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泰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gaxxw 2010-08-17

阿泰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是我国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还未完全阐明,治疗缺乏特异性,常导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药物,但只能暂时控制和缓解症状,疗效并不理想,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增多,停药后容易复发。因此,结合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特点,寻找更为理想有效、副作用少的药物成为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用产酪酸(丁酸)的酪酸梭菌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开始引起研究者的重视。阿泰宁的有效成分酪酸梭菌CGMCC0313—1进入肠道能产生大量酪酸,酪酸是结肠能量代谢、再生修复和免疫平衡必需的重要物质。新近的药理实验也证实阿泰宁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最近,免疫学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还可能与肠道菌群长期失调,特别是产酪酸菌不足引起的肠免疫功能功能紊乱有关。具体表现为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下,产酪酸的益生菌不足,而有害菌比例升高,有害菌产生的毒素及脂多糖等对黏膜上皮细胞形成了攻击,肠黏膜上皮细胞受到攻击后首先分泌趋化因子白介素一8(IL一8)等,吸引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中到炎症部位,由黏膜上皮细胞同时分泌的核转录因子也进入了各活化细胞的核中引发级联反应,致使炎性因子异常过度表达以消除炎症因素,但当肠道内产酪酸益生菌不足时,这种过度表达就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造成炎症持续发展,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产生的金属基质蛋白酶和生物氧化剂(H202、OH一)就会损伤肠黏膜,增加黏膜通透性,造成上皮细胞炎症和溃疡。如果肠黏膜在受到攻击时,肠道内有足够多的产酪酸益生菌,这些致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将很快得到有效控制,而恢复正常。

因此,近年来,益生菌制剂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Borody等将益生菌注入6个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腔并保留5d以恢复正常菌群,而无其他合并治疗,结果发现在4个月内一直处于症状完全缓解期。Kruis等研究发现,大肠埃希杆菌Nisslel917与小剂量的美沙拉嗪(1.5g/a)在维持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中疗效相似。Kato等应用柳氮磺吡啶或5一氨基水杨酸(5一ASA)治疗的轻至中度小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口服包含双歧杆菌或安慰剂的发酵乳,经短期随访(12周)后,口服包含双歧杆菌发酵乳的患者40%病情缓解,安慰剂组只有33%缓解。其他短期无安慰剂对照的实验表明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时小剂量美沙拉嗪加入益生菌制剂VSL#3的治疗效果较单用柳氮黄吡啶或5一ASA好。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益生菌不但可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而且能预防其复发。但选择何种益生菌及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最佳剂量、疗程及安全性等都是目前尚不清楚而又具有探讨价值的热点问题。

在肠道有益菌中,最重要的是肠道产酪酸有益菌,因为酪酸是肠黏膜能量代谢、再生修复和免疫平衡所必需的第一重要物质,肠黏膜所需能量70%以上来源于酪酸的氧化。若肠内产酪酸菌匮乏时,酪酸分泌不足,一方面会引起结肠能量代谢和再生修复障碍,另一方面又会引起免疫功能紊乱,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致炎性因子异常表达,造成肠黏膜发炎、溃疡。此时,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服用产酪酸菌制剂,分泌大量酪酸,满足结肠的需求。而市场上微生态制剂的有效成分是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不产生酪酸的益生菌,它们分泌的乳酸、乙酸等短链脂肪酸也必须转化为酪酸才能被结肠所利用,治疗肠道疾病效果不理想。酪酸梭菌CGMCC0313.1菌株是国内首次分离获得的酪酸梭菌菌株,生长旺盛、酪酸产率高,该菌株与其他益生菌最大的优势是不但能有效恢复肠道菌群平衡,还能直接补充肠道产酪酸菌。同时具有芽孢产率高、能补充肠道产酪酸菌和有效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三大特点。

王文杰等在实验中用阿泰宁、阿泰宁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大鼠免疫性溃疡性结肠炎后,致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被明显抑制,而T细胞转化率却明显上升,结肠的病变明显减轻或消失,提示酪酸梭菌CGMCC0313.1能通过下调多种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消除肠道炎症,促进肠上皮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由于益生菌制剂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前景充满希望。

采用阿泰宁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慢性反复发作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研究结果表明,阿泰宁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慢性反复发作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优于单纯应用美沙拉嗪,并且可降低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