的言行,也即是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可以对社会成员形成一定的约束力,而且这种约束力广泛适用。有了道德要求,人们可以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做了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做了会引起大家的憎恶。也正因为道德可以作为一种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所以道德是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来传递和灌输给人们,这就是道德教育。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也决定了道德教育必然受到高度的重视,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都强调道德教育,因为他们知道在向学生教授科学文化知识之前,要先教会学生如何做好一个人,要做好人,就需要进行必要的道德教育。如果在教育过程中,道德教育缺失,很可能学生会将学到的知识用在不恰当的地方,不仅不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反而会成为社会的恐怖分子,那将是我们教育的巨大悲哀。

道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德育加以引导。道德的培养虽然可以通过自我培养来实现,但是自我培养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而通过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来进行道德培养,可以有效的限制和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可以确保道德教育的质量。教育是促进个人道德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在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上具有家庭和社会不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伴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学校德育已经显得不可替代。为了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有效地道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德育的目标和内容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必然有既定的目标,这就是教育目标。一个国家的教育目标规定了该国家的人才培养质量规格。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的教育目的,同样有相应的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

德育目标是对受教育者未来思想、道德面貌的设想和期望,在德育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德育目标对德育内容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为我们德育内容的选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不是任何内容都能够或者有必要作为德育的内容,同时,不同阶段的受教育者需要的德育内容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制定相应的德育目标,来规范德育内容的选择;其次,德育目标对德育活动具有广泛激励作用,德育的实施离不开德育活动的开展,把德育的思想寓于德育活动之中,通过活动开展传递给受教育者是一种很有成效的实施德育的方式,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能够很好的调动受教育者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再次,德育目标对德育实施具有协调作用,德育的实施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由于各种德育思想各有特点,不可避免的在德育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思想的冲突,通过德育目标的制定,可以有效地协调出现的矛盾,保证德育沿着目标要求的方向推进;最后,德育目标的对德育评价具有参照作用,德育的效果要通过德育评价来衡量,德育评价需要参照一定的标准,德育目标可以作为有效地参照标准来评价某一阶段德育是否取得了效果。总之,德育目标如同教育目标一样规定了德育活动的方方面面,一切德育活动的开展都要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

德育内容是按照德育目标的要求选择的用于德育实施的思想、政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知识、理论、规范、观点、准则等。德育内容的选择是实施有效德育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德育内容要适应不同阶段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要选取通俗易懂、贴近实际、真正有用的材料。同时,德育内容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存在差别,这就要求德育内容选择要与时俱进,结合自身实际适时做出调整。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我们的德育内容选择应该继承古代优秀的德育资源,此外,现在的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还要跟紧时代的步伐,积极发现和创造新的德育内容,还要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德育经验为我所用。这有这样,才能保证德育内容具有很高的价值,也才能保证德育的最终质量。

三、德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德育是一种教育,它具有一般教育的共同特点,但德育又区别其他教育。德育直接关注人的发展,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教育。德育面对的是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它引导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丽人生的追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德育,要充分发挥德育对促进人发展的巨大功效。在当前,我们实施德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保持德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德育离不开生活。德育内容来源于千百年来人们生活中的道德积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其中不乏丰富的道德资源,这些道德资源是我们当前德育中的瑰宝,弥足珍贵。此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传统了富有丰文化底蕴的道德土壤,在这片土壤上培育出的德育之花必然持久盛开。德育活动的开展也要寓于日常生活之中,脱离生活实际的德育活动只不过是一种游戏,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脱离生活的德育,会显得空洞,欠真实感,学生学起来也会感到枯燥无味。德育目标的制定也是联系生活实际制定的,德育要培养的人是要接受生活实际检验的,受教育者通过德育培养起来的高尚道德品质要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总之,德育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生活,我们的德育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二)德育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德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首先,德育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德育的效果在短时间内不容易展现,这就会使得有的教育者放松对德育工作的重视,认为德育可有可无,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在德育过程中一定要坚决杜绝。其次,德育目标的实现德育工作者付出艰辛劳动。有时,德育工作会显得很枯燥,这就会使得我们的一些德育工作者丧失工作积极性,针对受教育者出现的问题也不去想办法解决,这样会严重影响德育工作的进程,这也是我们的德育工作应该避免的。总之,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要态度积极,百分百投入,保持信心和耐心,不要急功近利,操之过急,这样才能保证德育的效果。

(三)德育工作需要学生、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德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的过程,需要学生、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德育的直接受益者,要积极主动参与德育活动,自主培养一些优秀的道德习惯,自觉抵制一些不良道德腐蚀,要深刻认识德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把通过德育养成的道德习惯用于日常生活,做到学有所用。其次,学校作为德育的组织者和执行者,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要严格按照德育目标的要求,制定细致的德育工作计划,保证德育师资力量,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德育活动,及时总结德育工作的不足,使德育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最后,社会也应该在德育工作者扮演重要角色,贡献力量。社会应该为德育工作开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通过社会道德宣传教育等手段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来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还要引导社会群众追求高尚道德,关注德育发展。只有学生、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德育工作的美好局面才会呈现,德育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杜威 著,王承绪 等译:《道德教育原理》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2.  孙彩平 著:《道德教育的伦理谱系》,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3.  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