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本培训之 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张瀚)

 新的每一天 2010-08-15
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张瀚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a和B射线的发现者看见他的学生整天呆在实验室里工作,问他: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   
肖川先生说过:“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代表就一定要我们教师成为教育专家,成为学者。只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教学思路即可,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出自己的风格。
    思想的深度,成就事业的高度,决定生命的长度。在小课题研究中,我们需要深度思考,要考虑问题抓关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总结经验找规律。

1.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案例:“站起来就说”
顾老师任教初三语文,最近为班上的学生不愿发言而大伤脑筋,的确,那样的课堂常常如入“无人之境”。经过一番思考,顾老师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课堂时间紧,发言机会少,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挫伤。于是,顾老师根据《中国青年报》文章的启示,尝试“站起来就说”。他对本班学生做了一个征求意见调查,54%的支持率让他颇感欣慰。然而真正实施起来,竟无一人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在征求部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顾老师感到光凭“激励”还不行,还得“强迫”,于是他又公布了一项新规定“每周每个学生语文课上主动发言不少于两次;凡少于两次的学生必须当众唱歌,必要时还得‘请家长’……逐周累计发言次数,奖励前三名。”此举见效显著,课堂气氛随即“活跃”。然而,顾老师很快发现:少数同学是前半周看热闹,后半周胡乱找几个问题提提,答答,完全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顾老师采取了“要点提问法”、“即时提问法”,对那些一堂课上一次都没主动发言以及心不在焉的学生突然提问。伴随着这样的“软硬兼施”,学生们的强迫感日渐消失,慢慢习惯了“站起来就说”的形式。
案例:    与克隆作业过过招
任教五年级语文的王老师,意外发现本班部分学生有长期抄袭作业的现象。她控制住了自己的恼怒,先是不动声色地与个别学生接触,了解具体情况。然后,她决定与“克隆作业过过招”。
王老师首先设置了专题作业评讲课。评讲课上她先表扬了所有语文作业全对的学生。然后让这些学生当小老师,为大家作解题示范,几个抄作业的学生自然就“挂黑板”了。尽管在座的学生多心知肚明,但王老师仍未解开真相,这让“抄手”们十分愧疚。
接着,王老师又组织学生们自编自导中队会“诚信为金”,大家通过讲故事、演话剧、夸典型、表决心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和增强“诚实守信”的意识和信念。
更为重要的是,王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出针对性改进。首先,她在班上建立了学习互助小组,引导学生们积极、正确地对待学困生并给以学习援助;其次,她在平时的新授课上,特别留心学困生的表现,有针对地调整教学节奏;再次,她在作业批阅中增大了面批的分量,更加关注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孩子们渐渐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诚挚关心,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以上案例就是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就是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小课题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由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小课题的特征:
    “属己”:小课题研究不是为了构建理论,也不是为了发现规律,而是教师自身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美好愿望,又包括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成长动机,是教师应对“专业困境”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姿态,因而具有鲜明的“属己”特性。
    真实:小课题源于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比如“怎样用表演提高作文评讲课实效性”“如何解决学生抄作业的现象”,等等,也许这些问题似乎有些小家子气,无法立项,但它们恰恰是众多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遭遇的最为迫切的难题,是常常困扰着教师、影响着教师顺利组织教育活动的现实问题,其中的价值与意义也只有教师自己方能真切感受.因此,它是真问题。   
    微观:小课题着眼于“小”,以“微型”彰显特色,它的切人点和开口都很小,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点”以及某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涵。由于切口小,一个教师或一个课题组可以同时研究几个微型课题;由于切人口小,所以能跟具体的教育教学融为一体,更加适合一线教师。
    即时:一方面,小课题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根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偶发性、情境性,常常是不约而至的。另一方面,微型课题在研究周期上很灵活,不受时间限制,一周、一个月,时间周期不等,方式上根据实际需要随机应变,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我的事情,我做主”。
渐进: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默会的、多元的生成行为,是教师实践智慧不断丰富的渐进过程,其成效(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隐性的成果)大多难以在短时间内显现,更难以凭借传统的标准进行量化考证。所以,更需要教师拥有一种平静的心态、一种务实的品质、一种坚持的毅力。只有如此,才能将真问题做成真研究;从小问题闯出大天地。
 
