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彼得广场和圣天使堡宏观景象3

 海-内 2010-08-10

圣彼得广场和圣天使堡宏观景象

罗马天主教文明鉴赏
 
 

SIGHTSEEING AROUND ST PETER’S SQUARE AND CASTEL SANT’ANGELO

  本站将陆续发布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米辰峰教授编著、也是该大学的选修课《罗马天主教文明鉴赏》,为此本站对作者表示感谢。


1. 圣彼得广场和圣天使堡地区图,上面是西面。


2. 从1000米以远的圣天使堡(Castel Sant’Angelo)上空,朝西俯瞰圣彼得广场(St. Peter’s Square / Piazza San Pietro)及以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 Basilica di San Pietro,天主教称圣伯多禄大殿)的全景。


3. 利用右面和下面的滚动条,上下左右一段一段地展开观看上图放大以后的微观景象。


4. 朝西俯瞰圣彼得广场及其大教堂的近景。


5. 从圣天使堡桥(Ponte Sant’Angelo)东面的平地上朝西俯瞰圣彼得广场及其大教堂的远景。圣天使堡得名于城堡顶上的雕塑“天使之长迈克尔”(Archangel Michael);公元139年初建时,它是罗马皇帝哈德良家族的陵墓(Mausoleum of Hadrian / Mausoleo di Andriano; Mole of Handrian / Mole Andriana),后经多次改造,中世纪改变为保卫梵蒂冈城区的兵营、监狱和教皇紧急避难的城堡;1277年修成的暗道(Vatican Corridor)与梵蒂冈的教皇宫相连,1494年和1527年有两位教皇在此躲避兵乱。现在的圣天使堡是意大利国家博物馆。


6. 这是从圣天使堡桥南面右侧仰望圣天使堡的景象。


7. 这是从圣天使堡桥南面左侧仰望圣天使堡的景象。圣天使堡总高36米,四方形的底座每边长89米,高15米;底座上面的圆筒形建筑直径64米,高21米;现在的圣天使堡博物馆共有5层58个展览厅,全方位展示它1800多年的建造、使用发展史。


8. 圣天使堡顶上的雕塑、凌空欲飞的“天使之长迈克尔”,是18世纪比利时雕塑家Pieter Verschaffelt的杰作。公元590年,相传“天使之长迈克尔”曾降临到哈德良陵墓的顶上,把处于严重瘟疫之中的罗马人拯救出来。因此,当时的教皇哥里高利决定在这里为她立一个塑像,以志感恩纪念。


9. 这是从圣天使堡观景台俯瞰圣天使堡桥面及其南岸的街景。


10. 因为濒临第伯河畔,圣天使堡的夜景格外瑰丽迷人。


11. 这是从罗马协和大街(Via della Conciliazione)东口远眺圣彼得广场以及大教堂的景象。圣彼得广场朝东的边缘,与庇奥十二世(Pius / Pio XII,1800-1823)广场相连,两广场之间有一条白石地界。那条白石地界标志着梵蒂冈与意大利的国境线。庇护十二广场东面这条东西方向的大道便是协和大街,它是为纪念1929年2月教皇比奥十一世与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签订互相谅解的“拉特兰公约”(Lateran Treaty)而修建的。


12. 从圣彼得大教堂大圆顶最高处朝东远眺广场及罗马市景象。注意大教堂前沿的宗徒雕像正在修整,被脚手架包围的情景。圣彼得广场是圣彼得大教堂的延伸建筑,是全世界最雄伟壮阔的广场之一。它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雕塑家贝尔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 1860)设计建造,1656年动工,1667年完成。广场纵轴长340米,宽240米,可容纳50万人。广场平面由大约10厘米见方的牙齿形深灰色石块铺成,其中镶嵌的白色大理石线条,把椭圆形广场划分成外面8个大的、中心4个小的扇形,各个扇形同5个大小依次递减的同心圆环接,空中俯瞰广场时,构成以埃及方尖碑为轴心的车轮形状。

