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上网费凭啥比国外贵百倍

 南街西巷 2010-08-13
中国上网费凭啥比国外贵百倍

  背景: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发布《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0》称,我国主要信息产品与服务的资费水平依然偏高。2008年,我国上网接入速率约为1.8Mbps,远远低于日本的63Mbps,韩国的40Mbps以及中国香港的20Mbps。2008年,我国内陆宽带用户平均月资费83.8元,相当于每Mbps每月46.6元(约合6.7美元),是韩国宽带价格(0.37美元)的18倍、日本(0.13美元)的51.5倍。

  东方早报发表徐德国的文章:报告称:“如果考虑到收入差距的话,2008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是我国的6.9倍,这意味着我国的宽带资费水平相当于韩国的124倍。”中国网费高是不争的事实。2007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的信息革命: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报告称,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使用价格占收入水平的10%,这一比例是发达国家的10倍。当时便有专家声称世界银行的报告“不科学、不严肃”,原因是中国电信设备是很大一部分成本,部分设备还须支付昂贵的专利费用。专家的结论是:中国网费不高,而且越来越低。如此这般为中国高网费辩解,甚至“指鹿为马”般“指高为低”,是站不住脚的。别的国家电信设备难道没有成本?韩国、印度这样的国家不也是在支付专利费用?在地球村的现实语境下,中国即便是引进设备,也应与韩国成本相当。如果中国引进的设备成本高于韩国,那我们就要质疑了:为何我们花的钱比韩国多,网速却比韩国慢?这高出的成本到底隐藏了什么?这些年一些地方的网费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增高了。有例为证:笔者2008年之前上网费是包月价每月50元,2008年之后改成了88元每月,当然,速度提升了,从512K提高到1M带宽。以“中国电信”为例,近年来其利润大幅下滑,业内称之为“电信忙一年不抵中移动挣三天”。网费如此之高,利润为何还下滑?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网络收费这一块不赚钱,而在于小灵通业务和固话业务(固话欠费是电信面临的一个难题)拖了电信利润的后腿,令人无奈的是,其他业务不赚钱却成为了电信不愿降低网费的理由,也从整体上掩盖了网费的暴利。

  随想:中国的通信改革折腾了多年,依然还是那几张老面孔。移动运营商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换药不换名”的中国电信。固定电话的市场份额由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分割。由于固话具有“圈地”的运营模式,对一地的消费者而言,几乎没有选择余地。网络接入服务方面,大头是固话运营商在做,还有长城宽带、歌华有线之类“游击队”分一杯羹。运营商总共就这么几个,消费者的选择面很窄。不能说这几家运营商之间没有价格与服务竞争。但是,“狼少肉多”使得“狼”不需要相互血拼。垄断这个词已不新鲜。然而,网络带宽的增长像挤牙膏般抠门与缓慢,上网资费“优惠”了半天仍然是国外的几十倍,还是要拜相对的垄断所赐。能不能多放几条狼进来“狼咬狼”?有关部门却冠冕堂皇地说,要避免网络的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现有运营商的资源倒是没浪费,但消费者大把大把地多花钞票难道不是另一种浪费?消费者的“超额支出”最终转化为运营商的暴利。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市场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定价与服务还是由运营商说了算,消费者的不满还将继续,这才是最令人气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