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诗词中抽象词语的形象化表达(修改稿)——代发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

 昵称191190 2010-08-17

古典诗词中抽象词语的形象化表达(修改稿)——代发

古典诗词中抽象词语的形象化表达

    内容提要:纵观我国文学,古典文学可以说是其中的精华,而古典诗词可谓精华之精华。诗歌语言又是形象思维的结果。形象化、析字炼句、意境美是古典诗词的一大特点,而对时间词、速度词、距离词等抽象词语的锤炼,使之具有形象性,是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从语言学中语用的角度分析古典诗词中抽象词语的形象化使用,也可找出其中存在的某些规律,体味诗人的炼字艺术,更加深入地领略其中的意蕴。
    关键词:抽象词;时间词;速度词;距离词;形象化

Abstract Words and Expressions Visualized Expression in Classical Poetry
                              
    Abstract: Looks over our country literature,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can be said to be the best, and the classical poetry is the essence of the essence. The poetry language is the result of thinking image. The visualization, analyzes of the character to seek the right phrase and good ideal condition ar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a classical poetry, but to the time-word, the speed word, the distance word ,such abstract words and expressions temperance, enable it to have vivid, which is the important method of the ideal cond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s, language used in classical poetry of the vivid use of abstract words, the existence of certain laws which can be found, the chain of words read poet arts, the likes of which more in-depth subjects.
    Key words: abstract word; time-word; speed word; distance word; visualization

    诗歌创作采用的是形象思维,许多逻辑思维中的抽象事物、现象、行为、性状、数字等,一旦进入诗歌语言,便被赋予形象化的特征,往往会变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产生一种颤人心扉的艺术魅力,使人在一幅幅动人画卷中,流连忘返。如在诗人的笔下无形的“愁”成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喜”则形象表达为“初闻涕泪满衣裳”;抽象的速度之快,就变成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等。言语表达技巧的锤炼又是古典诗词之所以流传至今,历久弥新,让人回味无穷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抽象词语的形象化表达在古典诗词中随处可见,不胜枚举。那么诗歌语言是如何将抽象词语形象化的呢?本文试从其中某一侧面以表达时空的词语为例粗略说明语言的形象化问题。
    这里的时,侧重于纵向方面词语的研究,主要包括时间词及速度词;空,侧重于横向方面,主要涉及距离词的形象表达问题。
   古典诗词的表达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而时空的纵横两方面是构成诗词意象,营造语境的重要因素,抒情言志的同时,意境美是诗词作者的追求。诗词意境的创造要涉及时间、速度、空间、距离等要素的形象化表达问题,现从唐诗宋词中选例加以说明,粗述其中的某些规律。
    一、 时间表达的形象性
    古典诗词中,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直抒胸臆,都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这就必然涉及时间要素,而时间本是一个抽象的意义范畴。子时、丑时、寅时、卯时等都是对一天内时辰的划分,一月三十天,一年十二个月等,诗人适应诗歌言语表达特点,往往将抽象的时间表达形象化,给人以具体实在的感觉,让读者在诗人所营造的时间意境里感悟领略其中的意境美,产生共鸣。具体而言,时间表达的形象化主要通过以下艺术手法来实现:
    (一)利用能够充分体现时间的事物来显现时间
    世间万物,都或多或少地遵循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四季轮回中,如春之柳絮、夏之鸣蝉、秋之黄叶、冬之白雪;一日之中,如昼之朝霞、夕阳,夜之寒星、圆月,诗人往往抓住这些能够充分体现时间的事物,来显现时间,以给人具体、形象之感。例如:
① 城中桃花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
②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李龟年》)
③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④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⑤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⑥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崔涂《除夜有怀》)
⑦ 大漠风尘月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岭《从军行》)
⑧ 晓月过残垒,繁星过故关。(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⑨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⑩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例①用城中愁雨的“桃花”、溪头的“荠菜花”进一步来渲染春天。例②用“落花时节”直接代指春天。例③用“落花”及“归燕”来表明暮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的惋惜。例④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点明暮秋。例⑤用“白鹭飞”、“鳜鱼肥”写景状物,生动清新,描绘了一幅春天江南水乡的生机盎然的美丽图画。例⑥用“残雪”表明除夕夜所处的季节;例⑩中“寒蝉”表明冷落清秋时节。这些都是用只有在特定的季节内才会出现的事物或现象来点明季节,既使抽象的季节具体化形象化,又增添了诗词的诗情画意,给人以无限的美感。例⑦中“月色昏”、例⑨中的“一片月”都是用特定的时间中的现象描写时间,同样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修辞目的。例⑨月光笼罩着整个长安城,家家户户捣衣的砧声如同多声部合奏一般此伏彼起。视觉意象的空明辽阔,听觉意象的恢宏共鸣,无人能够逃出这支缠绵悱恻、弥天塞地的乐章。更有那吹不尽的秋风从远古吹向未来,千百年间风中传送着同一种情感:“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所有思妇共同的心声。例⑧中的“晓月”、“繁星”不仅使“过残垒”、“过故关”的时间形象化,而且还显示了时间的变化,使一个平贼后急于送人北归日夜兼程之人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二)用摹状词语来摹写时间
    事物的发生、发展,某种性质、状态的具备或消失往往要涉及时间,并且有些事物的发生、发展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内才得以进行,某些性质、状态只有在特定时间内才得以具备或消失。诗人往往通过对这些事物的发生、发展,通过对某种性质状态的摹写来体现时间,以达到将时间表达形象化的目的。如用坚冰消融、草木萌发摹写春天,用荷花盛开、群蝉鸣唱以状夏日,用树叶凋零、大雁南去以示秋末,用雪花飞扬、腊梅绽放以显严冬;用繁星渐稀、东方泛白表示天将拂晓,用鸟雀归巢、牛羊下山表示天色已晚,用蜡炬已残、月上中天表示时已深夜等等。具体例如:
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②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眼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③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④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⑤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⑦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鹊踏枝》)
⑧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⑨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依仗候荆扉。(王维《渭川田家》)
⑩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声查子》)
    例①渭城的“朝雨”刚能浥清晨,客舍柳色青青又新,例②中“小雨润如酥”,草色眼看近无,这两例通过对雨和草柳的描摹,展示了初春已到,使人感受到春的脚步,嗅到春的气息。例③“桃红”、“柳绿”、“花落”、“莺啼”说明季节为春天;例④用“花褪残红青杏小”,“枝上柳绵吹又少”示时值暮春时节,例⑤将鸭、河豚写入诗中,将春天的景色描述得栩栩如生,写出了寻觅到春天的兴奋表情。例⑥对莲叶“无穷碧”荷花“别样红”的描绘,“无穷”、“别样” 的浓彩重抹,来示盛夏之景。例⑦“槛菊、兰、露、罗幕轻寒、燕子飞去、西风凋碧树”表明是秋天,而明月又表明是夜晚。这些都是用特定时间内事物的发生发展或事物性质状态的具备、消失来摩画季节的,即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例③“宿雨”、“未扫”、“山客犹眠”说明时间为早晨。例⑧“鸡声茅店月”、“板桥霜”,不仅显示了天亮前的征候,鸡鸣,天快亮,而茅店月说明离亮还有一段距离,一个“霜”字又体现了秋天这个季节。例⑨“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说明天色将晚,例⑩“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表天已黑 。这些都是通过特定时间内事物发生、发展及性质状态的描述来表达时间的,均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的目的。