广场最具特色的景观是南北两侧的巨大弧形石柱回廊(Colonnades / Colonnato)。据贝尔尼尼设想,“当基督徒走进由弧形柱廊双臂环抱的广场,就像儿女走进母亲的怀抱一样”。两边共有高18米的多利亚式(Doric style)圆柱248根,排成四行,形成三条走廊;走廊之间还有88根粗大的方石柱。廊顶上有阳台,朝广场的那一面还有栏杆,栏杆上有140尊高3.2米的大理石雕像,都是天主教会册封的圣男圣女。因为广场是贝尔尼尼奉教皇亚历山大七世(Alexander / Alessandro VII,1655-1667)的命令修建的,因此,廊檐上刻有亚历山大七世的名字。


13. 圣彼得广场中心的埃及方尖碑 (oblisk / obelisco),碑高25.5米(加上柱础和碑上的十字架,共计高度41米),重327吨。这块方尖碑本来是公元前一世纪埃及人在赫里奥城(Heliopolis / Eliopoli)竖立的,因为罗马人自古景仰古埃及的文化艺术,公元37年,罗马皇帝加利古拉(Caius Caligula / Caio Caligola, 37-41 AD)下令搬迁到罗马,装饰他皇宫旁的广场。这广场地就是日后尼禄皇帝 (Nero / Nerone, 54-68 AD)的赛马场(Circus Maximus)。据说公元64年,首任主教圣彼得就是在这个赛马场殉道的,这就是为什么天主教会的大堂要盖在这里的原因。公元1586年,方尖碑从赛马场旧址迁移到广场中央。罗马原有许多方尖碑,碑上大都有图案或文字,而圣彼得广场的是唯一的无字碑。

1740年,教皇克来孟十二世(Clement / Clemente XII, 1730-1740)又在方尖碑顶上安装了一块耶稣被钉的十字架真木(A relic of the Holy Cross / una religuia della Santa Croce),进一步加强了它的文物价值和对朝圣者的观光吸引力。


14. 从圣彼得广场西南部观看大教堂前门面及埃及方尖碑近景。注意,圣彼得大教堂的台阶前面两侧,有两个19世纪增加的巨型人物雕像:左面是圣彼得(圣伯多禄Saint Pete r /San Pietro,?-c.67 AD),右面是圣保罗(圣保禄Saint Paul / San Paolo,?-c.68 AD)。因为他俩都是教会早期的功臣,所以在教堂建筑的显要位置,常有塑像并列。


15. 圣彼得大教堂前面的圣彼得雕像。


16. 圣彼得大教堂前面的圣保罗雕像。


17. 从圣彼得广场西北部观看大教堂前门面近景。圣彼得大教堂外部总长211.5米,中间十字展翼最宽137米,占地15159.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9737平方米;大堂主体高45.5米,中央大圆顶内高123.4米,连顶外十字架高达132.5米;全堂可容纳6万人,其中主堂可容纳2万5千人;广场340×240米,可容纳50万人;连广场总投资4千8百万美元;大堂主体1506-1614年完工;广场1656-67年完工,经历161年的施工时间约100年;虽然近来有一个新教堂的外表规模超过了它,毫无疑问,它仍然是今天全世界最伟大的教堂。(请参考本讲义之二:“圣彼得大教堂艺术鉴赏导言及其尾注”)


18. 从广场中心北侧喷水池观看大教堂与回廊衔接处。中央方尖碑与广场两边的回廊之间,各有一个银花飞浅的美丽喷泉。泉合高14米,十多只水柱同时喷涌,银光四射,十分壮观。状如母乳的喷泉台盘,象征着教会犹如慈母,生命之泉滋养万民。

在方尖碑和两个喷泉之间,地面上各有一个灰白色的小圆石盘,上面镶嵌着一句意大利文:Centro del colonnato, 意思是“柱廊中心”。例如右边这一半柱廊,如果站在场内的其它地方,你看到的是排列明显的四排柱廊;如果站在这个中心上看,则只能看见一排柱廊,即后三排与第一排的位置重叠,被挡在第一排之后;这个设计证明这四排柱都在以此为圆心的半经线上。如果你站在左边的另一个圆心上看左半边回廊,情景也一样,此又说明广场的环臂式回廊是按两个同样大小的不同心半圆对称设计建造的。贝尔尼尼于此匠心独运,堪称举世无双。


