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片树叶”的道德` 讽刺~自省.

 【欣·の】 2010-08-09
这一周,关于道德的争论特别多。首先是在风光宜人的西湖,57岁的何大妈晨练时一头栽进了荷花池,结果82岁的退伍老兵孙老伯奋不顾身跳入池中救人,上演了一段老英雄舍己救人的佳话。大妈心存感激,打算登门道谢,要给酬金,却被老伯要求找电视台报社,宣传一下他的行为。大妈很不爽,认为自古以来都倡导做好事不留名,同样当过兵的雷锋叔叔做了一辈子好事只是偷着写在日记里,等他牺牲后才被人发现感动了中国。这老汉咋这么着急要现世现报呢?一怒之下,大妈的女儿还在网上发帖质疑老伯救人目的———“如果做好人好事做到这个份上,还真的是值得大家来学习的榜样了吗?”对此,网友“石述思”挺愤慨的:“我只知道,如果有人落水,仅仅靠8旬老人挺身而出是一个无比令人心酸的嘲讽。我们面对这样像出土文物一样珍惜的老人,不大力弘扬、吝惜鲜花掌声,反而拿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包括对彭宇作出判决的南京法官,只会加速这个社会道德灭绝。”

  我理解“石述思”的愤慨,但问题是,道德它不是棍子,它只是挡住亚当夏娃私处的那一片树叶。像孙老伯这样确实出于公心要求表扬的做好事者,支持还好说。但像“在石家庄环1路公交车上,一位老人因一位女孩没给其让座,愤怒之下直接坐在了女孩的腿上。”这样的事情,你难道能支持吗?更有甚者如“非诚勿扰”的嘉宾主持乐嘉最近在微博里说,“有位中年女士看《唐山大地震》时坐我旁,边看边吃爆米花,房子倒了,还在那发出嚼的声音。我边告诉自己要宽容,边按捺了十几次想一刀捅死她的心。她吃到20分钟时,不吃了,还好,尚有人性……”网友“宋石男”对乐嘉的挖苦非常犀利:“说这话的时候,他一定正义感爆棚,但这种正义感,却是廉价的正义感,乃至虚伪的正义感……乐嘉虽然廉价且虚伪,但决不笨,他说这话,是在投机,是在迎合无数愤青。我们还记得青海玉树地震时,光良不过说了句要给宠物洗澡,于是无数网友就打鸡血样HIGH了,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破口大骂:‘你居然敢给狗洗澡!你这畜生!’倒霉的还有张震岳,只因发了条‘在冲浪’的微博消息,立刻被无数网友痛骂‘冷血’、‘你还在冲浪,怎么不去死?’在当今社会,最缺乏道德感,但却最不缺乏用道德来指斥他人;最没同情心,却最不缺乏用眼泪来装点国难。”

  那么,在“石述思”与“宋石男”之间,我们到底该怎样选择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区分:1.做好事的人可以提出适当要求(像孙老伯),而没做好事的人则不可以要别人为自己做好事(像石家庄老头)。2.做好事的人可以提出适当要求,但既然是有利于公德,他的要求应该是对政府提,而不是对帮助对象。3.自己不做好事又喜欢对别人进行道德指责,甚至语言行为过分的,是虚伪。总之,政府要改变以前整个社会“泛道德化”的倾向,通过权力树典型、搞道德理想国是不行了,但并不能因此就推卸维护“公序良俗”的公共职能。或者可以这样说,权力道德/政治道德应该淡化,由法治代替,而自然道德则应该呵护,并作为一种政府公共职能来建设。以此来看,最近的国家形象宣传片遭到网友批评就不奇怪了,腾讯“今日话题”的标题是《宣传国家形象,不能光靠姚明》,结语写道:“子曰: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所以,提升国家形象,还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修文化、立道德,才有可能建立一个具体生动、丰富活泼的国民形象。”确实,当中国还充斥着郭德纲等新贵阶层带来的“增量暴力”时,国家软实力又何其软啊!

  其他看点还有:中国田协日前更改了亚运会选拔办法,网友质疑其是“为刘翔改规则”,调侃道:“刘翔‘被参赛’,亚运‘被刘翔’。”不服违章,老妇脱裤搭交警,有网友感慨:“残酷的生活现实将老妇磨练成了有‘狼性’的泼妇;交警明智。该怪谁?”随着媒体报道的深入,有关禹晋永的谜团将被层层揭开,有网友笑道:“禹公真逗,舍身赴义,娱己娱人,可称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