  (三)用相同景物的重现代替抽象的时段
    大自然总是有规律的运行着,有些景物或现象的重现具有周期性,如花开一次为一年,月圆一回三十日,日的重升需一天,昼夜交替,月缺月圆等等。于是诗人便用这些景物或自然现象的重现来代替时间,表达时段既有虚指亦有实指,使抽象的时段表达形象化。例如:
① 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曾布妻《菩萨蛮》)
②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刘皂《渡桑干》)
③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年花开又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④ 别后几番明月,素峨应销魂。(晏几道《清平乐》)
⑤ 曲罢翠帘高卷,几回新月如钩。(晏几道《清平乐》)
  例①“柳绵飞”,例③“花里”、“花开”都是春天特有的景色,例②(落)“霜”是秋末特有的现象,诗人先是用这些景色或自然现象代替季节,然后由季节代替时段“年”。在前加数词表示“几年”,“三见柳绵飞”即三年,“已十霜”即已十年。例④空中有“明月”,是农历十五前后的夜景,例⑤的“新月如钩”是农历月初傍晚时的景色。“几番明月”、“几回新月如钩”都是表示几个月或虚指较长一段时间。这些都表达了离别相思之情,感叹离别时间的漫长。不论是例①的“三见柳绵飞”、例②的“已十霜”也好,还是例③的“几番明月”、例④的“几回新月如钩”也好,诗人都是利用相同景物或现象的重现来代替时段,以达到将时段表达形象化之目的的。
   (四)利用不同景物的更替将时间的推移形象化
     时间是由过去、现在和将来构成的一个系统,并且总是处在不断的推移过程中,从而使景物在推移中发生更替变换。诗人抓住景随时变这一规律,为了将抽象的时间推移具体化,往往借助对不同景物之更替的描写来实现这一目的。例如:
①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② 正值春光二三月,两两燕穿帘幕。又怕个、江南花落。(辛弃疾《贺新郎》)
③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辛弃疾《汉宫春》)
④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擒锦,朝露团团。(苏轼《沁园春》)
⑤ 钟送黄昏鸡报晓。昏晓相催,世事何时了。(秦观《蝶恋花》)
⑥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
例①中“桃花净尽菜花开”,桃花与菜花的依次凋开写时间的变化,诗人也借此喻人事变迁,讥讽了当年红极了一时而今已不知去向的守旧人物,借喻使用巧妙得当。例②诗人由二三月的“两两燕穿帘幕”这一景色,生出了“江南花落”的担忧。“江南花落”是暮春时的景色,表明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无限留恋之情。例③用“花开”、“花落”、“塞雁先还”等不同景物的更替,代表时光的流逝。例④通过“灯青”(灯暗)“鸡号”、“月华收练”、“晨霜耿耿” 、“朝露团团”等一系列景物的变化的细腻描绘说明时间的推移,黎明的到来,例⑤用黄昏时的钟声及拂晓时的鸡鸣两种景物的更替表明时间的推移之迅速,并由此发出了“昏晓相催,世事何时了”的感叹。例⑥。“昨夜雨疏风骤”到“卷帘”表明由昨晚到今晨的时间变化,同时“海棠”、“绿肥红瘦”又表示晚春。以上几例,都是诗人用不同景物的更替表现时间的推移,受到了较好的化抽象为具体的修辞效果。
  (五)利用节日与节气的特殊关系将时间的描写具体化形象化
   我国古代的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追溯到《夏小正》《尚书》。从节日中我们可以得到时间、季节的信息,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反映了乡土人们的季节感和生活节奏。历代文人雅士,诗人墨客往往在节日期间抒情达意,并对一些节日寄予特殊的情感,所以通过节日抒写时间,亦可使时间表达形象化、具体化。例如:
①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③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④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⑤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
⑥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
⑦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声查子》)
例①中“入春才七日”照应题目《人日思归》通过人日节表明是初春时节。例②、例⑤中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三月初,雨、杨花亦点明时间。例③中的寒食是清明的前一天,都是具体时间,飞花、东风、斜柳等景物描写,也都使时间表达形象化。例④中雁来、梨花落是新社、清明特有的标志性景物,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以此写春天形象具体通俗。例⑥于重阳节欢乐的气氛中表达深沉的有过之情。例⑦“去年元夜”、“今年元夜”(元夜指元宵节正月十五日夜)表具体时间,花市、明月与灯都是元宵节的风俗,通过节日的周期重复表达了对过去的留恋,对境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悲伤。
