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级病菌到底会不会致命啊?

 御宅熊猫 2010-08-17

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从美国东部向西部蔓延,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以及洛杉矶、旧金山附近的几所学校已有数名学生被感染。它是因为滥用抗生霉素而产生的恶果.
目前,在美国国内正呈蔓延趋势,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严重感染这一病菌。专家警告说,MRSA在美国每年致死的人数可能超过艾滋病。
MRSA自1961年被发现后,到80年代后期就已成为全球发生率最高的医院内感染病原菌之一。全世界范围内,目前能够被证实对MRSA有效的只有万古霉素。因此,MRSA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解决感染性疾患的第一位。
MRSA感染情况过去只发生在医院内,而如今这一现象已经逐渐扩散到监狱、体育馆等医院以外地方。
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存在于人体皮肤、毛发、鼻腔、咽喉黏膜以及化脓的伤口,极易经由人体污染食品,是食物中毒案例中常见的致病菌,它能引起深度感染,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炎症。这种病菌对抵抗力较差的老人或婴幼儿有致命危险。由于人们长期滥用抗生素,一些金黄色葡萄球菌已具有抗药性,因而有“超级病菌”之称。

和病菌较量的艰难进化

  很让人吃惊,组成我们每个人的细胞中十分之九都是细菌。细菌觉得自己有资格住在人身上。它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它们进化经历的时间是人类的整整2000倍。老祖宗留给了它们最好的遗产,它们每20分钟左右就分裂一次,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存活。一个人口腔里的细菌比地球上曾经有过的人还多。它们多数是好“人”,相对而言有害菌的种类很少,但是这少数细菌导致的破坏却是惊人的,因之而死的人数很多。

  “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惟一竞争者就是病菌”,诺贝尔奖获得者莱尔德堡格说过这样有点耸人听闻的话。病菌曾经君临一切,恐龙时代的鸟类化石有感染细菌的痕迹,有人甚至指认它是大灭绝的凶手。距今700万年的人类祖先遗骸中也毫不例外地留下了病菌引起的脓肿。在没有抗生素以前,人类凭借自己的免疫力和各样的卫生措施抵御着病菌一波一波的攻击。人们相信神医希波克拉底的“天火”使希腊人彻底消灭了雅典的第一次大瘟疫。印加帝国几乎被西班牙人的欧洲病菌消灭,而欧洲人则挺过了东方老鼠带来的黑死病菌。

  其中一种病菌,侵袭性A族链球菌曾经以猩红热和产褥热之名毒杀上百万人类,直到抗生素出现,病菌被逐一杀死。二战过后,它们突然消失了,抗生素统治了微观世界,病菌与人类的较量暂时以人类完胜结束。正当人们快要忘了这种病的时候,1994年,英国一张报纸刊的头版文章又再引起人们注意——《食肉细菌吃掉了我的脸》。文章的开头是:“A族链球菌,可怕的食肉细菌又回来了。”

  重新出现的A族链球菌已经变得极具攻击性,它侵蚀人体组织,产生剧烈的毒素,吞食健康肌肉,不等抗生素发生作用就置人于死地。和它一起出现的是强大的同盟军——同为“超级病菌”的MRSA和耐药性结核杆菌。事实证明,对一种细菌的明显胜利实际是对另一种细菌的邀请。人类半个世纪以来一直相信疾病从根本上是可治,这种不可治愈的致命疾病的复苏终于使人震惊,抗生素已经走向末路。失去抗生素的守护,近半个世纪来被抗生素宠坏的人们怎么面对这局面?

  药物疗法有待发展

  有人希望找到新的药物。生化学家弗洛伊德·罗姆斯伯格(Floyd Romsberg)发现,一种LexA蛋白可以抑制细菌的SOS应答——这是细菌自我防御的措施,它们会将受到的损伤作为突变的起步信号——而抗生素环丙沙星会引起LexA蛋白的剪切。一旦LexA蛋白被剪切,大肠杆菌中的三种DNA聚合酶就开始制造突变,让细菌迅速产生耐药性。这导致人们用环丙沙星治疗痢疾病菌的同时,大肠杆菌会突变产生耐药性,并通过基因交换传给痢疾病菌。“这对于细菌来说,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利用这种能力,细菌就可以通过控制进化,抵抗来自抗生素的攻击。” 罗姆斯伯格研究了一种氟喹诺酮小分子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直接干扰病菌的DNA聚合,阻止突变发生。但这种方案,能否防止对其他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是否会降低抗生素对其他细菌的药效?对这些问题的解答,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专家们也一直表示担心。它们是完全人造的药物,在自然中没有任何替代物,不能完全确定它们对自然人体产生的影响。尤其是这种药物直接攻击染色体和DNA,错误攻击人体导致遗传变异的危险性很大。“我倾向于使用完全天然的抗生素。”一位药物专家说。

  实际上,除了喹诺酮,所有抗生素起初都是天然的。南新泽西州一个沼泽地里的昆虫就贡献出了第一种天然抗感染药物。链霉素来自土壤细菌,青霉素来自面包霉菌,在二战期间人们甚至能从伤员的尿液里直接提取青霉素。但人们也注意到,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来自细菌或真菌,为什么不考虑那些进化阶梯上比它们更高等的生命体呢?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米歇尔·扎西洛夫教授在角鲨的胃部内发现一种抗菌性很强的奶状液体,将它命名为角鲨素。他认为这种液体能杀灭细菌,甚至能防止癌症和艾滋病。但遗憾的是,至今也未能提炼出角鲨素中的有效成分,不能大规模应用到与病菌作战中。

  还有人在进行更绝的研究。“纳米生物”公司的带头人、密歇根大学的詹姆斯·贝克尔教授想用一些泡沫把病菌细胞弄破。他制造了一种大豆在水中的乳化液,弄出些类似像醋的表面漂浮的小油沫一样的东西。但贝克尔的泡沫直径只有1纳米,相当一根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当它们和细菌膜或病毒表面的脂肪成分接触时,泡沫会以纳米爆炸的形式释放能量,把病菌的微生物组织分离开。唯一的问题是,它无法伤害较大的人体细胞(相对纳米泡沫它们太巨型了),但对较脆弱的红细胞和精子细胞会产生伤害。“这些东西都不能大规模用做抗菌药,看上去更适合作避孕药。”贝克尔的反对者如此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