2.小课题研究的选题
 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课题研究,就是以“问题”为核心,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搜集材料,观察试验,研究推理等,寻求解释的方法,探求解决的途径,最后达向未知彼岸的过程。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问题的讲解、后进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课题的价值有赖于有效的反思。面对转瞬即逝的问题,不仅要知晓正在发生什么,寻求何种可行的解决策略,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入探究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呢?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选题:
(1)“遗憾”中选题
可采用问题分析法确定课题。
操作步骤:
①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在哪些方面?
②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是什么?
例:某数学教师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满意,学生学习能力不强,想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展开研究。
主要表现:不会自学,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等。
主要原因:自学能力不强。
可能办法:预习(能力、方法)、数学语言能力培养、开展课外阅读等。
课题: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研究
      小学生数学预习方法指导研究
      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研究
例:后进生转化问题——辅导中发现收效不大,甚至辅差辅差越辅越差问题。在辅导中观察他们的情绪态度,发现他们极不情愿。几科都差,本来就贪玩,现在几科老师轮番轰炸,他们当然吃不消,有抵触情绪。提出转思想,转情感,转方法,转基础等想法,在教学中实验,果然有效。最后总结成论文。
(2)热点难点中选题
热点是大家都在关注的问题,难点是大家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是选题的重要来源。
可采用问题分析法确定课题或问题分解法来确定课题。
问题分解法,就是对问题进行分解,寻找到可以研究的问题。作文内容研究例子。
例:自改作文课题研究(略)。
(3)“得意”中选题
即在自己做得最好的地方去寻求新的生长点,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可采用经验聚焦法确定课题。
操作步骤:
①寻找成功之处;
②成功经验聚焦。
例如:一位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有成功之处,学生很自觉,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总结经验:班风好、学生自理能力强、小干部作用发挥好等。
    聚焦:班风好(班级文化建设)
引领阅读——源于给学生读故事。凡是老师读过的书,马上被借阅一空,只要是老师读过的书,他们就读得特别起劲。我从中总结出读书是需要引领的,一本本优秀作品好比是一座座宝藏,学生不知到里面是多么瑰丽。只有老师把他们带进去,他们才惊喜地发现:啊!这么美!我们开展大声朗读和图书漂流活动就是建立在这个认识基础上的。人的行动是需要引领的,读书看推荐文章,别人介绍,购物看广告……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选题好像是选种”,像教练员选“苗子”。为了选好题,建议老师们进行这样的思考: 我的教学困惑,我的教学问题究竟是什么?哪些是真问题?哪些是有研究价值的好问题?
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下列要求:
(1)选新不选老
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不是不可以研究,只是这种研究有重复之嫌,比如说“多媒体手段出现的时机”这一课题,其实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相关的经验介绍、论文也很多,什么创设情境的时候出现;激发兴趣的时候出现;解决难点的时候出现;化抽象为直观的时候出现等等。我们只要学习下就可以了,没必要再搞重复建设。
(2)选易不选难
我们刚开始起步,不妨选择相对比较熟悉,也比较容易操作,容易搜集素材的课题进行研究。比如说:“拉近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相对就容易操作。而如果是“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有效实施”相对来说难度就比较大。
(3)选小不选大。如何把作文内容写具体例子。运用想象和联想——写好三步句,作文更美丽。差异教学太大,分解建立若干个子课题开展研究。比如: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针对学生差异进行有效教学辅导;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发展性评价;差异教学中分层教案的编写;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及对学习的影响……
(4)选择自身所擅长的领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每个教师都有自身优势和弱势。在做小课题研究时,我们注意扬长避短,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来进行研究。那些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更容易研究成功。
(5)选择自身不擅长的领域
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我们的教育行为,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与上面的研究反其道而行之,我越是怕什么,欠缺什么,越是要通过课题研究改善它。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比较薄弱,不妨就研究“改善课堂提问行为的策略研究”。通过研究,逐渐发现在课堂中教师提问的密度如何把握,什么时候提开放式问题,什么时候提封闭式问题,提问应以知识内容为中心还是应以人为中心,提问用长句好还是短句好,等等。
3.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进行小课题研究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课题研究,就是以“问题”为核心,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搜集材料,观察试验,研究推理等,寻求解释的方法,探求解决的途径,最后达向未知彼岸的过程。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问题的讲解、后进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课题的价值有赖于有效的反思。面对转瞬即逝的问题,不仅要知晓正在发生什么,寻求何种可行的解决策略,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入探究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第二,收集资料。进行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让教师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小课题研究非常重要的一步。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第三,实施研究。教师要先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采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应特别强调,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记录、反思和总结。要特别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注意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
  第四,总结提升。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写出来。斯腾豪斯指出,私下的研究在我们看来简直称不上研究。部分原因在于未经公开发表的研究得不到公众批评的滋养,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将研究视为一种共同体的活动,而未发表的研究对他人几乎没有用处。
    第五,指导实践。就是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这是小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这是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改进。
4.小课题研究常用方法
小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同时,选择叙事研究、案例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开展研究。由于所取样本小,其结果一般不用数量统计处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较。
(1)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教师以类似于写故事的方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生活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和发人深省的教育事件,并分析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感悟理解。“叙”就是叙述,“事”就是事件(故事),“研究”就是追寻事件(故事)所蕴含的意义。因此,教育叙事研究其实就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2)案例研究
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含有问题和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上海教科院张肇丰)教学案例可以在叙事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着某个教学中的主题展开,构成可供他人讨论、学习的教师培训(或个人研修)材料。
(3)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搜集和分析文献资料而进行的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进行研究。要考虑你的课题会与前人某些问题的研究有关。前人的研究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我们应当研究这些文献,利用这些文献,可以使自己的研究更加充实,更加具有理性和权威性,从而也就更加具有说服力。
(4)观察法
 
是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我们应该掌握一定的观察技术。如在观察前要拟订好详细观察提纲,制定观察的标准、记录表格、速写符号等;观察过程中记录要及时客观、简单明了,也可借助于摄像机、录音机等,更精确地记录下观察对象的各种情况;观察后要及时处理观察的材料,做到数量化、系统化,为日后撰写研究报告做好充分准备。
   (5)调查法
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搜集有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事实,并形成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5.小课题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
研究报告、论文不是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唯一表达方式。中小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科研的现实场景之中的。其研究可以有更加灵活的研究表达方式——日志、叙事、案例、反思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上面已有介绍,下面简单说明教育日志和教学反思的做法。
教育日志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是用语言符号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为,记载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意识地表达自己。通过撰写教育日志,教师可以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美国学者布鲁菲尔德认为:“反思性实践过程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是怎样思考和工作的。” 教育反思的类型很多,有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即时反思与延时反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等。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 )小课题研究使这种理想正在变成现实。“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不再是一句空话,而且它必将催生一批科研成果的诞生和科研骨干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