    通过节日写时间,不仅使抽象的时间表达具体形象,更能表达情义,使离愁别绪,异地思归在节日中显得更为浓烈,深切。
    二、速度表达的形象性
  (一)利用体现速度的事物来显现速度
  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处于绝对静止的状态,而是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运动变化构成了事物的存在,运动就必然表现为一定的速度,江之流水,长滴之宫漏,人之白发……诗人用这些充分体现速度的事物来叙写,给人以具体形象之感。
①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秦观《望海潮》)
②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白居易《长恨歌》)
③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朝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赵和德《宫怨》)
④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⑤ 古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⑥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例①中用“归心”随流水表达归心之切。例②中用“钟鼓”(宫中报更的钟鼓声)声的迟迟,写长夜之慢,悠思难忘,例③中的“宫漏”(宫中计时之用的漏子)长滴说明夜之长,速度之慢,慢慢长夜,哀怨何时能了。“长门”指冷宫,表现了宫女失宠后的寂寞孤单,表达了作者对宫女生活的深切同情。例④头已白 例⑤“早生华发”例⑥“猿声催白发”表明人已暮年,人生易老,表达了岁月流逝而又功业未就或报国无期的遗憾心情。以上这些无论是流水,宫中钟鼓宫漏,还是华发已生,都使速度的表达形象化。
   (二)用摩状词来摩写速度
    事物在运动变化时总是表现出一定的形式、状态,通过运动形式的多变来表现速度。诗人通过描摹这些运动形式或状态来体现速度,以达到将速度表达形象化的目的。用马奔写步伐之快,用流水比日之短暂,以光速喻时间之快……具体例如:
① 长安回望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② 十里一置飞尘土,五里一堠兵火催,……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苏轼《荔枝叹》)
③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凉州词》)
④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⑤ 十年一别流光速,白首相逢。莫话衰翁。(欧阳修《采桑子》)
⑥ 红颜感暮花,白日同流水。思君若孤灯,一夜一心死。(施肩吾《杂古词五首》)
⑦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⑧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例①中的“红尘”(马奔跑时扬起的尘土)说明马奔之速,例②中“飞尘灰”、“飞车”、“催”、“新采”都说明运送荔枝的速度之快,借此讽刺唐太宗、杨贵妃贪图享乐、劳民伤财的行为。例③“春风不度”,以拟人的手法摩写玉门关的春日之迟 、之慢,表达了边塞生活的苦寒。例④刘郎为“秋风客”,说明人来去匆匆,如风中过客。“夜闻马嘶晓无迹”表现速度之快。例⑤用“流光速”形象的说明了时光易逝,转而白首,例⑥“白日同流水”也表达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遗憾,但是思念依旧,以“若孤灯,一夜一心死”表达相似之苦。例⑦因“草枯”而“眼疾”,“雪尽”而“蹄轻”的正衬手法形象摩写速度,巧妙写出了观猎的愉快心情。例⑧用“马蹄疾”、“一日看尽”写登科后的得意心境。这两句诗成功地塑造出了潇洒得意几近颠狂的书生形象。
    (三)通过时间的推移或事物的渐变形象表达速度
    时间的逐步推移和事物的渐变也是体现速度的重要方面,诗人常把抽象的时间或事物的渐变的形象化描述寓于速度表达中。例如:
① 秋阴时晴渐向瞑,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周邦彦《关河令》)
②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杜甫《新婚别》)
③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④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社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朱淑真《蝶恋花》)
    例①通过“秋阴”变“晴”又“天暝”,及“听寒声”又“无雁影”的变化形象的写出了时间景物转移之快,旅人在尽力捕捉安慰,然而这些安慰总是一个接一个的失去,剩下只有凄冷、寂静与孤独。例②“暮婚晨告别”通过早晚对比些时间过得快。例③用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变化形象的写出了时光流逝之快,抒发个人感慨。例④通过描写“垂杨千万缕” 的早春到“飘柳絮”的仲春,再到“绿满山川”的晚春之景,及由系春、随春、到送春的心理变化,有层次的表现了作者对春去之速的惋惜。
    (四)利用一般抽象数字的特殊使用表达速度