19. 从圣彼得广场左面的喷水池远眺大教堂景象。大堂正面的廊檐上立有13座雕像,像高5.5米。中间持有十字架者是耶稣,另外12座是圣洗者约翰和耶稣的11个门徒(彼得除外)。正面两末端上方各有一大铜壁钟,左面的是罗马时间,右面的是格林尼治标准时间。过去上发条全用手拉,今天改为电动。每逢佳节,铜钟齐鸣,激荡全城。


20. 利用右面和下面的滚动条,上下左右一段一段地展开观看上图放大以后的13尊雕像全景。居正中持有十字架者是耶稣,两边分立者除了洗者约翰外都是耶稣的11位门徒,从左到右分别是:
1.洗者约翰(John the Baptist/Giovanni Battista若翰)
2. 安德烈(Andrew/Andrea安德肋),
3. 雅各(James/Giacomo雅各伯),
4. 西庇太的儿子约翰(John, son of Zebedee/Giovanni Evangelista载伯德的儿子,福音作者若望)
5. 腓力(Philip/Filippo斐里伯),
6. 多马(Thomas/Tommaso多默),
7. 巴多罗买(Bartholomew/Bartolomeo巴尔多禄茂), 8. 马太(Matthew/Matteo玛窦),
9. 亚勒腓的儿子雅各(James, son of Alphaeus/Giacomo figlio d’alfeo阿尔斐的儿子雅格伯),
10.西门(Simon the Cananaean or Zealot /Simone西满),
11. 达太(Thaddaeus/Taddeo达陡),
12.马提亚(Matthias/Mattia玛弟亚,他取代背叛耶稣的犹大)。
  耶稣亲自选择任命的门徒共14位,门徒之首西门-彼得(Simon Peter/Simone Pietro西满-伯多禄)与保罗(Paul/Paolo保禄)两位门徒都不在圣彼得大教堂上面,他们的雕像在大教堂正前方。圣彼得、雅各和使徒约翰组成了最初的教会领导核心,只有他们才能见证耶稣的变容和在Gethsemane的受难情景;在原来的12门徒之一叛徒犹大 (Judas Iscariot犹达) 死后,又增选马提亚为第13位门徒;后来,耶稣在保罗(保禄Paul)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显灵,劝化了保罗以后,又委任保罗为门徒,是第14位。


21. 圣彼得大教堂前面左侧近景。经历7年建成的大堂正面是由C. 马德诺1607年设计的,长137米,高45.5米(大概是测量标准不同,另有说法是高46.2米和51米);壁前有28米高的8根圆石柱,4根方石柱;5个大门洞上有5个阳台。中间最大的阳台名为祝福阳台,是教皇在重大节日(比如圣诞节)向罗马和全世界发表讲话的地方。每届新任教皇在当选第二天在此向民众初次亮相,并颁布宗教祝福讲话。


22. 利用右面和下面的滚动条,上下左右一段一段地展开观看上图放大以后的微观景象。

  大堂正面有五个大门,与此相对应的前廊各有5个铁栅栏。过去只有中门是铜铸的,近几年把另4扇木门也改为铜门。下面从右到左一一介绍:

门叫“圣门”(Cape of Holy Doors / Porta Santa),平时是关着的,只有逢“圣年” (The Holy Yea / L’Anno Santo)或其他庆典(Jubilee/Giubileo)才由教皇亲自打开。

门叫“圣事门”,1963年由著名雕刻家克罗千谛(Venanzo Crocetti, 1913-)改木门为铜门。门上的图案都是关于天主教会七件圣事的雕刻,故名。

门是“中门”,它原是旧圣彼得教堂的大门,由费拉来特(Antonio Averulino Filarete, 1400-1465)在1433年所铸,因此也叫费拉来特 (Filarete) 门,是本堂最古老的门。

门叫“善恶之门”,由雕刻家明古则(Luciano Minguzzi, 1911-)于1970-77年建造。左扇门上的浮雕描绘历代殉道者受各种酷刑时的悲壮情景;右扇门上则描绘圣善,例如圣约翰为隐者受洗等。

