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有效信息的解读和解题技巧(2)

 烛儿 2010-08-14

                地理有效信息的解读和解题技巧(2)

三、高考地理试题的解题方法

    (一)选择题的常规解题步骤方法

    解答地理选择题除了要掌握相关的地理主干知识外,掌握一些基本的解答选择题的技巧也很重要。如果解答时掌握了选择题的解答技巧,在选择题上下功夫,还是可以得高分的。

    由于选择题在高考地理试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掌握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选择题的形式、特征及解题要求,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一般有如下步骤和要求:

    1.认真审读题意

    读懂题目说明。审题是一个分析问题、寻找解答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即高考考试要求中四项能力要求的第一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拿到试题后我们要认真通读试题,理解题意,看透题干“要考什么”在问什么”。审题时主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解题条件、题干要求、解题思路。

  2.明确题干要求

  分析答题条件。这是正确解答选择题的基础和关键。明确题干要求就是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试题中的信息有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就是题干中提供的明确解题条件,这是解题时比较容易获得的信息。隐性信息是指隐藏在题干、选项和地理图表中,需要通过分析才能获取的信息。

  3.分析题干条件

  题干给出的条件表示形式多种多样,审题时我们必须准确提取这些条件,这是正确答题的关键。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示条件:题干给出的条件明确、具体。

    (2)暗示条件:题干给出的条件多潜藏在知识的内涵中,有一定的隐蔽性。

    (3)限制条件(或特定条件):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等都是限制条件。对此我们要特别留意。

    (4)多重条件: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

    (5)多余条件:题干虚设的个别条件,对解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增加迷惑性。

  4.分析选项正误

  选择题的选项若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

    (1)前后矛盾:如“海洋能量密度低、转换率大”。

    (2)误为因果:如“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3)表述绝对化:在选项中有“都”“一定”“全部”“圣然”“肯定”等表述绝对化的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4)概念不清或表述不完整:如“专属经济区是指从各国领海外缘向外延伸至200海里范围内的海域”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5)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S.分析“项“干”关系

  选择题提供的有些选项反映的内容或知识与题干的要求之间无内在联系,这些选项就可以排除。随着命题的不断完善,这种没有任何相关性的选项一般不会出现。因此解题时就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最后选出正确答案。而要分析出选项与题干中的相关性,就需要掌握一定的选择题解题方法。

    (二)问答题四步解答法

    在解问答题时,无论题目大小,一定要按照四个步骤进行。即:仔细审题,回忆地图,写好提纲,详细回答。这就是“地理问答题四步解答法”。

    1.仔细审题

    所谓审题,实际上是应用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审题是解题的前提,见题后,先要仔细看懂题目,正确理解题意,然后再思考可从哪几方面进行回答,也即是理清答题的思路。不同类型的试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与规范要求,只有审题仔细,才能做到回答切题、正确、规范,不致造成错漏。

2.回忆地图 

    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按照正确思路,逐步在脑海中回忆、再现与题意相应的地图,再将正确分析出的内容落实在地图上。大多数学生对这一步骤往往不加重视,究其原因,是由于平时忽视了知识与地图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经常给学生储备一些必要的地图知识,使他们在回答问题时能迅速再现相应的地图,从而确定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3.写好提纲

    在完成审题与忆图之后,对于问题应当如何解答已经有了头绪,这时就可以写好简略的提纲,以克服想到什么就答什么的缺乏逻辑的现象。

    4.详细回答

    答题时以提纲为依据,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开头要开门见山,最后要有结论。

    下面以问答题“我国季风气候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有何影响”为例加以说明。

  第一步审题

  答题思路:①本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中部;②本区位于亚热带江淮准静止锋梅雨地区;③本区受夏季风影响大,水、热充足,受冬季风影响较小;④季风影响下的特殊天气现象对本区的影响;⑤在这些气候条件下形成重要的粮食、农业基地。

  第二步忆图

  在脑海中出现与本题有关的地图(图略)。

  第三步提纲

  (1)先简要说明影响大;

  (2)从本区位置上看,位于季风区;

  (3)在季风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的特点;

  (4)农业气候资源与耕作制度、农产品之间的关系;

  (5)特殊天气对农业的影响。

  第四步详答  

  在季风影响下形成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气候,对本区的农业发展和农业基地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的中部,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25~35度,属亚热带。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7月在28℃以上,积温4 500~8 ooo℃,热量充足,因此无霜期较长,可达240~300天。本区近海,降水丰沛,大部分是湿润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大多在1 ooo毫米左右。雨热同期,对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作物一年可二熟或三熟,形成了以水稻为主的重要粮食基地。“麦垄花”是本区一种重要的耕作方法。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麻和蚕丝生产也较为突出。

由于夏季风年际变化大,对本区农业生产的丰歉也带来很大影响。夏季风强度适中,梅雨及时,雨量适中,有利于农业生产;夏季风势力过弱,梅雨季节延长,将出现涝情;夏季风势力过强,雨区很快北移,又将提前出现伏旱,加强旱情。

如果冬季风增强,就将增加寒潮次数,加强寒潮势力,给本区带来频繁的霜冻和“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使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减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