    抽象的数字使用往往给人以单调、平淡、枯燥、乏味之感,古典诗词中,诗人往往对数字采用一些特殊处理,运用对比、夸张、比喻等多种手法,使数字表达具有形象性,文词生辉,情趣盎然。诗词中的数字一般又都是虚指的。具体例下:
①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②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③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④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二首》)
⑤ 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叹奇。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对酒落日后,还家飞雪时,北堂应久待,乡梦促征期。(岑参《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
    例①“千里”虚指由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一日”说明短暂,两者作悬殊对比,写出了舟行之迅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遇赦东归时的喜悦兴奋之情;快船快意,令人向往。例②中的“十年”与“一剑”形成对比,以磨剑速度之慢喻写诗之难,表现了苦吟诗派的做诗特点。例③“一别”表达离别之久,“十年”如流水,叹时间飞快。例④“三千里”写故国离宫之遥远,“二十年”写出了宫廷生活的漫长,表达了对宫廷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青春在宫中流逝,不禁“双泪落君前”,例⑤几乎句句写归思之速,“万言”、“无点”、“七步”、“嫌迟”、“还家飞雪时”、“乡梦促征期”均表达了诗人的归家之切。以上几例都是用抽象数字的巧妙运用表达速度的,达到了形象化表达速度的修辞目的。
    三、距离表达的形象性
距离,通常指两地之间的距离,这种抽象有形的距离,也通常成为诗人借此抒发感情的寄托。诗歌的意境美形象化,要求把抽象的有形的距离无形化形象化。因此,在诗词中诗人特别注重对距离词的锤炼和把玩。把有形的抽象的距离变为无形的形象的距离,以此来表达个人的民族情感并赋予一定的哲理意义。距离的形象化表达主要通过以下艺术手法来完成:         
    (一)利用充分体现空间距离的事物或处所来显示距离
    古典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之间的银河,极目无边的天涯海内,寄予离别之所的长亭、古道,烽烟四起的战场边疆,诗人善于运用这些显示距离的地理位置、处所来抒情言志或表达近在咫尺而无以相见的遗憾,或表达相思之苦,抑或是对边塞的忧虑和报国之情。用这些词可以使距离的表达更加形象具体,体现无形之距离。具体例如:
①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雨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②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③ 玉街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④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⑤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例①中“银汉”(银河)把牛郎织女二人的距离拉得很远很远,作者借鹊桥相会来说明距离不是问题,爱情贵在持久,而不必朝夕相伴。从而抒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感叹,在刻骨铭心的爱情前,有距也是无距。例②“海内”“天涯”写四海之内,极目所望无边无际非常形象。这种有形的距离与“知己”“比邻”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证明了友情可以穿越时空的距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友情无处不在。例③中“亭”指古时设在路旁供行人休息的处所。“长亭更短亭”,长亭接着短亭,层出不穷。写出了距离之遥远,归程的遥遥无期、路途的绵绵不绝,借长亭写出了旅人归家之切,形象生动。例④通过“燕然”(山名,蒙古的抗爰山)写出了边疆之远。流露出诗人早日平息叛乱,巩固边疆的愿望,又流露出对久驻边疆、怀念家乡的将士的同情。身在边疆,思乡无期。例⑤“孤村”“ 轮台”使家乡与边疆形成鲜明的对比,形象的表达了距离之远,但在他们的心中始终与国事相连,使时空的有距变成心中“一心为国戍轮台”的无距。例⑥“沧海”“巫山”地理位置表示距离。所爱已失,两人的距离可谓远矣。然而爱之深挚专一让这份美好的情思历历在目。有形的距离更衬托出真挚的爱情,爱无距,思之远。
    总之,以上这些表示距离的地理位置、处所都使友情、爱情、爱国之情的表达更形象、具体。
    (二)通过景物的层层重叠表现距离
    景物的层层重叠给人一种绵长悠远的感觉。可使距离表达形象具体,有形的距离更把无形的距离拉长、拉大。例如:
①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
②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
③ 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又叠。(辛弃疾《念奴娇》)
④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无题》)
