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夕节”为“中国情人节”不妥

 羊的狼 2010-08-16
冯骥才:“七夕节”为“中国情人节”不妥 应称“中国爱情节”

    16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不少人都习惯将这个节日称为“中国情人节”,精明的商家更是趁机喊出“中国情人节”的口号纷纷促销。民俗专家表示,将“七夕”称为“情人节”是对这个节日的误读。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按照民间传说,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双方对爱的承诺,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这是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种感情。因此将“七夕节”称为“中国情人节”并不妥当,如果非要给一个什么称呼的话,我觉得应该称它为“中国爱情节”。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教授王来华表示,七夕节的含义还歌颂家庭中永久稳固的感情,歌颂心灵手巧等劳动品质。在对待七夕节时,没有必要将其与西方的情人节简单类比,而应学会在这个节日中挖掘出属于自己的精神符号和文化基因,以便让这个古老的节日得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王来华还介绍说,七夕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还叫“双七”“香日”“星期”“巧夕”“女节”“兰夜”“小儿节”“穿针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姑娘、妇女们重视和喜爱的日子。七夕乞巧的习俗,起源于中国汉代,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相结合。

    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同七夕节一样,中国很多传统节日都是“重日”,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农历九月九为重阳节。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表示,“重日”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长此以往演化出了许多“重日”节令。

    为了对这个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加以保护,让更多的人尤其是为青年人知道和了解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2006年,“七夕”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周润健、蔡玉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