门叫“死门”。由雕刻家马祖(Giacomo Mamzu, 1908-)在60年代初将木门换成铜铸门。门的上半画面反映耶稣圣逝与圣母安眠,下半的八幅画描绘的也是其他信徒的逝世情景。


23. 大体说来,西方建筑的石柱有三种古希腊传统样式,如上图所示:(从左到右)第一种是多利亚/托斯卡那式(Doric / Toscano),主要特点是无柱顶装饰或柱顶装饰非常简单,柱槽凹沟较宽较深;第二种是爱奥尼亚式(Ionic / Ionico),特点是柱槽凹沟较窄较浅,柱顶装饰为涡轮形(volute cushion);第三种是科林斯式(Corinthian / Corinzio),是希腊化时代对爱奥尼亚式的复杂化改进,特点是把涡轮形柱顶装饰改变为更华丽的兰叶形装饰(acanthus);圣彼得大教堂前门面的石柱显然多是科林斯式。


24. 这种古希腊传统的人物像柱,在梵蒂冈建筑多有继承和发展。


25. 这是劝化信仰大楼(Palazzo dei Convertendi)的入口处,位于协和大街;这种貌似粗糙实则古朴典雅的拱券结构在罗马很流行。


26. 圣彼得广场南面(左侧)回廊。


27. 圣彼得广场北面(右侧)回廊。


28. 游客从广场朝东走向协和大街。


29. 从圣彼得大教堂顶左侧朝东北俯瞰梵蒂冈博物馆外景


30. 圣彼得广场东南部出口的景象


31. 圣彼得广场回廊仰视特写


32. 广场西北回廊中间走动的神父和梵蒂冈警察。


33. 梵蒂冈城有6个入口,这是钟楼拱门入口,(The Arch of the Bells - L’Arco delle Campane),是旅游参观者进入梵蒂冈城的主要入口。


34. 这是办公人员进入教皇宫的青铜大门,里面有通往教皇宫的楼梯,也有通往圣彼得大教堂君士坦丁柱廊的通道。


35. 守卫梵蒂冈教皇宫青铜大门入口处的两个瑞士卫兵。1506年教皇丘利奥二世(Julius / Giulio II, 1503-1513)创立“教皇卫队”,全部从25岁以下身高1.74.米以上的瑞士籍天主教徒中选拔,初为60人,现在大约130人,是四种卫队之一;1970年9月,原来的巴拉第诺仪仗队被改编为警备队,瑞士卫队成为唯一的梵蒂冈武装卫队。


36. 守卫教皇宫青铜大门的瑞士卫兵近影。卫兵手持长戟,腰佩刀剑,特殊的服装款式据说是400多年前米开朗琪罗设计的,一直沿用至今。


37. 守卫梵蒂冈另外入口处的瑞士卫兵。


38. 梵蒂冈警察正在圣彼得大教堂门口盘查进入教堂的人员;梵蒂冈警察大约有180人,大多从意大利适龄青年中选拔。


39. 寒冬,从南面回廊走向大教堂的修女


40. 从东北回廊出口处看大教堂


41. 参观大教堂的群众在排队进入。


42. 1994.12.27,米辰峰 (右) 在圣彼得广场考察广场铺面的牙齿形石头。这种铺路工艺未见于中国古代记载。每块石头的上表面大约10×10cm,厚度大约20cm,故意把厚度修得像缺损的“牙根”一样,一排一排地扎在了三合土铺垫的地下。


43. 这是著名的“阿比亚”大道(Via Appia Antica),2000年前古罗马时代的公路大都是用牙齿形石头修成的,至今是旅游名胜景点。


44. 圣彼得广场夜景。


45. 圣彼得广场圣诞节的独特夜景


46. 圣彼得大教堂主要设计师之一米开朗琪罗


47. 圣彼得广场设计师贝尔尼尼
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 Gian/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1860


48. 最后(展开),让我们再一次从圣彼得大教堂最高处, 欣赏罗马巍峨壮观、鳞次栉比、气象万千的城市景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