⑤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例①“平芜”—“春山”—“人”,不同景物的层叠,依次相推出现,显示出距离之遥远,登高望远,遥念离人,哀怨满怀,这种距离感形象的写出了思念之切。例②“无数山”山山相连,距离长远,阻碍万重,表现了诗人不能亲临战场,报效国家的苦恼。例③用“云山千又叠”表达距离之远,抒发不能和心爱的人相会的怨恨,并借以表达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愤懑。例④“更隔蓬山一万重”,男主人公向难以相见的情人传达心声,表达相隔之远的怨恨,更表无限的相思之情。⑤“秋山又几重”通过重山阻隔的情景把新的别离形象的展现在读者眼前
   (三)利用对立地点的铺排和反义词体现距离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相对而存在,地有东西南北,江有头尾,人有生死,这种对立产生距离,诗人就抓住自然这一常理,通过对立事物的对比铺排来摩写距离,达到形象化的目的,具体如下:
①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②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杨万里《出入淮河四绝句》)
③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④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林甫《长相思》)
⑤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例①用“长江头”、“长江尾”形象的表现两地相隔之远,以有形的距离烘托无形的距离,两情终不变,爱情是没有距离的,因而; “共饮长江水”表爱情无距的乐观情绪。例②长淮近在“咫尺”却要“分南北”南北相对,以有形的近距离写无形的远距离,表达了诗人对中原沦落,近在咫尺而非一国的沉痛感叹。例③用“北海”、“ 南海”,南北两地的相对,写相距之远,相思之切。例④“吴山”、“ 越山”分别指钱塘江的南北两岸的山脉,借青山相对,写离别之距离越来越远,形象具体。例⑤“生死”这一反义词指出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千里”表示诗人与亡妻相隔甚远,感情真挚而深沉。
    四、小结
    古典诗词中,抽象词语的形象化表达是非常多的,本文主要是以时间词、速度词、距离词为例加以说明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而时间速度距离等方面的表达也常常融于一体,交织在一起。例如:“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数重山”表示距离之远。“春风”、“绿”表明时间是春天,“明月”表夜晚。通过“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疑问表达诗人盼归的急切心情,表速度。分开叙述,使得各类词的表述清晰、条理。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第三册). 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发行,1995第3版,858~861
[2]黄伯荣 廖旭东主编.现代汉语(上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75~280
[3]葛成民 李希运 李桂荣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中册). 广西: 广西人民出版社(文选部分),1991.1
[4]周勋初主编.唐诗大辞典.南京 :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9
[5]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新注.西安: 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95、106
[6]梁海明主编.宋词三百首.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9 , 22~30
[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编.唐宋词选.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1 , 51、 85~101
[8]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 225、24
[9]梁宗奎 陈兆福主编.古汉语修辞简论.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8.2 第一版 ,226
[10]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古典离别诗词欣赏.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9
[11]周啸天著.古典诗词鉴赏方法.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12]彭漪涟著.古诗词逻辑趣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13]丁琴海.古诗描写大全.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4
[14]金性尧著.夜阑话韩柳.北京:中华书局 ,2004
[15]骆玉明著.纵放悲歌.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