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偶得(3):“朕即国家” 法国的路易十四甚是自大,自称是“太阳王”。他有句名言,中文一般译为:“朕即国家”。但这句话的翻译却有点“自作多情”:(1)法语似乎没有“朕”这个词。(2)路易十四作为一个“king”是没有资格自称“朕”的,他应该说“寡人即国家”才对,称“朕”的应是拿破仑。(3)有一位翻译家指出,路易十四的法语发音是法国一种较“土”的方言,而不是“巴黎音”,故此话应译作:“饿就是国家”或“俺就是国家”才真切。 但路易十四一定同意“朕即国家”的,什么“饿”呀、“俺”呀,对于一位国王,不是太滑稽了吗?王之威严何在?但这四个字的含义可不简单,微妙的很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和“朕即国家”不是一回事吗?不是的。前者强调的是“王”对于国家的合法占有,是极易使人反感的:凭什么我们的“土”都是“王土”,我们都是“王臣”啊?而后者说“朕”和国家是一回事,换言之,“朕”是个八爪大章鱼,是台超级电脑,,是旗帜、舵手、领袖、主教、董事长、总司令、法官、检察官、警察、学者、艺术家、老师、父亲、兄长的集合体。“朕即国家”强调的是“朕”和国家的高度融合,“朕”对于国家的极端重要性以及“朕”对于国家负有的重大“义务”。 中国与此最为近似的观点表达,首推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当时曹丞相外有孙权、刘备捣乱,内有“拥汉派”造他的谣,说他想篡位(他是想篡位,可当时并没想。),于是急忙忙出来辩解,遂有此文。曹操写诗作文,气魄大,有话直说, 不但帝王、权臣、独裁者有此情结,中国的“士”也有此情结:“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比比皆是。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也唱道:“将军那!不念萧何念生灵!”仿佛公鸡不叫,太阳就升不起来;没有鸡蛋,就做不成槽子糕;没谁地球就不转了。 吾之民族,亦有此情结。当初毛主席逝世时,多少人哭得像泪人儿似的:“毛主席死了,这以后可怎么办那?” “朕即国家”:“假公济私”之典范,“强盗逻辑”之极致。路易十四!我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